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子龙树五师徒,
谈论甚深缘起情,
由彼佛护梵本理,
加持而证圣密意,
具德上师前启请。”
看来,以上诸说都是互相符合的。在京俄·洛追坚赞所著《宗喀巴大师赞》中也说:
“涤除生死轮回根,
全离戏论最胜道,
我师心中领会已,
向诸众生说其情。
总以所立之法说,
所有常见应除尽,
依因除尽断见根,
此为勇士我师说。
彼诸所有一切法,
任其显现何种相,
彼彼现相无自性,
我师于此善知情。
愚者反由空性见,
误入断见堕险深,(认为一切皆无之断见)
我师则以空性见,
能除断见何须论。
于彼断见亦唯依,
空性正见以除尽,
唯彼真实之空性,
因果缘起皆合情。
其余亦皆不合理,(以空性见除断见是大师的要诀,除此要诀,余皆不合理)
是师所示密要津。”
上面的颂又是赞颂宗喀巴大师获得清净正见的情况。大师对如是空性之义,断除其所有增损虚构,而现起真实空性,一心专注于三摩地(即定)而勤修,并且以正知、正念善作彻底的修养熟习之力,使修境更为增上。大师曾经说:“现在由于修养善妙熟习,在后得时(即下座未修时)亦能见所有各种现相自性本空如幻现起,未合入空性印证的庸俗现相(即凡夫见为实有之相),大都不能现起了。”大师的《道情歌词》也说:
“住定空性如虚空,
后得如幻之空性,
修已幻、空双运修,
赞菩萨行到彼岸。(能幻空双运修,堪赞为菩萨行到彼岸)
如是知已片面道,
心不满足决于彼,
善缘诸规我亦修,
盼汝亦能如是行。”
因此应知这些情节,确是稀有中最稀有的史事,是诸佛菩萨再三地赞颂之境,我们更不用说了,以此之故,克珠玛微尼玛也说:
“师于空性如虚空,
住三摩地善修境,
后得心亦如幻修,
刹那不动我启请。”
这是对大师所作的赞颂。此外,诸如此类的还有《宗喀巴传诚信之岸》中说:“此一上师,如上所说,他在与本尊无别之上师前,虔诚祈祷,并且一心勤修积资净障等法,常时不断地勤修一般凡夫的心境所难做到的闭关念修法。由此之力,获得许多本尊对他作加持的情况,是难以思量的。尤其是宗喀巴大师屡次亲见诸佛之父——至尊文殊之面,由文殊作他的善导师,使他对所有一切经论之义,毫无错乱地领会于心中。这样功德难量的大师,他仍然最初以理智作详细的研究,因此大都能得到领会。如果这样作,仍不能令心中引生决定的诸教义,他则在与本尊文殊体性无别的上师面前,作猛利的祈祷请求加持,并供曼遮。不用费力而立即获得彻底的通达。这是不容歪曲的史事。此外,亲见文殊的身容和语教的现象等详细的史事,虽不能普遍公开宣扬,然而对于经论之义,应如何研究?研究是否完成?什么是修行之要扼?应如何引导应化有情?相依如何的侍徒?住如何的地点等大都自己不作主张,而是向本尊文殊启问的。”《宗喀巴传嘉言集》中也说:“因此可以说至尊宗喀巴大师之宗派,即是文殊之宗派。”又说:“大师通过巴俄多杰向文殊启问:唯一对显教作讲说和听受,以及密宗的灌顶,密续部的讲说和听受,专一修行等作法,何者对佛教的传流有利益?我应如何作?后世往生于何刹土?尤其是极乐世界与兜率,何者连系缘分较大?诸如此类此生后世的一切愿望都作了启问,由此文殊也作了明显的开示。特别指示说:对教法应由显密二者之门而作,不能作(正式)灌顶法类,会使你寿命缩短,不能迅速获得成就,对教法也利益不大。所以在大师住世时,只传授随赐灌顶,(此依习惯译,实非灌顶,是随许念修本尊法)根本不传授正式灌顶的原因,即在于此。”又在《宗喀巴传一百零八稀有的史事》中也说:“此外,大师的事业,当作何种?应由何处去到何方?对共通的出家徒众和俗家人等,应开示如何的分别法门?对不共的徒众,应开示何种的教导?前后生中有何者与何者的业缘联系?以及有关后世众生的利益安乐的本末中,何者与何者能成为缘起之门路?甚至一日间的所作所行等也都向本尊(文殊)启问后,唯以本尊所说为依据,其余本尊未示悬记,或与本尊教语相矛盾,或由世间经常见闻,变为随人转移的行动等。对大师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应知实际上大师与至尊文殊为同一体性。