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之物。濡油脾约。以滋胃燥。然胃热不去。则胆火仍炽。又必臣以生军、枳实。去胃热以清胆火。所谓釜底
抽薪是也。佐以油木香、大腹皮者。以脾气喜焦香。而油木香则滑利脂膜。脾络喜疏通。而大腹皮又能直达脾
膜也。妙在使以猪胰。善去油腻而助消化。以洗涤肠中垢浊。此为胃燥脾约。液枯便闭之良方。
陷胸承气汤 肺与大肠并治法 俞氏经验方
栝蒌仁(六钱杵) 小枳实(钱半) 生川军(二钱) 仙半夏(三钱) 小川连(八分) 风化硝(钱半)
【秀按】肺伏痰火。则胸膈痞满而痛。甚则神昏谵语。肺气失降。则大肠之气亦痹。肠痹则腹满便闭。故君
以蒌仁、半夏。辛滑开降。善能宽胸启膈。臣以枳实、川连。苦辛通降。善能消痞泄满。然下既不通。必壅乎
上。又必佐以硝、黄。咸苦达下。使痰火一齐通解。此为开肺通肠。痰火结闭之良方。
犀连承气汤 心与小肠并治法 俞氏经验方
犀角汁(两瓢冲) 小川连(八分) 小枳实(钱半) 鲜地汁(六瓢冲) 生锦纹(三钱) 真金汁(一两冲)
【秀按】心与小肠相表里。热结在腑。上蒸心包。症必神昏谵语。甚则不语如尸。世俗所谓蒙闭证也。便通
者宜芳香开窍。以通神明。若便秘而妄开之。势必将小肠结热。一齐而送入心窍。是开门揖盗也。此方君以大
黄、黄连。极苦泄热。凉泻心小肠之火。臣以犀、地二汁。通心神而救心阴。佐以枳实。直达小肠幽门。俾心
与小肠之火。作速通降也。然火盛者必有毒。又必使以金汁。润肠解毒。此为泻心通肠。清火逐毒之良方。
白虎承气汤 清下胃腑结热法 俞氏经验方
生石膏(八钱细研) 生锦纹(三钱) 生甘草(八分) 白知母(四钱) 元明粉(二钱) 陈仓米(三
钱,荷叶包)
【秀按】胃之支脉。上络心脑。一有邪火壅闭。即堵其神明出入之窍。故昏不识人。谵语发狂。大热大烦。
大渴大汗。大便燥结。小便赤涩等症俱见。是方白虎合调胃承气。一清胃经之燥热。一泻胃腑之实火。此为胃
火炽盛。液燥便闭之良方。
桃仁承气汤 急下肠中瘀热法 俞氏经验方
光桃仁(三钱勿研) 五灵脂(二钱包) 生蒲黄(钱半) 鲜生地(八钱) 生川军(二钱酒洗) 元明粉(
一钱) 生甘草(六分) 犀角汁(四匙,冲)
【秀按】下焦瘀热。热结血室。非速通其瘀。而热不得去。瘀热不去。势必上蒸心脑。蓄血如狂。谵语。下
烁肝肾。亦多小腹串疼。带下如注。腰痛如折。病最危急。此方以仲景原方去桂枝。合犀角地黄及失笑散。三
方复而为剂。可谓峻猛矣。然急证非急攻不可。重证非重方不效。古圣心传。大抵如斯。但必辨证精切。明告
病家。此为背城一战之策。效否亦难预必。信则服之。否则另请高明可也。
解毒承气汤 峻下三焦毒火法 俞氏经验方
银花(三钱) 生山栀(三钱) 小川连(一钱) 生川柏(一钱) 青连翘(三钱) 青子芩(二钱) 小枳
实(二钱) 生锦纹(三钱) 西瓜硝(五分) 金汁(一两,冲) 白头蚯蚓(两支)
先用雪水六碗。煮生绿豆二两。滚取清汁。代水煎药。
【秀按】疫必有毒。毒必传染。症无六经可辨。故喻嘉言从三焦立法。殊有卓识。此方用银翘栀芩。轻清宣
