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首领私谊甚厚,不会引起地方势力纠纷。这样何键就能在红军突临湘江前,命湘军先于红军进入桂境,抢占全县(今全州县)。给一个“追剿”军总司令的空头官衔,会大大调动何键的积极性,为“追剿”红军卖全力,何乐而不为?
蒋介石在给何键下委任状的同时,还空投了一封亲笔信:芸樵兄勋鉴:
今委兄以大任,勿负党国之重托,党国命运在此一役,望全力督剿。并录古诗一首相勉: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何键手捧信札如接圣旨,受宠若惊,当即复电盟誓:拼死决战,绝不辜负委员长重托。并将蒋介石的手札大量复制,广为散发,以激励下属,抬高自己。
何键复电之后,立即赶往衡阳督师。
在衡阳,何键主持召开了在湘江堵截红军的军事会议。面对参与湘江堵截作战的各军军长及各路军参谋长等,何键根据蒋介石的旨意和南昌行营的决策,以“追剿”军总司令的身份,提出了追堵作战方针。何键强调:“共军西窜,沿萧克旧路强渡湘江入桂黔的企图日趋明显,追剿军基于南昌行营指示,利用湘江地障,一面猛追,一面猛堵,以强有力之一部,协同广西友军扼守全县迄灌阳以北四关,并沿湘江布防堵截,主力衔尾追击,并先占道县;另以一部机动于祁阳、零陵、全县间作为战略预备,以防共军取道零陵北进;俟在湘江将其击破后,加以追歼。”
接着,何键宣布了湘江以东地区分五路堵截红军的作战方案:
第一路以二十八军刘建绪率章亮基、李觉、陶广、陈光中四个师,立即开赴广西全县依湘江东岸布防,与灌阳夏威所率的十五军取得联系,进行堵截。
第二路以吴奇伟率薛岳直辖的第四、五两军主力韩汉英、欧震、梁华盛、唐云山、郭思演五个师,沿湘桂公路进行侧击,保持机动,防止红军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第三路以三十六军周浑元率所辖谢溥福、萧致平、万耀煌师尾追红军,取道宁远进占道县,防止红军南下进入桂北。
第四路以二十七军李云杰率所兼之二十三师取道桂阳、嘉禾、宁远,沿红军前进道路尾追。
第五路以十六军李韫珩率所兼之五十三师,取道临武、蓝山,沿红军前进道路尾追。
这个五路进军的湘江追堵方案,虽由何键宣布,实际上为蒋介石一手策划。前面已经提到,蒋介石选择何键任“追剿”军总司令,就是为了利用何与李宗仁、白崇禧的私交,以湘军入全县,彼此不会猜忌,以便合力封锁湘江堵住红军去路。桂北设有民团,亦可使过境红军遭到一些困难。李韫珩、李云杰都是湖南人,所部多系嘉禾、宁远子弟,由他们跟踪追击,可收地利人和之便。蒋介石认为,以精锐之周浑元军抢占道县,压迫红军西进,吴奇伟军沿永州西进,阻遏红军北上,迫使红军强渡湘江,形成在大军前堵后追、左右侧击之下于湘江东岸进行决战的有利形势,必能造成红军最大伤亡;如果红军不渡湘江,只有转入粤北或桂北,此时陈济棠已有好几万人集中在粤湘边,红军欲仓促建立苏区亦不容易。
湘江上空,战云密布。
对蒋介石欲“一举除三害”的打算,白崇禧愤然说:“有匪有我,无匪无我,我为什么顶着湿锅盖为他造机会?”
