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张文荣偶然得知福建沿海有个地方卖的梦特娇牌T恤特别便宜,而当时的梦特娇服饰非常流行。于是,他赶紧带着钱跑到了福建,做起了服装生意。
3个月后,张文荣净赚10多万元,而当时的中国万元户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面对商机时,精明的张文荣往往是不惜代价的。
有一次,由于日本生产厂家停止了供货,本田摩托车在温州一下子涨了一万块钱一辆。当时的张文荣正在黑龙江做生意,他发现黑龙江还有本田摩托车在卖,但是数量也不多了,只有五六辆。于是,他把这五六辆摩托车全部买进。然后,张文荣拿着大量的现金在黑龙江马路上逛,只要碰到本田摩托车他就拦,并原价买进。
3个月后,张文荣在马路上购进的本田摩托车就有600多辆。然后,张文荣把这些旧车修整一新后卖到了温州,结果平均每辆车赢利一万元。
21岁的张文荣眼光已经放得更远了,他决定到上海去发展。1986年,他来到了上海。
一到上海,张文荣就发现马路上的废铜满街乱放没人要,而在温州,铜却是极其缺少的。张文荣一下子就找到了商机,于是做起了废铜生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经济环境的好转,张文荣的事业越做越大。
1988年,张文荣看准了城市发展对电缆需求的提高,选择了上海电缆厂作为合作伙伴,从而成为上海小有名气的“电缆大王”。
1997年,他出资1000万兼并了国有企业——浦东电缆厂,拥有了自己的实业公司。现在张文荣的亚龙集团经营范围包括铜材、电缆、教育、医疗、绿化工程、房地产等,总资产超过6个亿。
还有一个最经典的故事:
1991年10月,上海浦东开发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还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精明的上海人很有耐心地等待着政策的不断出台。
就在这时,比田间机耕道强不了多少的杨高路上,两位操着上海人谁也听不懂的温州方言的中年汉子,像勘察队员一样在张张望望、画画写写,整整5天,从最南端的杨高路到最北端的高桥。随后,他们悄悄登上海轮回到了温州。
过了两天,他们提着装有65万元巨款的蛇皮袋,再次返回上海,叩开了一个又一个单位的门。
令上海人诧异的是,两位温州人所看中的不是沿马路的门面,而是在浦东严桥乡,离杨高路有30米之遥的一间仓库。精明的上海人窃笑这两个大傻瓜。
可是,温州人自己心里有底。根据掌握的信息,他们认为杨高路要么不改造,一改造必是6车道、8车道无疑。到那个时候,这就是一笔大财富。
经过努力,温州方与上海方达成如下协议:上海方以地皮为投入,温州方出资,将仓库改造成活动房或店面,由温州方经营管理,收入二八分成,5年不变。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两位温州客所料:1992年春节,邓小平南巡,在杨高路留下足迹,紧接着,耗资8亿多元的杨高路改道工程被列为上海头号工程。
这两位温州人就是陈氏兄弟,他们在这次投资中至少可以挣到两三百万。
温州人的政治嗅觉是非常灵敏的,只要政策一变,温州人马上就作出反映。
1979年,温州金乡的一位做小五金生意的叶老板看到“国内高考恢复”的消息,立即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他发了一封封业务信到全国各大高校,希望为各大高校制作校徽,不久,叶老板真的收到了高校的订单。如今,温州金乡已经成为“纪念章之乡”。
1985年的一天,国家允许个体户办厂的文件下达了。郑秀康上午知道这个消息后,下午就去注册了鸿盛皮鞋厂,并注册了鸿盛商标。于是,鸿盛皮鞋很快进入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
如今的温州,市委机关报《温州日报》的销量是当地最好的主流媒体之一,大部分订户是个人,主要是民营企业主。
温州人在抢占商机方面非常迅速,他们总是能从一条看似平常的信息中闻到商机。
比如,教育部要颁发教师证了,订单被温州人抢了;邮电部要印特快专递信封,订单被温州人抢了;香港回归要给警察换警徽,订单被温州人抢了;美国海陆空三军要在军服上做军徽,订单还是被温州人抢了……
正是这种灵敏的政治嗅觉和领先一步的胆识,使温州人在生意场上获得极大的财富。
温州人语录: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23节: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6)
温州人就是肯冒风险,敢走在政策的前面。
——亚龙企业董事长 张文荣
5。机会不是等来的
致富思维:
穷人:其实我并不是没有能力,只是我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也会成功的。
温州人:做生意要靠机会,但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要靠自己去寻找,去创造。
做生意,机会很重要。没有机会,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许多人总是在感叹机会不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而在温州人眼里,机会到处都是,就在于你有没有努力去寻找。
