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段话,永乐元年正月,有一个校尉,说,把犯人,就是建文帝忠臣的遗属这些“犯人”带来了,带来六口,还有犯人五百多口,请问皇帝怎么处置?皇帝说:“连日解来的都是练家的亲……锦衣卫把这厮都拿去,同刑科审,近亲的拣出来,便凌迟了,远亲的四散充军,若远亲的不把近亲的说出来,也都凌迟了。”一块儿审问,凌迟就是千刀万剐,一刀一刀剐死。说这些人在教坊里头死了怎么办?皇帝原话说:“着上元县抬出去,让狗吃了。”
* 难怪鲁迅先生感慨万千,每读历史,读到这一段,觉得中国人不是活在人间,朱棣一以贯之地继承了朱元璋残暴杀戮的这种坏传统。但问题是,靠残暴杀戮,他真的能够使忠贞之士畏惧,从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吗?还是真的能够掩盖历史的真相呢?不知朱棣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棣认为,有了强权,一切历史可以改变。怎么改变呢?他上来以后,就宣布革除建文帝年号。建文帝登了皇位,做了四年皇帝,有建文元年、二年、三年、四年,有四年在历史上。清清楚楚写在历史上,做了四年皇帝,这些个包括燕王朱棣都是他的臣民呐。朱棣说,历史上不许写,没有这一段。所以历史是人写的,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朱棣说不写就不能写啊。所以现在在《明实录》里头没有建文那四年的历史,这个年号叫做“革除”。最后明朝人也没法提这段历史了,一提这段历史怎么说啊?按照官方的说法,叫“洪武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三十五年”。洪武皇帝在洪武三十一年就死了,又出来四年。一般人不写洪武三十五年就写“革除年间”,这段事要回忆,写个什么事,也得有个年号,有个说法,“革除年间”。对于宫中所藏的文书,有关建文帝的记载一律烧毁。甚至家里头收藏有方孝孺文集的,也要处死。与此相连带的,朱棣的哥哥太子朱标,在建文帝做了皇帝以后他要追尊他的父亲作“兴宗孝康皇帝”,这时候封号也除掉了,仍称“懿文太子”。然后,就把建文帝的弟弟、建文帝的儿子囚禁起来。
* 朱棣所采取的手段不可谓不严厉,但历史真的就可以一笔抹杀的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现在的中国历史年表上,分明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建文帝朱允炆的年号,这大概是朱棣所始料不及的。也许朱棣对自己所采取的手段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没有完全的把握,他还需要采取另外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那么,朱棣还会怎样对自己采取一番巧妙的“包装”?毛佩琦先生究竟是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呢?
朱棣推翻建文帝的统治,他还打起了一个旗号,就是要恢复朱元璋的祖制。恢复祖制,有些人高兴,有些人不高兴,为什么呢?朱元璋的祖制是很残暴的。建文帝他是相对实行了宽松的政策,但是朱棣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法,他说我要恢复祖制。还有一条,就是他在一切文书当中,要竭力宣传自己是朱元璋的嫡子。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当中,嫡和庶的分别非常大。嫡,他的妻子也有嫡庶之分,所以生的儿子也有嫡庶之分。嫡子有继承权,庶子就没有继承权。所以嫡子,嫡长子继承皇位,庶子就没有。他现在声称自己是嫡子,就是说自己做皇帝是合法的。
那么怎么样体现他自己是嫡子呢?要把这句话写在历史上,让大家都看。明朝有一个传统,老皇帝死了以后,新皇帝继位,要给前面的皇帝编修史书,当时叫做“国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实录”。朱棣所要修的是谁的实录呢?就是《太祖实录》。他在修《太祖实录》的时候,就把自己是高皇帝的嫡子写进去。所谓高皇帝就是朱元璋,就是太祖高皇帝,他的谥号是“高”,高皇帝。这个实录很快就在学士谢缙的主持下完成了,但是修了以后,朱棣特别不满意,后来又下令让姚广孝主持重修。所以,在历史上就有“实录三修”这么一个掌故,说《明太祖实录》,你现在看到的《太祖实录》并不是原来的面貌,是经过三次才定稿的。那么定稿为什么这么困难呢?它的核心争议之处在哪里呢?就是在是不是宣传了朱棣做皇帝的合法性。
