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厥阴肝经穴
1.太冲
【取法】足背第一、二拓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中。
【主治】⑴气厥 ⑵眩晕 ⑶疝气 ⑷痹症 ⑸行经头顶痛 ⑹癔病性黑蒙 ⑺原发性高血压 ⑻神经性头痛 ⑼失眠
【机理】太冲为肝经原穴、输土穴。原穴具有较好的调理肝经气血作用,输穴功可止痛,故可治疗因阴虚肝旺,心肾不交,肝郁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疾患。
【刺灸法】直刺,斜刺,太乙神针灸
【治疗经验】
◎张丽蓉:运用此穴治疗惊痫气厥证,效果甚好。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向足背斜刺5分至l寸,针感可传至足大趾。得气后,拇指向后强刺激捻转约1…2分钟,至症状明显减轻,神醒窍开后,留针15…20分钟。
典型病例:安xx,女,56岁。1984年1月5日就诊。就诊时昏厥1小时。患者因暴怒而昏厥,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家属急来请出诊。诊视患者,面色口周发青,两目紧闭,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发凉。予急刺太冲穴,强刺激捻转2分钟后,手足抽搐止,张口大哭后,面色渐转红润,继续强刺激捻转,留针20分钟,拔针而愈。
按语:原穴对内脏功能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症取肝经原穴太冲,疏肝理气、通调气机、醒脑开窍,其症而愈。
◎刘汉城:针刺太冲穴对于肝阳上亢之头疼,眩晕及高血压等症,有较好的止痛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操作:直刺0。5…l寸,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王xx,女,48岁。1987年11月13日就诊。主诉:头痛眩晕已4年余,近日加剧。头晕目眩,甚则欲仆,恶心呕吐,头胀,心烦气短,多梦少寐,口苦,尿黄,大便干,脉弦,舌红苔黄。血压120/80mmHg。诊断:肝阳上亢型眩晕头痛。即用针刺太冲穴以泻之,并放血数滴,患者顿觉头部轻松、眩晕减轻,继针5天告愈。
◎翟兴明、翟润民:针刺太冲穴治疗小儿疝气,疗效甚好。凡疝气可以自由还纳者,并能配合治疗者均能治愈。
操作:用28号1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至所要求的深度之后,拇指向前捻3次,再向后退1次(每次幅度不超过360°)连做3次,稍停,再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行第2次手法,如此操作3次,术毕快速出针,闭其穴。
注意:施术前先将疝还纳原位,由助手抵住疝口不动,然后再施术。
典型病例:乐x,男,1岁。1988年10月7日诊。诊断:左腹股沟斜疝。患儿生后5个月,因善哭闹而引起腹股沟斜疝,嗣后每逢啼哭包块即下,啼哭止后可自行还纳,经治未见好转而来针灸。穴取太冲,按法操作,日l次,共针10次痊愈,至今年余未见复发。
◎席定:对于气阴两虚、寒邪留滞而关节屈伸不利之痛痹,采取养阴平肝散寒之法,每获捷效,取太冲一穴即可中的。
操作:用“太乙神针”(本所研制)或灸条,点燃一端,对准太冲穴,距离0。5…1。0寸左右,进行熏灼灸烤,使穴位所在处温热或稍有灼痛感,至皮肤红晕为度。如用“太乙神针”则有温热感或清凉感下至大趾,上至患处。
注意:患者感灼热,为得气重要标志,但一经得气,即应放松针体,否则,易出现烫伤。烫伤后若出现黑斑不用处理,若出现水泡,小则不须处理,大的可用消毒针刺破放液,涂以紫药水盖敷料,防止感染。
典型病例:xxx,男,41岁。1988年5月10日就诊。主诉:右下肢关节疼痛3天。3天前忽然关节疼痛,行走不利,遇冷及入夜加剧,曾服中、西药未效,并胃中不适,时时作痛,欲吐,前来针灸治疗。查:右下肢关节未见红肿异常,但右膝关节屈伸不利,不能触摸,动则痛剧,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劲。脉证合参,证属气血不足,肝阳上亢,筋脉失养,寒湿阻滞,虚实夹杂之痛痹。处方:太冲。点燃“太乙神针”一端,套上灸套,直接灸熨于太冲穴上,患者感灼热即减轻压力,但针体不可离开穴位处,约1分钟左右即可,患者自觉一股热气沿右下肢内侧上升至脘腹,周身温热舒适轻松,诸证尽解,行走如常。
◎邢克利:取太冲穴治疗妇人行经前后症见头顶痛,效果甚佳,一般1次即愈。
操作:用1。5寸毫针向上斜刺,得气后行缓慢左右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同时嘱患者深呼吸数次,留针10分钟。
典型病例:徐x,女,26岁。1974年6月17日就诊。妇科曾诊为:气滞血瘀性痛经、头顶痛。自诉有痛经史10余年,每次行经均需服去痛片。此次除痛经外,头顶痛难忍已2天。服去痛药无效。病因生气而得。诊见:舌质少红,脉弦。证属肝郁气滞,经络不通。取太冲穴,疏肝理气,通经活络以止痛。如上法操作后,诸痛皆除,数月行经未见头痛,痛经也见轻,不需服止痛剂。