不仅如此,以共通的境象来说,也是由至尊文殊作大师的善导师,自从喇嘛乌玛巴暂时作译师以来,大师启问了所有暂时和长远的诸事业。到后来宗喀巴大师自己随于何时想见文殊之面,即能得见,一切应舍应取之处,都获得了文殊的教导。因此大师的身语意事业,纵是细微的事,是否应作?除向本尊文殊启问外,决不草率从事。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为了引导众生入于无误的正道,凡属于佛经及解释佛经的论典中,自意未决的难点要义诸问题,以及使利乐生源的清净佛教发扬光大,而且能长久住世的方法,以及引导众生入道之门,以何种为善?努力作讲说、辩论、著作三者,及实修之规;对诸有情的利乐来说,当努力作何种伟大的加行因素——福德资粮等都是纯为利他为主的方便等,将这些提出来请问于尊者(文殊)。本尊文殊特别开示有所鼓励时,也是对教法与众生,暂时永久都能成为有益的讲说和修行的事业等应当如此这般而作的教导。问答中除此之外,如庄稼的好坏,牧畜的增减,经商谋利的可能,诉讼的胜败等世间的见闻诸事,问答中不用说是一点也没有的,因为大师心中这样的思想丝毫也不存在。大师对于如是诸悬记,也都谨记于心中,除依照指示分别行止,无误地完成以外,不用说未对他人宣说过,就是自己的一些首要弟子顶礼大师劝请宣说,大师也仅略说一些,而且叮嘱所说此类密迹,不可向众宣扬,应当保密。除这样的作风外,如借口是劝善而宣说有这样的悬记,如商品般展出的行为,大师任何时刻都未作过。因此,当知发生这样的亲见本尊和本尊指示悬记的情节,其指示悬记的目的,是有极大意义的。又在上面所引的《宗喀巴传嘉言集》中说:“至尊文殊指示(宗喀巴大师)不能作正式灌顶法类”。想来这是说,只许传授随赐(灌顶)的意思。这是任于何时也未开许在大庭广众中普遍公开地传授正式灌顶的意思。而并非说,对于一些具足根器和胜缘的特殊有情,由极密之门也不可传授。这与未开许之意不同。在下面还要述说,是可得知的。总之,对灌顶法类,大师的作为是极严谨的。大师想要讲说生圆二次第时,如有未得灌顶的弟子(未得灌顶,不能听讲生圆二次第),则令其在其他上师座前,求传灌顶,大师是不作传授的。
于此断句处,作中间赞颂说:
红花色彩饰本尊,
教语甘露感身心,
闻义一心勤修中,
如蜂酿蜜速得成。
远离喧哗散乱境,
清净侍徒八位随,
一同前往边隅地,
如禽飞空无碍擎。
堪修禅定最胜处,
不顾疲劳其身心.
积资忏净修二资,(福慧二资粮)
精勤天性难比伦。
诸佛菩萨海会宾,
不请如云咸来临,
赞师善哉笑颜开,
加持甘露充满心。
印度班达与大成,
常来教导正道深,
纵能真到印度地,
较此殊胜何堪称。
弥勒圣地师弥勒,(师尊宗喀巴即弥勒)
非二建起第二尊,(大师与弥勒本非二者,建弥勒像为第二尊)
像与殿堂得培修,
开光真如兜率境。
文武诸尊庄严境,
迎来各个智慧尊,
真入稀有福田成,(智慧尊真入佛像与殿堂,成为稀有的福田)
寻觅他处不见真。
密主体性成就尊,(指堪钦·南喀坚赞)
与师文殊共一坛,(与大师即文殊共在一坛城中)
密集广刹现戏景,
昼夜现象归无形。
金刚成就胜乐轮,
清净刹中诸佛尊,
共同欢喜游戏中,
无漏大乐尝无尽。
柳师、措纳等前生,
大师为护诸遗迹,(前辈诸师的遗迹)
曾于涅区地中心,
足迹多次周遍行。
诸大寺院持律众,
如莲池中游鹅群,
深广正法庆宴中,
得赐善缘围绕行。
显密教义多妙门,
智慧明镜全显清,
教义须现为教授,
多番励此超群英。
由此力中显密经,
要义现为教授义,
自修并教他众生,
诸佛同声赞此情。
片面道中未漂行,
一座知取诸经义,
用作修行教授深,
从此恩中获定解。
空性缘起之双运,
中观要扼凡庸迷,
圣师徒示正理情,
稀有教导师获真。
修与未修空相印,(皆以空性作印证)
何时亦未成相违,(修与未修时,以空性印证都不矛盾)
耳中仅闻此妙论,
亦能摧坏生死根。
身语意之微细史,
亦成文殊悬记情,
不为利众之事业,(大师所作的事业无一不为利益众生)
佛观亦无此缘因。(就是佛限观察也不见有丝毫不为利众生的因素)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