所以在三稿三修的“实录”当中,第一,要表现朱棣是高皇后所生,就是马氏亲生的,不是别人生的。是不是马氏生的呀?我们以后会说,这是一个问题,要是马氏生的还老要说吗,我是我妈的亲儿子,我是我妈的亲儿子?不用这么说,当时也不用去检查DNA,谁都知道,不用说;他天天挂在嘴头上说自己是高皇后的亲生儿子,这里就有问题,这叫“欲盖弥彰”啊。所以“实录”三修就是为了掩盖他真正的生母和他的出身。第二个,就是要说明他登位的合法性。他把他所有的他靖难时期的一些事实,跟朝廷往来的文书,经过篡改以后,附在《太祖高皇帝实录》之后,说明他登位的合法性。而且说明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有心把位置传给他,暗示。实际上子虚乌有。
所以我们看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写的历史永远跟客观现实是不一样的。真正有良心的史学家他所追求的是最终的历史真实,但是我们永远离最终的历史真实还有一步距离。“实录”经过三修以后,朱棣看到这个“实录”,说:“庶几稍副朕意”,什么意思呢?啊,这回差不多了,我比较满意。
* 让朱棣满意的这部所谓“历史”,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正是它掩盖了真实的历史。但俗话说得好,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不管怎么说,朱棣的皇位确确实实是从他的侄子朱允炆手里夺过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在皇帝的宝座上,朱棣到底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朱棣残暴,杀人,是一个方面,但是他对国家的治理,对明朝政权制度的建立、根基的奠定,是另外一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朱元璋非常勤奋,早朝、午朝、晚朝,每天办公,身上写满了这些要做的事情的纸条子,贴好了,半夜里想起什么事来,还要把这个事情记下来。朱元璋很勤奋的,朱棣也很勤奋。因为他不偷懒,他是在马上打出来的天下,你让他闲着他还受不了。另外一方面,大家都说“乱臣贼子”,你这个叛逆之臣啊,他是不是老戴着“叛逆”这帽子,他也心里很不高兴。因为传统的中国人,他受儒家文化的教育,这个“叛逆”两个字是很不光彩的,他虽然说了那么多话,他心里非常清楚。他为什么说自己又是嫡子,又是合法?他实际上还是觉得,当个乱臣贼子是不光彩的。那么怎么样洗掉他这个叛臣贼子的罪名呢?他就要做事情,他就要自己给自己找很多事情来做,要做一个千古明王,我要做最好的皇帝!这从另一方面就把明朝的事业推向前去。
永乐晚年,永乐二十二年,那时候天下已经大定了,有一次朱棣退朝,他身边的人看他的中衣。外边是外衣,里边是中衣、衬衣,那个袖子,破袖子弄出来,他就往里塞塞。旁边这个跟随他的侍臣说,哎呀,皇帝真简朴啊,你真是圣明的好皇帝啊。虽然有奉迎之嫌,但是也确实是说出了一句真话。朱棣说什么呢?朱棣说:“朕虽日十新衣,未尝无。但自念当惜福,故每浣濯更进。”说我每天要穿十件新的衣裳也不是没有啊,我自己考虑应该惜福啊,说我们现在过得很好,我们要珍惜我们今天这些个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基业,因此我每次洗干净了以后又穿上了。这一点很像朱元璋,很具有一个开国皇帝的气质。
正是因为朱棣继承了朱元璋的事业,他也继承了一些朱元璋的做法和观念,比较关心民生,他说自己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是大家安居乐业,原话是说:“斯民小康,朕所愿也。”说让大家都过上小康生活就是我的心愿了。所以他兴办学校、完善学校制度、奖励农桑、减免赋税、赈济灾荒,在他这一朝做得都很周到。朱棣在明朝来说,是第三位皇帝。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一个是开国之君,一个是亡国之君,剩下的就叫守成之君。老祖宗打下了天下,你做皇帝,垂手而治,得了一个现成天下,守成,看着摊子就行了。朱棣不是,朱棣你说他是开国之君吗?他不是。但是你说他不是开国之君吗?他又自己得的天下。你说他是守成之君吗?他也是继承了朱元璋的天下。你说他又守成吗?他又不是,他又开拓,很多地方他实现了开拓。朱棣既不是开国之君,也不是守成之主,他是介乎开国与守成之间,他的一生没有暇逸,他要以一个盛世明王的名字留在史册上,他做了一系列震动世界的大事。他究竟做了哪些事呢?我们下一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