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是工匠难处的写照。若是倾囊相授,自己就没有饭吃了,为了吃饭穿衣,就要“留一手”,这是中国古代良工的写照。
一项发明创造要花费的心血那是何等之多,谁愿平白传授他人?
范睢这话切中要害了。
“这又有何难?”秦异人却是不在乎,笑道:“大秦只需要在秦法中再增添一条‘专利法’便可。”
“专利法?何谓专利法?”范睢第一次听到这等新鲜名词,不明所以,不得不请教。
“专利法就是保护工匠的技艺。比如徐夫人他的铸剑之法,会得到大秦律法的保护。若是有人想铸剑,要用他的铸剑之术,就得给他金。”秦异人解释一句。
“……”专利法有效的解决了工匠藏私的弊端,真要如此做的话,工匠不用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了。有了生活的保障,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传授给弟子。
“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每一样技艺只能保护一定时间,比如五年十年。时间一过,可以重新评定,若是还没有比这更好的技艺,那么可以继续保护。若是有人已经有了更好的技艺,那么,就不能再保护了,大秦律法就要保护更好的技艺。”秦异人再给解释一句。
“好!好!好!”范睢大喜,双手轻击,赞不绝口道:“如此一来,工匠就会挖空心思钻研更好的技艺,大秦的器械就会更加精良,更加好用。”
专利法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促进技术的进步。
秦国对技术特别重视,正是因为秦国重视技术,秦国可以把很软的青铜打造成不逊色于精铁的武器。秦军正是使用这些青铜武器,大举东进,扫灭六国,统一了中国。
正是因为有如此先进的技术,秦国才敢把有限的铁用在农业上,打造先进的铁制农具,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得秦国更加富足。
秦国在技术上取得的成就,就是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很是震惊。兵马俑里的箭簇,其误差不超过0。02亳米,这是何等的惊人。
专利法对秦国太重要了,可以预期得到,一旦全面推开,会促进秦国的技术大发展。
第四十一章天下震恐
“久闻公子多有惊人之见,果是如此!果是如此!”范睢双手轻击,赞不绝口,一脸的赞叹之色。
不与秦异人深谈不知秦异人竟然有如此让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妙法,要他不赞叹都不成。
“丞相过奖了。”秦异人谦逊一句。
专利法,这是现代人都知道的事儿,竟然惹得范睢如此盛赞,秦异人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范睢绝顶聪明之人,若单论才智,秦异人虽是了得,未必比得了,毕竟范睢是千古有名的谋士,一条“远交近攻”之策,流芳千古。但是,秦异人比起范睢多了两千年的文明熏陶,这就不是范睢比得了的。
有了这两千年的文明差距,秦异人的一言一行,都给范睢以新鲜感,秦异人的想法让他们赞不绝口。
“公子所言事关重大,极为有用,然,眼下大秦要大举东进,要扫灭六国,一统华夏,分不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兴办学馆一事,不能操之过急,得缓缓。”范睢沉吟着道:“事有轻重缓急,而大举办学消耗巨大,收效慢,非眼下急务。”
办学固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大事,可以开启民智,可以提高全民素质。但是,这需要很大的投入,需要巨大的花费,而收效又太慢,是以,很多人不愿在教育一事上下功夫,就连范睢如此明智之人都是如此,这让秦异人大是感慨。
“纵然如此,有些事也要先做起来,诸如制订律法,选学馆。”范睢毕竟是明智之人,具有远大的目光,非常人所能及,道:“这些事若是不能做起来,学馆也难以办起来。我之意,这事还是由公子来牵头,可好?”
的确如此,若是不能从法律上给以保护,要想推行全民教育,那是痴人说梦。制订律法,选师资,选馆舍是当务之急,唯有把这些事做在头里,才能推行全民教育。
“丞相厚爱,异人敢不尽力。”对这事,秦异人也有意担之。
“虽说大秦眼下财力吃紧,难以大办学馆,却也可以先办一些。”范睢的眉头拧着道:“这是利在千秋的大事,不得不行,我之意,先请公子与荀子、公孙龙子一道商议好,先建上几所学馆再说。容时机成熟,再扩大。”
眼下的秦国要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征战山东,的确是拿不出太多的钱财。再说了,一切还在秦异人的想法中,还不具备全面铺开的可行性,先办上一些学馆,积累师资力量、积累经验,时机成熟,再全面铺开,这才更切合实际。
“丞相高见。”对范睢的说法,秦异人也是赞成,不得不佩服范睢的务实。
事情一旦敲定,范睢的雷厉风行就体现出来了,道:“公子,我这就给你派吏员,把这事做起来。”
这就是秦国,不积压政务,当天的事当天做。
“不急,不急。”秦异人摆手,道:“办学这事只是我要说的第一件,还有第二件。”
“还有?”范睢颇有些诧异,把秦异人一打量,笑道:“公子好才学,了得了得!公子,请讲。”
“丞相一直在担忧大秦大举东进之后,这钱粮何来吧?”秦异人笑着问道。
“啪啪!”范睢拍着额头,颇有些苦恼,重重点头道:“春秋之际,可以因粮于敌,不需要运粮。那时节,春秋虽乱,却也不及战国之乱啊。战国百年,诸侯力征,天下大耗,一国之中有粮几多?有钱几多?就是齐国,得渔盐之利,其钱粮也是不多啊。大秦这次大举东进,所费钱粮实在是惊人,不比长平大战少,只会更多。这些,只能从秦国运出去,难难难!”
