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林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分担皇帝的辛劳,孟知秋还建议将权力下放一部分给内务府,由内务府组织一批人员根据皇帝的意思批阅奏章。

各地奏折先汇聚到内阁,内阁拿出自己的意见呈报给皇帝,称作票拟,皇帝批复,称作披红,不重要的文件可以交给内务府的秉笔太监代办,不用担心太监们乱批,因为内阁还可以将披红驳回,当然最终决定权还在皇帝,这只是为了防止内务府座大而已。

皇帝龙颜大悦,认为此法甚好,当即批复下去,雷厉风行的执行起来。

本来中书省设在文华殿,现在也不用挪窝了,直接改成内阁,左相胡惟庸,右相柳松坡皆留任,改称辅政大学士,下面再设若干协办大学士,学士等人,辅佐二人理政。

内务府在武英殿北面,也不用改地方,这事儿交给曹少钦办理即可,训练若干机灵识字的秉笔太监帮着他干活便是。

内阁、内务府,再加上皇帝本人处理政务的所在—养心殿,就组成了大周政府新的核心,比以前中书省独揽大权不知道强了多少,别看只多了一个内务府,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只有太监才能真正得到皇帝的信任,才敢用。如此看来,这个孟知秋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朝廷改组,只需皇帝一句话即可,从此中书省不复存在,六部也不再受内阁管辖,直接对皇帝负责,当然内阁也不是从此沦为摆设,它依然是最重要的朝廷机构,皇帝规定,内务府的秉笔太监们必须保证对内阁大臣足够的尊敬,进门要磕头,出门要退着走,这也算给内阁大臣们一点补偿了。

而且,皇帝还增加了内阁的人员,孟知秋就成了第一个协办大学士,官位仅在两位辅政大学士之下,专门负责养心殿内务府之间的行走,可谓天子重臣,大家都明白,小孟大人在内阁干两年再外放,起码是个巡抚。

内阁尚在改组之中,北方紧急军报就来了,北元大军悍然南下,已经打到燕京了,皇帝闻报之后大雷霆之怒,老二不是说深入漠北,把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王庭都让他掀了么?现如今又是哪里来的蒙古大军?

把承坤叫来责问,二皇子知道事情败露了,但是咬死口说自己确实深入漠北打下王庭,至于是不是中了蒙古人的奸计那就不好说了。

二皇子把责任一推六二五,反正就这个局面了,皇太子也当不成了,你爱咋咋地吧,这样一来,皇帝到没了脾气,难道因为这事把儿子宰了不成?

登6一起看,支持正版阅读,支持《武林帝国》

虎毒还不食子呢,何况皇帝经常以仁君自诩,这些天老二和老四的一切行动都在监视之中,两个小子都还算老实,皇帝有心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可是又担心放虎归山,知子莫若父,老张家的子孙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放在京城又怕磨了他俩的锐气,毕竟皇帝不希望自己的江山交在一个窝囊废手里。

恰在此时,又是一封奏折解了皇帝的苦恼。

这封奏折是内阁辅政大学士柳松坡转交上来的,写折子的人叫杨峰,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外放天长做了几个月的县令,政绩斐然,被吏部调回来当了部员,大概是不愿意当个默默无闻的京官吧,竟然通过自己的门师将一封奏折直接送到天子眼前。

奏折内容很短,但是字字珠玑,他建言皇帝将燕王和秦王的封地对调,这样一来,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藩王必须面对别人留下的摊子,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精力,既耗费了他们的精神,又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可谓良策!

皇帝龙颜大悦,将户部主事杨峰擢升为内阁协办大学士。

一时间,内阁多了两位年轻有为的大学士,还都是状元出身,并且都尚未成家,被称为内阁双壁,这在京城官宦人家中引起了颇大的一场风潮,谁要能收了他俩中的一个当女婿,那这辈子还愁啥。

皇帝雷厉风行,将两个儿子派出京城,老二承坤前去长安,协办西征事宜,老四承平去燕京,抵挡北元入侵。

在二子出京之前,皇帝又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重新立了个太子,正是默默无闻的老三,安国郡王张承太。

当老三听说自己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个储君的位子,他却高兴不起来了,脸色倒有些惨白,老三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和大哥一样,只不过是老二和老四的磨刀石罢了。

燕王和秦王听说之后,也是一脸的恬淡,父皇这些招数,他俩也认清楚了,无非就是不断地心理打击,所谓的磨练而已。

爱咋咋地吧。

……

老三入住东宫,萧妃娘娘母凭子贵,也牛气了一把,广帖子邀请亲戚和朝廷大员的内眷进宫玩耍,可是响应者了了,淑妃娘娘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摆着呢,满以为自己儿子会成为储君,也是这样志得意满,广邀宾朋入宫,还没两天呢就生了宫变,淑妃娘娘被太子挟持,差点香消玉损,现在神智还有些不清呢。

