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铀铩�
皇榜书印完毕,朝廷立即发放快骑,疾奔各府州县四处张贴。一时,全国上下宦门布衣都知皇上身患疮疾,正在寻找良医为其医治。
再说蕲州黄梅县城,六门都张贴着皇榜。守榜的官差,腰挂大刀,日夜守候在皇榜两旁,盼望来人揭榜。有天大早,从双峰寺下山来的小沙弥进城行化,刚到西门城外,一眼就看见两个官差站在城墙门口。沙弥抬起头来一看,见城墙上贴着“皇榜”二字的告示,走到跟前仔细一瞧,原来是皇上得了疮疾,求医治疗。小沙弥低头沉思:我师父精通医术,很可能治得好皇上的疾病,我不免回寺告诉师父,让师父前来揭下这张皇榜。一来医治皇上疾病,二来也为双峰寺增添光彩。主意已定,他回头就向双峰寺跑去。
双峰寺里的僧人正在专心至致地操练功课,道信禅师手执法器正在诵念经文。这时,小沙弥突然闯进佛殿,气喘地说:“师父!当今万岁身患疮疾,御医诊治无效,因此,朝廷发放皇榜,广招天下贤人为皇上治病。徒儿见城外贴有皇榜,知道师父医术高明,要想治好万岁的龙体,非师父莫属,故而速回寺来禀告师父,请师父定夺!”道信听罢半天没有吭声,脸色一沉问:“你是怎么知道为师能医疮疾?”沙弥胆怯地回答:“徒儿是听山谷寺的师兄弟说的。”道信问:“山谷寺的师兄弟还说了些什么?”沙弥说:“他们说三祖禅师昔日身患疮疾,是二祖大师给他医治好了。后来三祖禅师将此医术传授给师父您了,故徒儿回寺通报消息,还望师父速速下山,前往县城揭榜。”道信听了微微一笑说:“你这小厮,性情灵活,为师就依从你,速带为师下山,去县城揭榜。”沙弥见师父夸奖他,高兴地向众位师兄弟点头微笑。师徒二人出了双峰寺,向黄梅县城而去。
道信师徒二人来到城西门口,见许多文人志士父老乡亲都在围观皇榜,有的高声念道,有的窃窃私语议论纷纷。道信站在人群中仔细阅读皇榜,然后便坐在城墙脚下闭目养神,一心等待高手前来揭取皇榜。沙弥见师父看过皇榜之后毫无反应,心中闷闷不乐。他想:师父为何不揭皇榜却在城墙脚下闭目养神呢?他不敢多问,只得忍着性子耐心地陪同师父依墙而坐。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道信见无人揭榜,便命徒儿上前揭下皇榜。沙弥高兴得跳了起来,惊喜地问:“师父,徒儿怎么能敢上前揭榜呢?”道信说:“你代为师揭下榜文,有为师作主,何必惧之!”沙弥站起身来,走到皇榜跟前,用手撕下了皇榜。这一撕不打紧,可吓坏了看榜人。看榜的官差见这位年轻的小沙弥撕下皇榜,便大声吼道:“你这沙弥头陀,是否吃了豹子胆?竟敢乱撕皇榜?”说罢走上前来一把揪住沙弥的胸襟将其顶在城墙上。沙弥连忙说:“军爷不必动怒,揭榜者乃吾师也!”官差扭头一看,见来了一位和尚,便放掉沙弥转身对和尚说:“是你叫他撕下皇榜吗?”道信见这两位差人好生无礼,便慢吞吞地回答:“是又怎样?不是又如何呢?”官差见这和尚对他不恭便威胁地说:“乱撕皇榜死罪难逃!”和尚笑着说:“揭榜无罪,守榜欺君,不但身犯死罪,而且按律必诛九族!如今皇上身患疾病,诏告天下访贤求医,你们却威逼揭榜之人,岂不是守榜欺君么?”这两个差人听说后,吓得面如土色,立即跪在道信禅师面前磕头捣蒜似的口叫:“师父救命!师父救命!”道信说:“起来吧!今后再也不能狐借虎威恐吓百姓。回去告诉你家老爷,就说是破额山中双峰寺里道信和尚揭了皇榜,叫他来找贫僧便是!”说罢带领沙弥,手执皇榜拂袖而去。两位军爷再也不敢阻拦,眼巴巴地看着他师徒两人走了,呆在城墙门口半天说不出话来。
两位官差见和尚揭去了皇榜扬长而去,心中非常惊慌,连忙跑回县衙禀告县太爷。县尹闻报后,不敢怠慢,立即派人起轿,到双峰寺里去迎接道信禅师进京。黄梅县尹一行来到双峰寺山门前面,命随从停轿止步,惟独自己一人徒步走进寺中。县尹来到大雄宝殿门前报名而进。道信心里早有准备,随即出殿迎接县太爷进禅房叙话。县尹跟随道信进了禅房,道信非常客气地说:“请县太爷上坐。”沙弥献上香茶后,道信双手合掌问:“请问父台,来我这荒山野寺有何贵干?”县尹答道:“禅师不必客气,卑职前来拜访大师。昨日闻听差人禀报说:西门城外有禅师师徒二人揭下皇榜,这是我皇洪福,患病有救,故而前来宝刹恭请圣僧为皇上消灾治病。”道信微微一笑说:“难得施主对皇上的一片忠心,不屈千金之体,来到双峰寺中为皇上求医,真是可敬可佩!”县尹站起身来拱手作揖说:“师父过奖了!望师父以国事为重,立即起程进京。”道信说:“施主不必性急,贫僧既然揭榜,就必须为万岁治病,请施主暂回衙内,速派快骑,待贫僧配制药丸后,献给皇上就是。”县尹怀疑地问:“难道师父不赴京城就能为皇上诊病吗?”道信答道:“皇上龙体患点小恙,只需药丸便能医治,不需贫僧进京。明日施主只管派人前来领取药丸便是。”县尹听罢,心中暗喜:我若护送药丸进京,治好了万岁的龙体,定能高官任做,世袭子孙。这和尚不去,功劳岂不是我一人所得?他立即对道信禅师说:“师父若是不进京请把药丸备好,明日我亲自来取,护送药丸进京。”道信说:“施主请放心,明日定献药丸。”县尹辞别道信迅速回衙,准备行装待明日送药进京。
