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伏。骤进以附姜丁桂之剂。恐多草率误人。盖因此等急证。往往脉候难凭。必须细查病 
源。详审舌苔。按其胸腹。询其二便。汇参默察。则阴阳虚实之真假。庶可得其真谛也 
。惟溪毒、砂虱、水弩、射工、短狐、蝈虾之类。俱能含沙射人。被其毒者。憎寒壮热 
。百体分解。胸痞腹痛。状似伤寒兼痧。常用酒煨大黄滴入松节油拌捣极烂。用软帛包 
裹。遍擦周身。其毒自解。再用地浆水调下太乙紫金丹。以整肃其痧毒。病自除根。或 
用角筒按入皮肉极痛处。以口吸出其痧。外用煨蒜捣膏。封贴疮口而愈。或用 HT 
鸟白毛 灰。用松节油调匀。搽擦周身。亦可拔毒外出而痊。此于恒痧疫痧外。另是一 
种虫毒之病。必照此杀虫解毒。方能收效。 

第八章·伤寒兼证
第四节·伤寒兼疟
属性:(一名寒疟俗称脾寒病) 
【因】外因多风寒暑湿。内因多夹食夹痰。其病有日发间日发之殊。其证有经病腑 
病脏病之异。且必寒热往来。确有定候。方谓之疟。与乍寒乍热。一日二三度发。寒热 
无定候者迥异。其病新久轻重不一。全在临证者。细审病源。辨明病状之寒热虚实。病 
所之经络腑脏。应以温凉补泻耳。先述 疟。 
【证】 疟因风寒而发。初起恶寒无汗。头身俱痛。继即寒热往来。发有定期。深 
者间日一发。极深者三日一发。发冷时形寒战栗。齿 然有声。面头手足皆冷。甚则 
口唇指甲皆青。发冷过期。即发大热。皮肤壮热色赤。头甚痛。呼吸粗。渴欲饮冷。神倦 
嗜睡。或心烦懊 。少则二三时。多则四五时。周身大汗。诸证若失。根据此反复而作。累 
月经年。缠绵难愈。舌苔白滑而腻。甚或灰腻满布。 
【脉】沉弦而迟。沉为在脏。弦迟者多寒。此内经所谓邪气内薄五脏。横连膜原。 
其道远。其气深。故休数日乃作也。亦即后贤所谓三阴疟。俗称脾寒病。四日两头是也 
。 
【治】必先辨其胁下有块与否。无块者。脾脏积水与顽痰也。轻则清脾饮(浙茯苓 
六钱、川桂枝一钱、炒冬术钱半、清炙草五分、姜半夏四钱、炒广皮二钱、川朴、草果 
、柴胡、黄芩各一钱、小青皮八分、生姜二片、大红枣二枚、煎成、热退时服、忌酸 
冷油腻)送下除疟胜金丸(酒炒透常山四两、草果、槟榔、制苍术各二两、共为细末 
、水法小丸。外用半贝丸料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利积水。消化顽痰。重则 
补中益气汤加减。(别直参,炙 
绵、炒冬术各钱半、清炙草八分、姜半夏三钱、炒广皮一钱、川柴胡六分、醋炒青 
皮七分、生姜一钱、红枣二枚)。送下 疟除根丸(炼人言八毫、真绿豆细粉一钱、巴 
霜九厘二毫、辰砂三分、须研极匀、至无声为度、用白蜜作二十丸、生甘草末为衣、 
每服一粒)温补中气。吐下顽痰。有块者。脾脏败血与陈 也。先与十将平 汤。(酒 
炒常山钱半、槟榔三钱、草果仁、春砂仁各八分、醋炒三棱、莪术、青皮、姜半夏、 
炒广皮各一钱、乌梅肉三分。)送下鳖甲煎丸(炙鳖甲、牙硝各十二分、柴胡炒蜣 
螂各六分、干姜、大黄、桂枝、石韦、川朴、紫葳、赤芍、丹皮、 虫、阿胶、姜半 
夏各五分、炙蜂房四分、射干、黄芩、炒鼠妇各三分、桃仁、瞿麦各二分、葶苈、人 
