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清降,故喘咳并作。用温胆汤以逐饮,苏子以降气,俾痰
开气顺,则暑邪不攻自走矣。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伤暑条辨第二十
属性:伤暑发热咳喘,胸肋刺痛,痰中带血,此暑热壅
滞,激伤肺络。宜用苇茎汤加沙参、川贝、新绎,旋
复花、杏仁等味,清肺和络也。
前条暑热动饮,此条暑热动血,故胸肋刺痛,咳痰带
血。用苇茎汤加旋复、新绎、沙参、杏仁、川贝,两清手大阳
气血也。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伤暑条辨第二十一
属性:伤暑发热头痛,泄泻不止,此饰邪下迫。宜用黄
芩汤加葛根、豆卷、二芩、泽泻等味,清肺利湿也。
发热头痛,邪尚在表,而泄泻频频者,乃肺邪不解,下
传大肠。因肺与大肠相为表里,原是一脏一腑也。盖邪既不
能外解,势必直趋大肠,而为泻利,即仲景(伤寒例)中,
三阳合病(1)协热下利之义。故用黄芩之苦寒清肺,甘、芍之
甘苦敛脾,其头痛者,加葛根以解表邪,合二芩、豆卷、泽
泻分利膀胱也。
(1)《伤寒例》中,三阳合病:按今本《伤寒论·伤寒例》中,无三阳合病
之属性。 〃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伤暑条辨第二十二
属性:伤暑热不解,先泻后痢者,此腑邪传脏,热积气
滞。宜用治洁古芍药汤,加杏仁、厚朴,山楂等味;若转
红者,为病进,更加当归、桃仁、地榆,清气和血也。
此言表邪已解,而泻渐转痢,是邪既入内,而腑邪传
脏,最为凶兆。故用洁古芍药汤,借芩、连之苦寒以清湿
热,槟、木之辛温以通气滞,合归、芍和血,楂、朴破积;
若转红痢,乃气已转血,更加桃仁、地榆和营止血,所谓和
其血而痢自止,调其气而后重除焉。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伤暑条辨第二十三
属性:伤暑热不解,腕闷呕恶便泻,舌白罩灰,此胃阳
不足,湿浊阻遏。宜用生姜、半夏、厚朴、通草、六
一散通阳泄浊;热甚者,加黄芩、黄连,苦寒清热
也。
此言中阳不振,暑秽内结,上呕下泻,胸腕痞闷,例宜
生姜、半夏、厚朴辛温通阳,通草、六一淡渗泄浊,但舌白
罩灰,发热烦躁,又为热邪内伏,加芩、连苦寒泄热,俾邪
热解而胃阳复,则湿浊自祛也。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伤暑条辨第二十四
属性:伤暑身有大热,而汗多口渴,舌黄神疲气喘,脉
大而虚,此气虚挟暑。宜用清暑益气汤加熟石膏、鲜
荷叶,扶正却邪也。
暑必伤气,故汗多,热则伤津,故口渴。证类白虎,而
舌不甚赤,苔带微黄,脉似洪而虚软无力,乃虚中挟暑。非
若热传阳明之汗多口渴,舌赤苔黄,脉洪有力者可比。兼之
神疲肢倦,气逆烦躁,正《内经》所谓:脉虚身热,得之伤
暑是也。用东垣清暑益气汤者,借参、氏、术、甘朴中洲,
麦冬、五味生津液,合升、葛升阳,芩、泽泄湿,神曲、膏
皮斑脾气,石膏、黄柏清内热,此为升降疏补,表里上下,
一齐分消之意。勿以药味之多而妄为增减,用其得宜,效如
桴鼓也。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伤暑条辨第二十五
属性:伤暑身无大热,汗多神疲,嗜卧不食,舌黄溺
赤,此暑湿伤阳。宜用清暑益气汤,益气利湿也。
上条虚中挟暑,身热汗多,故升降疏补之中,少染苦
寒,以清内热。此条暑湿伤阳,无热汗多,故不加清凉之
味,再损中阳也。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伤暑条辨第二十六
属性:伤暑日多,病仍不解,朝凉暮热,舌黄尖赤,口
渴汗多,夜或昏谵,此热伤阴分,邪逗营中。宜用玉
女煎加人参、元参、骨皮、柴胡、荷叶、青蒿、鲜菖
蒲等味,育阴清营也。
暑热不解,而致朝凉暮热,此名潮热,状虽如疟,却无
寒战,如潮之不愆其期,故名。甚至舌尖赤,而夜则昏谵,
乃热伤阴液,邪逗营中,午后则卫气行阴,阴邪用事,所伏
余热,乘时而动。故用玉女煎之石膏、知母清气分,生地、
元参滋血分,青蒿、荷叶、柴胡透里邪也。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一
属性:中暑头胀,恶寒身热,胸腹满闷,欲吐不吐,欲
泻不泻,烦闷难安,此暑浊中胃。宜用食盐一撮,童
便调服,用指探吐,以宣上焦也。
凡中暑秽,必先入胃,胃气阻遏,升降失宜,致不得吐
泻,而烦闷不安,此厉闭症,非吐不解。故用食盐一撮,放
锅刀上烧红,冲入童便一杯调服,以指探吐,盖吐中即有发
散之意也。况食盐,童便,性皆威寒下降,才下咽而随即探
吐,使邪仍从上散。吐后稍平,即以栀豉汤加杏仁、厚朴,
扁豆和之,若吐泻不止者,即用藿香正气散祛秽化邪也。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二
