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跫Ш推渥犹恿跞伲桓鲎隽嘶屎螅桓鲎隽颂印#ɑ褂幸焕蟮慕莸郏涮颖惚患只屎笙莺Γ比徽庥薪莸勰宰映沾舻囊蛩卦诶锩妗#
其四,继承制度里,还有一个关键的一条就是“立长”,这不单是指皇子,也包括了皇弟等族内亲戚在内,所谓国无长君不稳定,尤其是在立国初期等特定因素下,就算有嫡长子在,但是为了国家稳定,有时还是选择皇帝的其他年长族人,最典型的便是皇弟继承皇位。最典型例子莫过于宋太宗了,宋太祖赵匡胤有子,但是为了国家稳定着想,还是由其弟赵匡义继承皇位。(当然,这种事比较另类,宋太宗上台一事也疑点多多,一般来说有自己的儿子大都是自己儿子继位,没儿子才会在族中选择。)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非常少见,就是这父亲的位置都是儿子抢来的,比如唐睿宗能够复位,功劳可说全靠其三子李隆基之力,唐睿宗虽然有嫡长子李成器,但是还是立李隆基为太子。(李成器也颇为识趣,主动要求放弃太子之位。)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罢了。当然,刘邦那种开国皇帝立自己的父辈为太上皇的就不能算进去了,那否则就多了去了。
这以上说的是有子继承的时候,那些没儿子继承的就不在讨论范围内了,其实嫡长子继承制度在真实的实施中少之又少,而且大都集中在皇朝稳定的中期,而大多数皇朝在前三代往往就不是嫡长子一房来继承皇位了。我们下面便举例来看。
元清等少数民族政权一开始本就没有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元朝在早期蒙古时代到是有幼子继承制的说法,但是仔细看来还是谁的拳头大谁就做皇帝,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也没见有改进,至于清朝嘛,正式建立清这个国号的皇太极就不是长子,康熙到是立过太子,后来废了立,立了废,干脆改成我们所常知道秘密立储制度,在皇帝死之前谁也不知道下一任是谁,太子都没,更不用说什么嫡长子继承制了。)他们就不用说了,我们就说汉族皇朝。
先看秦朝,秦始皇到是想要长子扶苏继承来着,但是被胡亥夺位,可说嫡长子继承制一开始就没个好头。
第二代汉朝,刘邦又想立幼子来着,但是总算被制止了,但是好景不长,长子汉惠帝和其母吕后死后,(汉惠帝没有儿子,一般认为那个太子是吕后指使人假冒的),周勃立了刘邦的另外一个儿子刘恒为帝,到这一代已经不是长房了。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到一点,汉文帝又被称为汉太宗,我们注意下,日后看到唐太宗,宋太宗,明太宗(明成祖原本是明太宗,后来被明世宗改为明成祖)这个太宗称号就知道了,他们都不是正宗的第一代皇帝嫡长子那一房的,
东汉,第二代汉明帝刘庄就不是光武帝刘秀的长子,而是第四子。(刘庄这个太子位置比较曲折,他的生母阴丽华是刘秀的结发妻子,但是刘秀在河北时又娶了郭圣通为妻,这是一个政治婚姻,等到了建武二年要立皇后了,他本来想立阴丽华为皇后,但是阴丽华推辞,最终郭圣通被立为皇后,而郭圣通的儿子刘疆也被立为太子,等到了建武十七年,刘秀把郭圣通废了,重新立阴丽华为皇后,而到了建武十九年,原来的太子刘疆要辞职……刘秀同意了,结果刘庄成为太子,这也是一种子凭母贵吧。)
三国蜀汉只传二代不说,东吴在上文说了,嫡长子孙登早死了,而魏文帝曹丕(曹操没有称帝,我们不算进去。)嫡长子曹叡继承皇位,但是曹叡没有子嗣,之后少帝曹芳是养子,这长房在第三代也断了。
晋朝,晋武帝长子就是那个白痴皇帝晋惠帝,他的太子被贾后害死了,之后继任的晋怀帝是晋武帝的儿子,不用说,长房一脉也断了。
南北朝乱的一团糟,那就不用说了。隋朝我们上面说过,隋炀帝摆了父亲一道,把皇位骗过来了。
唐朝嘛,唐高祖李渊到是想长子李建成继位来着,但是李世民功劳太大,两人争位,闹出了我们所知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唐太宗这个庙号挂在那,大家也早该明白了,其实说起唐朝,诸子争位争的最可怕,兄弟相残常见,子杀父也不是没有,这种情况下,想让嫡长子继承只怕也不容易。
五代太短,宋朝我们上文说过,太宗是皇弟即位,而且还没把皇位还给侄子,直到到南宋高宗无后干脆就把太祖一脉的后人收为养子,后人便是宋孝宗,不过那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至于明朝嘛,明太祖朱元璋到是挺信奉嫡长子继承的,长子朱标死后干脆立长孙朱允炆继承,就是后来的建文帝,但是也就是在这第三代上,被明成祖或者说明太宗将位夺了过去。
所以说,这嫡长子继承制终究还只是理论而已,而要把理论变成现实,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走。
正文 第三十五章 刘备在荆州的日子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五章刘备在荆州的日子
(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沧单福新野遇英主)
上一章说到刘备被蔡瑁蒯越所逼,被迫跃马过檀溪,这载于《世语》,不过东晋史学家《魏氏春秋》的作者孙盛认为假如局势到了这种地步,刘备不可能再在荆州呆下去了,认为此事是妄说。而本章说到刘备遇司马徽,并得徐庶来投,这则是千真万确的事,只是怎么遇到司马徽和徐庶来投奔的细节上应该和演义不同,如此一来,引出一个话题,刘备在荆州这段时间到底过的怎么样?
