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躺在那里,一边揉着受伤的腿,一边仔细地打量着脚下的草地。
最后,他发现绊倒他的是一个草环,是一种丛生的植物用疯长的、极柔韧的枝蔓编织的一个很隐蔽的草环,而且他跌倒的周围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草环,行人稍不留意,就会绊一个跟头。等他坐起来,将目光再往前延伸,不由得大吃一惊…前面不远的地方,掩藏在繁花绿草间的,居然是一片可怕的沼泽。回到另一条安全的路上,他反而庆幸刚才跌的那一跤,特别是庆幸自己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漫不经心地急于爬起来赶路,而是细心地寻找让自己跌倒的原因,并且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自己原本自信的道路……后来,他又心有余悸地听说,那片隐蔽在草地深处的沼泽,不久前吞噬了两个粗心的过路人。
只想到跌倒后赶紧爬起来还远远不够,还要了解自己是因为什么跌倒的,怎样做才能不跌更大的跟头。
在人生的旅途上,不仅需要信心、激情和坚韧,还需要清醒的头脑,需要理智地经营。在你行进的过程中,不要只凭着一种惯性向前走,停下来,认真总结得失,才能避免更大的伤害。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符合客观事实的总结,就像一辆没有站台的火车一样,完全失去了行驶的意义。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总觉得有大把的光阴在前面,所以很少静下心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他们中的许多人总是听从生活的指派,在闹钟的提示中起床、吃饭、工作、回家,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从来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思想。长期如此,即便有了时间和自由的时候,他们也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过着一塌糊涂的日子。
当年轻人看到有些人做出不凡的成就时,往往会认为他们是起点高或者天生走运,却很少会想到是那些人善用脑力的结果。善于思考的人善于改变,思考对于行动,相当于〃磨刀不误砍柴工〃,将自己的现状、前景和方向分析得很透彻的人,远远胜于所有盲目的奔波。
第40节:人生不是感受苦难,而是脱离苦难获得教训(1)
人生不是感受苦难,而是脱离苦难获得教训
人生总有好运与厄运,因厄运而带来的贫穷与苦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厄运而改变了性情,放弃了自救。要记住,人生的目的应该是感受快乐与美好,而不是一生都埋没在与苦难的纠缠里。
生于1980年前后生的年轻人,出生时我国已经开始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与父辈相比,他们对贫穷与苦难并无切身的体验。但是由于我们一贯的〃艰苦奋斗〃式的教育,即便二十几岁的人,心中大都也有一种〃人生是艰辛的〃、〃苦难造就人才〃的印象。
难道人生一定要在苦难中奋进吗?不。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就应当得到支持而不是阻碍。这就像我们登山,达到顶峰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如果有相对平缓的路可以走,你就没有必要选择一条荆棘之路。
大家都知道荷兰的画家凡·高,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文森特·凡·高1853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
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1886年,凡·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高更、塞尚等印象派画家,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
第41节:人生不是感受苦难,而是脱离苦难获得教训(2)
不久,他和高更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后来因为两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在1890年10月27日,在同一直同情他的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凡·高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7年。虽然凡·高后来名满天下,但他生前仅售出过一幅作品…《红色的葡萄园》。
凡·高死后,弟弟提奥痛苦万分。6个月后,提奥也去世了。他们被共同葬在了奥维尔墓园。
凡·高孤僻、偏执,与现实格格不入,在孤苦与贫病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如果问年轻人一个问题:〃你愿意像凡·高那样活一辈子吗?〃相信经过冷静地思考,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说〃不〃。其实,在现实社会,和凡·高一样历尽磨难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甚至还不如凡·高,连死后成名都没有,就与草木同朽了。
