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新久虚实。向来之宜寒宜热。宜燥宜润。宜降宜升。宜补宜泻。其间或挟痰。或挟瘀。或挟水。或挟火。或 
挟气。或挟食。务在审证详明。投剂果决。自然随手克应。故治外感或挟内伤。首必辨其虚中实、实中虚。 

第一章·伤寒要义
第七节·六经用药法
属性:(附三焦用药法) 
太阳宜汗。轻则杏、苏、橘红。重则麻、桂、薄荷。而葱头尤为发汗之通用。 
【秀按】木贼草去节烘过。发汗至易。浮萍发汗。类似麻黄。当选。 
少阳宜和。轻则生姜、绿茶。重则柴胡、黄芩。浅则木贼、青皮。深则青蒿、鳖甲。而阴阳水尤为和解之通用。 
阳明宜下。轻则枳实、槟榔。重则大黄、芒硝。滑则桃杏、五仁。润则当归、苁蓉。下水结则甘遂、 
大戟。下瘀结则醋炒生军。下寒结则巴豆霜。下热结则主生军。应用则用。别无他药可代。切勿以疲药塞责。 
药稳当而病反不稳当也。惟清宁丸最为缓下之通用。麻仁脾约丸。亦为滑肠之要药。 
太阴宜温。轻则藿、朴、橘、半。重则附、桂、姜、萸。而香、砂、尤为温运之和药。姜枣亦为温调之常品。 
少阴宜补。滋阴、轻则归、芍、生地。重则阿胶、鸡黄。而石斛、麦冬、尤生津液之良药。补阳。刚则 
附子、肉桂。柔则鹿胶、虎骨。而黄连官桂。尤交阴阳之良品。 
厥阴宜清。清宣心包。轻则栀、翘、菖蒲。重则犀、羚、牛黄。而竹叶、灯心。尤为清宣包络之轻品。 
清泄肝阳。轻则桑、菊、丹皮。重则龙胆芦荟。而条芩、竹茹。尤为清泄肝阳之轻品。 
x三焦用药法x 上焦主胸中膈中。橘红、蔻仁是宣畅胸中主药。枳壳、梗桔是宣畅膈中主药。中焦主脘 
中大腹。半夏、陈皮是疏畅脘中主药。川朴腹皮是疏畅大腹主药。下焦主小腹少腹。乌药官桂是温运小腹主药。小 
茴、橘核是辛通少腹主药。而棉 皮为疏达三焦外膜之主药。焦山栀为清宣三焦内膜之主药。制香附为疏达三焦气 
分之主药。全当归为辛润三焦络脉之主药。 

第一章·伤寒要义
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
属性: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之正病。亦属四时之常病。选药制方。分际最宜清析。举其要而条列之。 

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
一风病药
属性: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自外而入。先郁肺气。肺主卫。故治风多宣气泄卫药。轻则薄荷、荆芥。 
重则羌活、防风。而杏、蔻、橘、桔。尤为宣气之通用。且风郁久变热。热能生痰。故又宜用化痰药。轻 
则蜜炙陈皮。重则栝蒌、川贝。及胆星、竺黄、蛤粉、枳实、荆沥、海粉之属。而竹沥、姜汁。尤为化痰之通用。但 
风既变热。善能烁液。故又宜用润燥药。轻则梨汁、花露。重则知母、花粉。而鲜地、鲜斛。尤为生津 
增液之良药。至主治各经风药。如肺经主用薄荷。心经主用桂枝。 
脾经主用升麻。肝经主用天麻、川芎。肾经主用独活、细辛。胃经主用白芷。小肠经主用 本。 
大肠经主用防风。三焦经主用柴胡。膀胱经主用羌活。前哲虽有此分别。其实不必拘执也。 

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
二寒病药
属性:外寒宜汗。宜用太阳汗剂药。里寒宜温。宜用太阴温剂药。固已。惟上焦可佐生姜、蔻仁。中焦可佐川朴、 
草果。或佐丁香、花椒。下焦可佐小茴、沉香。或佐吴萸、乌药。随症均可酌入。 

