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居笔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开。
  老人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
量。我小学的同学全是汉族,没有满族,因此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一种共同语言。
好像汉族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主宰,你满族为什么要来抢夺呢?抢夺去了能够弄好倒
也罢了,偏偏越弄越遭,最后几乎让外国人给瓜分了。于是,在闪闪泪光中,我们
懂得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卖国贼,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气节。我们似乎也知
道了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列强,关键就在于清代,而辛亥革命的启蒙者们重新点
燃汉人对清人的仇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化”的口号,又是多么有必要,多
么让人解气。清朝终于被推翻了,但至今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它仍然是一种冤孽般
的存在。
  年长以後,我开始对这种情绪产生警惕。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
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
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
正统观念逐渐引伸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先是姓氏正统论,刘汉、李唐、赵宋、
朱明……在同一姓氏的传代系列中所出现的继承人,哪怕是昏君、懦夫、色鬼、守
财奴、精神失常者,都是合法而合理的,而外姓人氏若有觊觎,即便有一千条一万
条道理,也站不住脚,真伪、正邪、忠奸全由此划分。由姓氏正统论扩而大之,就
是民族正统论。这种观念要比姓氏正统论复杂得多,你看辛亥革命的闯将们与封建
主义的姓氏正统论势不两立,却也需要大声宣扬民族正统论,便是例证。民族正统
论涉及到几乎一切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许多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是一个在今后仍
然要不断争论的麻烦问题。在这儿请允许我稍稍回避一下,我需要肯定的仅仅是这
样一点: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中国古代
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上
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
  既然说到了唐太宗,我们又不能不指出,据现代历史学家考证,他更可能是鲜
卑族而不是汉族之后。
  如果说先后在巨大的社会灾难中迅速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康雍乾盛世”的
两位中国历史上最杰出帝王都不是汉族,如果我们还愿意想一想那位至今还在被全
世界历史学家惊叹的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元太祖成吉思汗,那么我们的中华历史观一
定会比小学里的历史课开阔得多。
  汉族当然非常伟大,汉族当然没有理由要受到外族的屠杀和欺凌,当自己的民
族遭受危难时当然要挺身而出进行无畏的抗争,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的无耻之徒当然要受到永久的唾弃,这些都是没有异议的。问题是,不能由此而把
汉族等同于中华,把中华历史的正义、光亮、希望,全都押在汉族一边。与其他民
族一样,汉族也有大量的污浊、昏聩和丑恶,它的统治者常常一再地把整个中国历
史推入死胡同。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有可能作出超越汉族正统论的选择,而这种选择
又未必是倒退。
  《桃花扇》中那位秦淮名妓李香君,身份低贱而品格高洁,在清兵浩荡南下、
大明江山风雨飘摇时节保持着多大的民族气节!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她和
她的恋人侯朝宗为抗清扶明不惜赴汤蹈火、奔命呼号的时候,恰恰正是苟延残喘而
仍然荒淫无度的南明小朝廷,作践了他们。那个在当时当地看来既是明朝也是汉族
的最后代表的弘光政权,根本不要她和她的姐妹们的忠君泪、报国心,而只要她们
作为一个女人最可怜的色相。李香君真想与恋人一起为大明捐躯流血,但叫她恶心
的是,竟然是大明的官僚来强逼她成婚,而使她血溅纸扇,染成“桃花”。“桃花
扇底送南朝”,这样的朝廷就让它去了吧,长叹一声,气节、操守、抗争、奔走,
全都成了荒诞和自嘲。《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孔老夫子的后裔,连他,也对历
史转捩时期那种盲目的正统观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把这种怀疑,转化成了笔底
的灭寂和苍凉。
  对李香君和候朝宗来说,明末的一切,看够了,清代会怎么样呢,不想看了。
文学作品总要结束,但历史还在往前走,事实上,清代还是很可看看的。
