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甚至许多超自然心理学家和其信徒自己也都不得不承认这
一点(见
Alcock,
1981 ; 1990; Druckman &Swets ; 1988;
Krippner ; 1977)。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令当代心理学
家对这个课题失去了兴趣。
有时人们会被误导认为,科学家否认超感知现象的存在是
因为它违反了当代己被普遍接受的、有关大自然的理论。从第
一章和第二章所讨论的科学程序来看,很明显地,这种说法是
不对的。所有的科学家都忙于推翻现在已被接受的、有关自然
事物的理论,因为,只有在不断地通过改变和精化现有的观
点,当然还要在遵循〃关联原则〃的大前题下,才能逐渐接
近真理。当一种新的现象与现有的知识结构相冲突时,科学家
们会对此提出疑问并寻求其他可能的解释。所以,心理学家不
相信有超感知现象,并不是因为它与原有的知识累积相矛盾,
而是因为根本没有任何科学的证据来支持它的存在。简而言
之,没有被证实的现象自然不需要作任何科学的解释(见
Alcock ; 1981 ; 1984 ; 1990; Hines ; 1988; Humphrey ;
1996; Hyman ; 1992 ; 1996; Milton & Wiseman ; 1999)。
现在,颇具讽刺的事来了,心理学家虽然找不到这类证
、
。 294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据,但是在许多测验超常能力是否存在的大会上,却都扮演
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重要性可能仅次于那些专业的魔术
师,这些魔术师当然是下了最多功夫去拆穿多数超常能力演示
其实都是骗局的功臣
(Randi,
1986 ; 1987)。而且,很多
相关论述,以及质疑有超常能力的重要书籍,都是出自心理
学家之手。
这个现象的讽刺性是很显而易见的。心理学作为一门可能
是目前对超感知的存在问题最能给予精确评估的学科,在公众
的心目中,竟然正是被与这些伪科学混为一谈、两者难分难
解的学问!正如下面还要再详细讨论的,心理学常常会陷人这
样一个〃里外不是人〃的双重灾难之中,这里所说的仅仅是
其中一个例子罢了。那种认为在心理学里没有什么行规的想
法,以及认为这个领域缺乏科学标准来判定其知识之可信度的
信念,常是导致人们把心理学与超感知这样的伪科学联系在→
起。然而,如果心理学家有朝一日真的能够成功地让公众认
识到这些伪科学的真实面目,那么,又由于在人们心目中心
理学与伪科学总是联系在一起,这些证据可能被视为是说明
〃心理学不是一门科学〃的铁证!你看,有多倒霉!
自助读物
在书店里常见的第三类心理学读物就是所谓的自助读物。
当然,这类读物也有许多不同种类。(见
Fried,
1994 ;
1998; Fried & Schu1tis ; 1995; Paul ; 2001; Santrock ;
Minnett ; & Campell ; 1994)有一些书是励志型的,目的是
为了要提高人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另一些书试图将一些
第十二章让人瞧不起的心理学。
295 。
熟悉的老生常谈用新的表达方式包装起来。只有少数(实在
是太少了)的几本是由有责任心的心理学家为公众所撰写的。
还有许多书,不包括在上述第二类中,为了确保自己的〃独
特〃性而声称自己发明了一些新的〃疗法〃,不但可以治愈
某些特殊行为问题,而且还能满足老百姓的一般性的需求
(赚多一些钱,减肥和提高性生活质量是其中的〃三
大〃),从而得以销量大增。这些所谓的新疗法的成效很少
建立在控制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如果作者是个临床医生的话,
他们通常只是依靠他们的个人经验或者少数的几个病例,来支
持他们的新发明。
许多行为和认知疗法,都曾通过相当严格的心理学检验程
序来支持其有效性,但是有关这些疗法的书籍却很少出现在书
店的书架上。电子传媒的情况就更糟糕了,电台和电视台几
乎没有任何正儿八经的心理学报道。相反地,他们总是请来
许多伪〃疗法〃的散播者和爱出风头的媒体名人来上它们的
节目,而这些人与心理学这个领域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媒
体之所以会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正规的心理治疗法从来都不
会声称自己能令病人马上痊愈,甚至不会担保治疗一定成功,
或者夸大其治疗的范围(例如,〃你不仅会把烟戒掉,而且
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得到改善!〃)。同样地,现在互联
网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一一缺乏严格的同行评审,在网上推
销的治疗方法通常都是不可靠的。
公众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知道,出版业并没有为读者就自助
性的读物把关,提供质量保证。弗里德森(
Fridson ; 1993)
曾讲述了一位大众心理学读物作家的故事。这位作家写了许多
。 296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有关就业方面的畅销书。他在《财富》杂志上有一个专栏,
