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唯佛永断诸惑习气。于一切境。随欲能知。余圣不然。故不名力。
  从此第二。明身力。论云。如是诸佛遍于所知。心力无边云何身力。颂曰。
  身那罗延力  或节节皆然
  象等七十增  此触处为性
  释曰。身那罗延力者。佛生身力。等那罗延。此云人种神。或节节皆然者。
或言表有余师说。佛身支节。一一皆具那罗延力。大德法救说佛如来身力无边。
犹如心力。大觉独觉。及转轮王。支节相连。有差别者。诸佛世尊。似龙盘结。
独觉似钩锁。轮王似相钩故。三相望。力有胜劣。象等七十增者。明那罗延力量
也。象等七力。十十倍增。一十凡象力。当一香象力。二十香象力。当一摩诃诺
健那力(此云大露形神)三十摩诃诺健那力。当一钵罗塞建提力(此云胜蕴神)
四十钵罗塞建提力。当一伐浪伽力(此云妙支神)五十伐浪伽力。当一遮弩罗力
(此云执持神)六十遮弩罗力。当一那罗延力。故象等七。十十倍增。名那罗延
力也。此触处为性者。如是身力。触处为体。谓所触中。大种差别。
  从此第二。明四无畏。论云。四无畏相。差别云何。颂曰。
  四无畏如次  初十二七力
  释曰。四无畏者。一正等觉无畏。十智为体。犹如初力(释初字也)二漏永
尽无畏。或六智或十智。为体。如第十力(释十字也)三说障法无畏。八智为
体。如第二力(释二字也)四说出苦道无畏。或九智或十智为体。如第七力(释
七字也)正等觉无畏者。谓佛自言。我于诸法。正等觉者。若有世间沙门。梵
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难。言佛如来于如是法。非正等觉。无有是处。设当有
者。我于是事。正见无畏。故得安稳无怖无畏。漏永尽者。谓佛自言。我于诸漏
已。得永尽。若沙门等。依法立难。言佛于漏未得永遍。佛为通释。无怖畏故。
说障法无畏者。佛说染法必能为障。若外道难。言染非能障。佛为通释。无怖畏
故。说出苦道无畏者。佛说修道必能出苦。若外难言道非出苦。佛为通释。无怖
畏故。答难无惧。故名无畏。
  从此第三。明三念住。论云。佛三念住。相别云何。颂曰。
  三念住念慧  缘顺违俱境
  释曰。三念住者。以念慧为体。一缘顺境。不生欢喜。念住。谓有弟子。一
向敬佛。如来缘之不生欢喜。舍而安住正念正智。名第一念住。第二缘违境。不
生忧戚念住。谓有弟子。不恭敬佛。如来缘之。不生忧戚。舍而安住正念正智。
名第二念住。第三缘顺违境。不生欢戚念住。谓有弟子。一类敬佛。一类不敬。
如来缘之。不生欢戚。舍而安住正念正智。名第三念住。颂言俱者。即顺违俱
也。
  从此第四。明大悲。论云。诸佛大悲。云何相别。颂曰。
  大悲唯俗智  资粮行相境
  平等上品故  异悲由八因
  释曰。如来大悲。俗智为体。以缘一切有情事境界故。问此大悲名。依何义
立。答由五义故。一资粮大。谓大福德智慧资粮。所成辨故。二行相大。谓此力
能三苦境。作行相故。三所缘大(释颂境字)谓是总以三界有情。为所缘故。四
平等大。谓普利乐诸有情故。五上品大。更无余悲能齐此故。此与悲异由八种
因。一由自性异。大悲以无痴为体。悲以无瞋为体。二由行相异。大悲作三苦行
相。悲唯作苦苦行相。三由所缘异。大悲缘三界悲唯缘欲界也。四由依地异。大
悲依第四禅。悲依四静虑。五由依身异。大悲依佛身。悲依二乘身。六由证得
异。大悲离有顶。证。悲离欲界证。七由救济异。大悲救事济成。悲唯希望救济
故。八由哀愍异。大悲哀愍平等。悲哀愍不平等故。
  从此第五。明佛同异。论云。已辨佛德异余有情。诸佛相望法等不。颂曰。
  由资粮法身  利他佛相似
  寿种性量等  诸佛有差别
  释曰。谓佛三等。一由资粮等圆满故。二由法身等成辨故。三由利他等究竟
故。约寿种性身量等殊。佛有差别。言寿别者。谓佛寿有长短。言种别者。谓佛
有生刹帝利种。有生婆罗门种。言姓别者。谓佛有姓乔答摩。有姓迦叶婆等。言
量别者。谓佛身有长丈六。有长千尺等。颂言等者。谓显佛法住久近等故。如是
别者。所化有情。机宜别故。佛有三德不可思议。一因圆德。二果圆德。三恩圆
德。因圆德者。复有四种。一无余修。福德。智慧。修无遗故。二长时修。三阿
僧只耶修。无倦故。三无间修。刹那刹那。时无废故。四尊重修。恭敬所学。修
无慢故。次果圆德。复有四种。一智圆德。二断圆德。三威势圆德。四色身圆
德。智圆德中。复有四种。一无师智自觉悟故。二一切智照真理故。三一切种智
照俗事故。四无功用智任运起故。断圆德中亦有四种一一切烦恼断。二一切定障
