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芽、谷芽甘温之味固表扶阳,庶为合例。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九
属性:中暑恶寒发热,肢节酸疼,头痛颈强,此暑风袭
表,防发痉。宜用桂枝、杏仁、黄祗、防风、蒺藜、
钩藤、海风藤、桑叶、防己、地龙等味,袪风宣络也。
夏间暑炎,汗多气泄,风邪易袭,以致头痛项强,恶寨
发热,骨节不和,乃虚中挟风。故宜桂枝、黄祗固表,防、
杏、二藤、地龙、桑叶祛风,俾表和风熄,则不致延为痉厥
之患。夫痉者,仲景原有刚痉、柔痉之异,犹恐后人虚实难
(1)黄祗五物汤,(金柜…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方作〃黄祗桂枝五物汤〃。
故,故以有汗,无汗为辨。然愚意言之,无汗恶寒 发热,头
项强痛,手足抽搞,角弓反张,此风自外来,即无汗为刚痉
也。更有吐泻之后,或产后血虚,或热极伤津,汗多液亏,
而身热口噤,头摇直视,抽搐反张,斯风自内作,即有汗为
柔痉也。是则风有内外,病有虚实。外来者,宜散宜清,内
作者,宜柔宜补。宜清宜散者,用小续命汤加减;宜柔宜补
者,用复脉汤加堿。此为治痉之权衡,明理者裁之。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十
属性:中暑过汗,肢冷脉微,息淹神疲,状如欲脱,小
便黄赤,此湿留气脱。宜用归祗建中汤,加赤芩、车
前、滑石、萆薢等味,护阳利湿也。
汗多肢冷,脉微神倦,气脱之象已着,但小便黄赤,则
湿热内蕴之形昭然。故用归祗建中护阳气,合车前,赤芩、
滑石、萆薢清湿热,庶得邪正两清之妙,若一路扶补,则湿
热愈盛,镇之可也。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十一
属性:中暑汗之清之,旬外不解,渐致神迷,默默不知
饮食,面反淡,肢反冷,脉微如丝,身僵如死,此邪
入厥阳,与血沉混。宜用吴又可三甲散加柴胡、僵
蚕、广郁金、鲜菖蒲、连翘心、元参心、紫雪丹等
味,从血透表也。
此邪热入络,与血混淆,非清凉攻泻可解。故宜土炒山
甲、醋炒鳖甲,酒浸地鳖虫,俾潜窜入络,以攻隐伏之邪
合柴胡、僵蚕、紫雪丹,疏透宣宜泄,由内达表。用得其宜
可救万一,否则几无法矣。
中热条辨八条
中热条辨第一
属性:中热卒然昏倒,人事不知,口角流涎,目闭手撤,
此热冒心神,阴不上承。宜用大蒜数枚,打烂取汁,
和醋灌之,并移置凉处,即苏。宜用洋参、麦冬、莲
子、竹叶、鲜菖蒲、远志、黄连、益元散等味,清心
安神也。
凡夏暑炎蒸,经营担荷,仆仆长途,赤日傍午,曝烈莆酷
遏,卒然昏倒,不知人事,目闭手撒者,此不可即以凉水灌
之,恐致热气攻心而死。宜用大蒜数枚,打烂取汁,和醋灌
下,再移置凉处,以手掬道上热土,围于脐之四旁,令人溺
尿于脐中即苏。苏后宜清心安神,将洋参,麦、连、菖、远、
黄连、竹叶、益元散,服之神清即愈。
中热条辨八条
中热条辨第二
属性:中热卒倒,语言不清,心神恍惚,此(内经)所
谓煎厥。宜用天王补心丹加龙齿、牡蛎,镇神撮阴
也。
凡暑热之际,忽然昏倒,语言不清,心神恍惚,状如中
风,正《内经》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令人煎厥之谓。
宜用补心丹清心,合龙齿、牡蛎镇神,不致内闭外脱,庶几
可望有成。
中热条辨八条
中热条辨第三
属性:中热脉大身热,口渴汗多,此热伤元气。宜用人
参白虎汤 (1),甘寒养正也。
凡身虽大熟,而不恶熟 口渴汗多,脉形洪大,此东垣
所谓脉虚身热为伤暑也。用白虎汤之石膏 知母清胃热,
参、甘、梗米养胃津,则不致燔灼伤阴矣。
中热条辨八条
中热条辨第四
属性:中热后,神虽清,而懒言倦卧,朝凉暮热,夜则
谵语,此热留胆中,营热被灼。宜用清骨散加鲜菖
蒲、广郁金、益元散等味,清营却热也。
中热之后,倦卧懒言,乃病退之象;但朝凉暮热,夜则
谵妄,是余热逗留,营络被灼。故用清骨散,清营却热,兼
菖蒲,郁金,益元散,宜窍除邪,庶为合法。
(1)人参白虎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原作,白虎加人参汤
中热条辨八条
中热条辨第五
属性:
中热后,舌绎芒刺,腐点如疳,寝则谵语,醒则
神清,此热毒蕴结,营络末清。宜用导赤散加犀角、
绿豆壳、人中白、鲜菖蒲、辰砂、灯草等味,清营解
毒也。
此条与前条相似;惟兼舌绎腐疳芒刺,乃余热化毒,蕴
结心炮。故用导赤散加犀角,灯草,绿豆壳、人中白,菖蒲,
辰砂清心解毒,勿致热毒蔓延,变生腐蚀之累为妙。
中热条辨八条
中热条辨第六
属性:中热神清,能食便闭,目瞑不寐,而多惊惕,此
热留胆络,营卫失度。,宜用秫米半夏汤加羚角、丹
皮、姜汁炒枣仁、酒浸郁李仁、猪胆皮、龙齿、蒺藜
等味,清胆热而下肝系也。
能食神清,病退之象。溺赤便闭,目惧惊惕,乃热延胆
