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行于事,义气施于人。
锐气藏于胸。人要有锐气,没有锐气就没有生命力。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不仅会伤害别人,更容易伤害自己。想成功,就要保证自己的气血精足;精足则生智慧,这里的智慧就是能“藏”,就是能把锐气放在胸中藏起来,就能具有最大的生命力和最具韧性的持久力。
和气浮于面。做人要谦逊,要有一团太和之气。跟人打交道,要学会礼貌待人,不能看人下菜碟,要一视同仁,尊重你生命中遇到的每个人。和气能使他人更容易接纳你,为你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才气行于事。才气不是整天挂在嘴上的,而是体现在做事上,只有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后,才能真正体现你的价值,也就是做人做事。
义气施于人。人要学会担当,承担责任。俗话说:“万事先为他人想,自有荣华在己身。”我们做事要先考虑他人,好处给别人,自己多承担责任,做人要讲义气,要乐善好施。
锐气、和气、才气和义气,这几个气有的要藏,有的要浮,有的要放在外面,有的要放在内心。记住这句千古名言,才能更好地修炼自我,才能用以养生,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用阴阳五行来识人识己,其实只是中医提供给我们的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与方法,并不是判断一个人的绝对根据,而这种利用阴阳识人的方法的基本原则还是气血水平。
《黄帝内经》不是算命的天书,它所表述的东西都有内在的道理。阴阳识人就是在表述什么样的气血决定了人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人做事的行为。这其实也是一种识人之术,认识好了别人,也认识好了自己,才能知道如何与人交往,这也是养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话的根在哪里?——传统医学!
这就是阴阳之道教给我们的亘古不变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天地有阴阳,阴阳和合又谓人,天地人三才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础。
人要遵从生命的规律,就要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首先就是要因天之序,即春夏秋冬这四季的周而复始。
下面,我们就讲一讲“天”字。
人的头上有片天
“天”字的大篆
“”字的下面是一个“大”字,就是一个站立的人。上边的一横是指头顶。所以就是头上有片天之意。
◆天,颠也
《说文解字》中对天的解释有两个,第一个为“颠也”。颠即指头顶。
正是由于“天”字中含有头顶的含义,因此古代很多跟头有关的用词都会有个天字。
在中医里,管头痛病也叫做疾天症,也是用了天有头顶的含义。
◆“天”与“帝”
“天”字的第二个含义是指至高无上。如我们常说的“老天”、“上天”、“天帝”,都是这个概念。至高无上的定义在于老天有“好生之德”,这个“好生之德”表现在“帝”这个字上。
中国古代没有“上帝”这个概念,但有“天”和“帝”这两个概念。
天为天之体,为本体;帝为天之德,就是所谓的德行、功能,它的功能就是指古代的生殖崇拜。
“帝”字的小篆
“帝”(帝)字上面是一个“冠冕”的样子,下面是一个“巾”,“巾”字在古代就是一块遮羞布,古代没有裤衩,就拿一块布遮挡一下。所以“帝”就代表一个戴冠的男性生殖器象,其德行在于生发生长、不断繁衍。
中国古代的“帝”是专门负责丰收和生殖的一个神。
丰收,解决的是“食”的需要,也就是族群生存的需要;生殖,也就是所谓的“色”,解决的是个体繁衍的需要。所以,“食、色,性也”。生殖崇拜,其实源于古代部族繁衍子嗣的一种生存需要。
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
◆修身是一切的基础
天与人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呢?
“天”字的造字就是由“大”和“一”组成,“大”字就是人的正面像,是指人的身体。
《大学·中庸》里曾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也好、治国也好、平天下也好,做一切事都是从修身开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
从这句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条中国传统生命文化的线索:由“天”延伸到“修身”,而修身既包括个人修养,也包括对养生之道的感悟,最终就是人对生命的感悟。
“天人合一”就是人的身体要首先遵循天道。这样来理解“天人合一”就顺理成章了。
◆疼叫妈、苦叫天
“天人合一”绝非一个空洞的概念,从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就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痕迹。
“疼叫妈、苦叫天”,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挨打的时候都会叫喊,回想一下,我们会叫什么?通常都是叫“妈呀”。人的身上只要一疼,就会本能地叫“妈”。这是为什么呢?
