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筋,使得这个过程在平稳之中过渡过去,而不会引起国内的政治生活动荡,维持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局面。
总之反对的意见还处于下风,主要是国民党问题要找个合理的机会解决,不过国民党的势力基本上被李天成压制在原来的南方几省内,而这几省此时已经大部分被李天成带出来的振国军所控制,国民党只在政府机关占据了领导地位,而在军队之中,已逐渐被李天成安插的人手掌控。
对于这些国民党早已有所警觉,但无奈他们在政治上已处于绝对弱势地位,想要抗拒李天成的控制非常之困难,除非他们依靠原本的力量揭竿而起,但这样无疑会给民业党一个天大的把柄,将他们彻底扼杀。
孙中山死后,国民党的强硬派陈其美和蒋介石上台,他们发表的第一次演讲之中就谈到了要重振国民党,提出了要使得国民党在国内政治中取得更大的地位,甚至是与民业党平起平坐,直至超过对方。
但这又谈何容易,绝非喊一两句政治口号就可以做到的,李天成对于军队和政府、国家经济命脉、教育等领域的绝对掌控,使得他们还不敢痴心妄想那遥远的梦想,不过陈其美和蒋介石似乎不想再保持沉默,他们兴风作浪的时刻似乎就要来临。
不过在这个时刻,李天成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国外矛盾已几近落下了帷幕,国内问题是该着手解决的时候了,一切似乎都已经到了摆上台面的历史契机,一场风雨看似已不可避免,而李天成以强大无比的实力,将注定要成为这场风雨之中的主宰。
特别是在孙中山逝世之后,李天成再也无大的顾忌,对于这些国民党小辈而言,他更加舍得砸下威猛的拳头。
六月中旬,德、土、保加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军队开始渐渐陈兵俄国边境地区,军队规模渐渐达到惊人的四百万之多,其中德军两百万人,其它国家占另外一半,但德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显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中国正在从海参崴和东北、新疆等地向西伯利亚中部增兵,此前中国已修了一条从海参崴沿着外蒙古外的西伯利亚地区抵达西伯利亚中西部的铁路,方便向这一地区运送军队和物资。
振国军一共向西伯利亚地区增加了多达二十万兵力,最后使得军队人数几乎超过了四十万,虽然俄军陆续向西伯利亚中部增加至了一百万兵力,但他们的军队装备和军人素质无法和振国军相比。
俄军之中新兵较多,因为他们的主力还在欧洲地区,大约三百万人的军队分布在各处,受到了同盟国军队的巨大压力,俄军战斗力低下,显然不敢轻易发动进攻。
另外中国从战败国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国获得了六个军事基地的控制权,在东欧地区开始部署空军力量,北欧地区则仍然由德国控制。
中德两国的空军已开始向俄国境内的目标进行持续的空中轰炸,以瓦解俄军的防御系统,俄罗斯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已渐渐显出了苟延残喘之势,很快有被肢解的可能性。
六月底,沙皇尼古拉二世担心俄国一旦被占领之后,会被同盟国肢解成无数碎片,失去完整的俄罗斯领土,他在作出了最后的表演之后,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命令俄国军队全线停火,在东西两个战线举起了白旗,向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而曾经不可一世的尼古拉二世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西伯利亚广阔的疆域想要回到俄国人手中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强大的振国军不太可能撤出西伯利亚,俄国人注定了只能龟缩到欧洲地区,延续着他们古老的传说。
由于美国还没有投降,所以两大联盟之间还没有达成最后一致的协议,双方协商一致,将在美国投降之后,在德国首都柏林进行一次和会,讨论战后的国际政治布局和战败国向战胜国作出赔偿的事宜,最后一个目标美国此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已经来临。
在此之前美国人已经被振国军海军封锁了几个月时间,沿海军工厂和工业体系遭到了振国军的持续轰炸,首都华盛顿地区遭到了超过一百次的空袭,城市基础设施和政府机构严重损毁,美国人此时已经只能躲在地下掩体内办公。
纽约、波士顿、底特律等老牌现代化大中型城市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工业区成了打击的重点,几乎每天都会有振国军飞机出入这些美国工业基地,对美国的国民经济体系进行瓦解,美国的国内经济逐渐倒退,工业生产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倒退了百分之三十以上,目前仍旧在快速下滑之中。
随着欧洲战事的结束,德军航空母舰开始向美国东海岸靠近,德国海军军舰也开始渐渐加入了对美国沿海地区进行袭扰的战斗之中,心中滴血的美国人已看不到希望。
