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6-素问玄机原病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故诸筋挛虽势恶而易愈也。诸筋缓者,难以平复,明可知也。 
或云中风为肝木实甚,则 
大忌脏腑脱泄,若脾胃土气虚损,则土受肝木鬼贼之邪,而当死也。当以温脾补胃,令其土 
实,肝木不能克,乃治未病之法也。所谓似是而非者也。或云脾为中州而当温者, 亦误也 
;所以寒、暑、燥、湿、风、火之六气,应于十二经络脏腑也,以其本化,则能补之,相反 
之者,则能泄之。然脾胃土本湿也,湿气自甚,则为积饮痞隔,或为肿满,以药燥去其湿, 
是谓泻其脾胃土之本也;或病燥热太甚,而脾胃干涸成消渴者,土湿之气衰也,宜以寒温之 
药,补阴泄阳、除湿润燥,而土气得其平,是谓补其脾土之本也。故仲景言伤寒里热太甚, 
而胃中干涸烦渴者。急下之,救其胃气,方用甘草、大黄、芒硝大寒之药,谓之调胃承气汤 
者,达其至理也。 
所以阴阳异用,而寒湿同性,然土为阴,故异于风、热、燥也。土为万物 
之母,水为万物之元。故水土同在于下,而为万物之根本也,地干而无水湿之性,则万物根本不润,而枝叶衰 
矣。《经》言∶“动物神机为根在于中”,故食入于胃,而脾为变磨,布化五味,以养五脏之气,而养荣百骸,固其根本, 
则胃中水谷润泽而已。亦不可水湿过与不及,犹地之旱涝也,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受气皆在于脾胃,土湿润而已。 
《经》言,积湿成热,岂可以温药补于湿土也?温属春木,正以胜其湿土耳! 
或以脏腑不分六气,而为假令之湿,一概言阳气甚而热为实, 
阳气衰而寒为虚者,乃寒热阴阳之虚实,而非五行兴衰克伐之道也!然脏腑经络,不必本气 
兴衰,而能为其病,六气互相干而病也。假令胃寒为虚冷者,是胃中阴水实而阳火虚也,当 
以温补胃中阳火之虚。而退其阴水之实,非由胃土本虚,而补其湿也。夫补泻脾胃之本者, 
燥其湿则为泻,润其燥则为补。今夫土本湿也,若阳实阴虚,风热胜其水湿而成燥者,则为 
水湿衰也,可以退风散热,养液润燥,而救其已衰之阴湿,若反以温补,欲令脏腑而无壅塞 
。不亦妄谬之甚耶! 
或言中风由肾水虚冷者,误也。盖阴水既衰,则阳火自甚而热,岂能反 
为寒者耶?以证验之,则为热明矣。或云中风既为热甚,治法或用乌附之类热药,何也?答曰 
∶欲令药气开通经络,使气血宣行,而无壅滞也!然亦以消风热、开结滞之类寒药佐之,可 
以制其药之热也,若服峻热药而热证转加者,不可服也。郁结不通,而强以攻之,则阴气暴 
绝而死矣。故诸方之中,至宝,灵宝丹最为妙药。 
今详本草言至宝丹之药味,合而为一,乃寒药尔;灵宝丹虽用温热之味,而复用寒药制 
之,参而为一,亦平药也。况皆能散风壅、开结滞,而使气血宣通,怫热除而愈矣。此方虽 
有治风之热药,当临时消息,适其所宜,扶其不足,损其有余。慎不可但以峻热攻痹,而反 
绝其已衰之阴气也。 

二、六气为病(五)燥类
(总纲)
属性: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二、六气为病(五)燥类
(分述)
属性:x(涩)x 
涩∶物湿则滑泽,干则涩滞,燥湿相反故也。如遍身中外涩滞,皆属燥金之化,故秋脉 
。 ,涩也。或麻者,亦由涩也,由水液衰少而燥涩,气行壅滞,而不得滑泽通 
利,气强攻冲而为麻也。如平人抑其手足,则真气顿行之甚,而涩滞壅碍不得通利而麻。亦 
犹鼓物之象也,其不欲动者,动则为阳。使气行之转甚,故转麻也。俗方治麻病,多用乌、 
附者,令气行之暴甚,以故转麻。因之冲开道路,以得通利,药气尽则平,气行通而麻愈也 
。然六气不必一气独为病,气有相兼,若亡液为燥,或麻无热证,即当此法;或风热胜湿为 
燥,因而病麻,则宜以退风散热、活血养液、润燥通气之凉药调之,则麻自愈也。治诸燥涩 
,悉如此法。 
x(枯涸)x 
枯,不荣王也。涸,无水液也。干,不滋润也。劲,不柔合也。春秋相反,燥湿不同故 
也。大法,身表热为热在表,渴饮水为热在里。身热饮水,表里俱有热;身凉不渴,表里俱 
无热。《经》所不取火化渴者,谓渴非特为热。如病寒吐利,亡液过极,则亦燥而渴也;虽病风 
热,而液尚未衰,则亦不渴。岂可止言渴为热而否为寒也?夫燥渴之为病也。多兼于热。故 
《易》曰∶燥万物者,莫 乎火。今言渴为燥,则亦备矣。如大法身凉不渴,为表里俱 
无热,故不言为寒也。谓表里微热,则亦有身不热而不渴者,不亦宜乎! 