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
三暑病药
属性:张凤逵《治暑全书》曰。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酸泄敛津。虽已得治暑之要。而暑必挟湿。名曰暑湿。 
亦多挟秽。名曰暑秽。俗曰热痧。炎风如箭。名曰暑风。病多晕厥。名曰暑厥。亦多咳血。名曰暑瘵。至于外生 
暑疖热疮。内则霍乱吐利。尤数见不鲜者也。故喻西昌谓夏月病最繁苛。洵不诬焉。用药极宜慎重。切不可一见暑病。 
不审其有无兼症夹症。擅用清凉也。以予所验。辛凉宣上药。轻则薄荷、连翘、竹叶、荷钱。重则香薷、青蒿。而芦根、 
细辛。尤为辛凉疏达之能品。甘寒清中药。轻则茅根、菰根、梨汁、竹沥。重则石膏、知母、西参、生甘。而西瓜汁、 
绿豆清。尤为甘寒清暑之良品。酸泄敛津药。轻则梅干、冰糖。重则五味、沙参、麦冬。而梅浆泡汤。尤为敛津固气之 
常品。若暑湿乃浊热粘腻之邪。最难骤愈。初用芳淡。轻则藿梗、佩兰、苡仁、通草。重则苍术、石膏、草果、知母、 
蔻仁、滑石。而炒香枇杷叶。鲜冬瓜皮瓤。尤为芳淡清泄之良药。继用苦辛通降。轻则栀、芩、橘、半。重则连、朴、香、 
楝。佐以芦根、灯草而五苓配三石。尤为辛通清泄之重剂。暑秽尤为繁重。辄致闷乱烦躁。呕恶肢冷。甚则耳聋神昏。 
急用芳香辟秽药。轻则葱、豉、菖蒲、紫金片锭。重则蒜头绛雪。而鲜青蒿、鲜薄荷、鲜佩兰、鲜银花。尤为清芬辟秽 
之良药。外用通关取嚏。执痧挑痧诸法。急救得法。庶能速愈。暑风多挟秽浊。先郁肺气。首用辛凉轻清宣解。如芥穗、薄荷、栀皮、香豉、连翘、牛蒡、栝蒌 
皮、鲜茅根、绿豆皮、鲜竹叶等品。均可随证选用。身痛肢软者。佐络石、秦艽、桑枝、蜈蚣草、淡竹茹、 
等一二味可也。继用清凉芳烈药。泄热辟秽。如青蒿、茵陈、桑叶、池菊、山栀、郁金、芦根、菰根、芽茶、 
青萍、灯心等品。秽毒重者。如金汁甘中黄、大青叶、鲜石菖蒲等。亦可随加。如识蒙窍阻。神昏苔腻者。轻则紫金 
锭片。重则至宝丹等。尤宜急进。暑厥乃中暑之至急证。其人面垢肢冷。神识昏厥。急用芳香开窍药。如 
行军散、紫雪等最效。神苏后、宜辨兼证夹证。随证 
用药。暑瘵。乃热劫、络伤之暴证。急用甘凉咸降药。西瓜汁和热童便服。历验如神。鲜茅根煎汤磨犀角汁。投无不 
效。暑疖。乃热袭皮肤之轻证。但用天荷叶、满天星杵汁。调糊生军末搽上。屡多奏效。惟热霍乱最为夏月之急证。 
急进调剂阴阳药。阴阳水磨紫金锭汁一二锭。和中气以辟暑秽。继用分利清浊药。地浆水澄清、调来复丹灌服 
一二钱。解暑毒以定淆乱。最良。次辨其有否夹食夹气。食滞者消滞。如神曲、楂炭、枳实、青皮、陈佛手、陈香团 
皮、焦 
鸡金、嫩桑枝等选用。气郁者疏气。如香附、郁金、陈皮、枳壳、白蔻仁、青木香等选用。若干霍乱证。其人吐泻 
不得。腹痛昏闷。俗名绞肠痧。病虽险急而易愈。急用涌吐法。川椒五七粒和食盐拌炒微黄。开水泡汤。调入飞马 
金丹十四五粒。作速灌服。使其上吐下泻。急祛其邪以安正。历验如神。 

