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仲又问:“我们没有说过要伐莒的话,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东郭回答说:“大人物善于谋断,小人物善于揣测。这是我暗中推测出来的。”
管仲说:“您是怎么去推测呢?”
东郭回答道:“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脸色:悠闲自得、宴享喜乐的时候,是钟鼓之色;愁闷悲伤、清静无为的时候,是丧服之色;勃然奋发、踌躇满志的时候,是兵革之色。那一天,我望见国君在城台之上,脸色踌躇满志,这是兵革之色。国君嘴动而不发声,所说的是‘莒’的口形;国君举手臂而指,指的方向与你所指的都同样是莒国。我私下猜测现在我们周围未臣服的小诸侯国只有莒国,所以这样说。”
管仲十分佩服,于是向齐桓公推荐,把东郭任命为情报部长。
古人的“察色”之法说:真正聪慧的人总是那样明朗、坦然;真正仁厚的人一定有让人敬重的神色;真正勇敢的人一定具有自负奋发的神色,透露出士可杀不可辱的信息;质朴的神色浩气凛然,坚强而稳重;伪饰的神色优移不定,让人烦燥不安。
因此,观察一个人,可以使一群人杂然而处,看某个人的神色变化,就能发现其人的种种隐情。或者让人自由行事,可以随便看随便动,可以观察出他对什么事情有特别兴趣。还可以用让他仓猝间作出决定的办法,来观察他是否紧张失措。
待人智谋第6章 知人识人的智谋(1)
知人用人和买股票一样,都需要一种见人所不能见的智慧。
先见之明巧识人
所谓识人和知人,无非是能够根据一个人现在的状况,预测到他最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古人潘孟阳的母亲很善于识人。潘刚刚当上户部侍郎时,他母亲很担心他不能胜任,经常对他说:“以你的才干,担任副部长这一级别的官职,我怕你会管不住下属而闯祸啊!”
潘孟阳不以为然,但仍然耐心地再三劝解。他母亲于是说:“明天你把你的同僚都请来,我为你看一看你在部里的发展会怎样。”
于是,潘孟阳就把部里的大小官员请到家里做客。客人到了以后,他母亲在帘子后面仔细地观察这些人。
酒宴结束后,他母亲高兴地对他说:“这些人才干与你不相上下,你不必过于担心他们。不过,坐在最外面的那个穿淡绿色衣服的少年是什么人?”
潘孟阳想了想,回答说:“是候补官员杜黄裳。”
他母亲说:“此人和其它人都不一样,将来必然位至三公,你一定要好好待他。”
这个故事中或许有后人演绎的成分,但是不容否认,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聪明人,能够以斑而窥全豹,通过细微的小事察觉到事物的发展方向。
邵康节是宋朝著名的易学家,他不仅以道德风范为世人敬重。而且为人处世方面同样充满人所不及的智慧。
宋朝时,王安石推行新法,深得朝廷重用,他弟弟王正甫也在朝中为官,与邵康节关系不错。
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邵康节同吴处厚、王正甫一起吃饭。邵康节以有病为由没有去。
第二天,朋友来访,问邵康节为何没去。邵康节说:“处厚好议论,常常讥刺王安石的新法,正甫又是王安石的弟弟,虽然不完全护着他的哥哥,但是如果当面骂他的哥哥,那也会十分尴尬。我因此不去。”
朋友听后挑指赞叹:“先生真是料事如神!昨天吴处厚地席间放言批评王安石,正甫很有意见,想拉着我一起把此事报告王安石,我正为此事担忧。”
邵康节从一顿饭的参加者中预知可能存在的麻烦,可见觉察世事的修为之深。
知人用人和买股票一样,都需要一种见人所不能见的智慧。
宋哲宗绍圣年间,谏官陈瓘刚奉旨赶到了宫中,就听说有圣旨命令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把过去那些因为上疏而遭到降职或贬滴的臣僚们的奏章送缴上来。
陈瓘就对给事中谢圣藻说:“这必然是有奸党妄图掩盖自己的罪愆,而出了这个计策,如果将臣僚的奏章全部送进宫中,那么以后的是非变乱,三省的长官根据什么判断呢?”谢圣藻听后心惊胆战,立即报告宰相,将上疏都录下副本保存在三省中。
陈瓘此言并不是杞人无事忧天倾,这一点很快被证实了。
待人智谋第6章 知人识人的智谋(2)
哲宗时,妃子昭怀刘氏生了一个儿子。哲宗皇帝没有儿子,当时孟后被废,中宫虚位以待,因有了这个儿子,刘氏就被立为皇后。然而,小孩才出生三个月就夭折了。邹浩共三次上书进谏,请求立刘氏为皇后。
后来,邹浩因揭露章惇被贬到新州。徽宗即位,重新起用他。他回到朝廷,宋徽宗首先提到的就是进谏拥立太后的事情,赞叹再三,又询问谏书在哪里?