参各一分、以上二十三味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斗五升浸灰、俟酒尽一半 
入鳖甲于中、煮令如胶、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开豁痰结。攻利营血。以消疟母。疟母消。 自除。至若风寒变疟。多发于深秋初 
冬。暑湿化疟。多发于夏末秋初。而痰食化疟。阴虚化疟。劳役化疟。及妇人郁疟。小儿 
胎疟。四时皆有。惟疫疟不常有。爰将因证脉治。二条述如下。 
【荣斋按】疟疾若无他种特殊症状的,则两三发后,可设法使它不再发,叫做“截 
疟”。截疟必于两三发后者,因发过两三次后,病患之抗毒力已生出不少,得截疟的药 
剂相助,可以遏止了。截早则抗毒力未足,不能得效的。截疟方剂,据陆渊雷先生经验 
∶《外台》疗疟丸最效──知母、常山、甘草;此方本是丸方,作煎剂也好,须于疟发 
前后四小时间各服一次,即不复发。 
x一 风寒疟x(俗称伤寒变疟。一名正疟) 
【因】浅者、先受风寒。继而变疟。随感随发。深者、夏伤于暑。久伏阴分。至深 
秋重感冷风。新邪引动伏邪而 
发疟。 
【证】疟因风寒转变者。初起恶寒无汗。头疼身痛。继即邪传少阳。寒已而热。热 
已而汗。寒长热短。确有定候。胸胁痞满。呕吐黄涎。舌苔白多黄少。或两边白滑。中 
心灰腻。若伏暑重感冷风而发者。初起寒多热少。肢冷胁痛。渴喜热饮。饮即吐涎。继 
则寒热并重。或寒轻热重。舌苔白滑。略兼黄色。或灰腻色。 
【脉】右浮滑。左弦紧者。内经所谓先伤于寒。后伤于风。病以时作。名曰寒疟是 
也。若右浮缓而滑。左沉弦而迟。《金匮》所谓寒多者名曰牡疟。外台改为牝疟是也。 
【治】寒疟宜先与苏羌达表汤。发汗散寒。继与柴胡枳桔汤。轻剂以和解之。服一 
二剂后。疟发寒热并重者。则以柴芩双解汤。重剂以和解之。俟病势转轻。则用小柴胡 
汤。方中东参用常山(二钱)拌炒以截之。牝疟宜先与柴胡桂姜汤。和解温透。服后。 
表寒去而伏暑外溃。热重寒轻者。则以新加木贼煎清泄之。或用蒿芩清胆汤凉解之。 
【荣斋按】何廉臣先生在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中曾说∶“疟疾因于风寒者多,初起无 
汗,当用发散,如羌防苏葛之类;若在深秋初冬,寒重无汗,口不渴,脉弦缓者,当用 
麻桂各半汤。又有一种寒疟发厥者,多由内伏寒饮,醒后多吐稀痰,是其明证;此为高 
年所最忌,治宜镇逆温化。”特录于此,以资互阐。 
x二 暑湿疟x(俗称暑湿化疟一名时疟。) 
【因】内经谓夏伤于暑。秋必 疟。但暑必挟湿。当辨其暑重于湿者为暑疟。湿重 
于暑者为湿疟。 
【证】暑疟初起。寒轻热重。口渴引饮。心烦自汗。面垢齿燥。便闭溺热。或泻不 
爽。舌苔黄而糙涩。甚或深黄 
而腻。或起芒刺。或起裂纹。湿疟初起。寒热身重。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胸腹痞满。 
胃钝善呕。便溏溺涩。舌苔白滑浓腻。甚则灰而滑腻。或灰而糙腻。舌边滑润。 
【脉】右弦洪搏数。左弦数者。疟因于暑。金匮所谓弦数者多热是也。若右弦滞。 
左沉弦细软者。疟因于湿。《金匮》所谓沉细者湿痹是也。 