老话的解释是: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肉一疼痛,就自然会叫妈。
用中医的理论来趣解一下:脾主肌肉,而脾胃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就扮演着家庭中母亲的角色,无论家里人谁生病了,母亲都会跟着难受。所以,人的身上一有痛楚了,就自然会引发到母亲头上。
人在情急之下所发出的声音都是一种本能,而这种本能是有共性的。五声对应五行,五行又对应人体的五脏,所以,通过呼喊的发音就可对照判断是哪个脏器发出的声音。
肉体感受到痛苦会使人本能地叫“妈”,而心灵感受到痛苦和伤害就会叫“天”。
人在失去亲人的时候极其痛苦,比如,我们常看到,女人死了丈夫总是哭喊“天啊,天啊”,这时候就不会喊“妈呀妈呀”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时就会本能地喊“天”,就好像是天塌了一样。
“疼叫妈、苦叫天”,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从某种程度上展现了人体和天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体中的天
古语有:“天下即人身。”天和人的身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把人的身体按各个部位划分成“天地人”。
中国古代对人脸的描述为:两眉之上叫天,鼻子下面叫地,中间的部分叫人。
形容一个人长相很好的时候,我们常说“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知道了人脸上“天地人”的位置,就知道这句话都指的是什么部位了。
古人认为:人脸上两眉之上叫“天”,也代表你的童年。为什么呢?因为人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你的“天”,指父母对你的养育;两眉与鼻子之间为“中”,代表你自己要努力的人生,你要自己去完成这段生活,你既不可以靠天也不可以靠地,因为地是你的后代,你这一块走的好,你的人生后面才走的好。鼻子下面叫地,为“下”,代表你的老年,你奋斗一生的结果。
中医在认识人体的时候,也是遵循“天地人”的观念,人体上的很多穴位的名称都以“天地人”来命名。比如鼻子的下面有人中穴,嘴的两边有地仓穴。
头是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头部也是人体的天,它就具有天的特性——喜清凉。我们头部是人体中最不怕冷的。而人的脚就是典型的地,地属阴,阴就喜暖。所以说,在冬季我们一定要做好脚的保暖工作。
天枢穴示意图
人的整个身体也可按“天地人”来分,人的肚脐是分界线,肚脐以上为天,肚脐以下为地。肚脐作为人体的中央,十分关键。
肚脐这个地方的穴位叫做神阙穴,就是当我们人一出生的时候,在剪断脐带的那一瞬间,先天的神灵就缺失了,随即我们就开始了后天的生活。
人体肚脐以上为阳,肚脐以下为阴,阴阳沟通的枢纽就在肚脐旁开两寸,此穴位名为天枢穴。
天枢穴是人体的一个大穴,地位十分重要,因为它是人体天地(阴阳)之气转化的枢纽。
医家对于天枢穴的认知源自天象。天枢为星象中的一个星宿,它主持各星的运动,也就是天上所有星宿的运动全部都是由天枢星这个枢纽来把持的。
是故,天枢穴在人体中的枢纽地位极其重要,它可推陈出新,上下沟通。
养生巧用天枢穴
经常按摩天枢穴,可以养生。
劳宫穴示意图
按摩的方法是用两个拇指顶在天枢穴位置,然后做轮转按摩即可。这样做可以使腑气通畅,帮助人改善脏腑气机,治疗便秘。
经常这样做,对不少疾病也有独特的治疗作用,比如说腹痛、痢疾以及高热等。腹痛如果是因上下气机不交引起的,我们就可以用艾条灸天枢穴二十分钟,就能使病情很快得以改善。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个简易的按摩养生的方法——揉肚子。
我们的手心上有劳宫穴,劳宫穴的位置是在中指握拳以后指尖停留的地方,把两只手的劳宫穴交叠贴放在我们的肚脐上,然后大面积地旋转按摩。注意一点:手的摆放姿势男女不同。女子是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这么做,可使人体全身的气血都运转起来。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的生命要因天之序。天的顺序体现在哪呢?在春夏秋冬这四季的交替轮回之中。
古人对春夏秋冬的描述都用一种小动物来表示,非常有意思。是用什么小动物呢?——虫子。虫子就象征着生命的小种子。
春是蠢蠢欲动的小虫子,是生命的开始;
夏是扯着嗓子狂喊的知了,是从虫蜕变到蝉的生命变化的过程;
秋是缠缠绵绵的蟋蟀,是生命成熟的象征;
冬是虫子进入冬眠,生命开始重新孕育。
春夏秋冬就是用万物的生命状态来表现我们内在生命的运转,即生、长、化、收、藏。
春:蠢蠢欲动的小虫子
“春”字的大篆
《说文解字》中对春字的定义为:“春,推也。”就是阳气开始生发了,于是推动万物萌发。
“春”字的大篆写做“春”。上面是小草;中间的这个“屯”表示声音,其实屯也是草初生的样子;底下是个“日”,代表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