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
四湿病药
属性:《内经》云。脾恶湿。湿宜淡渗。二苓、苡、滑、是其主药。湿重者脾阳必虚。香砂、理中、是其主方。湿着者肾 
阳亦亏。真武汤是正本清源之要药。他如风湿宜温散以微汗之。通用羌、防、白芷。重则二术、麻、桂。所 
谓风能胜湿也。寒湿宜辛热 
以干燥之。轻则二蔻、砂、朴。重则姜、附、丁、桂。所谓湿者燥之也。湿热宜芳淡以宣化之。通用如蔻、藿、佩兰、滑通、二苓、 
茵泽之类。重则五苓、三石。亦可暂用以通泄之。所谓辛香疏气。甘淡渗湿也。惟湿火盘踞肝络。胆火内 
炽。血瘀而热。与湿热但在肺脾胃气分者迥异。宜用苦寒泻火为君。佐辛香以通里窍。如栀、芩、连、柏、 
龙荟、清麟丸等。略参冰、麝、归须、泽兰。仿当归龙荟丸法。始能奏效。 

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
五燥病药
属性:《内经》云、燥热在上。故秋燥一症。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故《内经》云。燥者润之。首必 
辨其凉 
燥、温燥。凉燥温润。宜用紫菀、杏仁、桔梗、蜜炙橘红等。开达气机为君。恶风怕冷者。加葱白、生姜、辛润以解表。 
咳嗽胸满者。加蜜炙苏子、百部通润以利肺。挟湿者。加蔻仁四分拌研滑石。辛滑淡渗以祛湿。痰多者。加栝蒌仁、半夏、 
姜汁、荆沥等。辛滑流利以豁痰。里气抑郁。大便不爽。或竟不通而腹痛者。加春砂仁三分拌捣郁李净仁、松仁、 
光桃仁、柏子 
仁、蒌皮、酒捣薤白等。辛滑以流利气机。气机一通。大便自解。后如胃液不足。肝逆干呕者。用甜酱油、蔗浆、 
姜汁等。甘咸辛润。以滋液而止呕。阳损及阴。肝血肾阴两亏者。用当归、苁蓉、熟地、杞子、鹿胶、菟丝子等。甘 
温滋润以补阴。且无阴凝阳滞之弊。温燥凉润宜用鲜桑叶、甜杏仁、栝蒌皮、川贝等。清润轻宣为君。热盛者。如花 
粉、知母、芦根、菰根、银花、池菊、梨皮、蔗皮等。酌加三四味以泄热。热泄则肺气自清。肺清则气机流利。 
每多化津微汗而解。如咳痰不爽。甚则带血者。酌加竹沥、梨汁、藕汁、芽根汁、童便等。甘润咸降。以活痰 
而止血。若痰活而仍带血者。加犀角汁 
鲜地汁等。重剂清营以止血。胃阴虚燥者。酌加鲜石斛、鲜生地、蔗浆、麦冬等。以养胃阴。便艰或秘者。酌加海 
蜇、荸 
荠、白蜜和姜汁一二滴。甘咸辛润。滋液润肠以通便。总之上燥则咳。嘉言清燥救肺汤为主药。中燥则渴。仲景人 
参白虎汤为主药。下燥则结。景岳济川煎为主药。肠燥则隔食。五仁橘皮汤为主药。筋燥则痉挛。阿胶鸡子黄汤 
为主药。阴竭阳厥。坎气潜龙汤为主药、阴虚火旺。阿胶黄连汤为主药。生津液以西参、燕窝、银耳、柿霜为主药。养 
血则归身、生地、阿胶、鸡血藤胶。益精则熟地、杞子、龟胶、鱼鳔、猪羊脊髓。在用者广求之。此总论凉燥温 
燥实燥虚燥用药之要略也。 

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