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叔本华悲观论集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又无书籍——的人来说,可以清楚地表明他的每一种具体观察属于何种一般概念,而
该一般概念指的又是哪种具体观察。他十分了解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
他能正确的处理他所接触的一切事物。仅这点,也许可以称它为自然的教育方法。
    反之,人为的教育方法指的是听别人讲、学别人的东西、读别人的书。所以,在你
还没有广泛的认识世界本身之前,在你自己观察世界之前,在你的头脑里就已经充塞了
有关世界的一切概念。人们会告诉你,形成这一般概念的具体观察是在后来的经验过程
中出现的。到那时,你却会错误地运用你的一般概念,去判断人和物,并错误地认识和
对待这些人和物。所以我们说,这种教育把人的思想引入了歧途。
    上述这点说明,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为什么经过长时间的学习、阅读,却总还是半
天真无知,半带着对事物的错误概念开始认识世界,致使我们的行为时而精神紧张,时
而又偏激自信。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的头脑里充满着一般概念,而我们自己又总
想着去运用它,却又不易正确无误地运用。这也是直接违背大脑自然发展的结果,亦即
主张先有一般概念,后有具体观察的结果,这还不是本末倒置。教师不去发展儿童的分
辨能力、教他们独立判断和思考问题,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灌输别人的现成思想。错误地
运用一般概念而引起的错误的人生观,须通过长期自身的体验才可能加以纠正,但也很
少能全部纠正过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富有生活常识的学者廖廖无几而目不识丁者却精通
世道、处世随和的道理所在。
    所有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取有关世界的知识。正如我们所说,应特别注意获取知识的
正确启蒙方式,这样才会有认识世界的正确开端。我所说的大意是,对于事物的具体观
察先于对事物的一般概念,进而便是狭隘的局部概念总要先于广泛的概念。所以,整个
教育制度应遵循概念本身形成过程中所必须采取的步骤。如果逾越或省掉了其中的某一
步骤,那么这种教育制度肯定就是不完善的,所得到的概念也将是错误的,最后的结果
必将是得到曲解世界的观点,这是个体本身所特有的,而且几乎人人都具有,虽然有的
只局限于某段时间,但大多数却终生都有。一个人要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他
就会看到,只有到了完全成熟的年龄——有时也根本没有料到成熟的年龄即已来到——
才能对生活中的众多现象有正确的理解力和清晰的概念,尽管这些现象并不是很复杂、
很难理解。但是在这以前,就是这些现象才是他对世界认识中模糊不清的地方,也是早
期教育中所被忽视的某种特殊的课程,且不管这种教育是属于什么类型:是人为的教育
方法、传统的教育方法还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顺其自然的教育方法。
    有鉴于此,教育便意味着试图寻找严谨的自然求知的途径。只有如此,教育才能遵
循着这条途径有条不紊地实施;儿童才能逐步认识世界而不出现错误观点,因为一旦形
成了错误观点就很难纠正了。要是真采用了这个计划,我们就得小心防止儿童在还没有
对文字的词义和用法有一清晰的理解力时,就滥用它们。否则,它会带来一个致命的后
果,即仅满足于使用文字而不去理解事物,换句话说就是只铭记短语句式,以产生急功
近利的效力。通常,这种趋势在儿童时代就有了,它会一直延续到成年时期而致使许多
学者只学会了夸夸其谈。
    我们必须致力于使具体观察先于一般概念而不是相反,但是,常令人叹息的是,事
实却并不如此,这就像婴儿以双脚先出母体、诗行韵律先行。普通的方法是,当儿童还
很少对世界作具体观察前,就先在他们的脑海中印下概念和观点,严格说来,这就是偏
见。因此,儿童之后就是通过这些现成概念的媒介去认识世界并积累经验,并不是从他
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事实确应如此。
    当一个人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时,就能观察到许多事物及事物的多方面。当然这
种短而快的学习方法,在程度上远不如那种对万事都运用抽象概念和作一草率归纳的方
法。要长期修正自身经验中的先入之见,甚至终及一生,因为当他发现事物的某方面与
他已形成的一般概念间产生矛盾时,他必会否定事物的某一方面所提供的论据,认为是
局部的是偏见,甚至还会对整个事物都视而不见,根本否认上面所说的矛盾,使他的先
入之见不受任何伤害。所以会有许多人终生都背着谬见之包袱:怪诞的思想、梦幻以及
偏执,所有这些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想而无法更改。实际上,他并没有试图
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从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中自觉形成个人的基本思想,就在于他现