x(皴揭)x 
皴揭∶皮肤启裂也。干为天,而为燥金;坤为地,而为湿土。天地相反,燥湿异用。故 
燥金主于紧敛,所以秋脉紧细而微。湿土主于纵缓,所以六月其脉缓大而长也。如地湿则纵 
缓滑泽,干则紧敛燥涩,皴揭之理,明可见焉。俗云皴揭为风者,由风能胜湿而为燥也。《经》 
言∶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由风胜湿而为燥也。所谓寒月甚而暑月衰者,由寒能收敛 
,腠理闭密,无汗而燥,故病甚也。热则皮肤纵缓腠理疏通而汗润,故病衰也。或以水湿皮 
肤,而反喜皴揭者,水湿自招风寒故也。 

二、六气为病(六)寒类
(总纲)
属性: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 ,瘕, 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 
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足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二、六气为病(六)寒类
(分述)
属性:x(水液澄彻清冷)x 
澄彻清冷∶湛而不混浊也。水体清净,而其气寒冷,故水谷不化,而吐利清冷,水液为 
病,寒也。如天气寒,则浊水自澄清也。 
x( )x 
∶腹中坚硬,按之应手,谓之 也。《圣惠方》谓∶“ ,犹征也。”然水体 
柔顺而今反坚硬如地,亢则害,承乃制也。故病湿过极则为 ,反兼风化制之也;风病 
过极则反燥,筋脉劲急,反兼金化制之也;病燥过极则烦渴,反兼火化制之也;病热过极, 
而反出五液,或为战栗恶寒,反兼水化制之也。其为治者,但当泻其过甚之气,以为病本, 
不可反误治其兼化也。然而兼化者,乃天机造化,抑高之道,虽在渺冥恍惚之间,而有自然 
之理,亦非显形而有气也。病虽为邪,而造化之道在其中矣。夫五行之理,甚而无以制之, 
则造化息矣。如风木旺而多风,风大则反凉,是反兼金化制其木也。大凉之下,天气反温, 
乃火化承于金也。夏火热极而体反出液,是反兼水化制其火也。因而湿蒸云雨,乃土化承于 
水也。雨湿过极,而兼烈风,乃木化制其土也。飘骤之下,秋气反凉,乃金化承于木也。凉 
极而万物反燥,乃火化制其金也。因而以为冬寒,乃水化承于火也。寒极则水凝如地,乃土 
化制其水也。凝冻极而起东风,乃木化承土而周岁也。凡不明病之标本者,由未知此变化之 
道也。 
x(瘕)x 
瘕∶腹中虽硬,而忽聚忽散,无有常准,故《圣惠方》云∶瘕,犹假也。以其病瘕未成 
也。《经》注曰∶血不流而寒薄,故血内凝而成瘕也;一云腹内结病也。《经》曰∶小肠移热于大 
肠,为 瘕,为沉。注曰∶小肠热已移入大肠,两热相搏,则血溢而为伏瘕也。血涩 
不利,则月事沉滞而不行,故云 瘕为沉。“ ”与“伏”同。“瘕”一为“疝”,传写误也 
。然则《经》言瘕病亦有热者也,或阳气郁结,怫热壅滞,而坚硬不消者,非寒 瘕也,宜以脉证别之。 
x( 疝)x 
疝∶少腹控卵,肿急绞痛也。寒主拘缩故也。寒极而土化制之,故肿满也。《经》言“丈夫 
疝,”谓阴器连少腹急痛也,故言“妇人少腹肿,”皆肝足厥阴之脉也。《经》注曰∶“寒气聚而为疝 
也。”又按《难经》言,五脏皆有疝,但脉急也。注言∶脉急者,寒之象也。然寒则脉当短少 
而迟,今言急者,非急数而洪也,由紧脉主痛,急为痛甚,病寒虽急,亦短小也。所以有痛 
而脉紧急者,脉为心之所养也,凡六气为痛则心神不宁,而紧急不得舒缓,故脉亦从之而见 
也。欲知何气为其痛者,适其紧急相兼之脉而可知也。如紧急洪数,则为热痛之类也。又《经》 
言∶“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烦冤而痛,出白蛊。”注言∶“少腹痛,溲出白液也,一作客 
热内结,销烁脂肉,如虫之食,故名白蛊也。”然经之复言热为疝瘕,则亦不可止言为寒,当 
以脉证别之。 
x(坚痞腹满急痛)x 
坚痞腹满急痛∶寒主拘缩,故急痛也。寒极则血脉凝冱反兼土化制之,故坚痞而腹满也 
。或热郁于内,而腹满坚结痛者,不可言为寒也。 
x(下利清白)x 
下利清白∶水寒则清净明白也。 
x(食已不饥)x 
食已不饥∶胃热则消谷善饥,故病寒则食虽已而不饥也,胃膈润泽而无燥热故也。或邪 
热不杀谷,而腹热胀满,虽数日不食而不饥者,不可言为寒也。由阳热太甚而郁结,传化失 
常,故虽不食而亦不饥。亦犹病热虽甚,而无困倦,病愈而始困无力,由实热之气去也。 
x(吐利腥秽)x 
吐利腥秽∶肠胃寒而传化失常。我子能制鬼贼,则已当自实。故寒胜火衰金旺而吐利腥 
秽也。腥者,金之臭也;由是热则吐利酸臭,寒则吐利腥秽也。亦犹饭浆,热则易酸,寒则 
水腥也。 
x(屈伸不便,厥逆禁固)x 
屈伸不便,厥逆禁固∶阴水主于清净,故病寒则四肢逆冷,而禁止坚固,舒卷不便利也 
。故冬脉沉短以敦,病之象也。或病寒尚微,而未致于厥逆者,不可反以为热。或热甚而成 
阳厥者,不可反以为病寒也。然阴厥者,元病脉候,皆为阴证,身凉不渴,脉迟细而微,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