邹浩回答:“已经烧了。”
退朝后,陈瓘说:“你今天恐怕已经埋下祸根了,以后如果有人胡乱假造一封你的奏疏,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果然不出所料,蔡京执掌政事,让他的党羽假造了一封邹浩的奏疏,奏疏中说:“刘后杀了卓氏,夺走了她的儿子。这可以骗人,难道也可以欺天吗?”宋徽宗看后勃然大怒,立即下诏将邹浩贬谪到衡州。
阴阳神变皆可测
白居易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
海底鱼兮天上鸟,
高可射兮深可钓。
唯有人心相对时,
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
笑中有刀潜杀人!
阴阳神变皆可测,
不测人间笑是嗔。
当今世上,势利奸巧之徒多如过江之鲫,他们脸上带着诚恳的笑容,热情得像一盆火,背后里却握着刀,脚下已经准备使绊子。这时如果没有一双慧眼,不仅很难有所成就,而且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汉武帝死后,昭帝即位,燕王刘旦心中怀恨,企图谋反。
同时,霍光、金日单、上官桀三位大臣辅政。在三个辅政大臣当中,金日单死得最早。而霍光,上官桀两人矛盾很深。
有一次,霍光外出检阅御林军,而后又把一个校尉叫到大将军府。上官桀趁机让心腹模仿燕王的口气和笔迹,给皇帝写了一封信,派人乔装打扮送进宫里。
待人智谋第6章 知人识人的智谋(3)
当时汉昭帝年仅14岁,他接到这封自称是燕王写来的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据闻大将军霞光外出检阅御林军,居然坐着和皇帝一样的车子,而后又自作主张,擅自调用校尉,可见他心有异志。我担心他会对皇上不利,燕王愿意亲自到京城来,保卫皇帝。
昭帝看罢,沉思良久,把信放在一边。
第二天早朝,霍光听说燕王上书告发他,心里很是害怕,于是躲在偏殿的画室里等待发落。昭帝临朝时,不见霍光,便问道:“大将军为何没来上朝?”
上官桀赶紧趋前一步回答:“启禀大王,我想霍将军不可能是因为被燕王告发,不敢入朝了吧?”
“哦,果真如此?去请霍将军上朝。”
“是”,一名小太监到偏殿去请霍光。
霍光走上大殿,赶紧摘下帽子,伏在地上向昭帝请罪,却听见昭帝和颜悦色地说:“大将军请起来戴上帽子,朕知道你没有罪,是有人故意要陷害于你。”
霍光问道:“陛下明查,可是您怎么知道的呢?”
昭帝说:“大将军检阅御林军的地点离京城不远,调用校尉也是最近的事,加起来不到十天的功夫,燕王远在千里之外,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得到消息?再说,即使燕王知道了,马上派人来上书,也来不及赶到这里。如果大将军真要谋反,也用不着调一个校尉。我看,写这封信的人才是别有用心。”
霍光和其余大臣听了,都很佩服这位少年皇帝的聪明伶俐。而上官桀则是不敢再乱发一言。
昭帝讲完这番话,下令严厉捉拿制造和进呈假信的人。上官桀虽然作了防范,但皇帝追问得很紧,他怕事情败露,多次出面阻挠,说:“区区小事,何须终日劳师动众。陛下还应在国家大事上多下功夫,这些小事就别再分神了。”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昭帝终于发现了上官桀和燕王刘旦的政变阴谋,于是将他们一网打尽。上官桀父子及同谋大臣被杀,燕王刘旦等自裁。
当时昭帝年仅十四岁,尚书及左右大臣都对他这种洞察力很惊奇。汉昭帝以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上官司桀浑水摸鱼的计谋,保全了忠诚的下属,也避免了一场内乱。
这就是因事知人的智谋,有很多情况下,办事失败并不全是因为人心险恶,缺乏识人的智谋也是个重要原因。
吉安州某人家娶媳妇,一盗贼乘人多潜入洞房伏于床下,准备伺机行窃。没想到连续三夜灯火通明,没法下手,贼人饥渴难耐,终于从床下跑出来,被逮住送官府问罪。
待人智谋第6章 知人识人的智谋(4)
不料这个贼人自称:“我是医生,不是盗贼。因为新娘有病症,令我相随为她疗治病痛的。”并对妇人的家事隐私陈述得详详细细。其实,他的这些供状全是潜伏床下窃听所得。
县宰难以决断,要传讯妇人对质。可是,对于这些床上私语,新媳妇又羞于出口。
一位老吏便对县宰说:“妇人初嫁,如遭讯问,传出去有辱名声。假如是贼,必然不识新妇。如若我另找个女人出庭对质,贼人如认妇便是他随行治病的新娘,那就不打自招了。”
于是选一妓女,盛服浓抹,乘车而至。那
贼指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