道信禅师送走了县尹后,立即召集弟子赶快上山采挖草药,不到半天功夫,药草全都备齐。道信将大米碾成粉末,用箩筛选粉,将药草捣碎拌在米粉之中,做成一个个的米粑,用蒸笼蒸熟,再用树叶将米粑一个一个地包好,装在小木匣子里封闭起来,便于携带。
次日,县尹来到双峰寺里领取药丸,待道信讲完服用方法后,便上了高头大马。带着两个衙役,向京城奔驰而去。一路晓行夜宿,行程一月有余,好不容易才来到京都。他提前在驿馆里将米粑用文火蒸熟,提心吊胆地捧着匣子来到午门外,听候内侍的宣召。他想:这次倘若医不好皇上的疮疾,我全家性命就难保了;如果医好了皇上的龙体,我这七品县尹立即就会飞黄腾达。他正在思前想后,猛然听到金阶上传来“宣黄梅县尹进见!”的吆喝声。他立即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上金阶来到金銮宝殿,双膝跪下口称:“微臣黄梅县尹,参见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唐太宗李世民睁眼往殿下一看,问:“你就是要进殿献药的那个黄梅县尹么?”“正是卑职。”他战战兢兢地回答。太宗又问:“药在何处?”此时,黄梅县尹双手将木匣举在头上说:“就在此匣之中。”太监从他手中接过木匣,呈放在龙案之上。太宗打开木匣一看,见里面全是树叶裹着又粗又黑的米粑。太宗问:“这是何药?”县尹答:“这是双峰寺和尚亲手所制的‘金疮丸’。”太宗说:“传太医上殿。”太监立即宣“太医上殿。”站在朝房多时的太医听宣后,立即来到殿中参见太宗。太宗问:“你看此药丸朕可能吃?”太医上前拿过木匣,反复观看,然后扳了一半边放在嘴里慢慢尝试。过了一会儿,太医说:“臣启陛下,这种药丸乃是草药所制,无有毒性,可以服用,请万岁定夺!”唐太宗正在犹豫不决,此时,身上一阵奇怪瘙痒,他扭了几下身子,非常难过地说:“还是吃下去吧!”众位大臣都用疑虑的眼光望着太宗,这个县尹吓得魂不附体,浑身在颤抖着。看着太宗一连吃下了三个药粑,过了一会儿,太宗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又吃了三个。吃罢便说:“黄梅县令暂到驿馆歇息,听候发落。各位爱卿如无别事就退班!”各位大臣三呼万岁退出金殿。可怜这小小县尹缩着身子,不敢伸直腰杆也跟随众位大臣猫着身躯退出了金殿,一身冷汗已湿透了内衣。
唐太宗自从在金殿上吃了米粑后,回到后宫觉得病情减轻了好多,皮肤也不瘙痒。他立即命内侍端来“金疮丸”,继续服用。他越吃越觉得好吃,越吃越想吃,忘记这是在服药而把它当着点心来品尝,一口气又吃下去五个。太宗觉得吃饱了,精神也振奋起来。他想:这个金疮丸确实是一味良药,有了它朕的疮疾何愁不愈呢?太宗在后宫一连服了三天金疮丸,疮疾完全好了。他命内侍传旨:“明日早朝宣献药人黄梅县尹进见。”
次日早朝,景阳钟响彻云霄,文武百官早已在朝房等候。太宗端坐在龙椅上,满面红光,精神抖数。大臣们三呼万岁参拜已毕,站立两厢。太宗说:“宣黄梅县尹进见!”内侍传呼至金阶,早在金殿外等候圣旨的县尹急忙走进金殿,伏首三呼万岁!太宗说:“卿家平身。”“谢万岁!”县尹听见皇上说句“卿家平身”这句话后,心里舒坦了许多。太宗说:“爱卿奉献此药,甚是灵验,朕连服三日疮疾全愈,今日得好好谢你,封你官迁四品,赐你黄金百两,锦绢五匹。现派使臣跟你同回黄梅县,迎请道信禅师进宫,朕要封他为国师住在宫中。”“多谢万岁恩典!”县尹高兴地连连磕头谢恩。
唐太宗在金銮殿上封赠完毕,立即指派钦差刘贤奉旨请师,县尹跟随刘钦差,一路浩浩荡荡向黄梅进发。他们所过州县都有官府迎接,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达黄梅县境。
双峰寺大小僧人列队迎接钦差刘大人,三声炮响,钦差的官轿到了山门。走在前面骑着高头大马带路的便是昔日的黄梅县尹,今天可算是衣锦还乡,威风过人。道信禅师身着袈裟站在山门前恭迎,钦差大人吩咐落轿,在四名带刀护尉的簇拥下来到寺前。双峰寺前早已摆好了香案,迎接圣旨到来。刘贤站在案前手捧圣旨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