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
6领会7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他们所处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实际出发,批判地吸取了古典经济学派价值理论的合理成分,创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回答了为什么劳动要转化为价值、什么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如何创造了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正是因为有了唯物史观和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才从空想变成科学。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是否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判断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标准。
但是必须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它所依据的是特定时代的特定的社会生产现实,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比如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物质生产部门占主体,科学技术水平的不发达决定了体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占优势。这些时代特点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都得到了体现,比如马克思的理论考察是以产业资本为主的,着重研究的也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特点的变化,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也越来越面临着一个如何跟随时代步伐而发展和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6领会71从时代的特点来看。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正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分配方式必然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因而要承认市场分配的作用,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些新情况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
6领会72从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来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渐提高,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深刻变化。在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它们在发展生产力、繁荣市场经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在逐渐增加个人财产的同时,也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评价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劳动和经营管理活动,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6领会73从社会劳动的特点来看。随着生产力的日益发展,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价值和财富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劳动作为一个范畴,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将其考察和研究的重点放在物质生产部门,曾经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劳动范畴进行了一系列区分,如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等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工资和分配理论等都是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一是由于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发展,社会产品中的活劳动含量日益减少;二是社会生产要素的内容逐渐扩展,技术、信息、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三是科技产业、信息咨询业、金融保险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显著提高;四是科学技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人员的劳动成为能够创造大量价值的高质量的复杂劳动,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创造和增进财富的决定性因素。顺应这种新特点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十六)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着眼于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经济实践,应该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和研究,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6领会7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劳动分工也越来越多样化。生产日益突破单个工人的局限,由许多的劳动者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生产过程,已成为当今生产发展的基本状况。这样,在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也突破了单个劳动者的局限,而是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这种“总体工人”的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直接生产劳动的分离,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是局限在直接生产劳动的认识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从“总体工人”的角度来认识价值创造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要我们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拓展。在今天,创造价值的劳动无论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都要比以前丰富得多。
2拓展对创造价值的领域的认识。价值是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的存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精神财富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科技劳动创造的非物质形态财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此,在今天,不能再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必须把非物质生产领域中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
3拓展对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认识。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界定应有新的含义,应注重研究依托国际市场的资源配置状况和供求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本章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应该是第三节。考生应该注重对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一章在历年命题中也比较常涉及到。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择。)
1经济制度反映()
A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商品经济是()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3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2000年理科第4题)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马克思说:“我们不可能从对小麦的品尝当中,来判定它是由封建社会的农奴生产的,还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劳动者生产的。”这句话表明()
A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产品的共有属性,它体现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关系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本身并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与价值共同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
D使用价值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5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1996年理科第3题)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6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有用性,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1995年文科第4题)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2003年第5题)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8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2002年理科第4题)
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就()
A生产而言的B生产同一种商品而言的
C生产不同商品而言的 D生产社会全部产品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