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的无数电话,不是谴责,就是怒骂,以至后来我对电话产生了恐惧感,而且这也是当时杂志社所有员工的心态。
做记者7年,我从来没有像当时那样深刻地感受到责任和来自社会的力量。我对这件事引发的后果深感自责,不管是对赵薇还是对杂志社都如此。同时应该强调一点——拍摄这组照
'
片和出版这组照片的所有人的本意都是非常单纯的,就是追求时装的美感,谁都不曾料想它会带来如此恶劣的后果和影响。
但是这件事情发生了,也已经过去了。
对此,我只能说抱歉。
超级明星一夜之间成了“民族罪人”
其实,2001年9月这组图片发在杂志上的时候,已经是拍摄之后半年的事了。我想,当赵薇突然发现自己在某些媒体中成了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人,一定是懵了,她甚至不一定会记得半年前的那次普通工作。
对于早早出名的赵薇来说,2001年的年底到2002年的年初一定非常难过。
她曾经作为模特给《时装》杂志拍摄了一组照片,因为所穿的一款时装上印有日本军旗,一夜之间成了万夫所指的民族罪人,遭到了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声讨和谴责,“汉奸”甚至更难听的话不绝于耳。之后在登台演出的众目睽睽之下被人当头淋粪,引来海内外一片哗然,搞得自己狼狈不堪,这对于一个正当走红的年轻艺人来说无疑是灾难。
所有人都是通过一部电视剧认识赵薇的,当时她还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个学生,主演后来红遍海内外的《还珠格格I》时,她的片酬只有每集3000块人民币。这也是当时所有初出茅庐的〃影视新人〃的市场统一价。当时谁也不会想到,日后这部戏会红到一发不可收拾、红到让〃琼瑶热潮〃卷土重来、红到让戏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为明星。
而这就是娱乐圈的命运魔法,只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它让以上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作为演员,大概都希望自己可以成名,只是当这一天猛然来到眼前的时候,你的第一个反应很可能是手足无措。因为它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压力。
虽然张爱玲老早就说〃出名要趁早啊〃。可是我觉得,太早出名对一个人来说是喜忧参半的。因为太年轻,他(她)还不懂得好好把握自己,不知道怎么处理诱惑和机会。很多太早出名的明星被宠坏了,还有很多太早出名的童星夭折了这时候,你会发现名气对他们来说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军旗装事件就是典型的例证。
2001年9月,这组照片终于发表在杂志上,虽然间隔了半年多的时间,但是效果还不错,和照片同时配发了一篇赵薇的专访。
2001年12月,过了3个月之后,突然出事了。有一家媒体刊登出那一期杂志里赵薇的一幅照片,并且同时有文章指出:她身上穿的是日本海军军旗,脚下穿着一双皮靴,面容冷峻,这简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借尸还魂。赵薇,你居心何在?!
如果作为当事人赵薇,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第一个反应肯定是懵了。因为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很满,你也许早就忘了这件很普通的事情,何况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而这时候这种舆论突然传来,一时会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我穿着日本军旗吗?我是汉奸?我怎么会成了汉奸?
没必要重新描述当时这件事引发的沸沸扬扬的局面,因为相隔时间并不长,每个人也许都还记得。只是,一个当红明星因为穿错了一件衣服而引起轩然大波,并且被写入了教科书,这绝对是一件破记录的新闻。
因为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赵薇,她的一举一动会入每个人的眼,作为公众人物,她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她很〃特殊〃。
现在我想,如果赵薇在30岁成名,也许杂志社不会让她穿着那么前卫新潮的衣服拍照,而她也会比较谨慎地为自己打造形象毕竟年岁不小了。
可是她还年轻。年轻人好像很容易〃出事〃,比如17岁就入娱乐圈、20岁就大红的谢霆锋,摔吉他、开快车、因为〃顶包案〃上法庭、因为〃锋芝恋〃、〃锋菲恋〃分分合合而成为热门话题人物……一个年轻男孩子的行为被媒体无限放大、被公众无限关注。只因为他是个当红明星。事发之后,赵薇虚心地接受了处罚,并且态度积极地改正,可以相信,这件事情让她成长了。
〃赵薇军旗装事件〃已经过去快两年,而且这件事情只是赵薇当红以来众多麻烦的其中之一。
〃出名要趁早〃,究竟好还是不好?也好,也不好。
为什么偏偏是件“军旗装”?
