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徐光启本就是不爱计较的人,加之他也知道何成梁这是急的乱了方寸,也没有生气,而是和声说道:“是这样的何大人,下官去过一些地方看了,发现了不少蝗虫的幼虫,数目不在少数,而且根据大人派去给那些有经验的老农做记录的士子回馈的信息,那些老农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得出结论,这次的蝗灾估计祸患不浅,而且这只是济南青州二府,左近的其他地方还没有相关的信息,如果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情况的话,那么影响将会更大,所以他们告知下官,让我转告大人,要早做准备才是,不然,山东阖省将会。。。。。”
徐光启没有把话说下去了,因为他看见何成梁的眉头已经皱成一团了,只能点到即止,要是何成梁因为自己的话乱了方寸的话,那就更加的不妙了。
“老徐,”想了想,何成梁说道:“这样,我们马上组建抗灾筹备署,这个署不是正式的官署机构,但是责任很大,所以我希望你能担任这个署的主任,我任总指挥,署里的人员就由哪些老农,一些在农事方面有研究的读书人组成,另外之前我安排的研究方子的郎中也算在内,其余的人员,由你自行安排,只要你认为有用的人,你尽管以我巡按衙门,还有山东布政司,巡抚衙门的名义招用,别担心,钱士完钱大人那边我自会去分说的。当然,那个灭蝗令依旧有效,只要有人能够凑够数量,不管是幼虫还是成虫,我都会发赏钱的!”
“唉好吧,”徐光启心情也不好,毕竟他的心中也是装着整个大明的,百姓受灾,他如何能够好受,他接着说道:“不过何大人你放心,不管下官在这个抗灾筹备署是个什么职位,下官一定把事情办好,不负大人所托,不负山东百姓之望!”
各方人员的统集,确实让徐光启很费神,不过他还是尽心尽力的完成着自己的工作。现在抗灾筹备署的人员大约有数百人,除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农,一些对农学有研究的读书人,还有之前何成梁找的研究灭蝗方子的郎中之外,不少的术士也加入进来了,为了更好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徐光启根据何成梁的建议在山东的各州府均设置了监测站,时时回报情况,以便能够得出准确的分析从而早做准备。
春耕已经结束,接着就是灌溉之类的活儿了,百姓们日夜辛勤的劳作着,看得出来,今年他们还是很高兴的,毕竟不少人都有了土地或者有了比以前多得多的土地,心中自然是欢喜。然而最近一些有些经验的农民又开始发起愁来,因为他们和何成梁请的那些各地资深老农一样,也发现了问题,蝗灾已经初现迹象了,这这让他们不由得担心起来。
很早之前,何成梁以大旱之后有大蝗的经验颁布了灭蝗悬赏的命令,尽管听起来只要专心去捉蝗虫,似乎收入不菲,不过稍微有点脑子的百姓都不会希望去赚那个钱, 因为只要蝗虫一多,遭殃的还是自己这些平头百姓。
三月刚刚过去一半,蝗灾正式爆发了!
不少地方都出现了铺天盖地的蝗虫,所过之处,农作物基本上都被吃光了,为此徐光启和何成梁都愁坏了。尽管之前让人在研究治理蝗虫的方子(其实就是古代版的农药),何成梁也提供了不少的信息,可是一来在这之前已有的方子中,都只是针对小面积的,祸患较轻的蝗灾,二来何成梁不是学化学的,对于农药,也只是小时候呆在农村的时候有一些粗浅的见识,提供的帮助不大,而这种事情不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很难产生效果,故而最终没有人能够阻止这次蝗灾的发生。
看到地里的蝗虫,不少的百姓连死的心都有了,去年刚刚遭受了灾害,今年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土地,却又遇到了蝗灾,这可如何能够活的下去啊!只有那些种植何成梁推广的新作物的土地情况好一些,这些作物都是初次在山东出现,估计蝗虫们都还不认识,也不太敢下口。只有何成梁知道,这些作物中红薯和土豆受蝗虫的影响本来就较低,因为这两种作物即使被吃掉了叶子,只要损坏不大,依旧能够存活的话,土地下的根茎还是会生长,只是产量会下降一些而已。
不过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大面积的蝗虫才是要紧,毕竟在山东大部分的土地上种植的作物那都是蝗虫的最爱,要是真的听之任之,后果不堪设想!