七月四日是美国国庆日,这一天美国人在极度阴霾之中度过了这个原本该欢庆的日子,终于在七月五日这一天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利坚向同盟国的中国、德国等二十几个国家地区投降,至此美国人陷入了无比的哀痛之中,美利坚这个强大的国家栽倒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七月五日于是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纪念日,这一天,振国军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开始筹备接下来的谈判事宜。
历时三年,近四十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这次世界大战终于降下了帷幕,由于李天成的出现,也彻底改变了协约国战胜同盟国这一历史,新的世界格局即将形成。
七月十五日,柏林和会如期召开,与会国包括同盟国和协约国大部分参战国,两方阵营一入会就利益分配和赔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其中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包括俄国西伯利亚问题,欧洲中国军事基地问题,战争赔款问题,非洲地区的控制权问题等。
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了西伯利亚划归中国领土范围内,中国在英、法、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奥地利、匈牙利建立二十八个军事基地,获取和其它战胜国合理比例的战争赔款,重新划分非洲地区的控制权,中国对英属北非和东非地区提出了控制权要求。
会议上,俄国企图争取西伯利亚地区,但被中国代表严词否定,这个地区只有中俄两国具有争议,其它国家的兴趣度并不高,为促使协约国彻底服软,同盟国内几乎一致支持中国获得西伯利亚的提议,这个时刻已经不是战败国有权力说话的时机了,他们能够为自己争取的东西已经不多。
最后的决定权还在于拥有强大武力的同盟国,因为协约国内已经被同盟国军队占据,包括俄国南部和西部的广泛地区,同盟国军队已经对俄军缴械,英法等国也已经被中德军队进驻,他们的武装也已基本解除。
除了美国还没有外国军队进入他们的本土之外,其它国家几乎已成了任宰的羔羊,他们的话语权几乎已被剥夺,大部分提议只要同盟国坚持下去,协约国只得无奈接受,除了美国有能力保住本土不被其它国家占领之外,其它国家都已无这个可能性。
但中国已经提出了对古巴和海地、巴拿马的控制权,并威胁达不到要求将在美国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州登陆,美国人知道这三个地方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保不住了,所以为保住美国本土不遭到攻击,他们不得不同意了这个提议。
由于美军主要是被中国军队打败的,所以接受美国控制地区利益的提议没有遭到德国等国的反对,因为出一份力就应该得到一份收获,中国在对美战争之中付出了最大的代价,当然要得到最大的利益。
非洲问题最后得到了解决,英法同意放弃非洲地区,将之全权交给同盟国的中国、德国、土耳其等国接手。
其中对于埃及和苏丹地区,中、德、土都非常感兴趣,但在协商之后,考虑到德国和土耳其是传统欧洲国家,照顾到他们的感受,埃及交由德土两国共同管辖,而苏丹则有中国控制,这样在地中海通往红海和印度洋的通道被中、德、土三国瓜分,三国开始向这三个地区派遣海空军和陆战队,已实现对红海的实际控制。
另外非洲东部地区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五国也划归给了中国,其它非洲地区被德国、土耳其瓜分,德国主要占据了北非和西非、南非广泛地区,土耳其占据了中非部分地区。
本来这些地区都是英法的殖民地或是管辖地,德国在对英法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理所当然德国人得到的更多,这是符合历史规律的,中土两国虽然也想争取更多的地盘,但最后也作出了妥协。
俄国在谈判的最后时期不得不放弃了西伯利亚,承认了西伯利亚从此划归中国版图,从而使得沙皇俄国占领的这一地区重新回归了亚洲的版图,中国的疆域从此几乎扩大的了一倍。
另外美英等国宣布放弃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一切军事基地和权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宣布脱离欧洲,分别于中国签订了友好和平协议,同意不再允许欧美战败国势力进入这一地区。
关于赔款问题,协约国将按照人口比例,每个人将向战胜国赔偿两美元,战争赔款总额达到十亿美元左右,其中中国和德国得到了百分之六十的赔款,中国得到两亿八千万美元的赔款,德国得到了三亿美元的赔款,其余国家分配了剩余的赔款。
与会期间,中国代表提出了对协约国未来的军事发展做出限制的提议,得到了同盟国的一致响应,最后会议规定各战败国的海、空、陆军发展规模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美、英、法、俄等大国被限制军队人数必须低于中、德三分之一,海军规模必须低于两国的五分之一。
大会在进行了五天的讨论之后,权衡了各方利益,平衡了诸多的矛盾,总算是通过了能够基本被双方接受的柏林条约,条约一经公布,便昭示着一个新的世界格局已经诞生。
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彻底被打压了下去,他们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利益,失去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