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来越黯淡了,宫里。虽然从外面看,我们屋宇鲜亮,我们每年出宫去西苑消夏时的仪仗像前朝历代一样奢华且声势浩大。自载淳即位以后,竟然出现了一派看似太平的景象。没有人知道,爱新觉罗的船舶正在下沉,而照耀在觉罗祖先牌位上的灯火,也已形同虚设。死亡在宫里安静而有序地发生,死亡是这么轻易又突兀……宫里夜间人影绰绰,那不是忙碌的宫人的影子,而是半人和魂魄模糊的身形。我的藏品越来越多,装满了寝宫,我的孤独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发强烈。半人,说到底,是被囚禁的梦,而魂魄则是些单薄无依的记忆。当这样一群残损变质的东西围绕着我时,我变得越发阴沉而幽暗。我迷上了死亡,我看望尸体,监督验尸官,使一切检验符合礼仪的要求。我随手带回一件物品——一把扇子、一对耳环,或是头钗、绢花、帕子,没有人觉出少了什么。不会有人再去留意尸体,我拿走几样东西绝无风险。需要保存和安慰的人太多,我耗费的精力难以修补。我在十八岁时就老了,现在我四十岁,我觉得我已耗光了一百年的精力,有一百多岁了。我知道自己有多老。
我老了,没有更多的精力照看收藏,我精力溃散,急需有人接替。物品就是故人。她们啧啧不休,怀有怨言,可保存她们记忆的全部,在我,如今已是奢望。我说得太多,太乱,总之若是坐下来细想每件事,我会问自己,我为何没有因此而发疯?答案是,三十年了,我一直等待预言中的人。你,你真的来了,也已成年。这意味着黑暗是有止尽的。哦,这么多故人,我努力保管他们,可不是为了消遣或是恢复那些已经流失的时光,他们虽然只是些薄如蝉翼的记忆,意义却远非如此,他们会在某些时候帮助你。在故人中,你会发现最聪明的人、最雍容端庄的人、最倔强的人,以及最不屈的人。
旧帕子
大公主的故事像一条漫长而漆黑的河流,漫过我的脚踝、膝盖,一直涨到腰和胸,以至于最终将我淹没。我一动不动地坐着,冻结了一般。似有许多年过去了,我四周堆满了白骨。大公主身后,桃花越发妖魅而深邃。花蕊中依然有花瓣不断复生,它许是来自地下花园的黑摩罗?大公主已经回答了我的问题,那不断萦绕在我脑际中的花朵,令人眩晕的漩涡,它有一个陌生的名字——黑摩罗。
大公主说,你一定觉得许多年过去了。事实上,也的确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不过,过去的,是我的时间,你的时间没有丝毫减损。你的心跟着我去了很远的地方,现在我将它放回原处。这是桃花的梦境,我们都在原点,并未随时间移动,你看钟表上的指针,虽然在一刻不停地绕着中心环行,刻度却并未随之更改,在桃花完全坠落时,时间又会回到它开始的地方。现在桃花正盛,桃枝并未因为脱离树身而枯萎凋谢,这就是说,时间像花瓣一样不断重复复制而没有任何改变。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你紧盯着一朵从枝头飘落的花,跟随那朵花,你会觉出,时间无休无止,仅仅桃花坠落的片刻,就有你一生的长度。我牵着你的手回到在这里,现在我告诉你,你回来了,你感觉到了吗?
是的,你回来了,就好像你刚刚走进这间屋子,又刚刚落座。这是一个静止的无时间地带。别忘了我是这宫里的女萨满,而你是预言中接替我的人。我将这一切告诉你,并不意味着我会退出对决,而是,你将要去迎接和完成预言中的使命。要知道,预言只说你会来,却没有说谁胜谁负。
花朵依然不断从中心繁衍,屋子里盛满了如倒影般层层叠加的花蕾和花瓣。这一切看似薄纱,却具体真切。我在翊璇宫,或是在翊璇宫以外的某个地方,无论身处何方,都不重要了;我是在1894年,还是在1865年,这些也不重要。对我而言,重要的事,是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写在帕子上的那首纳兰词,意味着什么?我要听到阿鲁特氏的声音。储存嘉顺皇后物品的,是一个黑色的檀木匣子,里面有我曾经试戴过的碧玉头钗,还有手珠、戒指,它们比原先又小了些,分量又轻了许多。木匣子分为上下两层,有小抽屉将空间分开,下层的小抽屉,即是那方令我疑虑重重的旧帕,上面写着纳兰容若的《钗头凤》。
我取出旧帕,放在桌子上,犹豫着,触摸那些已经模糊的字迹。这是阿鲁特氏的时间,笔画建构了她的世界。她曾占有紫禁城的一席之地,如今却是令我猜不透,想不清的谜团。现在,得由她来揭晓谜底。我顺着书写的方向,持续触摸那些冰冷如同肌骨的墨迹。旧帕子在我指间忽明忽暗,似夏夜萤火。