1999年,99巴黎?中国文化周,温州西服参加了巴黎“中华服饰文化展演”。9月6日,经国家纺织工业局的安排,5家服装企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与法国男士服装制造业协会进行了交流。
当时,“乔顿”服饰公司董事长梁辉光与法国世界顶级品牌西服纪梵希(GIVENCHY)公司男装部总经理纪利先生简短地进行了交谈。
突然,梁辉光昂首挺胸地站在纪利先生面前,说:“你看我这身西装怎么样?是我们公司生产的。”
纪利先生礼节性地看了看梁辉光身上的西服,然后赞许地点了点头。
但是,梁辉光却认为这是一次展示自己产品的机会,他脱下西服递给纪利先生。纪利先生以专业的眼光,里里外外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然后,他以佩服的口吻说:“不错,不错,这已达到世界中上水平。”
梁辉光趁机说:“我公司年产西服能力达20万套,希望今后为贵公司的世界级品牌定牌加工生产。”
当纪利先生听说温州已经有企业为国际知名品牌加工的消息时,当场表示:“OK!本公司已在中国的香港、上海建立合作公司。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机构作纽带,把这件事做成。”纪利先生还承诺,当年率中国的合作者及代表到温州考察。他说:“我对这样的合作充满信心,我认为合作后不仅可将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而且可向欧洲、美洲等国家出口。”
当时,另一位温州服装企业负责人也正与法国另一家世界级品牌的总经理克罗特?米西尼商谈定牌加工西服的事宜。
温州人认为,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要靠自己去寻找,去创造。温州商人陈加枢军人出身,是温州苍南金乡徽章厂的“掌门人”。
1983年,退役后的陈加枢和四个朋友合伙,创办了金乡徽章厂。经过三年的发展,金乡徽章厂有了一定的实力。
1986年9月23日,在陈加枢的提议下,金乡徽章厂到上海召开产品观摩会,公开摆下了“擂台”,要求与全国同行“比质量、比价格、比信誉、比速度”。
但是,意外随之而来。
1987年年底,金乡徽章厂竟然亏损了10多万。
这时,其他几个合作伙伴纷纷要求退出股份。陈加枢说:“没人要的话,我要,厂里的负债也都归我。”
于是,陈加枢正式成了金乡徽章厂的掌门人。
陈加枢刚接管徽章厂,产品就出了问题。发出去的产品因为质量问题都被退了回来。
面对这种情况,陈加枢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对厂子进行整顿。
首先,他把一批吊儿郎当的工人清理出厂;然后,他对原有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最后,他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负起相应的责任与风险。
就这样,第二年,工厂就扭亏为赢,并逐渐成为了全国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尽管在国内,金乡徽章厂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已经站在了领头羊的位置上,但是,作为掌门人的陈加枢深深地懂得,机会不是等来的,要想使金乡徽章厂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主动出去,主动去寻找机会,甚至创造机会。
1991年4月,陈加枢在上海一家企业参观时遇到了美国军需品公司——格林公司董事长巴力?丁?斯坦先生。极具商机意识的陈加枢主动邀请斯坦先生到金乡徽章厂在上海的办事处参观。斯坦先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当斯坦先生看到展示在办事处的精美的徽章后,他简直无法相信这是温州农民生产的。实际上,斯坦先生这次大陆之行的主要目的是想在中国大陆寻找生产美军军徽的合作伙伴。当他把这个愿望告诉陈加枢后,陈加枢当即邀请斯坦先生到温州金乡徽章厂去参加。
两周后,斯坦先生果然到金乡徽章厂来参观了,他认认真真地参观了徽章厂的各个角落。尽管金乡徽章厂生产的徽章既然精美又便宜,但是斯坦先生在参观后并没有表态,而是匆匆离去。
陈加枢并不知道斯坦先生的想法,他还是认认真真地做他的徽章。
又过了两周,斯坦先生突然出现在金乡徽章厂,要求再次考察。陈加枢二话不说,就带着斯坦先生参观了工厂。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24节: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7)
这次,斯坦先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最后,斯坦先生退掉了原来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生产徽章的协议,与陈加枢签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