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搞好关系.该用上的关系都用上。”大帅建议道。
“好主意,大帅.你比阿明还要好!”曾智评价道。
“无商不奸嘛!”张华大笑,“反正我们现在都成了商人,做个心地善良的奸商,也未尝不可。”
袁侯端起酒杯.嘴角带着笑意:“今天咱五兄弟重聚首.不.应该叫五巨头重聚首。为了庆祝一下.咱们干了这一杯。”
“为了五巨头.干杯!”众人齐举起酒杯,一干而尽。
酒入肠胃.似火在烧,却给人以力量。
第三十六章 英雄与逃兵
“向胡金铨导演的《侠女》致敬!”
——李思明导演谈《十面埋伏》。
李恩明和曾智在深圳停留了大半个月。
在这大半个月内,他们二人不再矫情,核利用的关系都用上,将特区政府的人事关系摸得透透的.颇有狗仗人势之嫌。向相关部门做了各种保证,并许下一堆诺言之后.将深圳的事情交给大帅三人.李思明和曾智回到了香港。
在春节前,李思明和剧组成员们堪堪将“牡丹坊”那场戏拍完,牡丹坊的一幕堪称经典!营造的绚烂多姿.盲女的舞中有武.水袖击鼓戏份充足自然,齐琪也非常努力完成了角色塑造,整个牡丹坊一场戏绝对的惊心动魄!小有遗憾的是齐琪演绎的小妹还是有些单薄,看的出她已经很努力,但是在李思明看来这已经很不错了。
曾智算了一下到目前为止,不知不觉已经花了九百万元.这些演员们都还不是明星.这让总成本节约了不少。加上后面的戏和后期的制作.一千万也不够了.看来只有超支了。
在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李思明和曾智带着剧组千里迢迢地来到四川永川外景地.小刀也从老家赶往目的地。
当抵达永川的时候.他们就注意到竹海中会有朦胧飘渺的薄雾,美丽地充满着东方诗意的景致让他们心醉。
竹,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成了一个文化的载。在纸张大规模出现之前.小小的竹片联结在一起,正是我们祖先文化和思想的传承,才有我们灿烂的文化。所有才有“罄竹难书”的说法。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竹子制成的萧笛之类的乐器正是构成了中国民族音乐最重要的部分.正所谓“丝竹之声”也。
《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彦《磨忠记》:“祝寿享,愿竹苞松茂,月月悠长。”形容根基象竹那样稳固,枝叶象松树那样繁茂。用作视长寿或宫室落成时的颂词,也比喻家族兴盛。
《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称七贤。”
《晋书杜预传》:“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挡。也形容不可阻挡之气势。
大诗人李白《长千行》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比脚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两小无猜的感情。
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时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我国古今文人骚客.颂竹咏竹者众多。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
欧洲原本没有天然分布地竹子,北美也只有几种。在西方观众看来.竹林是典型的具有东方意境的景致,而这部影片又特别强调视觉效果,竹称饱满的色彩几乎就像一幅国画。这里的山叫做茶山。在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映入眼帘的皆是青青地竹林,李思明选中的地方是一个叫做扇子湾的地方。
自从当年胡金铨的《侠女》以一场极具意境地竹林激战享誉国际后,后世许多武侠电影亦开始“附庸风雅”,借“竹林打戏”提升影片之意境品位。只要是进了竹
转身出来就成了侠客。那场著名的“竹林对决”虽然仅有短短十分钟.却足足拍了二十五天。胡大师对完美影像近乎苛刻的要求.终令此段既有幽远意境,又合凌厉杀机。
清晨地竹林.升起了薄雾,青翠的竹子如哨兵一般挺拔,林中虚无飘渺。似一幅国画般写意。如果身上没有工作要做,如果能抵挡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可以在此结庐长居.做一个中国画中神仙样的人物也无妨。
“真美!”所有的人不禁赞叹道。
“都愣着干什么?”李思明不得不将沉醉其中的演职员们,从“陈不悟”中拉出来。
李思明指挥着人们用麻袋收竹叶.然后开始向拍摄地的路上均匀铺撒竹叶,这些叶子是从远处的山上收集来的,总共有300多袋,耗费了不少功夫。
