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慈却是真正换了个思路。
眼下,他要测试座下辇车的作用。只他一人还不成,正好拿沈婉来当试验品。
虽然沈婉不是出身玄门,但沈氏一族在没有破败前,给她打的底子还是可以的,修炼的乃是玄门正宗路数,又已踏足步虚境界,比外面挽车的四位女修,要强出不止一筹。
虎辇玉舆隐轮之车,乃是上清宗创派之始便传承下来的圣物。并非是可以祭炼的法器,而是类似于天成秘宝。四位挽车的女修,将玄门罡气透过丝带,传入辇车,与其上以万计的符纹联系,激发出一部分功用。
很可惜的是,这不过是隔靴搔痒,辇车深藏的真实,恐怕发掘了不到万分之一。
余慈也研究过辇车上的符纹,包括车壁上,那气韵流动的飞仙图。
如果从符箓结构的角度看,那已经算是一个杰作,尤其是从局部观察,不管是分形、窍眼,都安排得非常精到。
只是,在整体布局上也太过写意,不够精密,也没有经过有效的叠窍合形,如果将其视为一个符箓,肯定是最难催动的那一种。成千上万的窍眼,足以吞掉好几位长生真人的修为。
余慈不是没试过加以修改,但他从飞仙图的笔触中,感受到了某种难以把握的真意,那不只是结构上的问题,如果判断错误,思路就是错的,也就无法激发出真正的功能。
这使他想到了在北荒时,辛天君与广微真人的理念之争。
辛乙曾言“通窍贯气造死胎,性灵通神才是真”,当时还不觉得,现在看来,单纯的精密结构,似乎还真的无法尽数包容性灵之妙。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部辇车,也不真的就是符箓法器。
细细思量,辇车应该是属于存思一脉,与他的符箓派别虽同源玄门,同出上清,实则颇有差异。
换一个人在这里,十有**唯有搔头而已,但对余慈来说,也不是全无办法。
记得说沈婉起过,这架辇车的用处,更多是用来感应道韵,封召神明。
前者且不说他,余慈对“封召神明”一事的认知,也经过了几个阶段,
从最初耳闻,到真正从符法神通中践行,还有不久前,万古云霄和紫微帝御的呈现,都在不断修正他的概念。
余慈固然是本命金符的道基,可上清法门中,存思的影响可谓无所不在,就是天垣本命金符中,三十六枚种子真符,形成脉络各异的符法神通后,也有小半,显化出神灵、宝器等等,正是存思术的特征。
更不用说,不管余慈筑基入门时的“彩云追月”法门,还是后来直指大道的玄元根本气法,心内虚空,从入手时开始,走的都是标准的存思术路子。
其中玄理,隐有互通。
就是在高端的层面,余慈也不缺乏相应的认识。
尤其是紫微帝御,号“众星之主”,天然有统御星君神明之能,进入那个状态之后,便等于是站在了星君体系的最高层,那也正是上清神明体系的主体,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余慈来说,封召神明一点儿都不难。
但召来什么星君神明,是要看当时的战斗中,气机流转的状况,真的要他严格按照惯有的法度,把如何下手、下什么手、里面是怎样一个道理说清楚,还真有些不适应。
也许需要多花一点儿研究的时间。
他现在就想,如果用笨办法,将车上的纹路,或者是整架辇车都描画进心内虚空,又会如何?
辇车上的真意极难捕捉,这里一定是有相应的心法,作为联系的渠道,余慈没有,只能把握起来就更加困难。
但他相信,这点儿问题,早晚会给攻克的。
如果沈婉能够帮忙,进度肯定会更快……呃,这女人在想什么?
第三十五章山河风动云上遐思(中)
余慈从自家思路中跳出来,终于注意到了沈婉异常的心理变化。
坦白说,目前余慈看到了一些不太好的趋势。
此时,沈婉却又抬起脸来,神情变得非常严肃,用这种方式向他致意:
“真人,有些话,妾身不吐不快,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恕罪。”
“……你讲。”
“真人自环带湖起步,短短数月时间,就名震天下,万众瞩目,由此观之,上清一脉,日后大约就是以真人为主。既然是一宗之主,声誉之事,不能不多加考虑。”
“唔?”
“这段时日,妾身关注外界消息,真人主理上清一脉,目前而言,恐怕已无人会有异议。然而却有一些传言,大都是涉及冷烟、雪枝之故……”
这确实是“直言”,余慈马上就明白沈婉的意思,也一时为之哑然。
沈婉垂下眼睑,目注座下的软席,不与余慈对视,可嗓音依旧稳定:
“不论玄门、魔宗,历代强者中,总不乏有不拘小节者,然而作为一宗之主,势必不能够为六欲所限,至少面上总是如此。如若不然,外敌尽可拿此大做文章,应付起来总是被动。
“白秀峰送来这几位美婢,也是试探之意。他此次成功,接下来,或许有人还会循此前例……世人公认,夏夫人最擅于投人所好,折服强者于无形之间,若再拿出这等手段,外间又会如何说法?”