是的,因为环境、际遇的不同,不是每个年轻人都可以一帆风顺地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不在命运中随波逐流,〃我只能过这样的日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样的思想,会让你永远没有翻身的余地。生活越艰难,性情越孤寂,结果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谁见了都要躲着走。为了摆脱困境,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没有人是注定要受苦的。处于苦难中时,我不沮丧、不屈服,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爬出来,站起来。而成功者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只要不言放弃,随时都有进取的机会。
日本最有名的推销员原一平,在刚走上推销岗位的头7个月,没有拉到一分钱保险,当然也拿不到一分钱薪水。他只好上班不坐电车,中午不吃饭,每晚睡在公园的长凳上。但他依旧精神抖擞。每天清晨5点左右起来后,就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一路走得很有精神,有时还吹吹口哨,还热情地和人打打招呼。有一位很体面的绅士,经常看见他这副模样,很受感染,便与他寒暄:〃我看你笑嘻嘻的,全身充满干劲,日子一定过得很痛快啦!〃并邀请他吃早餐,他说:〃谢谢您!我已经用过了。〃绅士便问他在哪里高就,当得知他是在保险公司当推销员时,绅士便说:〃那我就投你的保险好了!〃听了这句话,原一平猛觉〃喜从天降〃。原来这位先生是一家大酒楼的老板,他不仅自己投保,还帮助原一平介绍业务。从此,原一平彻底〃转运〃了。
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量第一的好成绩。1968年,他成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以往,也许你常听到在困境中要坚韧不屈、要奋发图强的言论,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另有一点是,在苦难之中,你还要保持一种快乐精神。这种精神表示你并没有怨天尤人,表示你已经做好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准备,随时听从机遇的召唤。要记住,人生的目的应该是感受快乐与美好,而不是一生都埋没在与苦难的纠缠里。
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你曾怎么想、怎么做,经历了怎样的遭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后你怎么想、怎么做。人性是看上不看下,扶正不扶歪的,你跌倒了,自己灰心丧气,那么别人会因你的跌倒而更加看轻你。同样,在苦难中的人,心理上的感受也会影响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如果你只把苦难当成一次教训,摆脱苦难的日子就不会太远。
第42节:不逃避艰辛,但不应被艰辛吞没(1)
不逃避艰辛,但不应被艰辛吞没
我们都知道安逸享乐会使人精神萎靡,失去进取的勇气,却不知日复一日的艰辛生活同样也会消磨人的灵性。世间许多的沉沦,都是由对客观境遇妥协所造成的,都是由不愿努力、不肯奋斗造成的。
在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有很多的理想,他们要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伟人,要成为驾驶宇宙飞船上天的科学家,很少有人一开始就想到自己要做平凡的工作,要拥有平凡的人生。等他们真正进入社会之后,就会明白生活中的琐碎远比激情要多,大多数人还是要伏下身子做事的。艰辛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享受生活中的欢乐,也要接纳生活中的责任。
我们都知道安逸享乐会使人精神萎靡,失去进取的勇气,却不知日复一日的艰辛生活同样也会消磨人的灵性,使你对自己的现实状态和未来的方向都缺乏必要的认识。
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即使对自己目前的境况不甚满意,也希望拥有更适合他的终生事业,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应该向何处走,也不知道应当如何对自己进行定位。假如让他必须做出一番决定,他也茫然不知所措。
许多人总以为自己已尽其最大的努力同艰辛与苦难奋斗。其实,他们并没有尽其一切的可能去努力。世间许多的沉沦,都是由对客观境遇的妥协所造成的,都是由不愿努力、不肯奋斗所造成的。
人类有几种坚强的品质,都是与〃贫穷〃、〃困境〃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自恃与自立,是坚强品格的基石。我们常能发现,在那些虽贫穷、虽不幸,但仍然努力奋斗的人中,这些品格都非常发达。但是一个因失掉了勇气、失掉了自信,或因懒得去努力奋斗而贫穷的人,却没有这种坚强的品格。同那些在不断努力中锻炼了精神、道德的人相比,这种人只是弱者。
你坚定意志,要在世界上显出你的真面目,要一往无前地朝着〃成功〃、〃富裕〃之路迈进,而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可以推翻你的这种决心时,你会发现,从这自尊心与自信心中,你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
最足以损害我们的能力,破坏我们前途的,无过于以不幸的环境为理由,而不想去挣脱它。困苦的环境,固然可以磨砺你的志气,但也可消沉你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