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则为紧,流利则为滑,中有歇止则为促,来如豆粒则为动,来而过极则为疾。此其二
。前者能明,则逐日观其脉舌,可知病情传变之轻重;后者能明,则临诊观其脉舌,可
知病情之隐微显著。至于初临诊时,指下渺茫,舌苔变幻,不能确断病状;则唯一之法
,先事细询详问,听其所言,证以脉舌之象,自然能中肯綮。故内经曰∶
三伍合参,以决死生。又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非谓得其片段,即能尽诊断之能事
也。如病患言咳嗽,观其脉浮苔白,则为风寒;脉数苔黄,则为燥热;脉细数而舌质红
,则为阴虚;脉濡滑而苔浓腻,则为痰湿。于是疏之清之,养阴温化,无不攸利。”这
样的举例帮助,颇能从感性认识而进入理性认识的阶段。
第六章·伤寒脉舌
第一节·诊法
属性:切脉时。男先诊左。女先诊右。以中指先按关部。(即手掌后高骨下、动脉应指处。
)次下前后二指。前指按寸口。后指按尺部。人长则疏排三指。人短则密排三指。人瘦
则肌肉薄。宜轻取。人肥则肌肉浓。宜重取。初排指于皮肤上。轻手诊之曰浮举。浮以
候神。凡脉浮举有力不劲疾者。为有神。浮举无力而涣散者。为无神。继乃排指于皮肤之
下。肌肉之间。略重诊之曰中寻。中以候胃。凡脉中候有力。应手中和而搏指者。为有
胃。中候虽有力。应手急劲而勒指者。为无胃。终则重指切至肌肉之下。筋骨之间。重手诊
之曰沉按。沉以候根。凡脉沉按有力有神。能应指而如按鼓上者。为有根。沉按无力
无神。不应指而如入灰中者。为无根。沉按寸口数大。两尺弦劲勒指者。亦为无根。沉
按寸口应指。两尺沉微欲绝者。尤为无根。以两尺为根中之根也。至证之阴阳寒热。在
沉按中区分。为予数十年历验之秘诀。总之脉以胃神根三字为最要。此诊寸关尺九候之
要诀。
【廉勘】昔吴草庐曰。医者以寸关尺。辄名之曰此心脉。此肺脉。此脾脉。此肝脉
。此肾脉者。非也。五脏六腑。凡十二经。两寸关尺。皆手太阴之一脉也。分其部位。
以候他脏之气耳。脉行始于肺。终于肝。而复会于肺。肺为出气之门户。故名气口。而
为六脉之大会。以占一身焉。故诊察脉位。分而不分。不分而分。全在
临诊时一片灵机。又按英医合信氏曰。中国所分三部九候。实难凭信。盖周身脉管。皆
由心系总管而出。散布四肢百体。流行贯通。岂两手寸许之管。五脏六腑遂遍系于此耶。
且直通一贯。何以知三指分部。寸关尺必不紊耶。故谓一脉可验周身之病则可。谓某部
之脉。独决某经之病则不可。合二说而观之。手脉分寸关尺。按部可知其五内病所。却
是一疑问题。考总脉管由心左下房而出。直插上房。而上离二寸许。即回屈而下。变作
一拱。拱之上。歧为三大支。左二右一。离右支寸许。复歧为二。一由颈右达脑。一由
右肩达手。此即右手寸口脉之源也。其左二支。一由颈左达脑。一由左肩达手。此即左
手寸口脉之源也。周身皆有动脉。寸口独分三部之理由。惟唐容川解释。语尚明通。试
节述其说曰。脉为血脉。西医名为脉管。脉管之内。内经名营。脉管之外。皆其网膜。
内经名腠理。为卫气往来之所。故诊脉有单论脉管者。脉管只是一条。数则均数。迟
则均迟。细则均细。大则均大。皆是应心而动。故无三部之分。知此。则凡脉管中营分
所主者。如小、散、芤、涩、革、弱等脉理均可识矣。亦有单论气分者。气附脉行。脉
动而气亦应之。气升则脉浮。气降则脉沉。气盛则脉洪。气衰则脉微。皆是随气呈露
。故有寸浮尺沉寸洪尺微之异。随气之部分。而异其强弱。所以有三部之别。知此。则
凡脉管外气分所主者。如弦、紧、滑、濡、牢、结等脉理均可识矣。总之辨脉能知气在
脉外。血在脉中。脉之动根于心。气之原生于肺。于仲景一切脉法。自然贯通。
第六章·伤寒脉舌
第二节·崔真人四言脉诀
属性:脉为血府。气血之神。心机舒缩。逼令循行。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阴阳相贯。本
乎营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不循行。营壅卫败。气如橐 。血如波澜。血脉气息
。上下循环。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脉之大会。息之
出入。脉行六寸。一呼一吸。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谓关上。关前为阳。关
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命门。两尺推究。左大顺男
。右大顺女。男左女右。各宜分主。关前一分。十二经注。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
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男女脉同。惟尺则异。脉有七诊。曰浮中沉。
上下左右。消息求寻。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寸候关上。关后膈
