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刮手足两湾。使痧毒不致内攻。放痧要看痧筋。痧筋色青者。血毒初郁。证尚轻而易 
放。色紫红者。血毒已盛。证已重而难放。色黯黑者。证极重而放亦不出。或现于数处 
。或现于一处。必须用银针刺之。去其毒血。一放头顶百会穴。一放两太阳穴。一放印 
堂。一放舌下两旁。一放喉外两旁。一放双乳两旁。均须浅刺。一放两手足十指头。 
一放两臂腿湾。均须深刺。放尽然后审因用药。痧因气郁者。藿香汤(杜藿香、制香附 
、小青皮各钱半、生枳壳、苏薄荷、青连翘各一钱、略煎数沸、稍冷服。)理气避秽。 
痧因血结者。必胜汤(光桃仁、炒山楂、生川军、五灵脂、小青皮、赤芍各一钱、制香 
附钱半、川贝二钱、杜红花四分、煎十余沸微温服。)破血散结。痧因食结者。宣化饮 
(新会皮、大腹皮、炒麦芽、前胡各钱半、炒萝卜子三钱、小青皮一钱、先用小山楂一 
两、煎汤代水、煎成去渣、稍温服。)消食和气。痧因窍闭者。牛黄八宝丹(西黄、琥 
珀、辰砂、梅冰、雄精各一钱、羚角片、明乳香各三钱、犀 
角片钱半各为细末、先用蜜银花、紫花地丁各二两、川贝、川连各三钱、煎胶、打糊 
为丸、每丸重二分、年幼者一丸、长者二丸、鲜石菖蒲叶一钱、灯心三小帚、鲜卷心竹 
叶三十六枝、煎汤调下。)开窍透毒。痧因斑隐者。活络透毒饮(荆芥穗、小青皮、净 
蝉衣各一钱、青连翘、蜜银花各钱半、炒牛蒡、紫花地丁各二钱、杜红花五分、先用活 
水芦笋一两、大青叶四钱、煎汤代水。)解毒透斑。痧因痰壅者。清气化痰饮(光杏仁 
、川贝各二钱、广橘红、生枳壳、小青皮各一钱、莱菔子二钱、天竺黄三钱、白蔻末五 
分冲、煎成、微冷服。)理气消痰。至于伤寒兼痧。必先治痧。痧退后。乃治伤寒。痧 
类伤寒。轻则刮痧。重则放痧。用药以理气活血透窍解毒为主。切忌误认伤寒。妄用辛 
温发汗。反助痧毒益张。慎之。张路玉。着臭毒番痧二则。谓触犯臭秽。腹痛呕逆。世 
俗以瓷器蘸油。刮其脊上。随发红斑者。俗为之痧。若感恶毒异气。腹疼肢麻。呕恶神 
昏。骤发黑斑。起于漠北。流入中原者。俗名番痧。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干呕绞痛者。 
曰绞肠痧。甚或形寒肢厥。面青脉伏。或壮热神昏。面紫脉坚。此由其人素体火衰火盛 
。猝中恶毒异气。俗称冷痧热痧之别也。其病与瘴疠相似。霍乱相类。缓则尚可迁延时 
日。急则夕发早死。初觉先将纸捻点淬头额。即以荞麦焙燥。去壳取末三钱。冷开水调 
服。重者少顷再服即安。盖荞麦能炼肠胃滓秽。降气宽胸。善消浊滞。为痧毒之专药。 
其毒甚面黑者。急于两膝后委中穴刺出恶血。以泄毒邪。如荞麦一时莫得。或服之不应 
。即宜理气为先。如香苏饮加薄荷荆芥。辛凉透表。次则避邪为要。栀子豉汤加牛蒡、 
生甘草。解毒和中。表热势甚。清热为急。黄芩汤加连翘、木通。分利阴阳。烦渴引饮 
遗溺。速清阳明。白虎汤加葱豉。斑点深赤。毒在血分者。浓煎益母草两许。少投生蜜 