刘备自建安六年来荆州,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刘表死,刘备败退,刘备在刘表治下的荆州过了近七年时光,人生有几个七年?刘备在荆州这七年怎么样呢?
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备过的不错,自刘备征讨黄巾以来,便没有几天安生的日子:黄巾军平乱后做了安喜尉,没几天得罪了督邮就逃亡了,等到后来再立功成为高唐令,但是也没做几天,投奔公孙瓒之后就跟着公孙瓒与袁绍打仗,自然也不是什么太平日子,日后到了徐州,接了陶谦的位,不久就被吕布抢了去,等吕布死后,又是和曹操对抗,从徐州到河北,再从河北到汝南,这么多年就是打仗,逃亡,准备打仗,大半日子在与战场打交道。
而在荆州这七年不同,是刘备难得的安定日子,刘表虽然不重用刘备,暗地还防他,但是表面上对他也算不错,给的地盘小点,但是也算有自己的地盘和实力,也没干什么削其兵夺其将的事,刘备在刘表之下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更不用种菜来韬光养晦了。而且刘表虽然是个不思进取的人,但是也有他不思进取的好处,就是安定啊,刘备在新野帮刘表防着曹操,但是曹操那时主力在河北与袁家抗衡,顾不了荆州这边,有段时间是要南下,但是还没到就被袁谭拉过去了,所以也没打成,刘表嘛,也没怎么想过去打曹操,刘备这七年除了博望大胜夏侯惇,也没发现他和曹操有什么大规模冲突,所以说日子还是很清闲的。闲空了用耄牛尾结结帽子,(还被孔明说了一通,)去刘表那喝喝酒吹吹牛,连髀肉都有了,阿斗也就是刘禅也是此时生的,可见小日子也过的不错。
但是对于刘备来说,更多的是苦闷,曹操当年为何说刘备是英雄,有很多点,其中一点便是刘备不象刘表等人一样是个守成之人,守成并不完全是坏事,假如王朝处于顶峰时期,守成之君也是明君,但是在乱世之中,守成便等于是灭亡的代名词,乱世之中只有战才是唯一生存下来的条件,三国之中,论战之多,无人比得上曹操,自起兵起,无时无刻不在战,战袁术,战吕布,战刘表,战袁绍,可是越战越大,而刘表刘璋张鲁呢,守成多年,最终的结局只是将库房锁好,钥匙交给敌人的份。太平日子或许还有人愿意跟着守成之主过安稳日子,反正天下都这样,乱世之中就不同了,今日是诸侯,明日就可能是阶下囚,今日是一介平民,明日就可以是朝中重臣,在这样的乱世,那些有才能的人或为一统天下,或为发达富贵,都只愿意跟着有前途的主子,而那些守成之主,是很难指望他们有前途的。所以曹操称刘备为英雄,便是因为刘备有雄心,也有配之的雄才。
但是现在一个有雄心雄才的刘备只能在荆州编编帽子,喝喝酒,吹吹牛,而眼睁睁看着当年的盟友袁家一天天被灭亡,而自己的对手曹操一天天壮大,自己则虚度光阴岂不心焦,也难怪刘备见自己髀肉而落泪,从一个驰骋沙场的英雄成为一个只能靠编帽子消耗岁月的宾客,而且自己还受到刘表的提防,如曹操北上征讨乌丸,这是一个大好时机,刘备献计于刘表,刘表却不能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感觉并非是刘备独有,也不单是古人独有,大家回忆一下过往,必然也有这样的念头,只是刘备这些经历过而且意志坚韧的人更为强烈了。
心清苦闷,因境遇而至,演义中称刘备在曹操处有笼中鸟,网中鱼的说法,那刘备在刘表处呢?笼中鸟肯定没到那种程度,刘表虽然说防着刘备,但是比曹操好多了,给了一块地盘,给兵给粮,刘备的武装也保持着独立性。不过刘备并不是真正的自由,给兵给粮是不错,但是也就是一般够用而已,新野区区一地也养不了多少兵,从日后诸葛亮与刘备所言之中看,大约只有几千人,大概防御曹操非主力的骚扰是可以了,进攻则肯定不足,只怕比之当年张绣还要逊色三分,荆州虽有兵有粮,但是还是在刘表手中。
可以说,此时刘备能在七年之久的时间内仍然保有自己原本的势力就是一个奇迹,如关张等人都是有大将之才,无论到何处都会得到重用,他们却跟着刘备在荆州一呆七年,毫无叛心,这不能不说是刘备的个人魅力所在了。
但是单靠那原有的老班底无法壮大,只有继续招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