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则赵家为蜀郡大族,蜀郡之地如何处置?”许攸质问道。
“自然有当地官员协调,”赵云行礼:“此事由圣上裁决,云还有要事,告辞!”(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六章根兀部落命运(5/10)
(荐同好作品:《大宋布衣宰相》,作者:平宽)
一过长城,景色迥异,这边还能见到不少绿色,那边草原上早就枯黄一片。
连续几年的干旱,让靠天吃饭的牧民们头疼不已,唯一能放牧的地方,就是一些大河流的沿途、大湖泊四周还有零星的水泡子。
至于小河,早就河床裸露,小湖泊里连水都见不着。
可怜世界上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燕国、赵国、秦国为了抵御来自匈奴的侵袭,纷纷花费巨资筑长城。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又不惜耗费人力物力,把原来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
如今,匈奴已经被鲜卑打到北海以北,一部分匈奴人依靠汉王朝,成为南匈奴。
新兴的异族鲜卑,取代匈奴成为北方新的统治民族,万里长城形同虚设,他们在好多地方早就越过长城,过来放牧。
就连鲜卑的都城弹汗山,在高柳城北三百余里的地方,随时准备着南下入侵汉朝的大好河山,跃马长城。
灵帝熹平六年,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因为犯了点儿法被治罪,他为了将功折罪贿赂当时的大宦官王甫,撺掇皇帝向鲜卑开战。
在汉灵帝的支持和王甫的斡旋下,夏育从高柳县出兵,破鲜卑中郎将田晏从云中郡,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匈奴单于从雁门郡。
三路同时讨伐鲜卑,结果却是大败而归。
这是一场缺乏理智的战斗,损失兵马十之七八,匈奴单于重伤转年去世。
战火延伸至辽西也使太守赵苞不幸身亡,他可是宦官赵忠的族兄,赵无极的兄长。
檀石槐统一鲜卑以后,把鲜卑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部分,派大部落首领分别统治。
在他看来,一旦内部整合完毕,就带着部族南下。彻底征服中原。
谁知,每一部分的部落大人们都忙于扩张自己的实力,根本就不愿意作为出头鸟,南下进攻大汉。眼看侵汉之日遥遥无期。
最为痛苦的,应该是中部的中小部落,他们时不时受到中部大人和来自王庭的双重进贡。
在草原上,骑兵和弓箭就是硬道理,弱小的部落随时都面临灭族的危险。
却说王庭以北一千多里的地方。有一小部落名为根兀,其首领据说与当今的鲜卑王檀石槐是同一个祖先。
那又如何?昔年匈奴把东胡人赶到弹丸之地,鲜卑人之间或多或少都有血缘关系。
此代的首领根兀脑子灵活,率领只有两百多人的小部落,周旋于大小部落之间,经常伙同或联合一些部落,连年征战。
在不断的战斗中,根兀部落迅速成长,在整个中部都渐渐有了名气,部落众也从当初的两百多人发展到今天一万多人。
人多意味着实力大增。当旱年到来时,那可就变成一张张需要进食的嘴。
部落还弱小的时候,其他部落都不会把小小根兀放在眼里。可如今,谁都会对侵略成性的根兀部落警惕万分。
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即远遁,整整一年多,根兀部落的实力有减无增。
看着日渐消瘦的马群,根兀也束手无策,常常自省,难道自己的侵略行为。激起了长生天的愤怒,专门来降罪么?
这段时间,连部落首领根兀都亲自驱赶着牲畜,到处找寻水草丰茂的草原来放牧。
然而。连年的干旱,整个部落已经连续十来天迁徙,都找不到一块可以放牧的地方。
“首领,大喜!”一个魁梧的汉子骑着马飞快地跑了过来。
“有放牧之地啦?”坐在地上默默祈祷的根兀唰地站了起来:“哈罕,快带我们前去。”
“不不不。”哈罕连连摇头:“汉人给我们送来粮食,我们部落可以吃一顿饱饭了。”
“汉人?”根兀眉头皱了起来。
大前年。他们的部队差一点就进攻到自己的部落,好在伟大的王檀石槐及时出击,把汉人赶了回去。
“首领,不是汉人的军队。是商队,专门来做生意的。”哈罕眼看粮食要泡汤,赶紧解释:“他们的东家,可是汉人皇帝的宦官头子。”
噢?根兀可是听说过,有一支汉人商队,规模庞大,一直活跃在鲜卑和大汉的疆域之间。
可部落离边境遥远,从来都没见过这支商队,他不由大喜过望:“快,快请。”
商队的首领,是一名叫赵银龙的精壮汉子,他一见面就以鲜卑人的礼节手摸胸口:“尊敬的首领你好,我是赵银龙,特意来贵部买马。”
“好说好说,”根兀招呼:“给尊贵的客人上酒!”
尝过了神仙醉,赵银龙对马奶酒那酸不溜丢的味道委实不咋感冒。
然而,为了生意,他不得不捏着鼻子把马奶酒灌了下去。
此时的根兀部落,已快弹尽粮绝,根兀也顾不得寒暄,开门进山:“不知贵客除了马匹以外,可需要其他货物?”
