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里士多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观点。他指出,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了使数成为自然之种种原因,因而赋予
(数)可赞美的特性”,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数不能成为事物的原因”,
“无论是一般的数,或是由抽象单位组成的数,既不是事物的物质因,亦不是公
式和形式因,事物有效的原因,当然也不是事物的极终原因”。(《形而上学》)
就此而论,四因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经过进一步研究,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既是质料追求的目的,又是推动它的
力量,所以动力因和目的因可归入形式因。于是四因归为二因,质料因和形式因。
    关于质料和形式的学说,这是学者们研究最多的问题,其理论贡献大,消极
影响也显著。
    首先,质料和形式是构成事物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构成事物的最基本的东西,例如火、水、木、石、
砖、瓦、银、铜等。世界上一切存在着的事物都离不开质料,一个事物的形成首
先必须具备有一定质料,譬如铜像是用铜造成的,银碗是用银造成的,没有铜和
银就造不成铜像和银碗。自然界的事物“永远具有质料”,“自然界的事物为自
然所创造,其由来为质料,其成就是自然界的万物”。“一切可感觉的实体都具
有质料”。“一切为数众多的事物,均具有质料”。(《形而上学》)亚里士多
德是这样重视质料,是他的哲学区别于柏拉图理念论的一个重要标志。
    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作为万物的“底层”,它不依赖于别的东西,而万物
却要依赖于它。他说:“我所说的‘底层’,就是这样的东西,其他一切事物皆
是它的谓语,而它自己则不是别的事物的谓语。”(《形而上学》)底层,万物
之基础,当然是实体。而其他范畴,如数量、性质等都是用来说明质料的,质料
却不是用来说明数量、性质等的。他说,
    一个具体事物我们将它的一切本质(即指形式……)、特性都去掉以后,比
方说将一个事物的长、宽、深的度量去掉以后,剩下的东西就只是质料。这里所
说的质料,即“底层”自身“既不是特殊事物,也不是某一稳定量,也不是具有
其他确定特性的东西”。(《形而上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
所说的质料,是“一般物质、普遍物质”概念的萌芽,是人类在探索“物质”概
念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开端。
    质料是一个将事物的一切属性都去掉后所剩下的东西,它又怎么能成为各种
事物呢?亚里士多德说,单有质料还不能构成事物,还必须有形式,赋予质料以
白色、卵状、硬壳、可吃等性质,它就成为一个蛋;赋予质料以黄色、柔软、一
定的重量、金属等性质,它就成为一团金子。
    就是说,质料和形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事物。这是因为单靠质料不能产生
世界上事物的差异,有了形式才区别了事物。可见,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主要
是指这一事物所以能成为这个事物的东西,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东西。他有
时也把形式看作事物外表的形状、模型,因此在他的著作中有时将形式和形状、
模型同时并用。如他在谈到形式和事物的关系时指出,形式也就是事物中体现为
形状的东西,事物不能同它的形状和模型相分离,自然界事物的出现,必须获得
它的形状或模型,否则就不能成为事物。
    总之,亚里士多德明白无误地表述了:事物中的质料和形式是密切结合在一
起的,形式离不开质料,质料也离不开形式。正由于他有这样的观点,所以尽管
最后他的“形式”发展到神的观念,列宁仍认为他与柏拉图的唯心论有所不同,
他客观一些。
    第二,质料和形式在事物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质料和形式虽然统一在事物中,但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
不同的。他认为,在由质料和形式组成的事物中,有的事物是质料优于形式,有
的事物是形式优于质料,这样便产生了事物的由低到高的不同等级。无机物是存
在事物中的最下层,在它们里面质料占绝对的优势。无机物之上是植物,植物之
上是动物,地球上的最高的存在就是人类。在人身上质料和形式相比,形式占着
绝对的优势。一切事物都不断地朝着高级的形式发展。他认为,事物之所以存在
和发展,不取决于质料,而取决于形式;形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东
西,是事物的本质。这是因为质料是潜在的东西,形式是现实的东西。这一观点
是贯穿在亚里士多德质料和形式学说中的重要思想。
    作为现实的形式,其自身也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亚里士多德把动
力因和目的因归入形式因,并得出形式是积极、能动的,质料是消极、被动的结
论,是形式的推动才能使潜在的质料变成现实。为什么砖瓦木石能成为房屋?原
