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茱萸(一升) 桂心(三两) 当归(三两)
捣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再,渐加三十丸,以知为度。
又云∶蛔心痛方∶取蛐(音曲) (是演反)粪,烧令赤,末之,酒服验。
又云∶一切心痛方∶生油半合,温服立愈。
又方∶服当归末方寸匕,和酒服瘥。
《孟诜食经》治心痛方∶酢研青木香服之。
卷第六
治腹痛方第四
内容:《病源论》云∶腹痛者,由腑脏虚,冷热之气客于肠胃募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
气交
《葛氏方》治卒腹痛方∶书舌上作“风”字。
又方∶捣桂下筛,服三方寸匕。苦参亦佳,干姜亦佳。
又方∶食盐一大握,多饮水送之,当吐即瘥。
又方∶掘土作小坎,以水满坎中,熟搅取汁饮之。
又方∶令人骑其腹,尿脐中之。
又方∶米粉一升,水二升,和饮之。
《如意方》治卒腹痛术∶书纸作两蜈蚣相交,吞之。(今按∶《葛氏方》同之。)
《医门方》治腹痛方∶
桂心三两,切,以水一升八合,煮得八合,去滓,顿服。无桂心,煮干姜亦佳。
《范汪方》云∶当归汤主寒腹痛方∶
当归(三两) 桂心(三两) 甘草(二两) 干姜(三两)
凡四物,水八升,煮得三升,服一升,日三。
又云∶当归丸治寒腹痛如刀刺方∶
当归(三分) 夕药(三分) 黄芩(四分) 桂心(一分)
凡四物冶筛,和蜜丸如梧子,服十丸,先食,日三。
《千金方》温脾(俾移反)汤治腹痛脐下绕结绕脐不止方∶
当归(五两) 干姜(五两) 附子(三两) 甘草(二两) 大黄(五两) 人参(三
两) 芒硝(三
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云∶灸腹痛方∶
灸巨阙穴,在鸠尾下一寸。
又方∶灸水分穴,在脐上一寸。
又方∶灸中极穴,在脐下四寸。
卷第六
治心腹痛方第五
内容:《病源论》云∶心腹痛者,由腑脏虚弱,风寒客于其间故也。邪气发作,与正气相击。
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相攻。故心腹绞痛,气不得息。
《葛氏方》云∶凡心腹痛,若非中恶霍乱,则皆是宿结冷热所为也。治心腹俱胀痛,短
气欲
桂(三两,)切
以水一升八合,煮得八合,去滓,顿服。无桂者,干姜亦佳。
又云∶若心腹痛急似中恶者方∶
捣生菖蒲根汁,少少令下咽,即瘥。
《千金方》治心腹卒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堪忍高良姜汤方∶
高良姜(五两) 原朴(二两,炙) 当归(三两) 桂心(二两)
四味,切,以水八升八合,煮取一升八合,分为三服,一服六合,日二。若一服痛止,
便停
《短剧方》治寒疝心腹痛方∶
夫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疼痛,灸刺诸药所不治者,桂枝汤加乌头汤主
之∶
桂肉(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夕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 乌头
(五枚,破之,
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蜜煎,分服五合,日三。
《极要方》疗心腹久寒,卒发,绞如鬼刺,欲死。汤方∶
吴茱萸(二升) 香豉(三合) 生姜(四两)
上,以好酒五升,煮取二升,分服。服下喉,杯未去口,病便止。勿令咽水。
又云∶疗在心腹病不可忍方∶
上,取桃东引枝,削去苍皮,取白皮一握,以水二升,煮取半升服之。
《医门方》疗卒心腹痛方∶
浓朴(三两) 桂心(二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若卒痛如刺者,但煮桂汁饮之佳。
《僧深方》治恶气心腹痛欲死方∶
夕药(一两) 甘草(二两) 桂心(一两) 当归(二两)
凡四物,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耆婆方》治人心腹绞痛不止方∶
生姜(十两) 桂心(三两) 甘草(三两) 人参(二两)
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三服。
卷第六
治心腹胀满方第六
内容:《病源论》云∶心腹胀者,脾虚而邪气客之,乘于心脾故也。
《葛氏方》治卒苦心腹烦满,又胸胁痛欲死方∶
以热汤令的的尔,渍手足,冷复易。秘方。
又方∶灸乳下一寸七壮。
又方∶捣香 汁,服一二升。
又方∶锉薏苡根,煮取汁,服三升。
《极要方》备急丸,疗忽然心腹胀满,急痛,气绝,大小便不通方∶
大黄(五两) 干姜(二两) 巴豆(三两,去心,熬) 芒硝(三两)
上,蜜丸,平晓饮服四丸,不利更加一二丸。取得四五度利,利如不止取醋饭止之。
《新录方》治心腹烦满方∶
桃仁去皮,捣如泥,热酒服如枣二枚,日三。
又云∶烦满吐逆方∶
生姜(一斤)
合皮切捣取汁,温服之。
又方∶生蓼捣取汁,服一合二合。
《医门方》云∶凡患胀满,频以利药下之,心腹中痛,妨(害也)不去气。又筑心者,
缘胃中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橘皮(二两) 枣(三十颗)
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若心忪(织容反,心动也)加茯苓三两。
又云∶腹胀满,不能服药,导之方∶