《孙子》里就有“因粮于敌”的说法,那是在春秋时期,不适用于战国。
战国百年,诸侯力征,比起春秋时期更甚。在春秋时期,虽是天下大乱,诸侯之间征战不断,毕竟周天子的威慑还很明显,诸侯不得不有所顾忌,打起来总是束手束脚。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再也没有号召力了,再也不能威慑天下了,诸侯毫无顾忌,甚至“纷纷问鼎重”,谁还在乎周天子?
正是因为如此,战国百年征战起来无法无天,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怎打杀就怎么杀。百年征战,死伤无数,田地荒芜,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山东之地愈困。
唯有秦国是个异数,越战越强,越来越富足。然而,长平一战,把秦国上百年的积蓄消耗一空,钱粮远远未恢复到长平大战前的水准。
因粮于敌,想都莫想,山东之地都快没饭吃了,哪来的粮?这钱粮还是得着落在秦国身上,得由秦国出。
在这样的情形下,秦国大举东进,对于秦国来说,这是何等沉重的负担?作为秦国的丞相,范睢不能不愁啊。
“我要说的第二件事,就是大秦可以改进农具,使之更省力省事,更有效率。”秦异人笑道。
“改进农具?”范睢一摊手,不住摇头,道:“公子,这事,大秦年年在做,月月在做,日日在做,却是收效甚微呢。为了有更多的粮食,秦国大力推行牛耕,保护耕牛,却是苦于没好的农具,这事啊比起办学馆更难。”
战国时代的农业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其原因就在于农具太过落后了。山东之地用的是耒耜,更是让人无语。
所谓耒耜,类似于现代的铁铲,一个十字形的部件,上面一根木柄,用来翻土,其用法和用铁铲没多大差别,先是用脚狠狠一踩,使之插入土里,然后再一扳,算是完成了。
这效率之低下,可以想象得到了。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秦国另辟蹊径,大力推行牛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收效,粮食产量大有提高。然而,让人苦恼的是,犁太落后了,太“坑牛”了。
当时使用的犁,又笨又重,不方便不灵活,浪费人力牛力。三两头牛,加一个人,一天能犁出一亩地,算是不错的了。其低下的效率,由此可见。
秦国为了改进农具,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费尽心力,却是没什么效果。这事,比起办学馆还要难,难得太多。
办学馆虽难,只需要有钱就能办起来,改进农具需要技术,再多的钱粮也是没用。
把范睢这副苦恼样儿看在眼里,秦异人颇是好笑,从怀里取出一张羊皮纸,递给范睢,笑道:“请丞相过目。”
范睢接过,展开一瞧,眼睛猛的瞪圆了,噌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呼呼!”范睢胸口急剧起伏,眼中精光越来越盛,最后如同明灯似的。
“快,有请大田令。”突然之间,范睢大吼一声。
大田令,相当于现代的“农业部长”,主管农业生产。在当时,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现代的农业部长,因为秦国推行的是“功自耕战出”的国策,农业具有无以伦比的重要性。
当然,大田令又是农业生产方面的“专家”,在这方面具有极深的造诣,范睢要不请他前来都不成。
范睢一双眼睛陷在羊皮纸上了,再也拔不出来,睁圆一双眼睛死盯着羊皮纸。
“这都淘汰品了,现代社会谁在用这玩意?”秦异人把范睢那副样儿看在眼里,不由得有些好笑。
秦异人画的是犁,现代社会使用的犁。现代社会在大力推行机械化,很少有人在用犁了。不过,仍是时不时就会见到犁,秦异人是根据自己记忆画的。
这种犁有一个名称,叫“曲辕犁“,自从唐朝发明以后,再也没有大的变动,只是有些小的改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犁很好用,省事省力。
很快的,大田令赶来,范睢把羊皮纸递给他一瞧,大田令一双眼睛又陷进去了,再也拔不出来了。
“好!好!太好了!”过了老半天,大田令大声叫好。
秦异人脸上泛着笑容,缓缓摇头,暗想他肯定又会赞扬一通。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只见大田令二话不说,紧握着羊皮纸,转身就跑走了,跟风一般快。
“这是……”秦异人想象中的赞扬并没有发生,大是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