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还是〃不是起重机在举重,因为它也是人造出来的,所
以我们只能说是人在举重〃呢?当然不能这样说。事物的起
源与其执行什么特定步骤的能力元关。思考的过程也是如此。
; 一个实体能否思考并不依赖于该实体是谁发明制造的。
针对人们无法理性地对待机器有可能会思考这一问题,计
算机专家艾伦·图灵(
Alan Turing )设计了一个测试计算机
能否思考的著名实验。这一实验对于我们当前的讨论尤为重
要,主要是因为国灵所设计的测试属于操作性测试。图灵以
〃我提议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机器会思考吗?'〃为开场
白,开始了他那篇著名的论文…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
( 1950 )。图灵对计算机能否思考的探研,不是鸡尾酒会上
的那种无聊闲扯,也不是本质主义对〃思考〃的词义作无休
止的争论,而是提出了一个严格的操作性测试:如果计算机
能够进行理智对话的话,那就可以说它是有思考能力的。
图灵这→提议的创造性在于它既提出了操作这个思考概念
的方法,同时又防止了〃预设偏见〃的干扰。他严格地明
确了测试的每一个环节,该测验并不是简单地把一个计算机终
端摆在屋里,让→个被试用鼠标和键盘与它对话,然后判断
计算机有没有和这个人进行理智对话。图灵的测试不是这样简
第三章操作主义及本质主义。
85 。
单,因为他很担心这一测试过程存在〃预设偏见〃的干扰。他
确信,如果让一个人坐在屏幕和键盘前一一这个人很显然地会
意识到这些设备都是机器,那么不管计算机是否真有思考的能
力,他(或她)都会否认机器会有这个能力。因此他建议,测
试应控制那些与思考能力无关的外在因素。他的著名实验设计
是,让被试同时与两个键盘对话,其中一个键盘的一端是一部
计算机,而另一个键盘的一端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当然被试
并不知道这两个键盘后面哪一个是人、哪一个是计算机在操作。
被试的任务是在通过键盘与之对话后,去判断哪一个键盘后是
计算机,哪一个是人。如果被试不能以大于机会概率的正确率
猜出哪一个是人,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推断计算机具有同人一样
的对话能力一一这正是〃思考〃的操作性定义。
图灵的设计〃与交响乐团选拔乐师的测昕面试之设置有异
曲同工之妙。试昕面试时,在评委与面试乐师间要放→个不
透明的屏幕,前者是要隔着这个屏幕来判断乐师演奏的好坏。
显然地,挑选演奏家,我们关心的应该只是他(或她)的
音乐能力,如此而已。诸如性别,头发长短,皮肤颜色,
体重等这些外在因素应该是毫不重要的,所以必须将它们摒除
在评判之外才好……图灵认识到人们对智力的判断,同样会因
对方是不是有柔软的皮肤、一腔热血、有面孔、手、眼,
而产生偏见,而这些特征显然都不是我们所构想的智力之基本
成分〃
(Dennett ; 1998 ; p。5)。图灵的测试告诉我们:如
果我们要理性地讨论心理学概念,而不只是反映我们自己对某
个问题的偏见,那么操作性定义就是必要的。
人们在讨论人工智能问题时,所使用的思维方式,很好地
。 86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说明了科学与非科学思考方法之间的差异。科学的方法是先发
展出一个合理的操作性定义,然后再看,不管是从〃计算机〃或
是〃人〃那里,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关〃思考〃的结论。然而,
预设偏见却左右了一般大众的思维方式。这些人早已对这一问
题有了先入为主的结论,所以对〃机器〃与〃人〃的真正差别
到底在哪里毫不感兴趣。一旦形成定势,他们就会绞尽脑汁拼
命地去找出各种理由,来稳固自己的这些想法,不让它们改变。
但是我们已经看到,正是这些预设偏见,加上非操作性的本质
主义的心态,滋长了人们认为无须任何必要的操作性标准,就
能〃知道〃思考〃真正〃是怎么一回事了。也正是这种心态使
得大多数人的〃直觉〃心理学理论无从被证伪,因·此是毫无价
值的。这种心态也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为什么我们需要为一门
科学的心理学!