  为此,我要写写承德的避暑山庄。清代的史料成捆成扎,把这些留给历史学家
吧,我们,只要轻手轻脚地绕到这个消夏的别墅里去偷看几眼也就够了。这种偷看
其实也是偷看自己,偷看自己心底从小埋下的历史情绪和民族情绪,有多少可以留
存,有多少需要校正。

                二

  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园林,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虽然闻名史册,
但久为禁苑,又地处塞外,历来光顾的人不多,直到这几年才被旅游者搅得有点热
闹。我原先并不知道能在那里获得一点什么,只是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在承组织了
一次国内优秀电视编剧和导演的聚会,要我给他们讲点课,就被他们接去了。住所
正在避暑山庄背後,刚到那天的薄暮时分,我独个儿走出住所大门,对着眼前黑黝
黝的山岭发呆。查过地图,这山岭便是避暑山庄北部的最后屏障,就像一张罗圈椅
的椅背。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奇怪的是,整个中华版图都已
归属了这个王朝,为什么还要把这张休息的罗圈椅放到长城之外呢?清代的帝王们
在这张椅子上面南而坐的时候在想一些什么呢?月亮升起来了,眼前的山壁显得更
加巍然怆然。北京的故宫把几个不同的朝代混杂在一起,谁的形象也看不真切,而
在这里,远远的,静静的,纯纯的,悄悄的,躲开了中原王气,藏下了一个不羼杂
的清代。它实在对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诱惑,于是匆匆讲完几次课,便一头埋到了
山庄里边。
  山庄很大,本来觉得北京的颐和园已经大得令人咋舌,它竟比颐和园还大整整
一倍,据说装下八九个北海公园是没有问题的。我想不出国内还有哪个古典园林能
望其项背。
  山庄外面还有一圈被称之为“外八庙”的寺庙群,这暂不去说它,光说山庄里
面,除了前半部有层层叠叠的宫殿外,主要是开阔的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尤其是
山区,几乎占了整个山庄的八成左右,这让游惯了别的园林的人很不习惯。园林是
用来休闲的,何况是皇家园林大多追求方便平适,有的也会堆几座小山装点一下,
哪有像这儿的,硬是圈进莽莽苍苍一大片真正的山岭来消遣?这个格局,包含着一
种需要我们抬头仰望、低头思索的审美观念和人生观念。
  山庄里有很多楹联和石碑,上面的文字大多由皇帝们亲自撰写,他们当然想不
到多少年后会有我们这些陌生人闯入他们的私家园林,来读这些文字,这些文字是
写给他们后辈继承人看的。朝廷给别人看的东西很多,有大量刻印广颁的官样文章,
而写在这里的文字,尽管有时也咬文嚼字,但总的来说是说给儿孙们听的体己话,
比较真实可信。我踏着青苔和蔓草,辩识和解读着一切能找到的文字,连藏在山间
树林中的石碑都不放过,读完一篇,便舒松开筋骨四周看看。一路走去,终于可以
有把握地说,山庄的营造完全出自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强健。
  首先是康熙,山庄正宫午门上悬挂着的“避暑山庄”四个字就是他写的,这四
个汉字写得很好,撇捺间透露出一个胜利者的从容和安祥,可以想见他首次踏进山
庄时的步履也是这样的。他一定会这样,因为他是走了一条艰难而又成功的长途才
走进山庄的,到这里来喘口气,应该。
  他一生的艰难都是自找的。他的父辈本来已经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完整的华夏江
山,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年轻轻一个孩子,坐享其成就是了,能在如此辽阔
的疆土、如此兴盛的运势前做些什么呢?他稚气未脱的眼睛,竟然疑惑地盯上了两
个庞然大物,一个是朝廷中最有权势的辅政大臣鳌拜,一个自恃当初做汉奸领清兵
入关有功、拥兵自重于南方的吴三桂。平心而论,对于这样与自己的祖辈、父辈都
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政治势力,即便是德高望重的一代雄主也未免下得了决心去动手,
但康熙却向他们、也向自己挑战了,十六岁上干脆利落地除了鳌拜集团,二十岁开
始向吴三桂开战,花八年时间的征战取得彻底胜利。他等于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理
了一遍,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他成熟了,眼前几乎已经找不到什么
对手,但他还是经常骑着马,在中国北方山林草泽间徘徊,这是他祖辈崛起的所在,
他在寻找着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
  他每次都要经过长城,长城多年失修,已经破败。对着这堵受到历代帝王切切
关心的城墙,他想了很多。他的祖辈是破长城进来的,没有吴三桂也绝对进得了,
那么长城究竟有什么用呢?堂堂一个朝廷,难道就靠这些砖块去保卫?但是如果没
有长城,我们的防线又在哪里呢?他思考的结果,可以从1691年他的一份上谕
中看出个大概。那年五月,古北口总兵官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辖的那一带长城
“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竟然完全不同意,他的上谕是: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
  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
  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