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号龙池,乳名万喜,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人。1883年10月8日出生于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其6岁丧母,9岁入私塾读书,16岁协助其父阎书堂经商。1902年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由清政府选送到日本振武学堂留学,结识了孙中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1907年入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1909年春归国,先后担任山西陆军小学教官、学校监督,陆军86标统(团长)等职。1911年10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太原起义并获得成功,被推选为山西都督,时年29岁。
1914年5月阎被袁世凯委任为国武将军。1916年7月任山西督军兼省长。1917年9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爆发。他秉承段祺瑞的旨意,派兵赴湖南同护法军作战,遭惨败。在北洋军阀混战的年代,他朝秦暮楚,进行政治投机,并乘机将部队扩充为12个旅。1927年6月,在北伐战争取得很大胜利的形势下,他自称北方革命军总司令,悬挂青天白日旗,随即将军队扩编为8个军。是年7月,在山西进行“清党”,迫害共产党人。1928年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对奉系军阀张作霖部队的作战。3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太原分会主席、北平分会代主席、平津卫戍总司令,势力范围扩展到河北、察哈尔、绥远及北平、天津。1929年又兼任国民党陆海空军副总司令。1930年被委任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同年8、9月间与冯玉祥、汪精卫联合反蒋,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并任主席兼陆海空总司令兼第二方面军总司令。但很快冯阎倒蒋失败,在蒋的威逼下,于11月29日从五台县化装潜往天津,12月22日离津隐居大连。由于山西军政要人都是他培植的亲信,他仍可控制山西局面并随时准备东山再起。1931年8月,乘日本飞机秘密回山西,隐居河边村,遥控太原。“9•;18”事变爆发后,经众人多方面周旋,蒋阎言和。1932年3月,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统治山西和绥远两省。他采用保境自守的策略,着重搞好本省建设,充实力量。
1935年日军进窥绥东,他提出了“守土抗战”的口号。1936年2月,红军东征,由陕北过黄河进入山西,阎军大败。蒋介石乘机派五个师进入山西。红军撤回陕北后,蒋介石仍不撤走。随后,他面对日军步步进逼,而蒋介石也想将他吞并的形势,初步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采取了“拥蒋联共抗日”的路线。
1937年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日军侵入山西后,曾在代县组织所部积极对日军作战,并同共产党合作抗日。但后来接受了蒋介石的密令,开始制造反共摩擦。1938年3月兼任山西省主席。1939年蒋介石发动反共高潮后,他于12月制造“晋西事变”,进攻抗日决死队和八路军。后来又暗中同日本侵略者联系,在抗日和降日之间进行投机。
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内战。1945年9月派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部侵犯上党解放区,三万余人被歼。随后,在解放军的打击下,他的部队不断被歼,所占地区日益缩小,到1948年7月,只剩下太原和大同两座孤城,但仍继续顽抗。1949年3月29日,人民解放军兵临太原,阎离开飞南京,从此告别山西。同年6月3日,出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12月8日随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
1950年3月以后,阎只担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很少公开露面。
1960年5月23日,病死在台北阳明山寓所,终年77岁。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第三部分毛泽东点评杨虎城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毛泽东点评杨虎城
临危受命,回师西安――拉开了“二虎守长安”的序幕――设计用谋,浴血守城――安内攘外,誓不言和――“执行命令”,搜捕“要犯”――巧借“醉酒”,释放共党――接受西北大联合共同抗日的主张――力谏受责,决心兵谏――逼上梁山,发动事变――撤职留任,出洋考察――归国抗日,惨遭毒手――千古功臣,永垂不朽――杨虎城将军小传
