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是省下了中间商的佣金开支,二是由重庆外销和由上海外销,保险费的保险率与结汇的汇率都一样,因而节省了从重庆到上海间的保险费和汇率负担。因此,在国外市场上,虎牌鬃的价格虽与竞争者价格差不多,但古氏所获得的利润常常高于别人10%左右。另外,他这个点子还产生了另一个效果:由于是直销,途中一般有5个月的储运期,再加上资本雄厚,不急于脱手尚在途中的货物。这就使得古氏有半年的看价时间,因而能够卖出最好价格。古氏能够经常赢得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有一次,他巧妙地周旋于几个竞争大对手间,取得了巨额利润。那是1948年冬,美国的几家猪鬃经销商在香港市场上联合杀价。古氏看准行情,下决心不但不卖,反而将香港市场上的鬃全部买进,使美商无鬃可收。美国商人无奈,又不得不向古氏求购,价格反而比平时暴涨了50%。古氏通过这些方法取得了极好的效益。
石头怎样变成了美元
你能相信石头可以变成金钱吗?而且是因为一个失误,使石头变成了金钱,竟然造就了一位富翁。事情是这样的:有位老人名叫侯越峰。他的小儿子在一家塑料厂工作。他很喜欢搞科研,常常搞些小改小革,那家塑料厂的头头颇为赏识他。但是1982年的一次试验失败了,造成10多万元的损失。这下可完了,这家小厂要破产了,小侯的前途也没有开明的侯越峰却鼓励小儿子转换思路,多从另外角度想想点子,看能否使这大批废品起死回生。儿子擦干了眼泪,于是从另一位置发起进攻。他日夜泡在实验室里寻求新方法。巨大的压力使他工作得十分忘命。真是苍天有眼,工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小小的偶然成功,小侯竟试制出了一种以碳酸钙为主要原料的聚烯烃填充剂(PVC树脂取代剂),把它加进塑料和代替碳墨加入到橡胶中,掺入比例可以高达10…30%,对塑料和橡胶的性能无任何改变。碳酸钙主要是石灰石。经过试验也表明:这些石头完全可以代替塑料!然而厂里的人都疑惑不解,领导也根本不支持。凭他们狭隘的习惯思维,石头怎么能代替塑料呢?也就是说外面山上的石头怎么能变成钱呢?侯越峰有不同寻常的眼光,他坚决支持儿子。他凭感觉就知道这个产品只要开发得好,市场前景无限巨大。别人不要的亿万财富,我为什么不要呢?他拿出家中仅有的3000元钱,让儿子到各地去完成PVC树脂取代剂的各项指标测试。这时,无锡一家工厂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发来了求购电报,并称使用效果如果良好,拟长期定货。可是原塑料厂仍是不相信小侯发明的这种填充剂的作用。几个领导紧急商量的结果是回电无锡方面:我们厂不生产这种产品,也不可能生产这样好的产品。小侯简直给气疯了。送上门来的生意竟然拒之门外!一怒之下,他离开了原厂。侯越峰安慰儿子,叫他不要着急,我们自立门户就是了。1985年,他们办成了自己的企业。他当总经理。通过密集的广告宣传,他占领了市场。当时他的公司只在华北有些名气,在拥有众多塑料厂的南方,产品知名度很低。他组织力量到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用密集火力进行宣传。他凭着他的胆识和远见,沉着地要求前方销售人员不惜一切努力打开市场。后来,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产品盈利60万元时,南方广阔市场终于向他敞开了。市场的陡然扩大,光靠他一家生产塑料填充料是远远不够的。何况运输成本也在增加。他就一口气在厦门、杭州、南京、北京等地办起了十多家分公司。这不单降低了运输费,还扩大了公司影响,顿时名声大震,这无形中又做了免费广告,带动了更多地方欢迎他去办厂,并且许以优厚的合作条件。于是,他就把他掌握的这个王牌科技成果扩散到各个工厂去生产。到现在,全国已有60多家工厂在生产这种填料,年产量超过1500吨。有几千家塑料厂在用他的产品。凉鞋、人造草、硬管、板材、塑料门窗、墙纸在这些宝贵的原材料中都可以加进廉价的〃石头〃!这无异于一场原材料的工业革命。侯越峰的眼光又瞄准了海外市场,许多外商反应特别强烈,纷纷订货。台湾第一巨富〃塑料大王〃王永庆一天发来4封订货电报。侯越峰公司的账上收入额在直线上升。他收到的又都是硬通货外汇。更让人激动的还在后面。1988年5月,他收到英国一家公司发来的电报。电报称:贵公司掌握的塑料填料技术是〃东方奇迹〃。敝公司十分钦佩。现愿以125万美元购买此项技术在英国的使用专利。。。。。
