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以及加强执政党建设,执政党要接受党内外监督等观点;朱德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邓子恢提出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等等。
2。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本知识点2002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10题、2005年多项选择题第23题考查过)
【识记】中共八大决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领会】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1957年下半年以后,毛泽东改变了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严重偏差。直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才重新回到八大的正确认识上。
3。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本知识点自1999年以来尚未考查过)
【识记】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领会】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毛泽东说,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在这篇讲话的最后,毛泽东又一次强调: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并反复阐述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个基本方针,也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个基本方针。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本知识点自1999年以来尚未考查过)
【识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基本点: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不是对抗性的。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第四,这些不相适应而相矛盾的方面,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重大理论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不存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明了的回答。后人还往往把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视为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以前各种社会形态所具有的基本矛盾。列宁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但是,列宁由于经历的社会主义实践时间太短,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没有来得及展开论述,没有能够进一步阐述这些矛盾将是什么样的矛盾,矛盾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又是怎样,以及怎样解决这些矛盾等一系列问题。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在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以后,否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完全和谐的统一体,政治上、道义上的一致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直到1952年斯大林才勉强承认,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会发生冲突。
毛泽东在考察苏联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一命题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毛泽东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正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它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状态、性质、解决途径等的深刻的论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基本矛盾;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努力探寻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本知识点2001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9题、2004年多项选择题第22题考查过相关内容)
【识记】(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学说的基本点: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社会矛盾。这两类社会矛盾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第二,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有根本的不同。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也就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2)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一系列方针:在经济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领会】(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在于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2)在我们国家里,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史上是第一次。按照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实际出发,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长期地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同盟军来团结、争取。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本来是具有对抗性的;但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正确的方针、政策,终于将这对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民族资产阶级问题,通过和平赎买顺利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1。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本知识点2004年多项选择题第23题考查过)
【识记】(1)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1959年底1960年初,他在组织中央领导干部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期间发表了许多重要谈话。他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
(2)在中国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估计要花100年的时间。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回忆和重申了1960年5月他在会见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时说过的一段话:“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你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好几百年。十六世纪不算,那还是中世纪。从十七世纪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六十多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他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想得长一点。
2。实现“四个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