他豪迈地指着身后:“我部落里的羊、牛、皮货、女人,都可以拿出来交易。”
“首领明鉴,”赵银龙有些为难:“从此地到我大汉疆域,何止两千里?我商队虽有两千多人,都在分散收购。”
“沿途我等还要不断买进,恐怕??????”
其实,他是故意如此。原因很简单,檀石槐暗中下令,停止给赵氏商队马匹,要不然咋跑到这里来了?
“只要尊客需要,我们都可以用最公道的价格交易!”根兀也是没办法了,一咬牙:“还可以免费赠送女人。”
在草原上,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女人没有了可以到其他部落去抢。
双方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很快达成了交易。商队的人一个个跑了这么远,也确实饥渴,女人不管老小,接受了不少。
看到成堆的粮食,根兀部落的人都欢呼起来。
小马驹和小孩,就是部落生存下去和不断壮大的本钱。
此刻,北方突然发现大片烟尘,一看就是大队骑兵在行进,整个部落的人瞬间陷入恐慌。
勇士们把自己的马匹刚刚卖掉,难道骑着小马驹去迎战?只有首领和几个为数不多的大人物还有马骑,附近原没大部落。
鲜卑人的队伍又不像汉人军队,一看旗帜就晓得是谁的部队。
“谁是你们部落首领?”一个骑士飞奔过来:“奉王庭之命,速速献上马匹。”
根兀的心瞬间沉到谷底。(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万族大会(6/10)
(荐同好作品:《清末1909》,作者:绝壁滑沥沥)
九月的真定,早上起来稍微有些寒意,地上竟然还下了霜。
可这两天,真定人没有一个不乐呵呵的,全国各地都有世家大族赶来。
他们的吃穿住行,都要在当地解决,给本来就繁荣的真定带来大量商机。
尽管赵家也会给一部分人提供食宿,可不是任何家族都有这个资格去享受,名气不大或者广有资财却没有丝毫名气的豪族,自己找地方。
世界上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偏偏这些人还趋之若鹜,能见到传说中能富足比拟雒阳的真定,也是心满意足,结果比他们猜想得还要好。
“真定的包子,比我们本地燕赵风味的包子看上去更大,肉更多。”一个财主含糊不清地咬着包子,嘴边都是油。
“张兄,留点肚皮吧,真定要吃的东西多着呢,像啥麻花、馓子,嚼起来嘎嘣脆。”旁边的人慢条斯理地喝着小米粥。
“听两位口音,莫非也是来自江南一带?”另一桌的人一直在尖着耳朵听,此刻凑上前来:“鄙人姓毛,豫章郡人士。”
“哈哈,可不是?”正在交谈的两人相视而笑:“我等来自丹阳郡。赵家麒麟儿名不虚传,连吃食也是他指点别人做出来的。”
几个颍川来客露出不屑,边荒之地的人,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也堂而皇之跑到真定。恩,他们确实需要书籍去开化。
知道赵云是谁不?那可是荀慈明先生的乘龙快婿,换而言之,是颍川人的佳婿。
每一个饭店,每一家酒肆,从清晨到深夜,客流不断,让大小商家赚得钵满盆满。
荆州的世家与豪族。此刻貌似与水乳交融,不存在隔阂一样,相约来到赵府。
因为他们与赵云有一面之缘,比起别的州大小家族们。待遇迥异。
邻近的豫州、交州、扬州、益州家族们,一个个眼红得不得了,谁让他们和赵家麒麟儿之间没有如此深厚的交情呢?
赵家大公子赵风这段时间简直忙昏了,却也生气得不行。
他自视为赵家未来的家主,一旦有家族住到赵府。后脚就上门拜见,可别人老是问起赵云的情况,让赵风有些无地自容。
不过,他本身的学识不错,这两年在鸿都门学可不是白呆的,谈吐不俗,更加上在雒阳游历几年,待人接物十分得体,也赢得了不少好名声。
相比之下,赵云就更加忙碌了。荀爽已经回到燕赵书院。每日络绎不绝有人前来拜访荀慈明与蔡伯喈,他们每次必带自家女婿随行。
庚申年丙戌月癸卯日,岁在九月初八,两辆马车从真定城南门而入,前面一辆四匹马拉着,后面一辆马车只有三匹马。
看到了马车上的标志,瞬间有懂行的人相互转告:“天使来啦,原来竟然是真的,圣上亲自参与行文布道,我真定俱有荣焉。”
不错。前面那辆马车里,坐的是宗正刘焉,后边的马车里,坐的人名气比前面的刘焉还要大。乃经学大师马融的孙子马日磾。
从其中,就能看出当今官场上层斗争的苗头,皇帝刘宏派人来主持书籍发布事宜,竟然还要受到世家大族的掣肘。
在荀爽的带领下,燕赵书院所有师生,集体在广场上迎接天使。
当日赵云主持开学典礼的地方。如今刘焉和马日磾缓步上去。
天天和岳父荀爽在一起还不觉得,见过袁绍之后,赵云才发现贵圈的基因就是好。
见到历史中刘璋的老爸,他冒着宣旨被发现的危险,有些好奇地抬头看着刘焉,才发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