因就在于形式是本质,“由于形式,使质料得以成为某些确定的事物”。(《形
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从这一点又进一步推出:形式就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即实体,
形式就是自然。所以他有时把形式、本质、实体看作同一个东西。再往前推,就
错了。错误就在于他认为形式先于质料,形式先于一切具体事物。这种先于质料
的形式,没有质料的形式,是万物的总因,是“不动的第一推动者”。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有成绩有错误,当他说质料与形式相结合才能组成事
物,两者是互相依存时,他是正确的;当他把形式的作用加以夸大,加以神化时,
他是错误的①。
    3 时空观在第一节《运动论》中,我们从时间与运动的关系的角度提到了亚
里士多德的时空观。他在物理学中很详尽地讨论了时空问题,因此我们在上述谈
论的基础上,再较详细地分析一下他的时空观点。
    论及到亚里士多德时空观点的文章不少,我们还是以《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
简论》中的有关论述为主,介绍、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很重视时间和运动的关系,他认为时间与运动联系起来才好理解,
时间不联系运动,就无法确定。他说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而一切变动都是在时
间中变动。有时,亚里士多德论述得不是很清晰,似乎时间是人们感觉的产物,
这当然不对。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说明时间离不开运动,应从运动与时间的联系
中去把握时间的实质。
    他强调时间离不开运动,时间是运动的一个属性,但时间不是运动,两者是
有区别的:第一,运动和变化是发生在一个运动和变化着的东西里面,或运动和
变化所在的地方,而时间却不这样,它到处存在着。第二,运动有快有慢,而时
间则不是,因为快和慢是对时间的规定,就是说,快是指短时间内运动多,慢是
指长时间内运动少,但时间不能用时间来规定,因此时间不是运动。(《物理学
》)
    当他把时间和运动联系在一起时,得出时间的连续性和可分性思想。这里他
特别提出了“现在”这个概念。认为把时间的先后接连起来的是“现在”这个中
间环节。如果我们从运动中来考察时间,那么时间总是分为“过去”、“现在”
和“将来”,总是一个时刻接着一个时刻地继续下去,无论哪两个时刻中间都必
定有一个时刻作为“中项”,这个“中项”就是“现在”。这就是时间的连续性
和可分性。
    由连续性思想又可推演出无限性来。在《物理学》第8 卷第1 章中,他提出
时间的“刹那”观点,时间离不开“刹那”,时间乃是位于两个“刹那”之间的
东西,“既然时间离开了刹那就不能存在也不可想像,而刹那乃是一种中点,事
实上是在自身里面结合着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即未来时间的起点和过去时间的
终点,所以可以断定,时间必定是永远有的;因为随便我们取哪一段过去的时间,
它的末端也必定是一个刹那,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时间除了包含刹那之外,并不
包含别的接触点。因此,既然刹那是一个起点而又是一个终点,所以在它的两边
必定永远有时间存在。”由此可得出时间是无限的结论。
    对“空间”,亚里士多德也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他认为,“空间”
    问题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物理学是关于运动的学说,而运动是属
于在空间的变化。什么是空间?亚里士多德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作了许多规定。他
指出:空间不是物体,因为每个物体都有长、宽、高这三个方面,而空间却不具
有这三种属性;如果空间是物体的话,在相同的①参见杨寿堪:《亚里士多德范
畴学说简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61页。
    空间里就有两个物体,那就不可理解了。空间也不是事物的质料,因为没有
什么东西是由它构成的;空间也不是形式和目的,因为空间并不推动存在着的事
物。空间是属于平面的一类,就像一个容器,即物体的包容者。他的结论是:空
间是物体存在或运动的范围或界限,它存在于包容者与被包容的物体中间,存在
于容器和内容物之间。他的这种定义和解释是从物体与空间关系的角度来探讨问
题的,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不科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说,空间和时间一
样,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在肯定时间无限性时,认为空间是有限的。他说,世界是由物质
构成的,所有物质都包含在这个世界里面,除了“宇宙”、“天空”里面的天体
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物体。结论是“在宇宙或天空之外,既没有空间,也
没有虚空,没有时间”。(《论天》)
    时空问题是古代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