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顿踬耶。遂不思故而其怨咎于药,此药正不宜以病进时服也,当以病退时服之。此药以助
正气为主,病进时则病气强、正气弱,药不能制也。病退则因气强遂扶助之,遂凌病气矣。
空腹及下后不可服。服之滞着曲奥之处积岁不解。服药无冬夏时节也。春秋瘥为佳。
鲁国《孔恂论》云∶寒食药治虚冷特佳。然要在消息精意伺候,乃尽药意。虽本方云极
冷恣水,要当以体中为度。若腹中不能热,心中平定,未觉愦闷,不可便恣冷冻饮料食、食冷
当随药热多少衣服浓薄亦宜然。盛冬之月可 食,餐食后若心中温闷,辄饮少冷水便瘥矣。
如觉药作者,但薄衣行风中亦解。若殊不解,可小洗手足头面,不至浴。当消息体中,慎勿
逆用水也。
《庞氏论》云∶夫寒食药发多在秋冬,秋冬则阳气处内,阴气处外。外寒则热并入,助
药为热也。此其自然发理。若有违犯药忌,亦复用发,消息候察,唯存心精意者也。服药人
多自厌恶烦愦,无神不可信,取其言用加方治也。当用边人之意参之耳。又药多违人性,喜
加迁怒,不可慎从。侍者当犯颜据争,深守所见,亦不可使病患甚恚,用增药动也。
夫药发皆有所由。或以久坐、久语、卧温失食,或以御内不节犯损体实。或劳虑存心、
情意不欢,或以饮酒连日而不盥洗,或以并饮不消停徐为 ,或食饼黍小豆诸热,凡此诸或
皆是发之重诫也。
又,药卧欲得薄衣,亦宜然,犯寒则无中冷之忧,触热则有患祸之累。
诸饮食皆欲冷,唯酒可温耳。诸用水皆欲得新汲井水,不欲大冷水也。食欲数而不欲顿
多,当计一日常数所能食,分昼夜八九下后,饮食犹令小温,于常食数食之后自还如旧。
衣被欲得故絮而使薄,但当益领数。所以尔者,减益故也。若噤战恶寒者,少重其衣被
以温体,人迫挟之,噤不如解,使远去之,过时不去,便助药发也。
曹歙论云∶寒温调适之宜,云诸药 己折。虽有余热,不复堪冷,将适之宜,欲得覆而
不密,常欲得凉而不至于极冷。譬如平人得热,欲得冷凉之,大过即已为病也。故勿得脱衣
露卧,汗出当风也。
有药 者,若寒若热,心腹欲痛满,欲脱衣,欲着衣,衣薄衣浓皆当随觉为度,不可轻
忍也。
凡服寒食散发者,皆宜随所服之人以施方治。人体气之不同者,若土风之殊异也。虽言
为当饮酒,人性本有能不;虽言为当将冷,人体本有耐寒与不耐寒;虽言为当多食饮,食饮
本有多少;虽言为当劳役,人筋KT 本有强弱,又肥充与消瘦,长老与少壮,体中挟他
与不
挟,耐药与不耐药,本体多热与多冷,凡此不可同法而疗也。药发多,多变成百病,苟不
精其曲折,如以粗意投雷,亦由暗历危险其趣巅沛往往是也。
凡寒食药发生百病者,大较坐失之温 也。今者暑热尤不可轻失,温也。
可疑之候云∶咳逆咽痛,鼻中窒塞,清涕出,本皆是中冷之常候也。而散热亦有此诸患
可用饮温酒。冷咳者,得温是其宜也。若是热咳者,酒通寒食散,得酒于理,当瘥和也。
欲分别之者,饮冷转剧。剧者果是冷咳无疑也。饮冷觉佳者,果是药热咳无疑也。
温治之治云∶今举世之人,见药本方,号曰护命神散。登服日盒饭解脱衣被向风,将冷
水自浇灌。夫人体性自有堪冷不堪冷者,不可以一概平也。譬犹万物,匪阳不 而柒与玄水
反当以寒湿为干茂(义),岂可谓不然乎。余服此药,几四十载矣,所治者亦有百数。服药
之日,乃更当增其衣服,扶掖起行,令四体汗出,则营卫,津液津液则诸温热随汗孔而越,
则不复苦烦愦矣。体适津液,自不思水,无事为蛇尽足而强用水。若小烦躁,可渍手巾一枚,
拭热处,小凉则当促起还着衣矣。自于药势已发,可彻向者。始服药重药之衣,其平常所服,
慎不可减也。
凡人体气各有羸虚,虚者恒着巾帽、身袭温裘,风恶忌冷,不得KT KT 如何?一旦
卒释常服?增以冷水浇灌,限漏刻之间。则中冷矣。中冷则成伤寒,壮热如烧,小大惶怖,
不知是伤寒也,皆谓药发耳。遂竟沐浴,空井竭泉,气力盛者有异幸,而其弱劣,于是讫矣。
服药之后,假使头痛壮温,面赤体热,其脉进数,盒饭以伤寒法救之,亦可以桂枝发汗,亦
可针灸,无所拘疑也。
《潘师房救解法》云∶凡石一度发即一倍得力,如不发者,此名无益。若一发后更无诸
病,有病必是石发也。
《皇甫谧节度论》云∶吾观诸服寒食散者,咸言石药沉滞凝着五脏,故积岁不除;草药
轻,浅浮在皮肤,故解散不久其违错草石正等今之失度者,石尚迟缓,草多急疾,而今人利
草惮石者,良有以也。石必三旬,草以日决,如其不便,草可悔止,石不得休故也。然人有
服草散两匕十年不除者,有服石八两终身不发者,虽人性有能否,论药急缓,无以异也。
