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中。
① 参看第189 页。
① 这些规定,指普遍及个别,下文第三者指特殊,即推论中的中项。——译者
这种推论的普遍意义是:个别的东西本身是无限的自身关系并因此只是
一个内在的东西,它通过特殊转人为实有正象转人为普遍那样,它在这里不
再属于它本身,而是处于外在关联之中;反之,当个别的东西分割自身为其
象特殊那样的规定性时,它在这种分离中就是一具体的,并且作为规定性的
自身关系,就是一普遍的、自身相关的、从而又是一真正个别的东西;它在
普遍那一端中就从外在性出来而沤回为自身。——在第一种推论中,推论的
客观意义只不过是肤饯地呈现着,因为各规定在其中还没有建立为统一,而
这统一却构成推论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推论还是一个主观的东西,还是
它的各项所具有的那种抽象意义,不是自在自为的,而仅仅是孤立于主观意
识之中。——此外,个别、特殊与普遍对比,如已经看到的,是推论规定的
必然的和本质的形式对比;缺点不在于这种形式的规定性,而在于每一个别
规定并不是在这种形式之下同时更丰富些。——当亚里上多德对推论本性这
样说明:“假如三个规定彼此这样相关,即:一端是在整个的中间规定中,
而这中间的规定又在整个另一端中,那么,这两端就必然连结在一起”,他
不过只是抓住了单纯的附属关系。这里与其说是表述了三项相互的规定性,
不如说只是表述了一端和中项、中项和另一项的同等附属关系的重复。——
现在,当推论依靠三项上述相互的规定性时,也立刻表明了,其他推论式所
给予的诸项的其他关系,只有在那些关系可以归结为上述的原始关系的情况
下,才能够具有象知性推论那样的效用;那并不是不同种类的推论式与第一
式并立,而是一方面在它们应该是正确推论的情况下,它们只有依靠一般推
论的本质形式,即第一式;但另一方面在它们与第一式有分歧的情况下,它
们又是第一种抽象形式所必然过渡的变形,并从而进一步把自身规定为总
体。这里是怎么回事,下面立刻就可以看到。
于是,个别一特殊一普遍就是推论在其规定性中的普遍格式。个别包括
(蕴含)在特殊之下,特殊又包括在普遍上下,因此个别也包括在普遍之下。
另一方面,特殊附属于个别,普遍又附属特殊,因此普遍也附属于个别。特
殊就一方面说,即对普通说,是主词;而它对个别说,又是宾词;或者说,
特殊对普遍而言,是个别;它对个别而言,又是普遍。因为在它之中,两个
规定性联合起来了,两端就由于它们的这个统一而结合在一起。那个“因此”
显得是在主词中出现的结论,它由主观的洞见演绎为两个直接前提的关系。
当主观的反思把中项对两端的两种关系作为特殊的、并且虽然是直接的判断
或命题说出时,那么,结论,作为有了中介的关系,总之也是一个特殊的命
题,而“因此”或“所以”就表示它是有中介的命题。但这个“因此”必须
不要看作是一个外在于这个命题的规定,仅仅在主观反思中有其根据和地位
似的,而不如说是以两端的本性为基础,两端的关系只是为了并由于进行抽
象的反思,才又作为单纯的判断或命题说出来,但它们的真正关系却建立为
中项。——所以,个别是普遍,当这是一判断时,它就是一个单纯主观的情
况;推论正在于这一点,即这不单纯是一个判断,即不是一个由单纯的系词
或空洞的“是”而是由有规定、有内容的中项造成的关系。
假如因此便把推论单纯看作是由三个判断组成,那么,这就是一种形式
的观点,它不提推论中唯一关键所在的各规定的关系。根本就是单纯主观的
反思,把各项分开为两个分散的前提和一个与它们相差异的结论,如:①一切
人都是要死的,卡尤斯是一个人,所以他是要死的。假如人们听到这样的推
论在招引,便会立刻感到厌倦;——这是由于那种无用的形式,它以分散的
命题来给予一个差异的假象,而这个假象很快便在事情本身中消解了。进行
推论,首先由于这种主观的形态,显得是一种主观的不得已的办法,理性或
知性在无法直接认识的地方,便风这个办法为避难所。——事物的本性,即
理性的东西,总之不是这样进行工作的,即:最先树立一个大前提,即一个
特殊性对一个长在的普遍性的人系,然后,第二出现一个个别性对殊性的分
散关系,从而终于第三,一个新命题出世了。——这样通过分散的命题来进
行的推论,无非是一个主观的形式;事情的本性却是:事情的相区别的概念
规定在本质的统一中联合起来。这种合理性并不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它对
于在判断中还找得到位置的那种关系的直接性说来,倒是客观的东西,而那
种认识的直接性倒是单纯主观的东西;与那主观的东西相反,推论却是判断