蒋介石精心策划的湘江战役,牵涉到三四个省、上十个军,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政权里,统一行动并非易事。蒋介石和桂、湘、滇、黔诸省军阀,向来貌合神离、互相猜忌、矛盾重重。蒋介石在湘江一战除妄图消灭红军外,还时刻不忘剪除异己。他企图驱使桂、湘两省军队同红军决战,如两省军队能将红军消灭,蒋介石当然是求之不得,但凭他多年“剿共”的经验,这是不可能的;如两败俱伤,他就可乘虚而入;如红军将两省军队歼灭,他可出来收拾残局。这就是蒋介石的“一举除三害”的如意算盘。
《跨越雄关》 喋血湘江喋血湘江(3)
自蒋桂战争之后,广西在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统治之下,在全省推行所谓“三自政策”(即自卫、自治、自给)和“三寓政策”(即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鼓吹大广西主义和排外思想,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对蒋介石一直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为此,他们特别注重加强军备。在常备军方面,桂系始终沿用“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的番号,下辖二个军五个师,总兵力近三万人。在地方武装方面,桂系大力组训民团,作为常备军的补充和基础。他们将全省划为桂林、平乐、柳州、梧州、南宁、龙州、百色、天保八个民团区。每一民团区设一民团指挥部,负责指挥所属各县编练民团。各县设民团司令部,司令由县长兼任。每一民团区设三个常备大队,全省计有24个常备大队8000余人,超过桂军一个正规师的兵力。各县组训后备队,每个区公所编一联队,每乡编一大队,每村编一后备队。以区长兼联队长,乡长兼大队长,村长兼队长。当时,广西有人口1300万,其中壮丁245万。桂系强迫他们接受军训,到1934年,约有半数壮丁经过军事训练。
早在第五次“围剿”时,在蒋介石的督促并允发经费补给军备的条件下,广东西南政务委员会曾决定派余汉谋、香翰屏率领一个军参加“围剿”。广西虽也派一个师归余汉谋指挥,但白崇禧却自有打算。他在第四十四师师长王赞斌率草德宏、周元两个团参加“围剿”出发前,说了这样一番发人深思的话:“广西地瘠民贫,养不起兵,而老蒋又时时想解决我们,不能不多养一些兵,以图自存。现在派你们两个团去剿,必须换回四个团的经费补给来,同时你们也不能损伤一个兵、一支枪,这是主要原则。”后来,参加“围剿”的广西部队,由二个团增至四个团,防守地区扩大到安远、龙南、虔南、定南一带,而白崇禧的上述“原则”并没有改变。
1934年8月间,白崇禧判断中央苏区红军有突围意图,怕部队遭受损失,特亲临安远,准备把部队开回广西兴安、灌阳一带,并连续打电报给蒋介石说:“如为阻挡共军通过湘桂边境,广西部队愿独任其事,但必须先令王赞斌师归还建制,否则兵力单薄,难以抵御。”9月间,蒋介石复电照准,但规定必须在灌阳至全县间占领阵地,不使红军通过湘桂边境。蒋介石的电报说:“匪将南窜桂黔,贵部如能尽全力在湘桂边境加以堵截,配合中央大军歼灭之于灌阳、全县之间,则功在党国,所需饷弹,中正不敢吝与。”随即派飞机将两个军3个月的经费及堵截计划、密电本等,送至武鸣,白崇禧亦谨复“遵命办理”。
红军长征开始后,10月上旬,桂系即大征民工,在桂北赶筑工事、碉堡,在自黄沙河至桂林,黄沙河、文市至富川、贺县重要市、镇,以及沿湘江、漓江西岸,筑起三道碉堡线。到红军进入桂湘边界时,仅第三线即筑有碉堡140多座。红军开始突破粤湘边境时,白崇禧除继续向蒋介石索要武器弹药外,还将两个军调集在湘桂边境,把第十五军夏威部置于灌阳、全县一线,把第七军主力置于恭城、兴安一带,让第四集团军指挥所推进至桂林,准备迎战。
11月上旬末,桂系接到蒋介石要桂军在湘江堵击红军的电令之后,立即在南宁召开高级军事会议,谋商对策。当时,白崇禧判断红军动向时,提出三种可能:一是深入广西腹地;二是直驱贵州,并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三是进攻四川,占领“天府之国”。他认为:三种可能性中,以第三种可能性最大,因四川内部四分五裂,又远离国民党中央的控制,是共产党立脚最好的地方。第二种可能性次之,因贵州是山区,便于游击。第一种可能性最小,因广西民团组织严密,红军不至于在此久留。根据这三种可能性的分析,他们判断红军只是路过广西,并不打算在广西立足。那么,是否在湘江堵击红军呢?他们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认为红军有10万人马,来势凶猛;广西只有两个军,五个师,16个团,共两万多人。以2万人去堵10万人,弄不好就会被红军消灭;即使打得好,也会两败俱伤。不论出现哪一种情况,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都会以追击红军为名,乘虚而入,广西就会成为蒋介石的天下。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既要反共,又要防蒋;只能追击,不能堵击。
根据上述分析,桂军确定了在湘江战役中的基本作战方针:在红军入境前,将部队布防于桂湘边境一带,摆出决战的架势。这样一则可以应付蒋介石,二则让红军知道,广西早有准备,不要轻易进广西来。如果红军过境势不可免,就将部队摆于南侧,让出桂北一条路,让红军通过,但绝不能让红军进入广西腹地。在红军通过时,可以相机进行侧击追击,这样,一可促使红军快走,二不会冒红军主力回头打击的风险。他们认为,这样做既可相机打击红军,还能应付蒋介石,是保存实力和地盘的妙计。
11月15日,桂系以白崇禧名义电复何键,表示了“协力堵剿”的决心。16日,桂湘双方在全县会商联合防堵的作战部署。何键派刘建绪出席,广西由白崇禧出席。白从南宁动身的头一天,又故作姿态,在广西省政府举行的以纪念孙中山为名的例行周会上,大吹大擂,公开说他要去全县。在全县会议上,湘桂双方商定:利用湘、漓两水天险,严密布防。防区的划分是以黄沙河为界。桂军负责兴安、全县、灌阳至黄沙河(不含在内)一线,湘军负责衡阳、零陵、东安至黄沙河一线。全县会议一结束,李宗仁、白崇禧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