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如果他决定转守为攻的话,历史将会想怎样一个方向发展?

尽管这些朱影龙不原因去想,但忍不住的时候,他总是会去思考这个问题,毕竟他完全是这个时空的人,有些东西说出来,这个时空的人也许会以为他异想天开,也或许以为他是个疯子。

说白了一句话,他就是憋不住的去想这些问题。

第二十卷:变法自强之第六章:平定江南(三)

月最后几天时光悄然流逝,进入如火如荼的七月,七个大火炉,热的连树上的知了都没有气力叫唤了,南京街上本就稀疏的行人更加稀少了。

比起后世的温室效应,现在的火炉南京丝毫不逊。

西瓜在这个时代属于稀有水果,普通百姓可吃不到这东西,一来产量太低,二来运输和贮存技术跟不上,当然了,皇帝自然不一样,冰镇西瓜敝开肚皮供应,各色夏季冰饮比起后世的自己生活的还要丰富。

皇城之内修建了一个巨大的冰窖,原来皇帝难得来一次,冰块每年都贮存,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宫内的太监们偷偷的将冰块运出卖与富贵之家,端的是一条极好的生财之路,今年不同了,皇帝过来了,皇城内的太监通通被集中起来,触犯大明律法的依律判刑,没事的,发放遣散费,年纪大的,到朝廷设立的太监养老院养老,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后来朱影龙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冰窖里的冰块实在太多,自己一个人也用不了,于是下旨赏赐随行南征立功将士一部分,剩下一部分出售给百姓,甚至强行拟定了冰块的价格,让普通百姓都能接受,然后以此成为惯历,这让囤积冰块牟利的商人们小小的头疼了一下,毕竟朝廷还没有让他们太亏。

皇城已经被他更名为金陵行宫了,太监也遣散的差不多了,金陵行宫人也不多,许多宫室都是空着的,朱影龙批阅奏章的闲余也在考虑这些闲置的宫室该如何处理,总不能就让他空在那里吧,就算把自己和所有的妃子都搬过来住也住不了多少房子。而且自己也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机会来南京,这么一座巨大地皇城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修成,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空闲在这里实在太可惜了,而又因为它曾经是紫禁城,除了皇帝,又有谁敢住这样的宫殿?

南京故宫博物院?朱影龙脑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了后世的那个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而那个时候南京大明皇城已经毁于战火。自己何不在南京设立一个故宫博物院呢?

叫“故宫”有些不好,好像是以前朝代留下的,不如叫“大明皇家博物院”好了。

还可以依托这个“皇家博物院”,在南京翰林院和国子监的基础上在南京设立两所大学,一所南京大学,一所复旦大学,这样两南两北,大明四座顶尖的学府将会在世界教育史上留下最光辉的名字,成为世界上最顶尖学府。

得闻朝廷在南京仿造北京模式设立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江南的学子们个个喜极而泣。要知道北京两所大学的门槛可不是一般地高,每年就招收那么多人,多少人争破脑袋想进去,做学问的。想考进士做官的,哪一个不想进这两所大学,因为这两所大学每年都有名额,不需要通过科举就可以当上进士。成为天子门生,如果在南京也设立这样的大学,也有这样的进士名额的话。江南一地的士子们不疯狂才怪了。尤其是那些出身贫寒的士子。连上京赶考的银钱都没有,每三年一次科举都有不少士子因为借高利贷进京高考。最后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被挤落下来,最后身无分文,被债主追债,甚至心理脆弱者自杀不在少数,现在好了,贫寒地士子只要通过两所大学的入学考试,就算没能中进士,也能在官府里谋一个差使,除了最后考试不合格的,基本上都能有个前途,贫困着而且还可以向朝廷申请免除学杂费,这样的待遇和好处立刻让在贫困线上挣扎地士子们兴奋鼓舞,从来就没有哪一朝皇帝如此优待士子,而对于朝廷即将在两所大学里开设多项选修杂学的消息已经无人问津了。

一招尽收江南士子之心,再一个“皇家博物院”更是让江南的士子们进入颠狂状态,朝廷选出原皇城一部分宫殿设“皇家博物院”,并且下诏让江南的收藏家们志愿捐献收藏或者摹本,博物院建成之后,并藏书之摹本再设一个“南京皇家图书馆”,免费对天下士子开放。

这一消息传出之后,原在北京地两位大学校长坐不住了,南京这么搞法,岂不是把北方的士子都吸引到南京去,联名给朱影龙上了一份奏折,要求在北京城也设立一个“皇家博物院”和“皇家图书馆”,这是好事,朱影龙自然是欣然同意。