。冲入生莱菔汁半杯。放温恣服。散其恶血。取效最捷。此皆使毒从表化。若见烦扰腹 
胀。便闭脉疾。表里俱急者。急投凉膈散。使毒从下泄。世俗有用水搭肩背及臂者。 
有以苎麻水湿刮之者。有以瓷碗油润刮之者。有以瓷锋刺委中出血者。有以炒盐探吐 
者。有以冷水送下川椒数粒者。有以研生白矾冷水调服二三钱 
者。有以油纸点照。视背上有红点处皆 之者。总欲使腠理开通。气血畅达之意耳。其 
脉多伏。即不伏亦浑浑不清。或细小紧涩。或紧劲搏指。中带促结。皆是阴匿阳伏之象 
。不可误认阴寒而投热药。亦勿以腹痛足冷而与温药。若见面青唇黑。脉劲搏指。厥逆 
喘促。多不可救。王晋三着古方选注。中有论痧一则。谓痧者。寒热之湿气。皆可为患 
。轻则胃脘气逆。胀满作痛。甚则昏愦欲死。西北人以杨柳枝蘸热水鞭其腹。谓之打寒 
痧。东南人以油碗或油线。刮其胸背手足内 。谓之刮瘀。以瓷锋及扁针。刺舌下指尖 
及曲池委中出血。谓之 痧。更服神香散(公丁香、白豆蔻各七粒、为末、清汤调下 
、如小腹痛者、加春砂仁七粒。)以治寒湿痧胀。益元散(滑石六钱、生甘草一钱、辰 
砂一钱、为末、每服三四钱。)以治湿热痧胀。均有神功。是皆内外兼治以泄其气。则 
气血得以循度而行。其胀即已。非另有痧邪也。近世俗医。另立痧科。凡见腹痛胀满。 
烦闷不安。咸谓之痧。惟欲自炫其术。反戒患家勿轻用药。殊堪捧腹。合观三论。右陶 
因龚云林青筋之说。而着痧胀玉衡。名状甚多。而痧之证治乃备。路玉分臭毒番痧为 
二。谓恶毒疠气。甚于秽浊。晋三辨痧即外邪骤入。阻塞其正气。气血失循行之道。而 
痧之病理益明。 
【廉勘】宋明时诸前哲。及前清国初石顽老人。痧皆作沙。其说有三。一谓溪砾中 
沙虱射人之毒瓦斯。一谓沙漠中恶毒之异气。一谓尘沙中臭秽之恶气。故其病有沙涨沙秽 
之名。后贤以其为病。乃加 焉。窃谓麻疹之俗称。亦名曰痧。未免彼痧与此痧相混。 
不如遵宋张季明医说。仍书沙证。较为典雅。若以其执沙刮沙之后。皮肤现红点或紫黑 
点者。故名曰痧。则凡皮肤不现痧点者。抑又何说。其实即系各区之地方病也。故又有 
翻挣龌龊之别名。其俗名约有百数十种。较古今风病伤寒为尤繁。类皆见形取名。并无 
坚义。而于病因病理。反多缺而不讲。王晋三所谓俗医自炫其术是也。余于沙秽一症。 
历经实验。三十余年来。确知沙之为病。赅夏秋杂感而统称之也。就予所见。可先分为 
两大端。一凡无传染性者。曰恒沙。一凡有传染性者。曰疫沙。于恒沙中。又分 
为湿秽暑秽两种。再辨其所夹何邪。或夹气郁。或夹血瘀。或夹食积。或夹痰水。审其 
因而治之。疫沙乃一种中毒性之急证。虽证有阴阳之别。而其受恶菌之毒则一。前哲名 
病曰中恶。见证曰青筋。早已表明疫沙之病因病状。而王清任谓疫邪吸自口鼻。由气管 
达于血管。将气血凝结。初得病时。宜即用针刺尺泽穴出紫黑血。使毒瓦斯外泄。一面以 
解毒活血之药治之。则更发明疫沙治法之正的矣。就余所验。外治除提刮针刺诸法外。 
先用飞龙夺命丹(辰砂二钱、明雄黄、灯心灰各一钱、 人中白八分、明矾、青黛各五 
分、梅冰、麻黄各四分、真珠、牙皂、当门子、硼砂各三分、西黄二分、杜蟾酥、牙硝 