小结
操作性定义是指,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操作给一个概念
下出来的定义。确保一个理论具有可证伪性的主要方法之一,
就是要弄清楚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是否具有操作性定义,以及该
操作性定义是否具有良好的可重验性。操作性定义是科学知识
得以公开并接受检验的一个主要机制。通过这样定义下来的理
论概念被公布于众,可以任由所有人去重验一一不像直觉性定
义是一种非经验性的定义,只属于个别个体所特有,因此无
法公开地让其他人去验证。
由于心理学所使用的术语多源于日常话语,像智力、焦虑
第二章操作主义及本质主义。
87 。
等,因而许多人对这些术语的含义都会有预先d惯用的想法,所以
对这些术语进行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常常得不到人们的认同,
认为是多此一举。其实,心理学跟其他科学一样,也是需要对其
术语进行操作性定义的。然而,人们往往不这么想,他们经常要
求心理学去回答→些本质主义式的问题(关于概念的绝对、根本
实质的问题),却对其他学科不作如此的要求。事实上,没有任
何一门科学能够回答这类一成不变的终极性问题。心理学与其他
科学一样,其操作性定义也是在不断地修改之中,以致使其理论
概念能更加精确地反映世界的本貌。
(峰铮铮)
第四章见证和个案证据。
89 。
第四章见证和个案证据
安慰剂效应和神奇兰;皂
在这里,让我们将电视频道切换到近十年来美国最受欢迎
的一个脱口秀节目〃温佛瑞秀〃
(Oprah Winfrey Show)。今
天的嘉宾是阿尔弗雷德·庞提菲科特(
Alfred Pontificate )博
士。他是俄狄浦斯人类潜能研究所所长。主持人走到观众中
间,要大家就博士刚刚提出的、目前尚存在不少争议的〃出
生顺序理论〃进行提问,这个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人的
生活历程早已在其与家人的互动中被定型,而与家人互动的型
式又是由其出生顺序所决定的。元一例外地,像这种讨论的
话题必然会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对个别观众之重要个人事件的
解释上。对此,这位博士也欣然遵命了。
例如,有人问博士:〃我哥哥是个自我毁灭式的工作
狂,他不关心妻子,也不在乎家庭,只考虑与自己工作相关
的事情。他患有溃瘤,还有酬酒问题,但他拒绝承认。他
和他的家人已经两年没像样的一起度过假了。他逐渐在朝离婚
的悲剧走去,但是他好像根本不在乎他的婚姻。究竟为什么
他会选择这样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呢?〃
对这个问题,博士回应:〃请问,他排行第几?〃
〃哦,他是老大。〃
〃这就对了,〃博士说,〃这是很常见的。临床中我总
。90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是见到这样的个案。这类情况产生的原因是,父母把他们的希
望和挫折都转移给了他们的头生子。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
虽然父母没有明说,但孩子还是会将这些希望和挫折内化成为
对自己的评价标准。我把这一无意识过程叫做期望止旋的动力
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父母的愿望就会转换成为孩子对自己追
求成就的过分、甚至病态的需要。〃
尽管有时候,当嘉宾的观点与观众的信念相左时,观众
会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所谓的行为〃专家〃
是一味在附和观众的传统惯性思维,这种针锋相对的情况就不
太会发生。不过,偶尔也还是会出现这类火爆的小插曲,这
时场上的气氛就热闹起来了。今天,现场就有这么一位热
情、直率的提问者:〃请等一下,博士,我哥哥也是头生
子,我父母把这个游手好闲的家伙送到哈佛去读书,而只把
我送去读一个两年制的专科学校学牙科。一年后,我父母心
中的这位神童退学了,去了科罗拉多的山区。我们最近一次
见到他时,他正在那里编篮子!你所说的头生子现象,我很
不明白,好像与我哥哥的情况完全不同。〃
观众席的气氛顿时因为这一挑战而显得紧张起来,但是,
不打紧,这位博士总能给观众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的:
〃哦,是的,我见过很多像你哥哥这样的个案。对,我在
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些人,他们的期望主旋
的动力过程已经中断,因而产生了一种无意识的愿望去阻止将
父母的期望转移到自己身上。这样,个体的生活规划就会朝
着排斥传统的成就标准的方向发展。〃→阵肃然沉默之后,
下一个〃个案〃叉开始登场了。
第四章见证和个案证据。
91 。
我们以上所述说的,当然都是大家相当熟悉的场景。这
又是一个〃拉什问题〃的例子。这个出生顺序〃理论〃是
在没有事例可以证明〃它是错的〃的思维框架下被构想出来
的。它是一个不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对它进行实征研究是没
有意义的,因为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的,
或是排除于它的理论预测之外的。
然而,本章所关注的问题并不是这个理论本身,而是用
以支持这个理论成立的证据之性质及质量。庞提菲科特博士用
他自己的〃临床经验〃或〃个案研究〃作为支持其理论的
证据。这在传媒心理学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在脱口秀节目里
及书店一般普及读物的书架上,到处都是以创始人的临床经验
为基础而成立的心理学理论。通过这些媒体管道,一些展现
在大众面前的治疗法都仅仅是出自接受过该项治疗,并认为这
种治疗有效的个体的亲身口述。这种口述通常被称为是〃见
证〃
(testimon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