皇后是位饱读诗书的女子,在我触着这方旧帕时,幽微的萤火间或闪烁绚丽的光彩,伴有墨砚涩涩的香气。我听到轻轻的叹息声,像细雨,又似暗夜的风声。
我还是看不清她,虽然她的轮廓从暗处显现。她犹豫不决,由于心事重重,而在廊前独自徘徊。我见过她穿着龙凤袍的画像。现在虽然形态模糊,却依稀可见那尖俏的下巴,忧郁沉静的目光,挺立的腰身,以及令人不觉而生敬意的气质。宫里的老人偶尔说到她,说她的行为举止,没有一处不符合礼仪规范;说她说话时,听着像春风拂面;说她的颜容,虽不是倾国倾城,却端丽精致,看着让人心情疏朗。
这就是同治皇帝喜欢她的原因。他与阿鲁特氏一见钟情,宁愿违抗生母的心意,娶她为后。而她生来是皇后的材料,据说这是当年王公们一致的看法。现在,她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她完全处在另一处空间,当我望着她时,像是已经脱离翊璇宫,而去了她所在的地方。我提醒自己,我还在翊璇宫,大公主也在旁边注视着这一切,所有的,只是时间的幻觉。我将要听到的,是一段记忆应召而来的声息,一切并不值得留恋——渐渐地,叹息声变成了耳语,又变成了诵读,从开始时的顿挫,时有间断,到后来畅如涌泉,皇后阿鲁特氏的声音潺潺而至。
第七章双瞳慈禧
我吸了一口凉气,手中捧着的书兀自落在地上。仅仅三秒钟就够了,我已经看到,她眼里有一道裂纹。皇帝说过,有两个瞳孔的眼睛,它们时而融合,时而分裂。她有两个瞳孔,敏锐而锋利,我眼前浮现出浓烟与幽灵的预示。我慌忙垂下眼帘,竭力掩饰惊愕的表情。
月色灼人
他坐在月光地里。他说这是新月的光芒,第一个看到月芽的人,会得到祝福。我跟他坐在一起。这样的时刻并不多,宫女拿来软垫,但我们宁愿坐在十月冰凉的台阶上。他将我的右手放在自己的左手里。
这个夜晚,天空明朗。不仅有云朵,还有黯淡的星辰,之后才是柔嫩的月环。一直等到初月的光环完全显露,地上铺满银毫似的月芽,他才拉我起身。他说,你来之前,我一直在观察养心殿上空的月色。月,有时是极为险恶的,有时邪恶,充满了毒。我一直不明白汉人为什么赋予月色最美妙的意境和最祥和的含义,为了你,我说服自己相信汉人编织的催眠小调,说服自己相信,只要虔诚地向它许愿,就会得到圆满的报偿。看来,这一切并非虚妄,汉人诗歌中的美意没有欺骗我,终究,我得到了你。
同治皇帝那年十九岁。皇帝和我的婚礼惊动了整个皇朝。这场婚礼是自顺治爷和康熙爷以来最盛大的婚礼。若是皇帝即位前已经成婚,婚礼就不会这么盛大。婚礼的各项细节遵照最高礼仪标准。父亲为我预备了丰厚的嫁妆。而在八月十八日那天,我们家收到的黄金、白银、贡缎和骏马,这些源源不断的聘礼,让我的父亲和母亲不知磕了多少次头,谢了多少次恩。
我细心查看了这些尊贵的礼物,同时看到我们家上至主子,下至奴才,每张脸都被缤纷的礼物映得如同锦缎,血液在笑容和皮肤下喧嚣着。我的耳畔充满了礼花般的赞美和称颂。沿途街道,从皇宫到我家,都已被浩瀚的皇恩所眷顾。总之,那一个月,整条街,整座城,乃至整个国,都在为这场百年来罕见的婚礼而动容。婚礼当天,身穿花衣前往观礼的百姓,将通往乾清门的御道挤得水泄不通。
九月十五日,子时,四位福晋率内务府的女官为我改换装束,我的头发梳成双髻,又戴上双喜如意,披上大红的龙凤同和袍。我右手握玉如意,左手握苹果,坐着十六人抬的婚轿,从大清门入宫。
我头戴凤冠,凤冠上蒙着恭亲王福晋亲手备下的盖头,又是坐在轿子里,无法看见许多的奢华仪仗,但我知道,这世间最丰沛的荣耀,我和我的家族在这一天都领受到了。
可浮在我心头的,却是不安。我的心像一池在雨中颠簸的湖水,溅起万朵梨花。
这不是秘密,圣母皇太后不喜欢我。从我第一次拜见她,我便知道。那天,凤冠上的珠翠挡住了我的眼睛,我看不清她的脸;当我换下礼服,再次拜见她时,我感到的不仅是不安,还有不详。皇帝叮嘱说,你看着她的时候,不要看她的眼睛,看着她的衣领,或是耳环就可以了,不要看她的眼睛。但那双眼睛是绕不开的,她的眼光直刺心腑,我感到的,是由衷的忐忑和伤痛。
我问皇帝,这是为什么?新婚之夜,新妇不该问这问那,我们所有的谈话都应依嬷嬷们预先教导的那样进行。这些固定的问答,我事先练习过许多遍。
入洞房前,我放下如意和苹果,捧着福晋递来的宝瓶,跨过乾清宫里的火盆,走过放着马鞍的坤宁宫的门槛,每一步,都让我离皇帝更近。皇帝一直看着我,有许多皇室成员在场,皇帝的目光越过他们,犹如快乐的光柱,环绕在我四周。我放下心来。他耐心地看着内务府的女官重新为我梳头,将我的双髻改为两把头,然后褪下龙凤同和袍,穿上朝服,戴上朝冠。在这些繁琐的仪式之后,我们离得更近了。女官奉上合卺宴,皇后居左,皇帝居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