这一段是打戏中地一个高潮,甚至是最重要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必须制造出一种天罗地网地凶险气氛.仅仅是在地面上的追杀远远不够。为了完成这场戏.李思明拜托银都机构的人从四川请来了很多的杂技演员,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徒手攀援毛竹.然后又翻身跃到另一根毛竹之上,在和摄影师沟通之后.现场采取了实拍的方式.以此营造出真实的效果。于是陈指导设想让这支来自古代官府的“特种部队”在树梢之间往来穿梭,彼此呼应.并从空中投射竹枪来阻挡小妹和金捕头前进,给逃亡者形成最大的压迫感。
“咱们这个.算得上是个大手笔,很有创意!”老刘对着李思明道。
“那当然.咱们要做就做郝人从没做过的!”李思明对此很是
在这一段,音效师的工作也很重要,昔先是官府追兵用竹枪投射金捕头和小妹的音效.还有刀砍青竹的声音.毛竹爆裂的声音都是细节.但都要力求真实和富有感染力。在整部片子中,小妹和金捕头遭遇的这段埋伏是最凶险的,最终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因此要求用竹枪营造出一种“恐怖”的感觉,突出它的杀伤力和神秘感。在永川,音效师和他的团队砍伐了十几根毛竹.在上面扎了不少眼儿。然后在空中挥舞,进而营造出一种低啸的音效,正是李思明需要地那种“宽、厚、重”的感觉。总共大约用了八九天的时间收录各种竹子地声音。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选择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几种音效。
这段需要用到大量的特技.有些特技本来是电脑来完成的。李思明当然没有电脑,他只能尽可能通过一些特技手段来力求他想要的效果。小刀是使刀的行家.那侠客刀凌空飞起旋转,砍断一只竹枪地镜头就是小刀来完成的,这也是小刀经过多次失败完成的,高速摄影机捕捉到了一个还过得去的镜头。剩下地就交给后期地剪辑师来完成。而那“飞刀门”的飞刀本就是小刀亲自设计地.这是为了保证这种弧形刀能够轻松自如的旋转飞行的效果,尽最大的可能去完成李思明需要的效果。
虽然跟他想要的效果还很有差距.但李思明己经偷笑了。如果没有小刀,李思明恐怕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思明和他的剧组在四川足足拍了一个月,这部电影终于杀青了。当一个导演很辛苦,当一个演员也很苦。导演初出茅庐,演员也是初出茅庐.所以他们都愿意吃苦。李思明想到后世某位从国外归来的大明星.坐飞机要头等船.住要四星级以上.堵车也要计算在工作时间之内.这还要导演当神仙一样哄着供着。对于此时香港的艺人来说.通宵达旦地拍戏和工作.就是生活中地一部分。不像好莱坞.要遵守劳动时间的规定,还要过周末休息度假。
所有地拍摄都完成了.李思明长舒了一口气.对于他来说.这处工作是个难啃的硬仗.黑还算顺利,除了一些协调方面的小问题外.职员们都配合默契。剩下的工作便是后期的剪辑和配乐录音。
剪辑特别重要,比如一个跳楼的镜头,可以用一下方法进行拍摄:首先,拍摄那个人从窗口摔下来,跌在一张网上。当然了,在银幕中是不能出现网的,然后再拍摄同一个人从一个不高的位置摔到地面上,把这两个镜头连接到一起,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影像。这个跳楼的惨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出现在银幕而已,它是两段胶片连接起来的结果了。从这个事件.一个人从惊人的高度摔下来的事实中只选择了两点:跳楼的开始和结束.在空中的过程被去掉了。
以上就现出了剪辑的一个作用。复剪一般是再进行细致的剪辑和修正.使人物的语言、动作、影片的结构、节奏接近定型。精剪则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准确、细致的修正,精心处理,比如色彩、音乐、场景的转换。
自从格利菲斯创造了无缝剪辑之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剪辑的重要性。一般一部电影需要一个流畅的剪辑,即是镜头之间的转换使观众看了后不产生明显的跳进、在看一段连接动作时思路不会被打断。剪辑中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不能错乱。不能因镜头转换而造成视觉上的混乱,但这一剪辑手法在八十年代又受到了挑战,有的导演故意让观众产生错觉。所谓“动接动、静接静”即是镜头转换达到协调的重要法则。能否延长或缩短一个事件在银幕上的停留时间,是剪接者能否控制影片进度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导演和剪辑师在控制影片节奏和时间安排的一个高度灵敏的手段。
李思明可不想让观众者一部拖泥带水的电影.更不想让观众看到一部节奏快得来不及思考,云里雾去的电影。
剪辑师是来自银都公司的,是个老手.而老刘、陈指导也是其中的行家.但李思明更有别人所不能及的创意。
“现在我们才称得上是在制作一部电影!”李思明对着剪辑师说道,“将来我们应该剪辑师在一部电影中的作用。”这话李思明也是对老刘说的。后世的一部电影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