的真理。②——一切事物都是推论,是一个由特殊而与个别结合在一起的普遍
的东西;但一切事物当然不是由三个命题组成的整体。
① 参看第188 页。
② 参看第188 页。
2。在直接的知性推论中,各项具有直按规定的形式,按照这一方面,各
项就是内容,现在必须从这一方面来考察推论。在这种情况下,推论可以看
作是质的推论,正如实有判断具有同样的质的规定方面。这个推论的各项,
正如实有判断的各项那样,由此便是个别的规定性,因为规定性通过它的自
身关系,被规定为对形式漠不相关,从而是内容。个别的东西是某一直接具
体的对象,特殊性是对象的规定性、特性或关系的一个个别的特殊性,普遍
性又足在特殊的东西里更抽象、更个别的规定性。——主词既然作为一个直
按规定的主词还没有在它的概念中建立起来,那么,它的具体性也就没有归
结为本质的概念规定,它的自身相关的规定性因此便是不曾规定的、无限的
多样性。个别的东西在这种直接性中具有无穷数量的属于它的特殊性的规定
性,因此,其中每一规定性都可以在一个推论中构成时于这个别的东西的中
项。但它通过任何其他中项又与另一普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它通过它的每
一特性就在实有的另一接触和关联之中。——再者,中项在与普遍的东西比
较之下,也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本身包含较多的宾词,个别的东两就可以
通过同一的中项再与较多的普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因此,把握一事物许多
特性中的哪一种,并用它来使这事物与一宾词结合,这原本是完全偶然和随
意的事;其他的中项是到其他宾词的桥梁,甚至同一中项自身也可以是到不
同宾词的桥梁,因为它作为特殊的东西比普遍的东西包含更多规定性。
然而不仅是一个不确定数量的推论对于一个主词都是同等可能的,也不
仅是一个个别的推论就其内容是偶然的,而且这些涉及同一主词的推论一定
也过渡为矛盾。因为一般区别最初是漠不相关的差异,它同样又在本质上是
对立,具体物不再单纯是一个现象的东西,而是通过在概念中对立物的统一,
它才是具体的,对立物把自身规定为概念环节。现在,当具体物按照形式推
论中各项的质的本性,按照适合于它的规定的一个个别的规定来把握时,那
么,推论便分配给它以符合这个中词①的宾词;但当从另一方面推论出相反的
规定性时,那么,以前的结论便冈此表明是错的,尽管它的前提乃至它的结
果就其自身都是对的。——假如从“一堵墙刷蓝了”这一中项推论出这堵墙
从而是蓝的,那么,这种推论是正确的;但假如这堵墙加刷了黄,那就不管
上述推论,墙也可以是绿的;从加刷黄这一情况本身,也可以得出结论说墙
是黄的。假如从威性这一中项推论人既不善,也不恶,因为无论善或恶,都
不能作关于威性的东西的宾词,那么,这个推论是正确的,但结论是错的;
因为关于作为具体的人,精神性的中词同样也适用。——从行星、卫星和彗
星对太阳的重力这一中项,可以正确地结论说:这些天体都要落到太阳里;
但它们并不落到太阳里,因为它们同样各自是自己的重力中心,或如人们所
你的被离心力所推动。与此同样,从社会性这一中词可以得出公民共产的结
论;从个体这一中词,假如同样抽象地追随这一中词,也会得到国家解体的
结果,譬如由于执着个体,德意志帝国②便得到解体的结果。恰恰是再没有比
这样一个形式的推论被认为更不充分的了,因为它之使用哪一个中项,是靠
偶然或随意。不管这样的演绎如何美妙地通过了推论,它的正确性也完全得
到承认,这也引不出丝毫东西,因为总还剩下其他的中项可以找到,从那些
中项可以同样正确地演绎出恰恰相反的东西。——①康德的理性的二律背反不
外是:一个概念一方面以它的一个规定为基础,另一方面又同样必然地以另
一规定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不要把一个推论的不充分和偶然单
纯推到内容上去,好象这种不充分和偶然都与形式无关,而唯有形式才牵涉
到逻辑似的。不如说,内容之所以是这样片面的质,其故正在于形式推论的
形式,内容是由于那种抽象的形式而被规定为这样片面的。这就是说,内容
是一具体对象或概念的许多质或规定的一个个别的质,因为它就形式而言,
应该不过是一个如此直接的、个别的规定性而已。个别性那一端,作为抽象
的个别性,是直接的具体物,因此也是无限的或无法规定的多样性的东西;
中项同样是抽象的特殊性,因此是这种多样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