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索尼目睹了大明宣布军改的开始,不过可惜的是他不能留下来继续观察并研究大明的军改了,因为他接到了皇太极的调令,他就要卸去公使的职务,回盛京去了。
索尼的离开让皇太极错过了一个了解大明军改实际情况的最好的机会,而萨哈璘虽然随后接替了索尼的工作,但是他没有得到索尼的交接,更加没有能接过索尼这四年来在大明上上下下积攒下来的关系网,因此就算萨哈璘就算有通天之能,一开始也不可能掌握大明军改的一些机密信息。
大明究竟要干什么?一次划时代的军事改革吸引了大明周围许多国家的目光,后金,蒙古,暹罗等国家都在看大明,看大明究竟要干什么。
尤其是后金最为苦恼,由于没有得到大明军改的确切内容,皇太极和范文程两位一个是当世枭雄明主,一位是子房之才的当代诸葛,两个人同时变的无所适从起来。
但是皇太极和范文程都看出大明这一次军改显然是为了增强军力,尤其是裁军一项,一下子裁军百万,古来还没有哪一个君主有如此魄力,而拼命增加军队则不少。
虽然皇太极一直在嘴里看不起朱影龙,但内心里已经把他当作了一个棋逢敌手的对手,大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自己现在还只是一只强壮的狗而已,虽然这个比喻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之嫌,但事实上却是如此。
既生瑜,何生亮,皇太极熟读《三国》,也许只有这一句现在最贴近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吧!
没有人会预料到这样一次蓄谋已久的军事改革会对大明产生多大的影响,也没有会知道它的发生却又一次推动了世界军事跨越式的变革,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变革!
朱影龙并不知道他发动的这一次军改究竟会给大明带来什么,给世界带来什么,他只知道,变则通,变则强,不变则亡的道理,所以他以皇帝的身份策划并发动了这一次军事变革。
后世历史学家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不得不叹服崇祯帝选择发动这次军事变革选择时机的巧妙,首先是在谣言将起的时候,果断的宣布改革,并且做足了准备,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一次军事历史上的重大革命,其二,民心、军心可用,登基四年,轻徭负,与民休息,并将分裂的国家迅速一统,武将效命,积攒了崇高的声望,牢牢的将军权抓在手中,以巧妙的方式将可能出现反对的将领变相的软禁,然后一举推翻旧有的军事体制,建立了一个足以令后人百思不得其解而有无比先进的军事体制。
军改中,一大批军中无能之将,庸才之将都将会调转或者撤换,为避免矛盾尖锐化,朱影龙对一些手脚不干净,或者说作恶较少的武将网开了一面,但是就是这样,全国还是有十九命副将以上的武将被砍了脑袋。
行都司撤销后被改为地方警备司令部,然后地方武团的整编工作将有地方警备司令部负责,是为一省之地方最高治安安全长官。
改编后的七大军区,共七个集团军,粮饷将会由朝廷统一调拨,朝廷将在成都、武汉、南京、福建、广州等地兴建新的兵工厂,以满足各大军区武器的升级改造和换装!
朱影龙心里面知道,军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除了空军那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外,朱影龙不仅仅想要建立一直强大的海军,更想建立一直无敌的陆军,不论骑兵也好,步军也好,都要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军队!
而朱影龙并不知道他发动的军改居然悄悄的推移了后金发动对察哈尔蒙古的征服之战!
这还要亏的索尼,因为索尼一回到盛京,家里的凳子还没坐热,就被皇太极连夜召进了皇宫。
一起进宫的还有皇太极和代善、豪格等人,不是心腹重臣就是兄弟,儿子,君臣听索尼讲了一宿明朝见闻。
不知道是索尼故意夸大了自己的见闻,还是他真的说了什么话让皇太极等后金君臣很大触动。
事情过后,皇太极居然暗中下令按兵不动,一直将发动的时间拖延了两个月。
正是这两个月的时间,让皇太极后来追悔莫及,大明趁势介入蒙古内部事务,皇太极失去了征服漠南蒙古最有利的时机,这也为后金的灭亡埋下了一支巨大的伏笔。
第二十二卷:金蒙之战之第七章:扑朔迷离(一)
在的蒙古就如同一面平静的湖面上落入了一颗石子,的涟漪只有那么一点点大,还不足以让整个湖水动起来,但是湖水的平静已经被打破了。
而泰松就是这样一颗石子,一颗让蒙古,准确的说是漠南蒙古因为泰松的到来各方势力都陷入了一种茫然无措的猜测中,尤其是泰松回蒙古的路线,更加让人怀疑明廷是不是利用泰松回蒙古省亲的机会调和漠南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明廷这么做显然是利用蒙古对抗后金。
也许泰松自己还不清楚,自己这草原这盘棋上已经成了一枚关键的棋子,她的一言一行都牵动了时局的变化,甚至影响着蒙古未来的变化。