成的一般概念是来自于别人,所以才使得他,也使得不少人如此浅薄、孤陋寡闻。
    但是相反,我们应该确实遵循自然规律来教育儿童。让儿童头脑中建立概念的方法,
就是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或最少应该用同样的方法去进行检验,这样才能使儿童有自己
的思想,即使形成的不多,但也是有根据的,是正确的。通过这样,儿童就学会用自己
的而不是别人的标准来衡量事物,它可以避免众多奇怪思想和偏执,也不用在今后的人
生课堂上再去消除它。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孩子们的思想始终能习惯于明确的观点,
获得全面的知识,就会运用个人的判断力对事物进行没有偏见的判断。
    一般说,在孩子们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之前,不管他们是注意生活的哪一方面,也
不应该先从模仿中形成自己关于人生的概念。我们不能只把书本,且仅仅是书本塞到孩
子们的手里,应该让他们逐步地去认识事物——人类生活的真实情况。我们首先应该让
他们对世界具有一个清楚且客观的认识,教育他们直接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概念,再让这
种概念去吻合实际生活——但绝不是从其他方面获取概念,比如说是书本、寓言或他人
的言谈话语——然后再把这些现成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为后者只说明在他们
的头脑里充斥了错误的概念,导致他们错误地观察事物,直至徒劳地曲解世界的适合自
己的观点,最终步入歧途,表现在各方面:无论是刚刚构成自己的生活理论还是忙于生
活中的实际事务。早年在头脑里撒下的谬误的种子,日后就会结出偏见的果实,这种错
误的观点残害人身的程度之大令人发指,他们要在今后的人生大课堂内,以主要精力去
铲除这种种偏见。按第欧根尼的看法,铲除偏见,就是对安提亚尼提出的什么是最有用
的知识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也可以理解他所指的是什么。
    不能让不满15岁的孩子去学习那些很可能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严重错误概念的科目,
比如像哲学、宗教或其他需要有开阔见解的知识体系。因为早年所得到的错误概念是很
难铲除的,而且在所有的智能中,判断力是最后才成熟的。孩子可以先学习不易产生谬
误的科目,像数学;也可以学习那些即使会产生错误,但无大碍的科目,如语言、自然
科学、历史等。而且,一般说我们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里所学的知识体系,应该与那个阶
段中的智力相平衡,即可以完全理解。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应把主要时间放在资料的
积累上,获取关于个别和具体事物的专门知识上。要在这个时期就大量形成各种观点未
免太早了,应该让他们到将来再作最终的辨别。不应在青年时期就使用判断力,这时没
有成熟的经验,判断力不可能发挥出作用,要顺其自然不能勉强;还有,不要在使用判
断力前就先灌输偏见,因为偏见会使判断力永远发挥不出作用。
    另外,青年时期应充分使用记忆力,因为这个时候的记忆力是最旺盛也是最牢固的。
当然,在选择应记忆的事时,也应格外小心,要有远见,因为青年时代学到的东西永生
难忘。我们要精心耕作记忆的沃土,让它能尽多地结出丰硕的果实。想想看,当你在12
岁前认识的人是那样深深植根于你的记忆里,在那些岁月中给你留下的印象又是如此深
刻,你对别人的教诲与告诫的回忆竟如此清楚,那么,把那个时期里头脑的灵敏性和牢
固性作为教育的基础,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只要严格遵循这种方法,系统地调节反映到
头脑里的印象就有可能成功。
    人的青春很短,所以记忆也囿于狭小的范围内,个体的记忆更如此。既然事实是这
样,所以特别重要的就是要记忆任何体系中的精华和实质,无须顾及其他非重要点。但
哪些是精华和实质呢,取决于各个学科的权威人士,他们应在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这
种抉择必须是坚定的、成熟的,并通过筛选的方式进行。首选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一
个人应该和必须通晓的知识,其次是从事具体工作或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前者应按百科
全书的方法分类,划分为循序渐进的学程使之适应于一个在自己所处环境中,应该具有
的一般文化水平。初始阶段,这种知识应限制在初级教育必要条件的课程中,以后再逐
步扩大上升到所有哲学思想的分支中所涉及的科目;后者则留给那些真正精通各分类学
科的人去判别。这样一来,整个知识体系就为智力教育提供了细微的规章,不过,每10
年就应当更新这种规章。按照这样的安排,就能使青年时期的记忆力得到最最充分的利
用,并为判断力在今后发挥作用提供极有利的材料。
    当人的全部抽象概念和他自我感觉的事物间完全取得一致时,人的知识才可以说是
成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