断。三毕竟断。四并习断。威势圆德。亦有四种。一难化必能化。二答难必决
疑。三立教必出离。四恶党必能伏。色身圆德。亦有四种。一具众相。二具随
好。三具大力。四内身骨坚。越金刚。外发神光。踰百千日。后恩圆德。亦有四
种。一能令永解脱。三恶趣为三也。二令出善趣生死复为一也。故名为四。又解
安置善趣为一。安置三乘为三故。名为四。总说如来圆德如是。若别分折。则有
无边。唯佛世尊。能知能说。诸有智者。闻说如斯。生信重心。彻于骨髓。彼由
一念极重信心。转灭无边。不定恶业。摄受人天。殊胜涅余。故说如来出兴于
世。为诸智者无上福田。如薄伽梵。自说颂曰。
  若于佛福田  能殖少分善
  初获胜善趣  后必得涅余
  从此第二。明共功德。就中有二。一总标名。二别解释。且总标者。论云。
已说如来不共功德。共功德今当辨。颂曰。
  复有余佛法  共余圣异生
  谓无诤愿智  无碍解等德
  释曰。复有佛法。与余圣者。及异生共。谓无诤。愿智。四无碍解。此三二
乘。亦有。五通。静虑。四无色。八等至。三等持。四无量。八解脱。十遍处
等。异生亦有。虽佛功德。超过一切。然依类同。故说为共。
  从此第二。别解释。就中二。一明共圣德。二明共凡德。就共圣德中四。一
明无诤行。二明愿智。三明无碍解。四明依边际定力得。且初无诤者。论云。且
辨无诤者。颂曰
  无诤世俗智  后静虑不动
  三洲缘未生  欲界有事惑
  释曰。无诤世俗智者。烦恼名诤。谓阿罗汉观有情苦。由烦恼生。恐他烦恼
复缘已生。故思引发如是相续。此智生时。令他有情不缘己身。生贪瞋等。息烦
恼诤。得无诤名。此行但以俗智为体。后静虑不动者。此无诤行。依第四禅。
发。乐通行中。此最胜故。言不动者。六无学中。唯不动性有无诤智。退法等
五。不能自防。况能息他诸烦恼诤。故唯不动。三洲缘未生者。唯人三洲。有无
诤智。缘未生者。缘未来惑。令不起故。欲界有事惑者。谓缘未生迷事烦恼。诸
无事惑。不可遮防。内起随应。总缘缘境故。
  从此第二明愿智论云辨无诤已次辨愿智颂曰。
  愿智能遍缘  余如无诤说
  释曰。以愿为先。引妙智起。如愿而了。故名愿智。此智出体。依地种性。
及所依身。与无诤同。唯所缘别。愿智遍缘一切法故。
  从此第三。明无碍解。论云。已辨愿智。无碍解者。颂曰。
  无碍解有四  谓法义词辩
  名义言说道  无退智为性
  法词唯俗智  五二地为依
  义十六辩九  皆依一切地
  但得必具四  余如无诤说
  释曰。无碍解有四谓法义词辨者。一法无碍解。二义无碍解。三词无碍解。
四辩无碍解。名义言说道无退智为性者。出体也。谓无退智。缘能诠名。名法无
碍解。名句文三。总说为名。此名句文。持所说义。及生物解故。说名为法。又
无退智。缘所诠义。名义无碍解。又无退智。缘方言词。立为词无碍解。又无退
智。缘契正理。无滞言说。及缘自在。定慧二道。名辩无碍解。无滞言说。名之
为辩。定慧二道。能起辩说。道是辩因。故亦名辩。是利根故。名无退智。智缘
名等。决断无碍。名无碍解。故四无碍。以无退智为体也。法词唯俗智者。此二
无碍。缘名身等及世言词事境界故。唯俗智摄。五二地为依者。法无碍解。通依
五地。谓欲界四静虑也。无色界中。无名等故。词无碍解。唯依二地。谓欲界初
静虑也。二禅已上。以无寻伺故。义十六辩九者。义无碍解。或十智或六智为
体。谓若诸法皆名为义。十智为体。若唯涅余。名为义者。六智为体。如漏尽通
说。辩无碍解。九智为体。唯除灭智。谓辩无碍。缘说道故。皆依一切地者。此
义及辩。二无碍解。通依一切地起。谓九地也。但得必具四者。随得一时。必皆
具四。余如无诤说者。此四无碍。依不动性。依三洲身。如无诤说。
  从此第四。明依边际定得。论云。如是所说无诤行等。颂曰。
  六依边际得  边际六后定
  遍顺至究竟  佛余加行得
  释曰。六依边际得者。无诤愿智。四无碍解。此六皆依边际定得。边际六
者。此边际定。体有六种。谓四无碍。无诤愿智。此六除词。更加延促寿等边
际。故体成六。谓无诤边际。乃至延促等边际也。词无碍解。虽依第四边际定
发。体是欲界。初静虑摄故。词无碍解。非边际体。后定者第四定也。此明边际
唯依第四禅故。遍顺至究竟者。释边际名也。从一切地。遍所随顺。增至究竟。
故名边际。谓从欲界加行善心。入初静虑。次第顺入乃至有顶。复从有顶。入无
所有处。次第逆入乃至欲界。复从欲界。次第顺入。展转乃至第四静虑。名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