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遗传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enzer通过互补分析发现T4噬菌体rⅡ突变型可分为rⅡA和rⅡB两组(图5…13),一组中的任何成员可与另一组中的任何成员互补。他的遗传分析结果证明,所有rⅡA突变型在rⅡ区的一端从A1到A6,所有rⅡB突变型在rⅡ区的另一端从B1至B10,因此他正确得出结论,rⅡA和rⅡB区是分开的功能单位,通过互补试验把它们定义为顺反子(cistron)。顺反子是一个必须保持完
整才具有正常功能的遗传物质的最小单位,等同于基因。






图5…14  互补测验或顺反测验示意图
另外,还必须提到基因内互补,即某一个基因内部的不同位点的突变型之间也有互补作用。区别基因间互补和基因内互补的标准是:①基因间互补可发生在任何2个非等位基因之间,基因内互发生在同一基因内的若干不同的突变型之间,但同一基因产生的绝大多数突变是不能互补的。②互补突变型产生的酶在性质上不同于野生型产生的酶,它至多只有野生型活性的25%。
对基因内互补的种解释是,许多蛋白质是由2条或几条相同的多肽链聚合而成的,突变引起多肽亚基上一个氨基酸代换,使该亚基的三维空间构型发生变化,不能聚合产生一个有活性的酶(图5…15)。某一基因的2个突发型虽然各自产生一个发生了变异的多肽,却不能自身聚合成有活性的酶;但是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有可能互补形成一个有活性的酶。沙门氏菌中的甘油磷酸脱氢酶的基因,大肠杆菌和链孢霉中色氨酸合成酶的基因,链孢霉中谷酰脱氢酶基因都有基因内互补的现象。









图5…15  基因内互补
3种型式表示野生型和2种突变型产生的蛋白质亚基的三维空间构型。只有当
2个亚基聚合时才能产生有活性的酶。
(a)蛋白质亚基的三维空间构型使它们能聚合形成有活性的酶蛋白复合分子
(用圆圈表示)  (b)亚基改变了三维空间构型,不再能聚合形成有活性的
酶。  (c)另一个突变型可能以不同方式改变三维空间构型,但亚基也不能
聚合形成有活性的酶。  (d)当2个突变基因结合在一个异核体内时,2种
类型的亚基能聚合形成活性减小的酶。只有50%的亚基对能够互补,另外50%
同类相配,没有活性。
5。2。4  负干扰
在第4章中已论述了在三点测验时,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即一个单交换会降低另一个单交换发生的概率,这种现象称为干扰(interfer…ence)。对于受到干扰的程度可采用符合系数(C=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或干扰系数(I=1…C)来加以衡量。干扰系数为1时,表示安全的干扰,即一点发生交换,其邻近一点就不会发生单交换。干扰系数为0时,表示2个单交换独立发生,完全没有干扰。在λ噬菌体的三点测验中,发现一
个单交换发生后,会增加另一单交换发生的概率即所谓负干扰(nega…tive interference)现象,这时干扰系数为负值,或符合系数大于1。表5…2是T4噬菌体三点测验资料,根据第4章三点测验的方法可以画出T4噬菌体包括3个基因的染色体图,但不同的是符合系数在于1而不是小于1,表明m…r之间的单交换可提高r…tu单交换发生的概率或者相反。
表5…2  大肠杆菌噬菌体T4的三点测验(m r tu×+++)结果
基因型 噬菌斑数 百分率/% 基因型 噬菌斑数 百分率/%
1。m r tu 3 467 33。5 5。m r  + 853 8。2
2。+ + +  3 729 36。1 6。+ + tu 965 9。3
3。m + + 520 5。0 7。m + tu 162 1。6
4。+ r tu 474 4。6 8。+ r + 172 1。7





