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200/100mmHg以上。1982年5月2日晨起,突然语言赛涩,右口角流涎,当即往某院急诊,诊为脑血栓形成,门诊治疗后返家,当日中午发现吞咽障碍及右侧半身轻度不随意,遂邀余往诊。检查:表情缺乏,双目呆视而少瞬目,语言赛涩且呈重鼻音,右口角流涎,饮食皆呛,伴强迫性哭笑。两脉浮弦而数,舌质绛红,苔黄腻,血压200/130mmHg。辨证:经云“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治疗:为之针刺太溪后,吞咽功能当即恢复。
  甘xx,女,42岁。主诉:因情志拂郁,突然失音,只能借助手势或文字以表达。赴某院检查,声带完好,亦无脑血管意外等因素,遂诊为癔病性失音,用暗示等治疗无效,因而来诊。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涩。辨征:虽失音却能作咳。此乃《灵枢◎杂病》“厥气走喉而不能言…取足少阴”之类也。遂为之取双太溪,得气如鱼吞钩,立已。
  李xx,女,36岁。主诉:因悲泣不止而突然失明。眼科检查,瞳孔反射,眼球活动及眼底均正常。转来我科针刺。查:舌微红,苔薄白,脉沉涩。辨证: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上济心肺与天柱所属之太阳膀胱为表里,肾之精为瞳子,目之无所见者,实乃肾精不上注于目。治疗针双太溪,未及发针已能视物。
  赵xx,女,23岁。主诉:因情志拂郁而发癔病性昏厥,虽经针刺治疗而解除意识朦胧,但因有人语之曰:“此病非放声哭于针刺之当时则难已”。因之而抽不止,日数10发,来诊时已时近1载。辨证:悲哀气咽抽息谓之唏。此例发病乃因悲而致,悲则心气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卫气在于中,故而气消,气消则阳虚而阴盛,因之而啼,阳病治阴。治疗取太溪,针到病除。
  刘xx,女,40岁。主诉:因抑郁,进食日益减少已半年,曾多方诊治,未发现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已轻度酸中毒,遂为之纠正,出院后,仍厌食,每日勉强进食少许,即脘痞异常,甚则呕吐,精神萎靡,面色无华,懒言而语声低微,短气乏力。查:舌淡红,苔白微厚,脉沉弱。用益火培土法为之刺足少阴,刺太溪,未及20次,病已。
  马XX,女,35岁。主诉:患左偏头痛3年,每月或两月1发,近1年来加剧,发作日益频繁,于疲劳或紧张时甚则每日发作。每于发作之前,先感精神不振,嗜睡,一侧视野有闪光性暗点之视幻觉及听觉异常。无明显感觉倒错或感觉减退及味觉刺激征,惟右侧半身有乏力感,尤以上肢为甚,继而疼痛始作。痛自左侧(激惹症状之对侧)颞、眶、前额,很快扩散至半侧头部,呈搏动性钻痛,伴恶心、呕吐,痛则面部潮红,颞动脉搏动增强,眼结膜充血等。如不呕吐则痛可整日不止。曾服麦角胺咖啡因等药不已,遂来针刺。查:舌质微红而少苔,脉浮弦沉细。辨证:此例始则因情志不和,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致之头痛。胆足少阳之脉主骨所生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少阳属肾,水能生木,故为之用巨刺法。治疗针右太溪,左偏头痛立已。3个月后,虽又曾发作1次,但较前轻微,治如前法,诸症消失,迄今1载有余,未再发作。
  满xx,男,60岁。主诉:3年来,时发呃逆,每逢发作,至多2、3日而已。1978年夏天再次发作时,虽服多种药物及针刺等治疗,逾1周尚不已,呃逆频作,每分钟10余次,痛苦异常。查:舌质淡红,苔薄白,两脉沉弱。辨证:为肾阳不足,肾气沿冲脉而逆为哕。治疗经过:针双太溪穴,得气有如鱼吞钩立已。翌日虽又曾发作,但频率已大减,共治疗3次,迄今仍未复发。
  按语:考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胸中,肺根于肾,故哕之标在肺胃,而哕之本在肾,针太溪可肺肾兼顾,亦可达到补肺治肾的目的,呃逆可止。故仅刺太溪亦可治疗因阴虚阳亢或肾阳不足,火不归源所致的肾气不藏沿冲脉冲逆而上之呃逆。
  杨XX,男,58岁。1977年来诊。主诉:10年动乱期间,因惊恐而罹此疾,时常发作,连年不已。来诊时感有气自小腹上冲心胸,心中烦乱,呼吸短气,手足发凉,欲吐不能,痛楚异常。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辨证:为肾气厥逆之奔豚。为之针双太溪,当即病解,迄今未复发。
  秦XX,女,62岁。主诉:患喘息20年,每逢春夏之际症情加剧,屡服中西药而未获根治,1978年春发作时来诊。查:舌淡,苔白微腻,对脉沉而微滑。呼长吸短,动则喘促加剧。辨证:为肾不纳气之喘。治疗经过:针双太溪,未及20次基本痊愈,观察3载,仍未复发。
