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八二四。故最后五阕形成了贝多芬作品中一个特殊面目;显示他最后的艺术成就。当第十二阕四重奏问世之时;《D调弥撒曲》与《第九交响曲》都已诞生。他最后几年的生命是孤独。尤其是艺术上的孤独;连亲近的友人都不了解他了。。。。。。疾病。困穷。烦恼侄子的不长进煎熬他最甚的时代。他慢慢地隐忍下去;一切悲苦深深地沉潜到心灵深处。他在乐艺上表现的;是更为肯定的个性。他更求深入;更爱分析;尽量汲取悲欢的灵泉;打破形式的桎梏。音乐几乎变成歌辞与语言一般;透明地传达着作者内在的情绪;以及起伏微妙的心理状态。一般人往往只知鉴赏贝多芬的交响曲与奏鸣曲;四重奏的价值;至近数十年方始被人赏识。因为这类纯粹表现内心的乐曲;必须内心生活丰富而深刻的人才能体验;而一般的音乐修养也须到相当的程度方不致在森林中迷路。
作品第一二七号:《降E大调四重奏》(Quatuor in Eb)第十二阕。。。。。。。第一章里的〃发展〃;着重于两个原则:一是纯粹节奏的;一个强毅的节奏与另一个柔和的节奏对比。一是纯粹音阶的。两重节奏从Eb转到明快的G;再转到更加明快的C。以静穆的徐缓的调子出现的Adagio包括六支连续的变奏曲;但即在节奏复杂的部分内;也仍保持默想的气息。奇谲的Scherzo以后的〃终局〃;含有多少大胆的和声;用节略手法的转调。。。。。。。最美妙的是那些Adagio;包括着Adagio ma non troppo;Andante con molto;Adagio molto espressivo。好似一株树上开满着不同的花;各有各的姿态。在那些吟诵体内;时而清明;时而绝望。。。。。。清明时不失激昂的情调;痛苦时并无疲倦的气色。作者在此的表情;比在钢琴上更自由;一方面传统的形式似乎依然存在;一方面给人的感应又极富于启迪性。
作品第一三○号:《降B大调四重奏》(Quatuor in Bb)第十三阕。。。。。。。第一乐章开始时;两个主题重复演奏了四次;。。。。。。两个在乐旨与节奏上都相反的主题:主句表现悲哀;副句由第二小提琴演出的表现决心。两者的对白引入奏鸣曲典型的体制。在诙谑的Presto之后;接着一段插曲式的Andante:凄凉的幻梦与温婉的惆怅;轮流控制着局面。此后是一段古老的Menuet;予人以古风与现代风交错的韵味。然后是著名的Cavatinte—Adagio molto espressivo;为贝多芬流着泪写的:第二小提琴似乎模仿着起伏不已的胸脯;因为它满贮着叹息;继以凄厉的悲歌;不时杂以断续的呼号。。。。。。受着重创的心灵还想挣扎起来飞向光明。。。。。。。这一段倘和终局作对比;就愈显得惨恻。。。。。。。以全体而论;这支四重奏和以前的同样含有繁多的场面;Allegro里某些句子充满着欢乐与生机;Presto富有滑稽意味;Andante笼罩在柔和的微光中;Menuet借用着古德国的民歌的调子;终局则是波希米亚人放肆的欢乐。但对照更强烈;更突兀;而且全部的光线也更神秘。
作品第一三一号:《升C小调四重奏》(Quatuor in C# min.)第十四阕。。。。。。。开始是凄凉的Adagio;用赋格曲写成的;浓烈的哀伤气氛;似乎预告着一篇痛苦的诗歌。瓦格纳认为这段Adagio是音乐上从来未有的最忧郁的篇章。然而此后的Allegro molto vivace却又是典雅又是奔放;尽是出人不意的快乐情调。Andante及变奏曲;则是特别富于抒情的段落;中心感动的;微微有些不安的情绪。此后是Presto;Adagio;Allegro;章节繁多;曲折特甚的终局。。。。。。。这是一支千绪万端的大曲;轮廓分明的插曲即已有十三四支之多;仿佛作者把手头所有的材料都集合在这里了。
作品第一三二号:《A小调四重奏》(Quatuor in A min.)第十五阕。。。。。。。这是有名的〃病愈者的感谢曲〃。贝多芬在Allegro中先表现痛楚与骚乱;第一小提琴的兴奋;和对位部分的严肃。然后阴沉的天边渐渐透露光明;一段乡村舞曲代替了沉闷的冥想;一个牧童送来柔和的笛声。接着是Alle。。。。。。gro;四种乐器合唱着感谢神恩的颂歌。贝多芬自以为病愈了。他似乎跪在地下;合着双手。在赤裸的旋律之上(An。。。。。。dante);我们听见从徐缓到急促的言语;赛如大病初愈的人试着软弱的步子;逐渐回复了精力。多兴奋!多快慰!合唱的歌声再起;一次热烈一次。虔诚的情意;预示瓦格纳的《帕西发尔》歌剧。接着是Allegro alla marcia;激发着青春的冲动。之后是终局。动作活泼;节奏明朗而均衡;但小调的旋律依旧很凄凉。病是痊愈了;创痕未曾忘记。直到旋律转入大调;低音部乐器繁杂的节奏慢慢隐灭之时;贝多芬的精力才重新获得了胜利。