络,肝系横急。《灵枢》所谓:卫气行阳二十五度,行阴赤
二十五度,一日一夜周于一身。又云:卫气行阳则寤,行阴
则寝。乃但行于阳,则阳添盛,而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衰,
故寤而不寐,目瞑惊惕不宁;因胆热肝横,胃失冲和,营卫
失度,仿(内经)秫米半夏和胃气之升降,枣仁、郁李、龙
齿,下肝系以镇惊,羚角、猪胆、丹皮,清胆热而泄火风为
妙。
中热条辨八条
中热条辨第七
属性:中热汗大泄,口大渴,身大热,气喘神倦,脉虚
且大,并不鼓指,此热伤气分;阳不恋阳。宜用人
参、黄祗、白术、麦冬、五味、地骨皮、甘草、生地、
牡蛎,白芍等蛛,甘温除热也。
汗多口渴,身热气喘,神倦脉大,既非外感之形,又无
内伤之象,显系热伤气分,阴乏恋交,阳遂上冒。仿东垣甘
温能除大热,故用人参、黄祗、白术、甘草甘温益气,生地、
牡蛎、五味,白芍咸寒固阴,俾阴阳交固,而大命回于顷刻
焉。
中热条辨八条
中热条辨第八
属性:中热汗大出,口大渴,心中恶热,肢冷脉微,神
疲倦卧,时或烦躁,此因热伤阳,阴失交恋,气脱之
候将至。宜用十四味大建中汤,护阳摄阴也。
, 上条脱证未现,此条脱形既着,做肢冷脉微,若更烦
躁,是立危矣。故用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冬、苁蓉;阴阳并
补,庶几抠纽复续,而转危为安也。
六因条辨卷中
属性:
崇明陆廷珍子贤氏着
绍兴裘诗新韵初重校
伏暑辨论
属性:尝观医书林立,并无伏暑之名。惟(己任编)有
秋时晚发,以感证之法治之一语,因着伏暑之称。盖
人于盛暑之际,汗泄气疏,百节弛涨,设或有隙,
邪乘虚入,《内经》所谓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
也(1)。又云:春伤于风,夏必餐(2)泄,夏伤于暑,秋必
发疟;秋伤于燥(3),冬生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可知四时伏气,皆能为病。即伏寒、伏风、伏燥,皆
可与伏暑立名主病。故春温为冬令之伏寒,肠风为春
令之伏风,疟痢为夏间之伏暑,咳嗽为秋天之伏燥,
以类而推。古人治病立法,良有以也,藉后人语焉不
察,漫不关心耳。予苦心斯道,廿载虚名,何敢妄为
(1)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也:按《内经》有此文·但无此语。
(2)餐:此处音、义俱同,飧,下问。
(3)燥:(内经)中俱作〃湿〃。
议论。特前贤既启其端,后人末穷其旨,聊为引伸,
以备葑菲之遗,庶可测伏暑之有由名。且不但可测伏
暑之有由名,更可测伏暑之有由病,而有由治焉矣。
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伏暑条辨第一
属性:伏暑秋发,头痛无汗,恶寒发热,身痛,胸腹满
闷,或吐或泻,此新感外邪,引动伏暑。宜用香莆饮
合正气散,表里两和也。
此伏暑之提纲。凡夏间伏暑,因遇秋令凄惀之寒,袭于
腠理,致内邪亦为引动·故无汗头痛身疼,发热恶寒,系新
感之见证,病尚在表。胸腹满闷,吐泻交作,系伏暑之发
动,病涉在里。大凡看法,须辨明新感与伏邪,何有何无,
孰轻孰重。故用香薷饮合正气散者。藉香薷、藿香,苏叶、
芷、桔之苦辛走表而散新邪,夏、朴、陈皮、大腹、神曲之
辛温理中而疏伏邪,则内外办通彻,邪自疏泄矣。
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伏暑条辨第二
属性:伏暑微恶寒发热,呕恶泄泻,腕闷舌白,此伏邪
内动。宜用藿香正气散,疏滞利湿也。
此发明伏邪之异于新邪。既无头痛身疼,则表邪甚微;
而恶寒发热,腕闷吐泻,为伏邪发动,并无新邪勾引也明矣。
非藉藿、朴、苏叶、白芷、陈、腹、夏、曲以祛秽疏泄,则
恐邪无泄越,蔓延传变焉。
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伏暑条辨第三
属性:伏暑热不解,咳逆欲呕,烦闷泄泻,此伏邪弥漫
三焦。宜用苏子降气汤合六一散,加通草,赤芩等
味,通泄三焦也。
此言热不解,而伏邪传变,逗留肺胃,则咳而欲呕,盘
踞中焦。则腕闷不舒,奔迫下趋,则泄泻无度。是邪既弥漫
三焦,上下交争,故用苏子降气宣肺胃,六一、通、芩分水
道,则上下三焦,得一齐通泄,不致留邪变患为妙。
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伏暑条辨第四
属性:伏暑热渐甚,咳逆不眠,胸胁刺痛,痰多舌白,
此痰滞肺络,肺气失降。宜用旋复花、新绎、积壳、
桔梗、桑皮、薏仁、苏子、降香、枇杷叶、芦根、滑
石等味,降气通络也。
上条热不解,而传布三焦;此条热不解,而邪与痰冱,
阻滞肺络。若不通调,恐致痿痛缠绵。故用(金柜)旋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