侯越峰当时捏着电文的手不由地颤抖起来。卖专利,一下可得125万美元,只要有10多个国家的商人出这样的价格购买这项专利在本国的使用权,他就可以坐收一两千万美元了。但他又用长远眼光仔细分析这件事:这个产品最终才只能赚到上亿元吗?按最低估计,也可以产生几十亿人民币的效益!专利权一卖给他们,那么海外市场就将被外商的产品垄断了。他们每生产一吨取代剂再深加工,就可得110美元以上的纯利润,如生产一万吨就可获利110万美元,这样,他们所花的125万美元专利费不就赚回来了吗?他没有为卖专利所动,他要把产品打进所有国家去。要扩大产品出口,这谈何容易。整天琢磨该怎么办。一天,电视中一条消息启发了他,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点子:国内某企业到俄罗斯合办中餐馆,俄国人提供场地、资金,负责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等事务,中国人则只管烹调、经营,赚了钱双方按比例分成。他决定照此办理,把工厂办到外国去,以技术入股,与外国人合办。很快有许多外商欢迎他去考察洽谈。为了使迈出国门办厂的第一步走得扎实,经过反复比较,他的第一家国外工厂决定建在泰国。侯越峰最初靠一个失误,巧妙地变成了好事。一般人不会在乎这些点子。侯越峰现在不只生产塑料填料,他还经营土特产进出口贸易和技术引进。现在正在香港、泰国、美国等地开办分公司。
碧绿液巧妙重振市场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倒了牌子的名牌产品要想东山再起,就像下台总统希望重入白宫一样绝无可能。但是,只要有好点子,仍然可以挽回局面。〃碧绿液〃是法国最有名的矿泉水,不仅畅销法国,而且还远销日本、美国等国家。1989年2月,美国食品卫生部门突然宣布:在抽样检查中发现一些〃碧绿液〃矿泉水含有超过规定二至三倍的苯,长期饮用者可以致癌!消息一传出,无疑是对碧绿液声誉的当头一棒!外界舆论纷纷猜测:法国这一块名牌要倒了!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一般公司只是收回那些不合格产品,并向消费者致歉,以求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从此,消费者也就不再相信这种产品。要想再达到以前的声誉,真是难乎其难。出人意料的是〃碧绿液〃公司董事长立即宣布举行记者招待会。他要将这件事变成对碧绿液的宣传,变害为利。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就地销毁已经销往世界各地的1.6亿瓶矿泉水,随后用新产品加以抵偿。为什么要这么做?董事长十分清楚。如果只是道歉,这家公司的名牌肯定倒了。要出新品,又得花大量广告费。虽然销毁1.6亿瓶矿泉水会使公司直接损失2亿法郎以上,但这是摆脱声誉危机的唯一出路。销毁全部产品的特大新闻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传播开来,〃碧绿液〃的牌子倾刻间家喻户晓。甚至有些以前不知道它的人也都知道了。谁都期待着新的产品上市后去品尝一下,这就产生了间接的巨大广告作用。新碧绿液上市那天,巴黎大小报纸都用了整整一版刊登了一幅广告。画面上依然是人们熟悉的那只葫芦状的绿色玻璃瓶。同时,电视上也作了广告。在电视屏幕上,观众在白色背景下也看到了这只小绿瓶,只见一滴矿泉水从瓶口滴出,犹如一滴眼泪。这时又响起一个画外音,是一个受委屈的小姑娘在呜咽。一个慈父般的声音在劝她:〃不要哭,我们仍旧喜欢你。〃小姑娘回答说:〃我不是哭,而是高兴啊!〃 这些广告使所有人都为之动容,恢复了对〃碧绿液〃的信誉。终于,这个名牌得救了。
巧妙之至的广告技巧
卡恩自称是软件行业中的法国狂人。他经常一面品尝中国菜肴,一边召开业务会议。他拥有一条37英尺长的帆船,一辆白色波尔希牌轿车和一栋大住宅。31岁时白手起家创办了波朗公司,并在短短四年内使波朗挤入世界第一流的微电脑技术软件公司之列。别人每份卖300…500美元的程序,他只卖49.95美元。大量运用薄利多销策略促使广大顾客争相购买。他们白天忙着处理订单和汇款,晚上忙着将软件运送出去。仅仅在最初的四个月里,他们就出售了15000份软件程序,同时他们又加紧编制新的程序。目前他们拥有约20种软件产品,约有雇员250人。在巴黎、伦敦、哥本哈根等都有办事处。到1986年3月,年收入为2710万美元。他采用的低价策略 每份售价50至150美元颇有先见之明。当许多软件开发者和销售商不景气时,他的公司却生意兴隆。他说:〃各家公司都在力图做同一件事 销售。它们生产的软件空有好看的包装,但质量很低。〃 1982年,他带着妻子儿女和2000美元来到加利福尼亚。但他没有找到工作,而且连回法国的钱也不够了。在绝望中他想出了一个奇妙而实际的解决办法:创办自己的公司。1983年5月,他创立了波朗公司,他未能从加州企业资本家那里获得开办企业所必需的贷款,却幸运地找到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合伙人小泽。他们决定开办邮购业务。在一本计算机杂志登一页广告要花2000美元。他没有钱,怎么办?赊账刊登广告,人家又不干。于是他们想了套巧妙的〃激将法〃点子。他俩邀请一家一流杂志的推销员来波朗公司办公室,事先请了些朋友扮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