这就是史称的“南北两院”和“南北两馆”事件,历时数月,它对后世地影响已经难以估量。

要说成立北京和清华大学地时候是朱影龙力压众意才百般艰难地催产而生,当时还爆发了“理学杂学之争”和“真伪儒学之争”,虽然控制的好,没有发生什么恶性地事件,但这毕竟是一间被动完成的事件,若不是以利诱导,恐怕也不能成事,而到现在的“南北两院”和“南北两馆”事件,确隐隐的透露出花被动为主动的迹象,虽然不是很明显,大家似乎都看到了表面上的利益,但利益本来就是驱动人类的本源动力,当然朱影龙自己身在局中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上升到理论大高度,他只有一种直觉,那就是形势似乎对他越来越好。

而知道这一点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松江府更名为上海府,设海关分检司并上海海关道,由朝廷牵头,面向全国召集资金入股,投资建设港口码头,正式开发大上海,东海舰队第一支队移驻宁波港,总部基地设在浙江宁波,东海近海几省的海防巡检衙门撤的撤,并的并,整合之后,一部分并入海关司,成立海上缉私队,一部分并入东海舰队,并成立一支小型的舰队,称“东海舰队第二支队”,本部驻扎在上海港,上海成为东海舰队的常驻基地之一,负责东海近海水域渔民以及商船的安全。

这是一个大动作,朱影龙很清楚,政治改革漫长而且奏效慢,除非是急风骤雨式的,现在自己挟南征胜利之威,他这个皇帝地位更加如日中天,基本上没有人敢在军事上反对他,正是军事改革的最有利的时机,一大批在南征中立功的中等以下的将领将获得重用,而又一大批庸将被撤职或者到不重要的职位上去,或者被架空等等,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朱影龙牢牢的掌控了全国近百分之六十的军队,有这个底气在,就算政治经济改革闹出什么大的风波来他也不怕。

第二十卷:变法自强之第六章:平定江南(四)

影龙一统大明的结局已然明了,那些凡是还视大明为属国们纷纷派出使臣呈上丰厚的贡品要来见上朝皇帝,这些朱影龙自然是来者不拒,况且他也想重新拟定大明与这些藩属国的关系,他不是一个慷慨的皇帝,他知道有不少国家是真心仰慕天朝上国,附为尾翼,而也有不少国家是冲着天朝富庶来的,贡品以次充好,而天朝回赠的确价值远远高于他们进贡的十倍乃至几百倍,完全把天朝当冤大头,这样的事情决不能再做了,所以必须挑选一个扣门的外交官接待这些藩属国的使节,挑来挑去,居然没有一个合适的,最后实在没办法,把善于精打细算、对皇帝都苛刻要命的户部尚书孙慎行推到了前面,让他去接待这些前往北京的藩国使臣,给他的旨意就两条,第一,不辱国体,第二,不能亏本。只要坚持这两项原则,什么都可以谈。

其中还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第三任总督亚彼得奴易兹也派来了通商使者,不知道他从哪里听到现在的天朝皇帝是个开明喜欢商人的君主,迫切希望打开天朝国门,获得贸易权的荷兰人在得到分裂的天朝即将统一,新的皇帝废除禁海令之后,迫不及待的派出了一个通商使团,乘船前往南京来见朱影龙。

此刻的荷兰仍然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各地,尤其是海军实力雄厚,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但毕竟属于农业国家,工业还都基本上以作坊式的手工业为主,若不是老底子厚实。这些荷兰殖民者早就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大肆殖民了。

荷兰人并不可怕,打败它也不是难事,但只能保一时平安,就算荷兰人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三次英荷海战失败后,被新近的海上强国英吉利赶上之后,大明同样需要面对英国这样新兴的殖民强国,历史上,英国把印度变成它地殖民地之后,对西藏的觊觎之心从未断过。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还有台湾(小琉球)领土问题,荷兰人会放弃在台湾南部建立的据点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台湾地理位置重要,在海洋愈益重要的时代,这就是一艘永不沉没的巨舰,其战略位置以及实用价值无可估量,以此论断,荷兰、大明终有一战,还有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大战。

小小的荷兰使者。朱影龙是不会亲自接见了,仅仅让新任的理藩院郎中黄鼎臣去见了一下。

黄鼎臣见了那个荷兰使者德包尔,回来禀报之时气愤异常,德包尔实在是太傲慢之大了。根本就没有把黄鼎臣放在眼里,极尽冷嘲热讽,更是说他没有资格知道他出使大明商谈贸易的条件。

朱影龙本来就对荷兰人没有什么好感,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听完黄鼎臣地叙述后,当即火气,理藩院五品的郎中放到地方上也是一任知府。管着一方百万的百姓。荷兰一国才多少人。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驻雅达加的总督又能管多少人,他派出的一个小小使者又是什么身份?

当即下旨派了一个从七品的候补知县过去再见那荷兰使臣。若再傲慢无礼,去见的人品级再降!

如此一降再降,接待的规格也是跟着下降,这下这个荷兰使者德包尔慌神了,他此行来可是有重要目的在身的,就是因为他地所谓傲慢无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