上。以解疫毒。喻氏所谓升而逐之也。黄连合枳实。善疏中焦。苦泄解毒。喻氏所谓疏而逐之也。黄柏、大
黄、瓜硝、金汁。咸苦达下。速攻其毒。喻氏所谓决而逐之也。即雪水、绿豆清。亦解火毒之良品。合而为泻
火逐毒。三焦通治之良方。如神昏不语。人如尸厥。加《局方》紫雪。消解毒火。以清神识。尤良。
养荣承气汤 润燥兼下结热法 俞氏经验方载吴又可《温疫论》
鲜生地(一两) 生白芍(二钱) 小枳实(钱半) 真川朴(五分) 油当归(三钱) 白知母
(三钱) 生锦纹(一钱)
【秀按】火郁便闭。不下则无以去其结热。液枯肠燥。不润则适以速其亡阴。方以四物汤去川芎。重加知
母。清养血液以滋燥。所谓增水行舟也。然徒增其液。而不解其结。则扬汤止沸。转身即干。故又以小承气去
其结热。此为火盛烁血。液枯便闭之良方。
【廉勘】吴鞠通重用细生地、元参、麦冬、合调胃承气。名曰增液承气汤。从此方套出。皆为热结液枯。肠
燥便闭而设。
【荣斋按】本方何秀山按语中有“重加知母”句,我认为“知母”是“生地”二字之误。
浓朴七物汤 攻里兼解表法 俞氏经验方 载《金匮要略》
薄川朴(二钱) 生锦纹(酒浸一钱) 鲜生姜(一钱) 大红枣(四枚) 小枳实(钱半) 川桂枝(八
分) 清炙草(六分)
【秀按】腹满而痛。大便不通。为内实气滞之的证。故君以小承气法。疏气机以泄里实。但肢冷身热。表邪
未净。佐桂枝汤去白芍之酸收。解表邪而和营卫。此为太阳阳明。攻里解表之良方。
柴芩清膈煎 攻里兼和解法 俞氏经验方
川柴胡(八分) 生锦纹(酒浸,钱半) 生枳壳(钱半) 焦山栀(三钱) 青子芩(钱半) 苏薄荷(钱半)
苦桔梗(一钱) 青连翘(二钱) 生甘草(六分) 鲜淡竹叶(三十六片)
【秀按】少阳表邪。内结膈中。膈上如焚。寒热如疟。心烦懊 。大便不通。故君以凉膈散法。生军领栀芩
之苦降。荡胃实以泄里热。佐以枳桔。引荷、翘、甘、竹之辛凉。宣膈热以解表邪。妙在柴胡合黄芩。分解寒
热。此为少阳阳明。攻里清膈之良方。
六磨饮子 下气通便法 俞氏经验方
上沉香(一钱) 尖槟榔(一钱) 小枳实(一钱) 广木香(一钱) 台乌药(一钱) 生锦纹(一钱,各
用原支)
用开水各磨汁两匙。仍和开水一汤碗服。
【秀按】胃为阳府。宜通宜降。五磨饮子。本为气郁上逆而设。得锦纹汁。则疏气滞。降实火。尤为得力。
此为郁火伤中。痞满便秘之良方。功用甚多。学人宜注意之。
枳实导滞汤 下滞通便法 俞氏经验方
小枳实(二钱) 生锦纹(钱半酒洗) 净楂肉(三钱) 尖槟榔(钱半) 薄川朴(钱半) 小川连(六
分) 六和曲(三钱) 青连翘(钱半) 老紫草(三钱) 细木通(八分) 生甘草(五分)
【秀按】凡治温病热症。往往急于清火。而忽于里滞。不知胃主肌肉。胃不宣化。肌肉无自而松。即极力凉
解。反成冰伏。此方用小承气合连槟为君。苦降辛通。善导里滞。臣以楂、曲疏中。翘、紫宣上。木通导下。
佐以甘草和药。开者开。降者降。不透发而自透发。每见大便下后。而疹 齐发者以此。此为消积下滞。三焦
并治之良方。