  侯XX,女,33岁。主诉:行经腹痛3年,1年来月经错后,量少,色紫有块,行经时腹痛加剧。来诊时为行经第2日,当时除腹痛外并有肢冷,恶心欲吐等症状。查:舌质微红,苔薄白,脉沉微弦,面色青。遂按气滞血瘀为之针气海,泻三阴交,以理气活血,通经化瘀。针刺后,腰痛虽减轻,但面青肢冷,恶心欲吐,未稍缓解,脉按之已不显弦象而举之反弦。此为肾不足。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流溢于冲任为经血之海,肾之精气不足,则冲任血海空虚,不得流溢于中则行经量少而涩痛,不布散于外则形寒肢冷,不上贯中土,脾失所养则恶心欲吐。改刺太溪,用补法,针到病已,至今已逾3载,痛经未作。
  方XX,男,30岁。1980年春来诊。主诉:患输尿管结石,时发肾绞痛4年。曾服中西药治疗无效。来诊时,肾绞痛又作,痛自右侧腰部起沿右小腹向会阴部放散,伴口苦不爽,恶心呕吐,冷汗,便秘,尿黄赤及血尿。查:面色苍白,脉弦滑,舌质红,苔黄厚腻,右肾区有叩痛。前此于某院查尿常规可见大量红细胞及脓细饱。X线腹平片,右侧输尿管可见1xlcm之结石阴影。辨证:为下焦气化失司,湿热蕴结,消灼阴液,凝结而为砂石。故予以清利湿热,化石通淋之法。治疗经过:用三阴交以消利湿热,膀胱募中极以助气化,针刺后疼痛当即缓解,遂为其每日针刺1次,至第6次,口苦粘腻不爽、尿短赤混黄及便秘等症皆已改善而且未发绞痛,但肾区不适感及叩痛却依旧,尿常规检查仍有红细胞。脉显沉涩之象,舌尚微红,苔白腻厚。此证乃湿热标实已解,而肾虚之本未复,故改刺双太溪穴,用补法以益肾之精气。五诊后,患者自觉右腹部坠痛而似有物向下移动,为之摄X线腹平片,显示结石己降至膀胱,继续针刺5次,结石排出。
  李XX,女,32岁。主诉:因夜晚封火不当,晨起头剧痛,头昏头胀,耳鸣眼花,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站立不稳,意识模糊。查:口唇粘膜及指甲呈樱桃红色,面色潮红,多汗,脉弱而数。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度)。治疗经过:针双太溪立已,这无疑是促进了一氧化碳的排出。
  1950年8月22日,由某食堂医务人员护送一名于该食堂就餐时突然昏倒之成年女性患者来我院就诊。来院时曾为之针刺人中、内关等穴,未能奏效。因病人危重,未待胃内容物及尿常规分析。即邀针灸会诊。查:病人神昏,呼之不应,呼吸缓慢、表浅。面色苍白,瞳子缩如针芒。尺肤湿冷,两脉沉弱。辨证:此为肾厥。为之针刺双太溪穴,未及半分钟,气至人苏,瞳子亦恢复如常。当即询问病人,自诉系外地某医院外科护士长,因不欲生,而服10%水合氯醛40Oml。随之又经西医按水合氯醛中毒予以常规处置而复原。
  按语:此例水合氯醛中毒,针刺前昏迷,病因不明,根据形症辨为“肾气虚则厥”《灵枢◎本神》而予以针刺太溪,居然能使之苏醒。这起码说明针刺太溪对生命中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邵xx,男,12岁。1986年7月18日来诊。主诉:反复交替发作无目的性之蹙额、眨眼、眦牙、呶嘴、扭颈、耸肩及上肢之突然而迅疾之抽动,伴喉内不时发出咯痰之声近1年,无明显睡眠障碍,夜惊,遗尿及运动性不安,性格偏于固执,任性,易激惹。既往:发病前无明显保护性意义之防范动作,模仿及各种急慢性精神因素等诱因。曾作神经科检查,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学习成绩优良。查:舌红,苔中心厚腻而黄,脉浮滑。辨证,肾者主水,肝开窍于目,脾主肌肉四肢而开窍于口,肾居坎位,水火寓其中,坎中水火不足则肝失所养而动风,脾失温煦而肉瞤,故法当调肾以治,针双太溪穴。一诊后,除目时上翻及时时眨眼外,余症皆除。二诊后,目上翻及眨眼频率亦大减。四诊后,诸症消失。
  按:根据现代医学,此例似为局部抽搐症,临床较常见,应用中西药物治疗其效果皆欠佳。而应用针刺治疗多例,效果皆满意。
  注意事项:该穴之取法,以《灵枢◎本输》“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为准。得气宜以鱼吞钩饵之状为佳,盖鱼吞钩者,有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有如鱼吞钩而欲挣脱之状,非止针下沉紧。
  4.照海
  【取法】内踝尖直下l寸,内踝下缘凹陷中。
  【主治】⑴急性喉炎 ⑵咽痛,咽喉肿痛 ⑶咽干 ⑷眉棱骨内端及内眦痛
  【机理】照海属足少阴肾经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跷脉。阴跷脉通目内眦,故能滋肾阴,利咽喉。
  【刺灸法】针刺,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魏翼:30多年来以此穴治疗急性喉炎甚多,喉炎发生于哪一侧,或双侧均肿者,哪一侧重,哪一侧的照海穴络脉色泽较对侧为重,放血后,咽喉立感轻松,多为1次治愈。
  操作:三棱针点刺放血(在急性喉炎情况下,布于该穴的络脉多紫暗色)。
  ◎孙明一
  操作:以30号1寸长毫针,迅速刺入,得气,稍向上斜刺,持续捻动20…30下,留针15…20分钟,重者可行针1…2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