取独头蒜,烧令熟,去皮,及热以薄绵裹纳下部,佳。冷易之。
又方∶暖生姜,削,绵裹纳下部中,冷易之,佳。
《耆婆方》治人腹胀痛方∶
浓朴(三两) 高良姜(三两)
切,以水三升煮,分取一升半,少少热饮之,乃止。
《僧深方》云∶浓朴汤,治腹满发数十日,脉浮数,食饮如故方∶
浓朴(半斤) 枳实(五枚) 大黄(四两)
凡三物,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纳大黄;微火煎令得三升,先食服一升,日三。
《本草》云∶诃黎勒水摩或散,水服之。
《苏敬本草注》云∶槟榔子捣末,服之。
《孟诜食经》云∶薤可作宿菹,空腹食之。
卷第六
治卒腰痛方第七
内容:《病源论》云∶肾主腰,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又,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
人腰
腰痛
伤腰
《养生方》云∶饮食勿即卧,久作气病,令腰痛疼。
又云∶笑多则肾转腰痛。
《千金方》杜仲酒方治五种腰痛方∶
桑寄生 杜仲 鹿茸 桂心
四味分等,末,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治腰脊疼不随方∶
鹿角去上皮取白者,熬黄,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特禁生鱼,余不禁。新者良,陈者
不任
《录验方》治腰脚疼,不可忍,不能立。胡麻散方∶
取胡麻熬令香,于臼内捣碎,即以纱罗筛之数之,筛之若不数筛,即脂出,不可筛,令
皮日
及饮。蜜汤、羹汁等并得服,亦无禁。
《短剧方》云∶灸腰痛法∶
令病患正 立,以竹杖注地,度至脐,以度注地,背正灸脊骨上,随年壮。灸竟,藏竹,
勿
带
又,侠两旁各一寸,复灸之,为横三穴,间一寸也。
又,灸腰目小邪,在尻上左右陷处是也。
《葛氏方》治卒腰痛不得俯仰方∶
正倚(于义反)立,竹以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反以度之背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
追年
又方∶去穷骨上一寸,灸七壮。其左右各一寸,灸七壮。
《范汪方》治腰卒痛,拘急不得喘息,若醉饱,得之欲死,大豆紫汤方∶
大豆(一斗,熬令焦) 好酒(二斗)
二物,合煮令热沸,随人多少,服令醉。
《医门方》疗卒腰痛不得转侧方∶
鹿角一枚,长五六寸,截之。烧鹿角令赤,纳酒中浸之。须臾又燥,还纳酒中。如此数
度破
卷第六
治概腰痛方第八
内容:《病源论》云∶概腰者,谓卒然损伤于腰而致病也。此由损血搏于腰脊所为,久不已,
令人
《葛氏方》云∶概腰者,是反腰忽动转,而挽之。治概腰痛欲死方∶
生葛根削之,嚼咽其汁,多多益佳。
又方∶生地黄捣绞取三升,煎得二升,纳白蜜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又云∶治反腰有血痛方∶
捣桂,下筛三升许,以苦酒和以涂痛上,干复涂。
又方∶灸足踵白肉际三壮。
《范汪方》治概腰方∶
寄生桑上者、鹿茸、桂心、牡丹分等为散,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灸足跟白肉际三丸。
又方∶灸腰目十丸。
卷第六
治肾着腰痛方第九
内容:《病源论》云∶肾经虚则受风冷,内有积水,风水相搏,渍于肾,肾气内着,不能宣通,
故
食如故。久变为水病。
《千金方》云∶肾着之为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所以如水洗状,又不渴,小便自利,
食
肾着汤主之∶
甘草(一两) 干姜(二两) 茯苓(四两) 术(四两)
四味,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腰中即温。(今按∶《集验方》无术。)
《僧深方》茯苓汤,治肾着之为病,从腰以下冷痛而重如五千钱腹肿方∶
饴胶(八两) 白术(四两) 茯苓(四两) 干姜(二两) 甘草(二两)
凡五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饴,令烊,分四服。
卷第六
治肝病方第十
内容:《病源论》云∶肝气盛,为血有余,则病目赤,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气逆则头眩,
耳聋
得太
《千金方》治肝虚寒,胁下痛,胀满气急;眼昏浊,视物不明,槟榔汤方∶
母姜(七两) 附子(七两) 槟榔(二十四枚) 茯苓(三两) 桔梗(四两) 橘
皮(三两) 白术
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又云∶治肝实热,目痛,胸满气急塞,泻肝前胡汤方∶
前胡(三两) 秦皮(三两) 细辛(三两) 栀子仁(三分) 黄芩(三两) 蜀升
麻(三两) 蕤核
升) 芒硝(三两)
十一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二服。
《录验方》补肝汤,治肝气不足,胁下满,筋急,不得太息,厥疝抢心,脚中痛,两目
不明
牛黄(一两) 乌头(四两) 柏子(四两) 大枣(二十枚) 龙胆(四两)
凡五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服令尽。
《僧深方》泻肝汤,治肝气实,目赤若黄,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