太子东宫冷冷清清,空气中彷佛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身穿明黄四爪蟒袍的三殿下呆呆的站着,依稀间看到了大哥满身是血的身影,依旧在向自己悲鸣:“生生世世不愿生在帝王家……”

新太子一个激灵,眼前的幻想消失了,一个老宦官站在门口,谦恭的说:“殿下,车马预备好了。”

老三忽然想起,今天是送老二和老四离京的日子,父皇让他代表前去送别,时间差不多该到了。

整理袍服管带,出了东宫上了车驾,这还是大哥留下的四轮马车,坐垫上似乎还有他的味道,马蹄得得,车轮滚滚,承太的思绪却总也平静不下来。

来到城外水西门码头,百官已经等候在那里了,老二和老四站在码头边,一脸的萧瑟,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虽是初秋,却一派苍凉景象。

两位皇子的车驾随从,远不如进京时候那般奢华浩荡,谁都知道,那些鲜衣怒马的随从已经化作紫金山下的一堆枯骨了。

兄弟三人相对无言,唯有望着滚滚长江,唏嘘万千,大周朝将要向何处去啊。

本卷终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手机用户可访问wap。观看官网同步更新。

5…1 徐州府客栈内的凶案

在西凉崛起之前,大周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北方蒙古上面,运河淤塞不通,军政命令传达,粮草部队运输,走的都是6路,徐州位于中原交通要冲所在,有五省通衢之誉,道路自然是四通八达,便利快捷。

其实也没什么正规的道路,只不过是人走了多了,便成了路,尘土飞扬的马道上,印着深深地车辙印,一支小小的骑兵队正纵马飞奔,虽然只有十个人,但却装备了二十二匹马,可见他们肩负了重要的使命,必须星夜兼程。

初秋时节,依然酷热难当,骑士们都穿着蜀锦的绯色单战袍,外罩披风,口鼻上蒙着巾子,路上尘土大,不在脸上罩点东西,没半天鼻子就能被泥土塞满。

远远看见前面隐约的城郭,先头一名骑士扯下面巾大喊道:“大人,前面就是徐州府!”

后面一位年轻骑士猛然勒住战马,手搭凉棚望了望这座兵家必争之地,朗声道:“今晚歇在徐州,补充干粮。”

众人皆是面露欣喜之色,可见长途奔波已经让他们疲惫至极,只有一个面目俊朗的骑士问道:“大哥,耽误一夜怕是不妥吧。”

先前下令那人道:“无妨,徐州是重要的所在,将来大军东进之时必须要面临这颗钉子,所以我想仔细看看。”

这些人正是从京城逃出的元封和李明赢,十个人都是马术高手,长期和突厥蒙古人作战,游牧民族的那一套也学得七七八八了,吃喝拉撒都在马上的长途奔袭对他们来说是小事一桩。这些人跑起来,连大周的八百里加急快马都追不上他们。

一行人昂进了徐州城,进门之时连马都不下,守门的士兵看到这帮鼻孔朝天的锦衣卫,连大气都不敢出,这些大爷可都是皇帝亲军,奉旨办事的,看他们风尘仆仆的样子,一定是加急赶来,指不定本府哪位大人要倒霉了呢。

进了城门,随从问道:“大人,住馆驿还是住客栈?”

“住客栈,最好的。”元封答道。

这也是为了符合锦衣卫的身份,馆驿是什么人住的,那都是些来往办差的公人,低级官吏而已,堂堂锦衣卫当然要住最好的地方。

徐州府虽然是重镇,但是和京城、长安、扬州这样的大城市比起来,还是简陋的了不得,主要大街就两三条,像样的客栈也不多,搭眼就能看见路边有座两层的门脸,插着三面酒旗,金字门头“如意客栈”。

就是这家了,一行人走进客栈,皮靴子上的马刺磕击着方砖地面,出刺耳的声音,望着这几个外乡人,大堂里的酒客们都止住了声音,一个锦衣卫大喇喇的走到柜台前道:“四间上房,还有天字号客房。”

老板顿时苦了脸:“官爷,客满了,没有这么多房间。”

锦衣卫也不和他罗嗦,冷冷道:“那我不管,腾出房间之后,再预备两桌饭送上去,不要辛辣不要多盐,快办!”

可是那老板依然不挪步,陪笑道:“不是小人不开眼,只是这客房实在腾不出,天字号房间已经有人包了,而且,而且也是和你们穿一样官衣的大人。”

一听这话,锦衣卫脸色一变,李鬼碰到了李逵,这可如何是好,他回转身去看元封,元封脸色如常,只是冷笑一声:“北镇抚司这些家伙手脚倒是挺麻利的。本官这就去会会他们。”

随从暗自佩服元封的急智,徐州城这么小,两股锦衣卫碰到一起肯定会知道,躲也躲不过,不如和他们碰一下,于是他便问道:“是个挺横的家伙带队么?他们包了几间房?”

老板心道这话问的有意思,难道还有不横的锦衣卫么?不过这话不敢说,只是陪笑道:“是是是,大人们都很和气的,一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