加味凉膈煎 下痰通便法 俞氏经验方
风化硝(一钱) 煨甘遂(八分) 葶苈子(钱半) 苏薄荷(钱半) 生锦纹(一钱酒洗) 白芥子(八分)
片黄芩(钱半) 焦山栀(三钱) 青连翘(钱半) 小枳实(钱半) 鲜竹沥(两瓢) 生姜汁(两滴,同冲)
【秀按】凡温热者。多挟痰火壅肺。其证痰多咳嗽。喉有水鸡声。鼻孔煽张。气出入多热。胸膈痞胀。腹满
便秘。甚则喘胀闷乱。胸腹坚如铁石。胀闷而死。急救之法。惟速用此方。凉膈散为君。以去其火。臣以枳、
葶、芥、遂。逐其痰而降其气。佐以竹沥、姜汁。辛润通络。庶可转危为安。若畏其峻险而不用。仍以疲药塞
责。则百不救一矣。
陶氏黄龙汤 攻补兼施法 俞氏经验方载陶氏《六书》
生锦纹(钱半酒浸) 真川朴(六分) 吉林参(钱半另煎) 清炙草(八分) 元明粉(一钱) 小枳实
(八分蜜炙) 白归身(二钱) 大红枣(二枚)
【秀按】此方为失下证。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虚极热盛。不下必死者立法。故用大承气汤急下以存阴。又
用参归草枣。气血双补以扶正。此为气血两亏。邪正合治之良方。
【廉勘】以上十六方。名承气者十方。暗用承气而另易方名者六方。温清消补。气血痰食。无法不备。可谓
法良意美矣。然用承气者有八禁焉。一者表不解。如恶寒未除。小便清长。知病仍在表也。法当汗解。二者
心下硬满。心下为膈中上脘之间。硬满则邪气尚浅。若误攻之。恐利遂不止。三者合面赤色。面赤为邪在表。
浮火聚于上。而未结于下。故未可攻。又面赤而娇艳。为戴阳症。尤宜细辨。四者平素食少。或病中反能食。
盖平素食少。则胃气虚。故不可攻。然病中有燥粪。即不能食。若反能食。则无燥粪。不过便硬耳。但须润
之。亦未可攻也。五者呕多。呕属少阳。邪在上焦。故未可攻也。六者脉迟。迟为寒。攻之则呃。七者津液内
竭。病患自汗出。小便自利。此为津液内竭。不可攻之。宜蜜煎导而通之。八者小便少。病患平日小便日三四
行。今日再行。知其不久即入大肠。宜姑待之。不可妄攻也。知此八禁。庶免误投。
五仁橘皮汤 滑肠通便法 俞氏经验方
甜杏仁(三钱研细) 松子仁(三钱) 郁李净仁(四钱,杵) 原桃仁(二钱杵) 柏子仁(二钱
杵) 广橘皮(钱半,蜜炙)
【秀按】杏仁配橘皮。以通大肠气闭。桃仁合橘皮。以通小肠血秘。气血通润。肠自滑流矣。故以为君。郁
李仁得橘皮。善解气与水互结。洗涤肠中之垢腻。以滑大便。故以为臣。佐以松、柏、通幽。幽通则大便自
通。此为润燥滑肠。体虚便闭之良方。若欲急下。加元明粉二钱。提净白蜜一两。煎汤代水可也。挟滞。加枳
实导滞丸三钱。挟痰。加礞石滚痰丸三钱。挟饮。加控涎丹一钱。挟瘀。加代抵当丸三钱。挟火。加当归龙荟
丸三钱。挟虫。加椒梅丸钱半。或吞服。或包煎。均可随证酌加。此最为世俗通行之方。时医多喜用之。取其
润不滞气。下不伤饮耳。
x增附丸方x
枳实导滞丸 缓下食滞法 方载李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