属性:中暑发热,心下似烦,漾漾欲呕,此暑侵上焦,
肺胃不和。宜用苏叶、藿香叶、白寇壳、人中白等
味,宜通肺气也。
古称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然呕则在脾,
吐则在胃。更有轧轧连声似噫气而短促者,谓哕,病亦在
胃,即呃逆是也,乃胃败之象,《内经》所谓土败则其声哕
也。又轧轧连声似呃逆而缓长者则谓噫,病在肝,即噫气是
也。今邪犯上焦,未尽传胃,而漾漾欲呕,乃肺气不和。故
用苏叶、藿香叶、白芷、蔻壳辛香轻薄,恰到肺位,兼用人
中白者,因暑本浊邪,以浊攻浊也。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三
属性:中暑吐泻并作,吐既止而泻不止者,宜胃芩汤泄
之;若泻止而吐不止者,宜黄连温胆汤和之。
既吐且泻,邪已分布,今吐止而泻不止,为上焦既清,
而邪趋于下,用五芩以分泄,合平胃以驱湿;若泻止而吐犹
未止,乃邪在中焦,用黄连温胆汤,苦降辛通,勿使邪结中
焦,而成痞胀为要。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四
属性:中暑吐泻不止,渐致肢厥汗冷,甚而转筋麻木,
初起宜六和汤,甚则四逆汤加吴萸、木瓜,姜汁炒川
连等味,温胃制肝也。
凡暑中在脾,秋发则为疟痢,骤发则为霍乱。今吐泻不
止,而致四肢厥逆,汗冷气衰,阳津阴液俱凅,气血营卫皆
伤,霎时形肉取瘪,转筋麻痹,皆气血不能运达四末,急宜
大剂竣补中阳,仍兼和荣益气 以冀吐泻止而肢温汗敛,即
是回阳之兆,若再疏泄,则投石下井矣。至于呕吐频频,药
难下咽,阴盛于内,阳药拒格,故用四逆汤,加吴萸,木瓜
平肝敛液,更用姜汁炒川连三四分,另煎取汁一杯,滴入药
内饮之,俾以类相招,不致呕出,此即仲景白通汤中,加入
尿、猪胆汁之意也。再按转筋霍乱,年来屡见,甚至如疫一
般,同时并染,虽系人间病象,究亦天时所侵。盖大江以
南,地卑气湿,其沿江濒海,雾露潮湿,甚于别处,故湿邪
为患,四时多有,山岚瘴气,夏秋益倍。茍其人正气素虚,
暑秽湿浊乘虚犯之,必由口鼻直趋中道,忽然胸腹闷痛,烦
乱不安,且不得吐泻,此属闭症,宜与探吐。更有胸腹沟
闷,实时吐泻,甚至频频,而肢冷汗多,形肉顿瘪,且转筋
麻木,此属脱症,宜用温补,盖既吐且泻,水谷倾囊,冷汗
不止,气液外泄,致身中阳津阴液俱凅,气血营卫皆损,无
以荣养筋脉,自然肢节拘攀,麻痹不仁并至矣。此时急宜大
补,以附子理中汤温理中阳,合吴萸、木爪舒筋泄肝;或以
乌梅安胃丸去黄柏,倍用参、附,亦对症之良方。余遇是
症,每用此汤,屡获奇效,较之四逆、理中汤更为合宜。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五
属性:中暑吐泻,四肢逆冷,吐蛔者,用乌梅安胃丸,
肝胃两和也。
按仲景谓蛔厥无阳症(1)。又厥阴篇云:气上撞心,饥不
欲食,食则吐蛔者,亦由中阳大损,厥浊上泛而然。故蛔乃
平人皆有,惟胃气调和,不得上涌,且邪不犯厥阴,亦不上
出。玆因吐泻已多,四肢厥冷,中焦阳气大伤,厥浊乘虚上
泛,故蛔自吐出。凡厥阴为病,必错染不一,用药亦难纯
粹,故用栋、连之苦寒降其逆,梅、芍之酸寒至其肝,又合
椒、姜之辛辣驱其阴浊,参、归,桂、附之甘温温补真阳
也。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六
属性:中暑吐泻后,汗多肢冷,舌润而黑,并不渴饮,
此水极如火。宜用回阳救急汤,驱阴复阳也。
此条全以辨舌为要,不可以舌黑而遽为热极。盖凡黑而
焦者,果火极如水。今吐泻之后,汗多肢冷,阴症昭然。况
虽黑而润,并不渴饮,的是水极如火,系阴盛既剧,一线之
阳,杳杳欲脱,非借六君子汤补中州,兼姜、附、归、桂,
助阳驱阴,其不致危殆者几希矣。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七
属性:中暑吐泻后,身反热,舌焦赤无苔,口渴不欲
食,此邪去阴伤。宜用(金柜)麦门冬汤加白芍,乌
(1)蛔厥无阳症:今本仲景(伤寒论)中无此语。唯《辨太阳病脉症并治
下》有〃脏结无阳症;一语。当系作者记误。
梅、谷芽、荷夜等味,两济其阴也。
吐泻伤阴,故身反热,舌干赤无苔,口渴不欲食,皆胃
津大伤,不得化液上升。且胃为阳土,非柔莫济,〃故用(金
柜)麦门冬汤,合乌梅、白芍之酸,谷、米之甘,化阴和阳
也。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八
属性:中暑之后,舌淡不渴,身痛,脉软,不食,此邪
去阳伤。宜用黄只五物汤(1)加麦芽、谷芽,木瓜,藿
香等味,甘温扶阳也。
上条邪去阴伤,治以甘酸。此条邪去阳伤,主以甘温。
况身痛脉软,表阳亦伤,故用黄祗五物合藿香,益智,麦
芽、谷芽甘温之味固表扶阳,庶为合例。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九
属性: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