又,《发动救解法》云∶人将药,但知纯寒用水药,得大益,不知纯寒益动,所以困不
解者,由是失和故也。寒大过致药动者,以温解之。热大过致药动者,以冷解之。常识所由
也,无不得解。
又云∶服寒食散者,唯以数下为急。有 终不下之。必不得生。下后当慎如节度。
又云∶服散不可失食即动,常令胃中有谷,谷强则体气胜,体气胜则药不损人,不可兼
食药,益作常欲得美食,食肥猪、苏脂肥脆者为善。
又云∶河东裴秀彦服药失度,而处三公之尊,已错之后,已不复自知,左右又不解救之。
救之法,但饮冷酒,冷水洗之,用水数百石,寒益甚,逐绝命于水中,良可悼也。夫以十石
焦炭二百斛,水泼之则炭灭矣。药热气虽甚,未如十石之火也。泼之不已,寒足杀人,何怨
于药乎。世之失救者,率多如此,欲服此药者,不唯已自知也。家人大小皆宜习之,使熟解
其法,乃可用相救耳。
又云∶凡有寒食药者,虽素聪明,发皆顽器告喻难晓也。以此死者,不可胜计。急饮三
黄汤下之,得大下即瘥。
卷第十九
服石反常性法第二
内容:皇甫谧云∶凡治寒食药者,虽治得瘥,终不可以治者为恩也。非得治人后忘得效也。昔
文挚治齐王病,先使王怒而后治病已。王不思其愈而思其怒,文挚以是虽愈王病而终为王所
杀。今救寒食药者,要当逆常理,反正性,犯怒以治之,自非达者。已瘥之后,心念犯怒之
怨,必忘得治之思。犹齐王之杀文挚也。后与太子尚不能救,而况凡人哉。然死生大事也,
知可生而不救之,非仁者。唯仁者心不已,必冒怒而治之为亲戚之,故不但其一人而已。凡
此诸救,皆吾所亲更也。已试之验,不借问于他人也,大要违人理,反常性。
六反∶
重衣更寒,一反。(《外台方》云∶凡人寒,重衣即暖。服石人宜薄衣,若重衣更寒。《经
》云∶热极生寒。故云一反。)
饥则生臭,二反。(平人饱则食不消化,生食气。服石人忍饥失食节,即有生臭气,与
常人不同,故云二反。)
极则自劳,三反。(平人有所疲极即须消息恬养。服石人久坐卧疲极,唯须自劳,适散
石气即得宣散,故云三反。)
温则泄利,四反。(平人因冷乃利,得暖便愈。服石人温则泄利,冷则瘥,故云四反。)
饮食欲寒,五反。(平人食温暖则五内调和。服石人饮食欲寒乃得安稳,故云五反。)
痈疮水洗,六反。
七急∶
当洗勿失时,一急。
当食勿忍饥,二急。
酒清淳令温,三急。
衣温便脱,四急。
食必极冷,五急。
卧必底薄,六急。
食不厌多,七急。
八不可∶
冬寒欲火,一不可。
饮食欲得热,二不可。
常疾目疑,三不可。(凡服石人常须消息节度,觉少不安,将息依法治,不可生狐疑。)
畏避风温,四不可。(若觉头风热闷,愦愦心烦,则宜常当风梳头,以水洗手面即好,
不比寻常风湿。)
极不能行,五不可。(若久坐卧,有所疲极,必须行役自劳。)
饮食畏多,六不可。
居贪浓席,七不可。
所欲从意,八不可。
三无疑∶
务违常理,一无疑。
委心弃本,二无疑。
寝处必寒,三无疑。
若能顺六反,从七急,审八不可,定三无疑,虽不能终蠲此疾没齿无患者,庶可以释朝
夕之暴卒矣。
卷第十九
服石得力候第三
内容:《病源论》云∶夫散脉,或洪实,或断绝不足欲似死脉,或细数,或弦快,坐所犯,非
一故也。脉无常度,拙医不能识,然热多则弦快,有 则洪实,急痛则断绝,沉数者难发,
浮大者易发,难发令人不觉药势(热)行已,药但于内发,才不出形于外,欲候知其得力,
人进食多是一候,气下颜色和悦是二候,头面身痒是三候,策策恶风是四候,厌厌欲寝是五
候也。
卷第十九
服石发动救解法第四
内容:皇甫谧薛侍郎寒食药发动证候四十二变并消息救解法。(今检有五十一变。)
皇甫谧云∶寒食药得节度者,一月辄解,或二十日解,堪温不堪寒,即已解之候也。
其失节度者,或头痛欲裂,坐服药,食温作 急宜下之。
或两目欲脱,坐犯热在肝,速下之,将冷自止。
或腰痛欲折,坐衣浓体温,以冷水洗,冷石熨之。
或眩冒欲蹶,坐衣温,犯热宜KT 头,冷洗之。
薛公云∶常须单床,行役,并以冷水洗浴即愈。
或目痛如刺,坐热气冒次,上奔两眼故也。勤于冷食,清旦以温小便洗之。
或目冥无所见,坐饮食居处温故也。脱衣自劳,洗,促冷冻饮料食,须臾自明了。
或四肢面目皆浮肿,坐食饮温,又不自劳,药与正气隔并故也,饮热酒,冷食,自劳,
冷洗之则瘥。
或耳鸣如风声,汁出坐自劳,出力过瘥,房室不节,气并奔耳故也。勤好饮食,稍稍行
步,数食节情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