下。尺候于脐。下至跟踝。左脉候左。右脉候右。病随所在。不病者否。浮主心肺。沉
主肾肝。脾胃中洲。浮沉之间。专主中气。脉宜和缓。命门元阳。右尺同断。春弦夏洪
。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四时
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秀按】此总括《内》《难》二经脉理诊法之精义。句句名言。字字金玉。学人当
熟读之。
【荣斋按】本节开首“脉为血府”四字,是内经原文。帮助了脉之所以搏动,搏动
之所以有差别,皆本于血行,也皆本于心脏的舒缩,这就是所谓血行循环。至于脉搏的
迟数,关系着血行的快慢;脉搏的软硬,关系着心脏的弛张;脉搏的顿挫,关系着心脏
瓣膜的启闭。不过,这里有一个先决问题∶就是血为什么能够行?心脏为什么能够舒缩
?我体会出主要是在乎“气”;气与血是不能分家的,所以下文说∶“气如橐 ,血如
波澜。”也帮助了“气”与“血”是脉搏的主要动力。下文讲到“七诊”“九候”∶我
认为“七诊”只浮、沉两诊可靠,中、上、下、左、右这五诊都无着落。至于九候,
也难肯定;因血管决不能分作三层,血液在脉管中间,其量常超过血管的客积,所以轻
按重按,可能候脉搏的虚实,中按则无标准可得了。
调停自气。呼吸定息。四至五至。
平和之则。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即热症。转迟转冷。转数转热。迟数既
明。浮沉当别。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天有阴阳。风雨晦冥。人
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之浮。则为
表症。沉里迟阴。数则阳盛。内因之浮。虚风所为。沉气迟泠。数热何疑。浮数表热。
沉数里热。浮迟表虚。沉迟冷结。表里阴阳。风气冷热。辨内外因。脉症参别。脉理浩
繁。总括于四。既得提纲。引申触类。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有力
洪大。来盛去悠。无力虚大。迟而且柔。虚甚则散。涣漫不收。有边无中。其名曰芤。
浮小为濡。绵浮水面。濡甚则微。不任寻按。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
伏。有力为牢。实大弦长。牢甚则实。 而强。无力为弱。柔小如绵。弱甚则细。如
蛛丝然。迟脉属阴。一息三至。小 于迟。缓不及四。三损一败。病不可治。两息夺精
。脉已无气。浮大虚散。或见芤革。浮小濡微。沉小细弱。迟细为涩。往来极难。促则
来数。一止即还。结则来缓。止而复来。代则来缓。止不能回。数脉属阳。六至一息。七
疾八极。九至为脱。浮大者洪。沉大牢实。往来流利。是谓之滑。有力为紧。弹如转
索。数见寸口。有止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可候。厥厥动摇。状如小豆。长则气治。过
于本位。长而端直。弦脉应指。短则气病。不能满部。不见于关。惟尺寸候。
【秀按】此总括各脉常象之精义。
【廉勘】前哲王燕昌曰。临证先问病因。因、乃病之由来也。问明病因。然后切脉问
证。望其形体之强弱。容色之枯润。闻其声音之巨细。呼吸之缓急。则是据其病因。参
合望闻问切四法。虽一脉有 侗。或反形。或闭伏。而病情已得于四法中矣。指下之疑
自释也。否则脉仅二三十象。病乃千变无穷。一脉不仅属一病一症。而一病一症。亦不
仅见于一脉。故临诊先据见症。最有把握。如九窍者。脏腑之门户也。必先据九窍所见
之症。与脉核对。自胸至头有症。脉必见象于寸。脐上两手两胁有症。脉必见象于关。
少腹两腿二便有症。脉必见象于尺。此其大要也。总之凡诊诸脉。均合四诊以施治。
乃不致率尔操觚。如谓不须望闻问。但一诊脉。即
能悉其病状。抉其病隐。明其病源。达其病变。乃术士欺人语耳。
又曰。每临一症。六脉皆动。须先明其何部之脉无病。然后一一比较。乃知其何经
有病。如诊外感时病。执定浮沉以辨其寸关尺。盖初感由于经络。病在表。轻者寸浮盛
。重者关尺亦浮盛。迨传入里生内热。则沉部盛矣。病在上则见于寸。病在中则见于关
。病在下则见于尺。又诊内伤杂症。执定寸关尺以辨其浮沉。盖初病即分脏腑。其脉各
见于本位。病在腑则本部浮。病在脏则本部沉。迨日久有腑病而连引脏者。有脏病而伤
及腑者。有数经兼病者。皆按部而察其浮沉。凡数经兼病。须治其紧要者为主。盖有当
前之症候形色。与致病之原因。核对于所诊脉象。要归一路。则得其主脑而治之。其余
连类相及。与旧有之病。或可兼治缓治。尤必问其本脉。庶诊时之脉。乃能有准。总之
脉之作用。不过揣测心力之强弱。肺气之盛衰。以定其病之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而已。
于望闻问三者。已得其病之真相。然后与脉核对互勘耳。
一脉一形。各有主病。数脉相兼。则见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