作品第一三五号:《F大调四重奏》(Quatuor in F)第十六阕。。。。。。。这是贝多芬一生最后的作品。未完成的稿本不计在内。第一章Allegretto天真;巧妙;充满着幻想与爱娇;年代久远的海顿似乎复活了一刹那:最后一朵蔷薇;在萎谢之前又开放了一次。Vivace是一篇音响的游戏;一幅纵横无碍的素描。而后是著名的Lento;原稿上注明着〃甘美的休息之歌;或和平之歌〃;这是贝多芬最后的祈祷;最后的颂歌;照赫里欧的说法;是他精神的遗嘱。他那种特有的清明的心境;实在只是平复了的哀痛。单纯而肃穆;虔敬而和平的歌;可是其中仍有些急促的悲叹;最后更高远的和平之歌把它抚慰下去;。。。。。。而这缕恬静的声音;不久也朦胧入梦了。终局是两个乐句剧烈争执以后的单方面的结论;乐思的奔放;和声的大胆;是这一部分的特色。
四 协奏曲
贝多芬的钢琴与乐队合奏曲共有五支;重要的是第四与第五。提琴与乐队合奏曲共只一阕;在全部作品内不占何等地位;因为国人熟知;故亦选入。
作品第五十八号:《G大调钢琴协奏曲》(Concerto pour Piano et Orchestre in G)第四协奏曲;一八○六年作。。。。。。。单纯的主题先由钢琴提出;然后继以乐队的合奏;不独诗意浓郁;抑且气势雄伟;有交响曲之格局。〃发展〃部分由钢琴表现出一组轻盈而大胆的面目;再以飞舞的线条(arabesque)作为结束。。。。。。。但全曲最精彩的当推短短的Andante con molto;全无技术的炫耀;只有钢琴与乐队剧烈对垒的场面。乐队奏出威严的主题;肯定是强暴的意志;胆怯的琴声;柔弱地;孤独地;用着哀求的口吻对答。对话久久继续;钢琴的呼吁越来越迫切;终于获得了胜利。全场只有它的声音;乐队好似战败的敌人般;只在远方发出隐约叫吼的回声。不久琴声也在悠然神往的和弦中缄默。。。。。。。此后是终局;热闹的音响中杂有大胆的碎和声(arpeggio)。
作品第七十三号:《〃帝皇〃钢琴协奏曲》(Concerto 〃Empereur〃in Eb)第五协奏曲;一八○九年作。〃帝皇〃二字为后人所加的俗称。。。。。。。滚滚长流的乐句;像瀑布一般;几乎与全乐队的和弦同时揭露了这件庄严的大作。一连串的碎和音;奔腾而下;停留在A#的转调上。浩荡的气势;雷霆万钧的力量;富丽的抒情成分;灿烂的荣光;把作者当时的勇敢。胸襟。怀抱。骚动;一八○九为拿破仑攻入维也纳之年。全部宣泄了出来。谁听了这雄壮瑰丽的第一章不联想到《第三交响曲》里的crescendo?。。。。。。由弦乐低低唱起的Adagio;庄严静穆;是一股宗教的情绪。而Adagio与Finale之间的过渡;尤令人惊叹。在终局的Rondo内;豪华与温情;英武与风流;又奇妙地融冶于一炉;完成了这部大曲。
作品第六十一号:《D大调提琴协奏曲》(Concerto pour Violon et Orchestre in D)第一章Adagio;开首一段柔媚的乐队合奏;令人想起《第四钢琴协奏曲》的开端。两个主题的对比内;一个C#音的出现;在当时曾引起非难。Larghetto的中段一个纯朴的主题唱着一支天真的歌;但奔放的热情不久替它展开了广大的场面;增加了表情的丰满。最后一章Rondo则是欢欣的驰骋;不时杂有柔情的倾诉。
五 交响曲
作品第二十一号:《第一交响曲》(in C)一八○○年作。一八○○年四月二日初次演奏。。。。。。。年轻的贝多芬在引子里就用了F的不和协弦;与成法背驰。照例这引子是应该肯定本曲的基调的。虽在今日看来;全曲很简单;只有第三章的Menuet及其三重奏部分较为特别;以Allegro molto vivace奏出来的Menuet实际已等于Scherzo。但当时批评界觉得刺耳的;尤其是管乐器的运用大为推广。timbale在莫扎特与海顿;只用来产生节奏;贝多芬却用以加强戏剧情调。利用乐器各别的音色而强调它们的对比;可说是从此奠定的基业。
作品第三十六号:《第二交响曲》(in D)一八○一。。。。。。一八○二年作。一八○三年四月五日演奏。。。。。。。制作本曲时;正是贝多芬初次的爱情失败;耳聋的痛苦开始严重地打击他的时候。然而作品的精力充溢饱满;全无颓丧之气。。。。。。。引子比《第一交响曲》更有气魄:先由低音乐器演出的主题;逐渐上升;过渡到高音乐器;终于田整个乐队合奏。这种一步紧一步的手法;以后在《第九交响曲》的开端里简直达到超人的伟大。。。。。。。Larghetto显示清明恬静。胸境宽广的意境。Scherzo描写兴奋的对话;一方面是弦乐器;一方面是管乐和敲击乐器。终局与Rondo相仿;但主题之骚乱;情调之激昂;是与通常流畅的Rondo大相径庭的。
作品第五十五号:《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in Eb)一八○三年作。一八○五年四月七日初次演奏。。。。。。。巨大的迷宫;深密的丛林;剧烈的对照;不但是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建筑;回想一下海顿和莫扎特罢。亦且是空前绝后的史诗。可是当心啊;初步的听众多容易在无垠的原野中迷路!。。。。。。控制全局的乐句;实在只是:不问次要的乐句有多少;它的巍峨的影子始终矗立在天空。罗曼。罗兰把它当做一个生灵;一缕思想;一个意志;一种本能。因为我们不能把英雄的故事过于看得现实;这并非叙事或描写的音乐。拿破仑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