泰松自己不清楚,但不等于没有人清楚,皇太极虽然胆大,野心也大,但是为人却是非常谨慎,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虽然征服察哈尔蒙古大军和粮草都已经准备妥当,但是泰松突然返回蒙古,这已经是搅乱了皇太极的原定部署了,尤其泰松回蒙古的路线更是让皇太极有一种极其不好的预感,他心中有顾虑,这个时候不是跟明朝大规模冲突的时候。
前怕狼,后怕虎,这是皇太极内心真实的写照。
皇太极的确是一个不世的雄者,但是他已经失去年轻时候的锐气了,虽然雄心亦在,但已经不是那种不顾一切后果的年纪,如今决策一件事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顾虑,太多的掣肘让他有时候也会变得非常无奈。
最愤怒的还是林丹汗,最喜欢,最疼的妹妹居然在省亲的路上跑去见了蒙古黄教地教宗迈达哩活佛,还见了自己死对头白彦台吉,说什么他是一无所知。料图虽然传回来的消息说明廷有结盟的意思,但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明朝的那小皇帝能把稳住国内的烂摊子,并且将反对者都一一铲除,这样的人可不是好对付的,料图虽然是他看重的弟弟,但比起南人的狡猾和诡计多端来,他地确是差远了。
尤其让林丹十分不满的是,料图居然将自己所有的底线都透露给明廷,包括传国玉玺。这个东西对明廷来说用处不大,但对他来说却是意义非凡,明帝以这个为条件,分明是想控制他,一旦他交出了传国玉玺,别说整个察哈尔蒙古左翼,所有的蒙古人都不会原谅他的,交出玉玺之日,一旦消息走漏,就是他众叛亲离之时。就连露出一点意思都会让整个蒙古草原掀起无边的腥风血雨。
当初他对料图说出以传国玉玺作为条件,这不过是吸引明廷的权宜之计,在没有必要的时候,他甚至严厉的嘱咐过料图不可走漏一丝消息。想不到料图这么没用,居然什么都说了出来,好在没有多少人知道。
对林丹汗来说,哪怕现在料图就算跟后金的那个索尼睡同一张床。这都可以原谅,但不可原谅地是,这个蠢货居然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成。还把自己的底细都告诉明帝。这才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不过这一次泰松返回蒙古。最得益却是林丹汗最宠信的苏泰太后,大明与察哈尔蒙古越来越密切。而苏泰之子娶地又是大明的公主,更加又是长子的身份,如果她不是大妃的身份,额哲继承汗位基本没有悬念,现在好了,不管大太后娜木钟生地是男还是女,得到明廷支持的苏泰几乎不用担心自己母子日后会被人抢走权势和荣华富贵,因此泰松这一次回蒙古省亲,就被察哈尔蒙古贵族的高层看做一个信号,一个强而有力地信号,大明不再只是对蒙古物质上地援助了,可能接下来将会插手蒙古地经济和军事,实际上已经插手了。
草原经济过于单一,一旦发生天灾或者人祸,对草原上的百姓来说,就是处在了生死关头,所以生活在草原上地马背民族对农耕民族是有非常巨大的依赖性的,这丫是草原民族为何千百年来会养成彪悍,喜欢抢掠农耕民族的原因,能够不劳而获,谁愿意拿自己的东西去跟别人交换呢?
草原民族的强大从来都是建立在农耕民族的累累血泪和白骨之上的,这是一种浓的化不开的仇恨,几千年来,这种仇恨几乎没有停止过,就算把两个民族至于同一个国家,这种仇恨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必须通过几百年,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化解这里面的仇恨!
所以,只要武力强大了,控制和征服蒙古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将蒙古融合进入大明,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移民或者经济贸易依赖可以做到的,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放下一切恩怨,和睦相处的态度,当然在这之前,死人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泰松一行人离开归化城之后,车队和护送大军缓缓朝赤峰新城的方向而去。
两千精锐的关宁铁骑护送,草原上还没有那家不开眼马匪敢轻易的冒犯虎威,草原上的牧户们还把这支杀气腾腾的铁骑称之为“黑旋风”,黑色的铠甲,黑色的战刀,如同旋风一般的速度,在以后的草原上它掀起了草原之上最恐惧的噩梦!
泰松没有察觉,随行的料图也没有察觉,贴身护卫泰松的特战大队中几乎每天都会有两三个人离开队伍,他们去哪儿,干什么去了,没有人知道,但是等队伍到达察汉浩特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有少。
后来等宫廷密档解封的时候,才有人偶然发现了一段记载,记载着康妃泰松会蒙古省亲时候特战大队肩负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暗中对蒙古的地形进行勘测并绘成地形图,以备将来大军进入蒙古之用。
一天下来行进了差不多一百多里路,吴三桂命人寻了一处靠近河流的平坦之地安营扎寨。
由于河流冰冻,所以必须凿开冰层,才能取出水来,因此关宁铁骑分出三分一的人力去开凿那厚厚的冰层,三分一人马扎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