毛泽东在读《史记》的笔记中曾有这样的批注: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他们堪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第三部分临危受命,回师西安
1926年1月,军阀刘镇华奉吴佩孚之命,以“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的名义,继重创国民军第2军之后开始大兵压向陕西,率领镇嵩军7万人向陕西进攻。镇嵩军攻占潼关后,长驱直入,于4月初兵临西安城下。时西安守军总共不到5千人。刘镇华满以为西安指日可破,准备搞一个“入城式”。
与此同时,杨虎城在三原也接受了国民革命军的临危受命——防守西安。
杨虎城在三原县东里堡召集各将领会议,明确指出:国共合作的广州革命政府正在准备北伐。西安是西北革命的根据地,若被刘镇华占据,将不利于革命军北伐,也会给三秦父老以极大灾难。因此,坚决主张迅速将部队移驻西安,与陕西军务督办李虎臣合兵抗击刘镇华来犯。会后,杨虎城除留李子高旅防守三原外,令其余各部5000余人驰奔西安。
在此之前,杨虎城还派军需李天午到西安与李虎臣商量防守事宜。李虎臣说:“我‘对点’来,我守。我‘对点’不来,我走”(杨虎城原名忠祥,号虎臣,故俩人彼此一直以“对点”互称)。李虎臣把守卫西安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完全寄赖于杨虎城的决心上。李天午向杨虎城汇报了李的态度以及省城情况,杨虎城立即用电话告诉李虎臣,说他已令冯钦哉、姬汇百二位旅长率部星夜赴省,他随后就到。
杨虎城先派孙蔚如率领第二支队挺进渭北各县通往西安的重要渡口草滩,准备船只,掩护大部队渡河。孙部占领渡口后,冯、姬二旅长即率精锐部队连夜相继渡河,迅速向西安前进。4月16日,在渭北进步力量的支持和西安各进步团体的欢迎之下,杨虎城派先头部队从北门进城。刘镇华获悉杨部从三原向西安转移时,大为惊讶,即令在城东北郊三辅洼一带的镇嵩军攻城。原在驻东郊的守军纷纷向城内撤退,情况十分危急。杨虎城先头部队冯、姬二部未及休息吃饭,就出东门投入战斗,击退敌人,才把战局稳定下来。4月18日,杨虎城率领后卫部队由草滩、马神庙两路渡河进入西安,进一步稳定了战局,安定了人心。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第三部分拉开了“二虎守长安”的序幕
刘镇华见杨虎城率部入城,气急败坏,命令部队攻东关,占三桥,很快将西安四面包围。5月中旬,西安与外县的一切联系全被截断,为了打通一条与外面联系的交通线,杨虎城忙派兵突围开路,但几次突围,均未成功。眼看只剩下坚守孤城一条路了,杨虎城感到,大敌当前,如何统一指挥与团结合作,是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杨虎城找到李虎臣、卫定一等研究如何抗击刘军进犯问题。当时,论实力,杨部的兵力约5千余人,是保卫西安的核心力量。然而,杨以大局为重,提出取消国民军的番号,改称陕军的建议,并推戴李虎臣为陕军总司令,自任副总司令。其次,他命令自己的部队把从靖国军开始时就戴的红圈军帽取消,同李虎臣、卫定一部一致。在分配防务时,杨担负起敌人攻击的重点东、北两个方向。为了防止敌人声东击西的诡计,守军采取了分片包干的办法。大家表示赞成,并迅即进行守城防御部署,在城外各要隘和城墙上构筑工事,分别派兵固守,拉开了“二虎守长安”的序幕。
当时,要坚守西安,确实非常困难。刘镇华围攻西安的兵力有7万多人,城内的守军总共不足1万;刘军有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源源补给,又有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接济,武器装备较优;而城内守军武器弹药和军需粮草均无补给之源。双方力量对比不仅众寡悬殊,而且城内守军的三个部分,思想混乱,标志不一,很难统一行动。杨虎城、李虎臣和卫定一等几个不同系统的部队,过去各有所属,各自为战,而且有过分歧,这次由于共产党的帮助,暂时联合,共守孤城,但是各有人马,各有打算。
此外,西安城内有些绅士组织“和平期成会”,作为刘的内应,随时准备迎刘入城。是年冬,城内粮食供应断绝,军民先后饿死和冻死近不计其数,“和平期成会”乘机造谣惑众,制造混乱。
在这种外有强敌进攻,内有奸人挑拨,守军情况复杂,特别是李虎臣时有动摇的形势下。杨虎城要带领守城部队,团结全体军民坚守西安,确实不易。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第三部分设计用谋,浴血守城
刘镇华求胜心切,指挥部队,多次发动强攻;杨虎城率部反击,寸土必争。刘下令在东北城下挖掘地洞,准备爆破,炸毁城墙,攻入城内。杨虎城从一个农民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派副官李秀侠、卫队营孙辅丞负责寻截,在地下挖掘堑壕,专门防御敌人的地道爆破。后来,刘军几次挖掘地道,都被发现堵塞,使敌之阴谋未能得逞。
7月22日夜,守军中级以上军官正在三意社看戏,突然有一个副官匆匆走近杨虎城身旁,低声报告了刘军将进行夜间偷袭的军情。杨虎城和李虎臣、卫定一商量了几句,就站起来向在场的军官说:“敌人今晚由东北城角大举攻城,已将我军口令盗去,今晚口令改为“杀敌!”接着,他命令冯钦哉、姬汇百两部各抽一营准备增援,其余各部军官赶快各回原防,严加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