余慈言语不得。
沈婉似乎是认定了他有那方面的问题。他想辩解一二,比如,白衣着实是个好苗子;至于雪枝,不说她是苏双鹤安排的棋子这一重身份,单只是制作七情魔丹,暂时就不可或缺。
可想想前段时间做的事情,再想想更早前鬼厌发展沈婉为信众的手段,一些话实在不好说出口。
他也并非是没有“自知之明”之辈。
判断一个人的性情,从来都是看行动,而非所谓的理由。
所以他很清楚,沈婉直白点出来的这些,正是他这段时间里,恣意无忌的种种表现,还有极可能造成的后果。
在破劫而出后,他顾忌和在乎的东西,正迅速减少,限制越来越小,行事风格自然有所改变,这也是自然之理。
然而,若是在此间失了法度、污了根本、损了真性,不自觉性情变异,就必将被心魔所侵,种种魔念滋生。纵然他并非是纯粹玄门根基,不惧修为受损,可他日劫来时,必然多出许多麻烦。
余慈理解沈婉的好心,可这种话题也无法深入。此时,上位者的好处便体现出来,只轻描淡写道一句“你的意思我明白”,就直接切过。
见他如此态度,沈婉终不再多说,再次低下头去。
余慈目注身前的女修,看她精致如玉的面容,也看她说不出所以然的神情,当然,更多还是深藏在表层之下,连沈婉自己都未必能够察觉的微妙心绪变化。
沈婉不知,余慈却能够感觉到,莫名其妙的,沈婉投射过来的信念里,杂质变多了。
并不是说沈婉有什么别样的心思,也是当真对他有什么不满,而是情绪的力量掺进来。
情绪之微妙,几不可控,喜、怒、哀、惧“四本色”的转承变化,自有天然之理,就算是余慈这样精通相应神通变化,也只能暂时控制。
想长期扭曲,除非是彻底改动形神结构,而那也会带来一系列不可测的后果。
那时候,再注入信念中的,说不定就是毒素了。
说到底,神主和信众的距离,貌似不该这么接近的……
儒门圣人有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从神道角度来解释,这可说是神主与信众之间“度”的问题。
余慈凭借自己在情绪神通上的造诣,隐约察觉到了问题的根源,但面对一时的“失度”,却还没有解决的良方。
他只能暂时将此事抛下,集中心神,开始推演辇车的妙处。
正如之前打算的那样,他准确将这架辇车,直接“描画”到心内虚空之中。其内蕴的真意不好把握,可他则是想到了一个主意。
真意难测,可它的作用却是必须归于实处。
他干脆就将沈婉视为一个载体,在辇车中的奇特力量作用到沈婉身上时,直接将二者同时描画在心内虚空里,两相结合,看一看效果。然后再利用他对沈婉的全面把握,以已知求未知,倒逼出辇车的玄妙之处。
作为神主,对于信众的“描画”实是最简单不过。那甚至只是一个“邀约”,或者说是“命令”。
当年,沈婉受悟于“真文灵符”,以阴阳运化为要旨,投入余慈麾下。
如今奉命直入心内虚空,自然也要循此心法,感接虚空阴阳之气,如驾长虹,如行霈雨,化生其中,转眼间,便见得一片浑茫广阔,烟波无尽的偌大世界。
她心神微震,旋即清醒。
如此经历固然神异,可相较于东华山下,“入信”之初,直升天阙,登含香之殿,入翠秀之房,兰汤沐浴,睡倒牙床的飞仙幻境,还远远不如。
而且,沈婉也注意到了,与她同样“进来”的,还有那架虎辇玉舆隐轮之车。
只是后者可不像她这么顺利,其形体架构时隐时现,连续十几次想聚合凝实,但到最后,都是功亏一篑。
到了后来,连沈婉也有些不妙——她发现,自己与这具辇车之间的气机联系越发紧密,辇车虚幻,她也虚幻;辇车凝实,她也凝实。
这可不是什么戏法之流,每一次虚实变化,其实都是从这一方天地中移出移入。
每次出入,她都是驾乘虹光雨幕,其实就是阴阳之气。
在其中呆得久了,阴阳之气刷动,虽不伤身,却浸透心神,仿佛是泡在了美酒陈酿之中,又像被一对巨掌合在掌心,泥人儿般揉捏,整个都似要化在里面,分不清界限。
“真人?”
沈婉感觉着自己的话音在发颤。有一句话,被她咽在喉咙里:
主上,您是在戏弄我吗?
殊不知,此刻她任何一个念头,都在余慈掌顾之间,纤毫毕现,与当面说出来没有什么两样。
第三十五章山河风动云上遐思(下)
yin阳之气,和合变化,本就是生灵最难以把握的力量之一。历代先贤都是慎之又慎,沈婉入信初始,念头就走偏了,心法亦随之变化,此后多年,受其影响,更是不堪。
如此遭yin阳之气刷了几十遍,纵然余慈未有一指加身,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