负干扰后来在真核生物如家蚕、真菌中也都有发现。负干扰的发生可能与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有关,往往重组基因相距很近或发生基因内重组时会出现负干扰。
5。3  细菌的细胞和染色体结构
细菌的细胞包括细胞膜、核区、细胞质和细胞壁。部分细菌还有某些特殊结构,如鞭毛、伞毛、荚膜、芽孢和气泡等(图5…16)。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完成每个世代只需20min,而且很容易得到它的生化突变型。遗传物质又比较简单,适宜用作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细菌的大小不一,大肠杆菌的平均长度约2um,宽约0。5um。常见的细菌细胞的形状有杆状、球状和螺旋状,其中以杆状最为常见。
细菌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有2个基本差异。首先,原核细胞缺乏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第二,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因此也没有界限分明的细胞核。
细菌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是在菌体中央有一个大量遗传物质DNA所在的核区,称为拟核,其功能与细胞核相当。核区无核膜和核仁,由一个环状DNA分子高度缠绕而成,其中央部分还有RNA与支架蛋白。
细菌DNA是一个很长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分子,通常为经过反复折叠形成高度缠绕的致密结构——超螺旋,能存在于长度仅有DNA几百万分之一的菌体中。例如,大肠杆菌染色体长约1mm,但其菌体长仅2~3um。细菌无典型的染色体结构,没有组蛋白与DNA结合,DNA仅与一些碱性蛋白相结合。此外,细菌染色体DNA中有一定比例(约1%)的碱基甲基化,其中以腺嘌呤居多,胞嘧啶次之。
除染色体DNA外,很多细菌还含有一种染色体遗传成分——质粒。这是一些小型环状DNA,携带着决定细菌某些遗传特性的基因,如接合或致育、抗药、产毒、致病等以及产生抗生素和色素等次生代谢产物或形成芽孢的基因。质粒能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和复制,很多质粒还能在细胞之间传递。它们也会自行或经某种理化因子处理而消失。有的质粒还能整合到染色体中,在染色体的控制下与染色体一起复制,这种质粒称为附加体(episome)。
影印培养法是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常用方法。其基本原则是: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圆木柱(直径略小于培养皿)上,然后把这一“印章”上的细菌一次接种到一系列选择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通过对各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对比,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图5…17)。























图5…16  细菌细胞的结构                                 图5…17  细菌的影印培养技术
某些结构如荚膜、鞭毛、孢子和伞毛等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
(a)革兰氏阳性细菌      (b)革兰氏阴性细菌
5。4  细菌的染色体作图
5。4。1  接合 
5。4。1。1  接合现象的发现
1946年,J。Lederberg和E。Tatum设计了一个研究细菌基因重组的试验。他们选用大肠杆菌K…12的2种不同营养缺陷型菌株即甲硫氨酸(met)、生物素(bio)的营养缺陷型和苏氨酸(thr…)、亮氨酸(leu)、硫氨素(thi…)的营养缺陷型。“+”代表原养型或抗性,“…”代表营养缺陷型或敏感型。
菌株A的基因型为:met… bio… thr+ leu+ thi+ ;只能在补充有甲硫氨酸、生物素的培养基上基上生长。
菌株B的基因型为:thr… leu… thi… met+ bio+ ;只能在补充了苏氨酸、亮氨酸和硫氨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在这一实验中,他们将2种细菌都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中培养,其中有些平板只涂布菌株A,有些平板只涂布菌株B,有些则涂布预先在液体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了数小时的A株和B株的混合物(图5…18)。经培养后发现,只有在混合培养平板上长出了菌落,其频率为1×10…7,而在单独培养A菌株和B菌株的培养基上生长,因此这一试验表明这2个菌株的基因组之间可能发生了某种形式的基因重组。








图5…18  Lederbeng和Tatum的细菌结合试验
这种原养型菌落是如何产生的呢?由于Lederberg和Tatum用的是多重营养缺陷型,因而就可以排除发生回复突变的可能性。单个基因的突弯率在10…6。2个或2个以上突变型同时发生突变,回复突弯率都小于10…12,这在基本培养基上几乎不可能获得菌落。那么是否发生遗传转化呢?1950年;B。Davis设计的U形管实验否定了这一推测。他在一根U形管底部用超微孔滤片隔开,将A和B菌分别注入两臂中(图5…19)。这种滤片使大肠杆菌不能直接接触,但可以允许大约0。1um以下的分子通过。他在U形管的一端通入灭菌空气或用吸气方法使培养液从一端经过滤片透到另一端,使两边的培养基较好地相通。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两端的细菌并分别涂布于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上,也没有任何原养型菌落出现。这一试验证明A菌株和B菌株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或称结合(conjugation)是基因重组的前提。






图5…19  戴维斯(Davis)的U形管试验示2个细菌之间的物理隔离
5。4。1。2  F因子及F因子的转移
1952年,W。Hayers用链霉素处理前述A菌,然后再将A菌与B菌杂交,所生成的原养型重组体的数目没有减少;反过来,用链毒素先处理B菌,再与A菌杂交,可以完全阻止重组作用的发生,这说明细菌接合中遗传物质转移是一种单向过程即遗传物质从A株转移到B株。因此人们把细菌分为2个类群,即2种接合型,一种为供体或雄性菌,另一种为受体或雌性菌。决定雄性的是染色体外的一个共价环状的DNA分子,称为致育因子(fertitility factor)或F性因子,也称为F质粒。雄性供体细胞以F+表示,雌性受体细胞没有F因子用F-表示。F因子决定的主要表型是细胞表面的性伞毛,它是细胞进行物理接触所必需的。F因子的DNA是环状的,大小约是细菌基因组DNA的2%,相对分子质量为4。5×106;长约94。5kb(1 kb=1000个碱基对),整个基因组编码94种蛋白质,其中1/3的基因与接合作用有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