◎杨熙萍、白玉萍:取太冲穴治癔病性黑蒙,轻者1次治愈,重者3…5次痊愈。
操作:用30…31号1寸毫针,直刺进针,用泻法强度捻转,留针20分钟,每5…7分钟行针1次。
典型病例:袁x,女,32岁。1987年8月9日就诊。因家庭纠纷突然眼前黑影重重,视物不清,胸闷,头晕,由家属搀来就诊。诊为癔病性黑蒙。取太冲(双)如上法操作,留针15分钟,每5…7分行针1次,起针后看物清楚,但胸闷不乐。次日又复诊,2次治愈。
按语:癔病性黑蒙是功能性的,为气滞血瘀肝经筋脉失养所致,太冲功可疏肝理气,舒筋通络,故独取太冲而获效。
◎康泰隆:针太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前后血压对照,一般可下降20…30mmHg。
操作:取30号或32号1。5寸毫针,爪切式进针,行捻转手祛,刺l寸深,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王xx,女,49岁。患者眩晕如蒙,头痛头胀,下肢无力,已有l载,经常服药治疗,近周晕重。检查:血压180/90mmHg,眼底A(…)。脉象弦滑,苔薄黄腻。症属:肝肾阴亏,虚风上扰于清窍,治宜平肝熄风。取穴太冲(双)按法操作后起针,血压降至150/90mmHg。
◎白贵荣
操作:用28号2寸毫针,针尖斜向涌泉穴,刺0。5…2寸为宜。此穴针感强,手法是九六补泻,当行针半小时时,患者自感如同釜底抽薪,头清目亮,胃脘空虚,再作1次手法,留针1小时。
典型病例:张xx,男,61岁。自诉:1983年春节前夕,因生气引起头晕目眩,脚跟不稳,夜晚尤甚不敢行动。经诊断为高血压,并经中、西医治疗3个月,但效果不大,同年4月来针灸科治疗。查脉弦有力,舌质红少苔,两目不敢直视,血压220/160mmHg。辨证为肝阳上亢而发眩晕。处方:太冲穴(双)依上法针刺,行针半小时后患者自感头清眼亮,再作1次手法留针1小时后,即能下地行走。经2个月针刺治疗,血压由220/160mmHg逐渐降到150/90mmHg,脑清脚稳,血压稳定已6年。
李xx,男,17岁,自述:从1987年上高三以来,头脑不清,心烦,记忆力逐渐下降,开始入睡欠佳,后彻夜不寐,无奈休学。因内服安眠药越发心烦,心悸不寐,故求治于针灸。查脉细数少力,舌红无苔口干。脉证合参,证属心肾不交而致失眠。取穴:太冲(双)。斜透涌泉穴,进针0。5…2寸,用补法以滋补肾阴,针到人部用泻法起到降火作用,达清心安神之功。经针太冲1个月,失眠、健忘、心烦等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按语:肝肾同源,吾取太冲透涌泉,一针二穴,可调节阴阳气血之升降,可滋阴潜阳,故用以治疗因肾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之头痛、眩晕,心肾不交之失眠而获良效。但用此穴治疗疾病要注重手法,一般采用先泻后补,先用泻法疏泄肝气,后用补法滋养肾阴。针刺务必注意避开血管,务要针透涌泉穴,一般在足面上成45°角针刺。
2.蠡沟
【取法】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⑴小儿鞘膜积液 ⑵阳强 ⑶阴痒
【机理】肝之经脉绕阴器,抵小腹,其络脉循胫上睾,结于阴茎。络脉主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蠡沟为肝经之络穴,故用以治疗水疝、阳强、阴痒等络脉为病而获良效。
【刺灸法】斜刺,平刺,埋针
【治疗经验】
◎刘之栋:用蠡沟穴治疗小儿鞘膜积液,针治5次到10次痊愈。
操作:针尖顺经脉循行方向与皮肤呈15°角刺入。针5…8分,隔日1次,手法平补平泻。
典型病例:刘xx,男,13岁。患儿6岁时睾丸肿大,有下坠感,以后逐渐增大,诊断为鞘膜积液,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因患者怕动手术,要求针刺。依上法操作,共针蠡沟穴9次而获痊愈。
◎曾祥龙:用蠡沟穴治疗阳强不倒,在针刺时,股内侧必须有痠麻胀感,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操作:用28号或30号2寸毫针,略向上斜刺进针1寸深,得气后,拇指向后捻转约1…2分钟,股内侧有明显的麻胀感,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黄xx,男,38岁。自述结婚15年,爱人不曾怀孕生育。化验检查其精子活动度、数云尚可,唯性交时不射精,且持续3…4个小时,阴器坚硬不倒。经多方治疗均未获效。于1978年3月3日上午来本科就诊。患者身体壮实,舌苔黄质红,脉弦数,大便干,小便色黄。脉证合参,属肝经实热。法当清泻肝经实热。针刺蠡沟,用泻法,行针2分钟,留针30分钟,每天1次,经针治3次后,即能正常性交,射出精液,而后喜得一子。
◎肖仁鹤:针灸治疗外阴瘙痒方法颇多,本人在蠡沟穴埋针,效果亦很满意。
操作:平刺0。5…0。8寸,亦可采用皮内或皮下埋针。注意严格消毒,针体必须埋入皮下,不得斜向肌层。如用平头毫针代替,针柄不能留得过长,最好剪去大半或用镊子将针柄卷成盘状,柄下薄薄垫层碘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