各一分五厘、金箔三十页、十六味各研极细、合研匀、玻瓶紧收。)少许。吹鼻取嚏 
。即嚏者轻。无嚏者重。即以阿 呢哑水(按∶即氨溶液)搐鼻。兴奋神经。次用绛雪 
(辰砂、牙硝各一钱、明雄黄、硼砂各六分、 礞石四分、梅冰、当门子各三分、金箔 
五页各研极细、再研匀、治温疫急沙、及牛马羊瘟、以少许点其眼、喉痹牙舌诸病、 
汤火金石诸伤、均搽患处。)点两眼角。刺激神经。此皆开泄其血络机窍之气。为外治冲 
锋要法。又次用鸡子白对品生麻油入雄黄末调匀。以头发团蘸药遍擦周身。既可解毒。 
又除表热。此亦引毒外出之良法。若中寒阴沙。莫妙于回阳膏(生香附一钱八分、或用 
吴茱萸亦可、公丁香一钱二分、上桂心八分、倭硫黄五分、当门子四分、五味共研极细 
、每用二三分。)安入脐中。外以膏药封之。一时病即轻减。惟口渴苔黄。二便俱热者 
。虽见肢冷脉伏。亦勿妄贴此膏。更张其焰。内治方药。虽以芳香辛散之剂。开闭逐秽 
。活血通气为正法。然亦有别。如猝中阴性恶毒者。莫妙于苏合香丸(苏合香、安息香 
、广木香各二两、犀角、当门子、梅冰、生香附、明乳香、上沉香、公丁香、冬术各一 
两、共研极匀、蜜丸、作二百丸、辰砂为衣、蜡匮、临用去蜡壳、薄荷灯心汤、磨汁服 
。)及太乙紫金丹(川文蛤、山慈菇各二两、大戟、白檀香、安息香、苏合油各一两五 
钱、千金霜一两、明雄黄、琥珀各五钱、梅冰、当门子各三钱、十一味各研极细、再 
合研匀、浓糯米饮杵丸、如绿豆大、飞金为衣、每钱 
许、开水调下。)猝中阳性恶毒者。莫灵于诸葛行军散(西黄、冰麝、珠粉、硼砂各 
一钱、明雄黄八钱、火硝三分、金箔二十页各研极细、再合研匀、每三五分、凉开水 
调下。)及局方紫雪(金箔千页、寒水石、 磁石、生石膏、滑石各五两、犀羚角、 
青木香、沉香各五钱、丁香一钱、元参、升麻各一两六钱、生甘草八钱、芒硝一两、焰 
硝三两、朱砂五钱、当门子一钱二分、每服三四分至一钱、新水调灌。)阴阳错杂者。 
莫捷于来复丹(元精石、倭硫黄、牙硝各一两、橘红、青皮、五灵脂各二钱、每服三十 
丸、阴阳水送下、善治上盛下虚、里寒外热、伏暑夹阴、霍乱危症。)汤方则用梦隐解 
毒活血汤(生苡仁八钱、紫花地丁、益母草、晚蚕沙各五钱、银花、连翘各三钱、大黑 
木耳、鲜石菖蒲各钱半、青蒿、贯众各二钱、阴阳水煮、生绿豆四两、取清汤煎药、 
和入生藕茅根二汁各一瓢、或童便一杯、稍凉、徐徐服。)重加桃仁(四钱至五钱) 
。以桃仁善杀小虫。小虫即洄溪所谓败血所生之细虫。其濂谓桃仁去血中之微生物。神 
妙不可思议也。至于附、姜、椒、桂等药。极宜审慎。应用则用。切勿妄用。观仲景用四 
逆汤。于既吐且利之下。紧接曰小便不利。重申曰下利清谷。何等叮咛郑重。故洄溪谓 
一证不具。即当细审。况疫痧总属阳毒性多。阴毒性少。若忘其病之为毒。一见肢冷脉 
伏。骤进以附姜丁桂之剂。恐多草率误人。盖因此等急证。往往脉候难凭。必须细查病 
源。详审舌苔。按其胸腹。询其二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