2001年年初,杂志纽约工作室的负责人邹雪找到了正在偷闲度假的赵薇。在那次拍摄中,服装师为赵薇挑选了十几套衣服,而后来被指为“日本军旗装”的那件长裙是一个不知名的美国年轻设计师的作品。摄影师是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他觉得衣服上的中文字很有时尚感,而且这一年流行各国的国旗图案。
关于这件事情,我敢说,年轻的赵薇绝对没有支持日本军国主义的心思和胆量,而且这件事的发生对她来说,完全是一个无心之失。
我很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因为我就是当初给她做专访和编辑那一组图片的人,当时我在《时装》杂志工作。
1998年2月,我进入《时装》杂志工作,这本杂志在1982年创刊,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本专业时尚类杂志,附属于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当时杂志社还是机关式管理,我是杂志社第一个外聘的文字编辑。
自从开始做媒体之后,我就感觉到了报纸和报纸、杂志和杂志之间竞争的激烈。而且随着各种同类的纸媒体越来越多,这种竞争简直已经趋向残酷的白热化,尤其以高档时尚类杂志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
作为国内时尚类媒体的〃元老〃级,《时装》杂志不可能甘于人后,但对于合作方的选择也一直比较谨慎。到2000年下半年终于和一家网络公司达成了合作,拥有了整层楼1000平米的宽敞办公室。大家都觉得开心,未来应该是充满了希望的。
杂志首先的大动作是在美国纽约成立了特别工作室,由专人负责每期时装大片和封面的拍摄统筹,每次纽约方面都会邀请一流的摄影师来完成拍摄,同时,邀请的模特也都是在美国找到的知名人物。
2001年年初,杂志纽约工作室的负责人邹雪找到了正在偷闲度假的赵薇,看了杂志之后赵薇感觉不错,很爽快地同意为《时装》拍摄封面。和往常一样,大家开始找服装、联络摄影师、化妆师和其他模特,几天之后,就在纽约城区一片工地旁边开始了拍摄。
2001年的时装界流行混合的多元化风格,奢华而稍显颓废。街头服饰的元素融合进了高级时装的设计理念之中。而各国的国旗图案、名人图像正是波普文化和街头服饰长期运用的元素。在那次拍摄中,服装师为赵薇挑选了十几套衣服,包括晚礼服、休闲服和运动风格的服饰,其中有LV、Levi's等一流品牌,而后来被指为〃日本军旗装〃的那件长裙是一个不知名的美国年轻设计师的作品。
服装师挑了很多带有这一年流行元素的漂亮衣服给她穿,她觉得很新鲜有趣。拍摄那天其实很冷,但是赵薇满敬业的,穿着薄薄的衣服和两个男模特站在寒风里。摄影师是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他觉得衣服上的中文字很有时尚感,而且这一年流行各国的国旗图案。照片拍了大半天才拍完,大家觉得这是一次愉快的合作。
这一组图片的效果不错。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决定刊发的时候已经是2001年夏天了。
以赵薇为封面的2001年九月号《时装》没有引起特别的市场反响,因为当时用她做封面的杂志太多了,我们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日子照旧一天天过着,很快到了12月份。突然有一天中午,社长助理在新浪网上发现了一条新闻,是转发某媒体刊登的一篇谴责赵薇穿日本军旗的文章,配发的那张照片正是3个月之前发表在《时装》杂志上的。所有当时在杂志社的编辑都看了这条新闻,大家都觉得奇怪这个图案是日本军旗吗?而且杂志3个月之前就出版了,为什么现在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然而事态的发展非常迅猛,还没容大家进一步思考,全国范围内的声讨就开始了。互联网上一片骂声、办公室的电话铃此起彼伏,有南方的数家报纸分别给杂志的社长、社长助理、执行主编和我打电话,询问事情的细节和我们的态度。
〃你们为什么要发表这种东西?〃〃你们想到过后果吗?〃他们问。
作为一本具有20年历史的优秀刊物,《时装》不可能去宣扬日本军国主义。这个过分严肃的政治问题对于一本时尚类杂志来说,显然是太沉重也太离谱了。但是很显然,除了我们自己行业的人之外,能这样想的人并不多。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非常大,大家也受不了办公室里不断的电话轰炸了,编辑部开始变得冷冷清清,偌大的杂志社凄凄惨惨。
必须要拿出一个态度,这个问题早晚要解决的。杂志社的高层开始频频开会,社长办公室和会议室变得空前热闹。半个月之后,纽约工作室的负责人邹雪发表了对媒体的一封公开信,陈述了事情的原委并公开道歉,同时主动辞去了杂志策划人的职务。因为纽约工作室一直是由杂志的合作方派人管理,邹雪也是合作方的人员,所以作为这组照片的策划者,她承担了这个责任。
1、我是〃赵薇军旗装〃事件的“始作俑者”(2)
但是《时装》杂志的纽约工作室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