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这样一些基础性的内容。
本章涉及的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在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等这样一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和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两个层次(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等这样一些知识点的内容。
本章2006年考试大纲中的第三节的内容是全新的。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6识记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产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所固有的矛盾的激化,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充分条件。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并彻底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它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一系列矛盾也日益暴露、激化,从而为科学研究它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条件。
2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其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呼唤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诞生。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呼唤着属于自己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3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或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6识记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开放、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它产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以垄断为突出特征的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著名论断,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创立了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理论。同时,他还提出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另外,列宁还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也作了新的探索。
毛泽东及以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理论。
邓小平及以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在深刻分析和把握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形态发展的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也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和重大发展。
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基础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6识记7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各种物质资料只有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来提供,而一个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非生产领域的发展乃至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也都有赖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劳动过程三要素
6识记7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劳动过程。劳动过程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2)劳动对象,即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即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上述三要素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3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6识记7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四个环节:生产(直接的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6领会7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生产的性质、对象、水平和规模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性质、对象、水平、结构和规模。
(2)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它们既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定要和两个方面发生联系:一是人和自然界之间要发生联系,二是人和人之间要发生联系。前一方面的联系构成了生产力方面的主要内容,后一方面的联系则构成了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便是社会生产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
6识记7①含义。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取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6识记7②构成。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人的因素指劳动者;物的因素指生产资料,其中主要是生产工具。
6领会7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是说科技构成了并列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之后的又一个要素,而是指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一旦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资料的效率,可以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水平。所有这些都会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可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
6识记7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性内容,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内容。在生产的社会条件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6领会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在: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表现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定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上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可概括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生产力作用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了人类一切活动都要基于和顺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都要尽最大努力推动和促进生产力更加迅速地发展,都要提高革命或改革的手段解脱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适应生产力基本状况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正因为此,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6领会7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该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则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6识记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它要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对立统一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