抗灾筹备署现在正式更名为赈灾行动署,各地的监测站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与之前何成梁派到各县的赈灾特别工作组一道发动百姓抓捕蝗虫,并且按照灭蝗悬赏令收购百姓捕捉的蝗虫,死活不论,大小不论,只要是蝗虫,一千只一百文钱,多捉多奖。
尽管不少人在长吁短叹,但是更多的人却积极的响应了悬赏令的号召,四处捕捉蝗虫去了。这么做一来主要还是为自己着想,毕竟蝗虫首先祸害的就是自家的地,多捉了说不定就能够让自家的损失更少一些;二来却是为悬赏的银钱,毕竟真要是一家老小全上阵,蝗虫又这么多,捕捉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三来却是回报何成梁,不少人心中抱的想法就是到时候捉了蝗虫直接交给衙门就是了,一文钱都不要,这主要是对何成梁拿出钱财鼓励百姓灭蝗的举措十分感动,而且之前何成梁的行为也让大家打心里尊敬。
这件事被何成梁派到陵县的工作组组长魏公达上报了上来,并建议适当的减少乃至取消悬赏金额,毕竟不少的老百姓还是很积极的在响应巡按衙门的号召,而且不愿意拿赏银的,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省下不少的银子,为以后做打算。
魏公达是何成梁在清丰的时候就买的一个孩子,平日里很聪明,这次被何成梁派到陵县去做组长也是报以了很高的期望的,而他也没有辜负何成梁的栽培,到了陵县各方面做的都很不错,不过此次何成梁却对他很是失望,在给魏公达的回信中何成梁大大的训斥了他一顿,并给他举了孔圣就赎买鲁奴之事教育子路的事情,示意他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巡按衙门的一切措施。
不过说实话,现在何成梁手头还真是紧的很,自己的钱不再好拿出来暂借给衙门了,而之前的收获大多都投入到流民安置和各方面的建设了,尽管之前何成梁早就专门准备了八万两银子作为灭蝗的悬赏银,但是现在看来可能是大大的不够的。虽然还剩余了很大的一笔银子,但是那是拿来预备赈灾所用的,一旦局面不可控制,到时候再安置赈济百姓,个方面的花销可是个天文数字。
从徐光启处回衙门的路上,屏退了随从,何成梁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仔细思索着解决的办法。不自觉中,何成梁走出了城,此时却见一个人在训斥自家的孩子。
正文第五十五章美食
不自觉中,何成梁走出了城,此时却见一个人在训斥自家的孩子,本来这并没有引起何成梁的注意,不过那人似乎提到了灭蝗悬赏令,何成梁便走了过去,打算听听百姓对此事的评价。
“你个败家子,这东西有啥好吃的,吃死了老子还懒得埋你!这是什么,这是钱,钱,小兔崽子,知道你小子一下子吃掉了多少钱么?还有你们几个,回去我就告诉你们家人,看你爹娘不收拾你们!哼!”这男子看上去三十岁左右,在他的面前是几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子。
“这位大哥,不知何故训斥自家孩子啊?”走的近来,蝗虫出声问道。
“哦,”这人见何成梁一副读书人打扮,忙行了一礼,道:“这位秀才公有所不知,我家这孩子领着别家的孩子捕到蝗虫之后,居然拿来烤着吃了,这蝗虫何大人说是要拿银子收的,这不是败家么?而且这蝗虫是恶秽之物,怎么能吃到肚子里呢?所以我训斥了小儿几句,倒让您见笑了!”
“啊?”何成梁略微一错愕,旋即笑着道:“大哥教训孩子,正是应该的,不敢见笑,在下还有事情,先行离去了,大哥请便!”
说罢,何成梁向这人一拱手,这人回了一礼之后,何成梁便转身离去了。
此时何成梁的心中其实是很激动的,因为他感觉似乎找到了解决悬赏经费的办法,只是心中还有一些不确定。
何成梁还是从那几个小孩子那里得到的启发,小的时候,何成梁经常和小伙伴去竹林里面捉竹节虫,用火烤后,加着盐巴等佐料吃(此乃作者亲身体会,呵呵)那时候感觉确实美妙无比。现在何成梁见这几个孩子也在用类似的法子吃蝗虫,眼睛一下就亮了。
告别了那个训斥孩子的人,何成梁一路上思索着,走回了衙门。何成梁想到可以将这些蝗虫做成末儿,然后用一些特殊的烹饪的方法烹饪出来,外形改变了,谁也瞧不出来,而且甚至还可以用已经试验成功的罐头制作方法来做这些,不过想到这些东西实在是有些恶心,真要是贩卖给那些有钱人家何成梁还是觉得有些无良了。
何成梁在后衙独自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敢和其他人商量,毕竟这事儿说出去还是挺恶心的,到时候让自己的老婆看低了自己可不太好。就在这个时候,下人通报,山东工商联合会派来的代表正在前厅等候。
“是什么事情?”何成梁有些着恼的问道。
“老爷,那人说是来询问老爷出海行商的事情安排的怎么样了,还有护卫船队的安排如何?他们希望能够尽快的出发!”下人恭谨的答道。
“这些奸商,也不看现在是什么时候,就只知道惦着自家的那点破事儿,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何成梁抱怨道。
“那。。。老爷,小的现在就去回了他吧”下人听到何成梁的抱怨,连忙说道。
“嗯。。。等等,把他叫到我的书房来!”何成梁想了想,突然思路变得明晰了,改口吩咐道。
。。。。。。。。。。。。。
“草民山东工商联合会代表方于安,见过大人!”书房中,方于安向何成梁见礼道。
“呵呵别这么生分,怎么说来,本官现在也是这个工商联合会的名誉会长呢,都是一家人,这么客气干嘛!”何成梁笑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