并且经常在一些电视访谈节目上出现。不久,人们发现这个
作家并没有像他本人声称的那样拥有博士学位(事实上,他
得到的是一个未被政府认可的函授学校的博士文凭)。进一步
的调查揭示,这位作家声称自己曾为研究一个问题所做过的
8000次访谈中,有一些是自己编造出来的。当人们质疑关于
出售这些骗子所写的、具误导性的书籍背后之商业道德问
时,这位作家的一个出版商说,〃我们出版商做的事有
99%
是基于对作者的信任
〃(p。144)。阅读本书的读者,你们
从今以后要对〃信任〃一词附上一个重要的辅助性脚注:要
具备有关现代科学验证方法背后之逻辑的知识。
在美国书市中占相当比重的这些自助性读物,使人们对心
理学的一般看法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首先,像弗洛伊德的
影响那样,这些书使公众搞不清心理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在哪
里。举个例子来说,虽然有相当数量的心理学家在为肥胖、
人际关系和性问题提供治疗,并且在不断地做研究,但这个
数量比起自助读物中所说的要少得多。这种误解也使得公众以
为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忙于关注异常行为的研究和治疗。事实
上,大部分的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正常行为。
除了引起对研究内容的误解之外,自助性读物还让人们对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目的产生错误印象。正如第四章中所讲的
那样,心理科学并不认为几个个案研究、见证叙述和个人经
历陈述就能构成充分的实征证据,用以支持某种疗法的有效
性。然而,这些方法却正是大多数自助〃疗法〃所提供的
支持证据之类型。自助类的读物因此误导了社会大众,使他
第十二章让人瞧不起的心理学。
297 。
们认为大多数的心理学理论就是在这一类证据的基础上得出
的。在第八章中已阐明,一个理论的验证需要许多不同类型
的证据来支持,其中个案研究证据所提供的支持是最弱的。
视这一类证据为证实某一理论或疗法的确凿证据,是犯了根本
性的错误。
〃食谱〃知识
最后,自助类的读物使公众棍淆了心理学的目标和多数心
理学研究所追寻的知识类型
O心理学家利·夏法(
Leigh
Shaffer)认为这种读物留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认为心理
学研究者所追求的是那种〃食谱〃式的知识
(Shaffer,
1981 )。食谱式的知识是指那些只知道如何去使用某物,但
对其背后运作的基本原理一无所知的、〃知其然,而不知其
所然〃的知识。例如,大多数人知道如何使用电话的知识,
他们知道如何拨号,如何获得信息,如何打长途等等。但许
多人对电话运作背后的物理原理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电话是
怎么样实现通话的功能,他们只知道他们能够使用它。这就
是电话的〃食谱知识〃。在我们的社会里,许多有关技术性
产品的知识都是食谱式的知识。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事实上,多数技术产品
就是按照用户对其背后的运作原理一无所知的条件来设计的。
食谱知识这一概念提供了一条可以区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
途径。基础研究工作者寻找自然界的基本原理,而不去考虑
这些原理能否转化为食谱知识。应用研究工作者则致力于将基
本原理转化为一些实用的产品,这种产品只需要食谱知识就可
。 298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以使用了。
多数自助读物只提供关于人类行为的食谱知识,它通常是
以下面这样的形式来呈现的,〃你只要做
X,你就会变得更
加
Y了〃,或者〃做
A,其他人会对你更
B〃。当然,如
果这个食谱是正确的,做这些事也不一定就是错的,许多正
规的心理治疗都提供了大量食谱知识。然而,当人们错误地
认为,所有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就是提供食谱知识时,问
题就产生了。虽然很多心理学研究者确实致力于将基本的行为
理论转化为可以应用的心理治疗法、保健行动方案或有效的工
业组织模型,但心理学主要还是一门发现行为的普遍事实和理
论的基础学科。在这里,我们看到心理学研究为何会被外界
看为是很〃怪〃的另一个原因: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研究
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有一个人走到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询问一位研究者,
我们在头痛时是应当服用两片还是
3片阿司匹林,我们会觉得
这个人很无聊。原因并不在于分子生物学与止痛药没有任何关
系,将来对止痛药的研究可能会运用到这一领域的知识。这
个人问的问题很无聊,是因为分子生物学家并不是那种开药方
的人,他不能解答你是要吃两片还是
3片阿司匹林的问题。研
究者所关注的是有关生物物质在分子层面的基本数据二这些数
据可能会为许多不同领域提供食谱知识,但发现基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