【治】暑疟。先与蒿芩清胆汤清其暑。暑热化燥者。则用柴胡白虎汤清其燥。 
若兼肢节烦疼者。去柴芩加桂枝(五分)以达肢。兼胸痞身重者。去柴芩花粉。加苍术( 
一钱)以化湿。肺中气液两亏者。去柴芩。加西洋参(钱半至二钱)以益气生津。 
湿疟先与柴平汤燥其湿。湿去而热多寒少。胸膈满痛者。则以柴胡陷胸汤宽其胸。胸 
宽而热透口燥。溺短赤涩者。则以桂苓甘露饮(川桂枝二分拌飞滑石六钱、赤苓、猪苓 
各二钱、泽泻钱半、生晒术五分、生石膏、寒水石各研细四钱)。辛通以清化之。 
【荣斋按】桂枝白虎汤为治暑疟的正方,叶天士谓此方二进必愈,确是实际经验。 
湿疟治法,何廉臣先生在全国名医验案卷四第十页指出∶“湿疟之为病,当辨湿重于热 
者,藿香正气散加减;热重于湿者,苍术白虎汤加减。” 
x三 痰疟x 
【因】或肺胃素有痰饮。或膜原积湿酿痰。或夏令乘凉饮冷。坐卧湿地。湿郁化痰 
。皆能变疟。 
【证】痰踞肺胃者。初起咳嗽痰多。胸痞呕吐。头目晕眩。寒从背起。热已微汗。 
舌苔白滑。甚则白滑浓腻。痰阻膜原者。初起胸膈痞满。心烦懊 。头眩口腻。咯痰不 
爽。间日发疟。舌苔粗如积粉。扪之糙涩。 
【脉】弦而滑。此《金匮》所谓疟脉自弦也。滑则为痰。故俗称无痰不成疟。 
【治】必以消痰为主。在肺胃、先与越婢加半夏汤。开肺和胃。继与柴胡枳桔汤加 
炒川贝(三钱)炒常山(二钱)、劫而截之。在膜原、先与柴胡达原饮。和解三焦。继 
与大柴胡汤。加槟榔(三钱)和解兼下。痰除则疟自止。惟肥人痰多者。寒战时。间有 
痰迷清窍。昏厥不语者。最险。急与淡姜汤调下《局方》妙香丸。开窍导痰以救之。救 
之稍缓。老年及小儿。每多痰壅气闭而死。 
x四 食疟x 
【因】饮食不节。饥饱不常。胃气受伤而成。恣食瓜果油腻者独多。 
【证】胸满腹痛。嗳腐吞酸。噫气恶食。食即呕逆。寒热交作。舌苔白腻而浓。或 
黄浓而腻。 
【脉】右紧盛。或滑而有力。此《内经》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俗称无食不成疟是 
也。 
【治】当分缓急轻重。势缓而轻者。只须柴平汤加莱菔子(二钱)拌炒春砂仁(八 
分)、小青皮(一钱)、和解兼消。不应。则求其属以消之。属于瓜果。加公丁香(七 
支)、白蔻末(七分)、属于油腻。加芒硝(三分)、拌炒枳实(二钱)。炒山楂(四钱 
)。若羊肉积。非毛栗壳灰不能消。牛肉积非稻草灰汁不能化。食消则疟自除。若挟湿 
者。食虽消化。疟仍不止。则用大橘皮汤温化之。湿已化热者。则用增减黄连泻心汤清 
泄之。热急而重。脘腹刺痛胀闷者。必先用备急丸(生川军末干姜末各一钱、巴豆霜 
一分、共研极匀、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不知、更服三丸、腹鸣吐下、便愈)。 
或吐或泻以逐之。继与小柴胡汤。益气以和解之。 
x五 阴虚疟x(统称虚疟) 
【因】或素体阴虚而病疟。或久疟不愈而阴虚。然有胃阴虚。脾阴虚。肝阴虚。肾 
阴虚之别。当审其因而治之。 
【证】胃阴虚者。申酉时寒热交作。寒轻热重。甚则但热不寒。少气烦郁。手 
足热甚。气逆欲呕。肌肉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