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郊外,北邙山下,有一座长春观,道观和观主长春真人戚雨声名不显。

不过,在方士圈里,他可是不折不扣的大拿。

这些年,黄巾道广泛布施,赢得了偌大名声。

而戚雨此人,则醉心于丹术和医术的整理工作,从不去扬名。

但京城里公侯之类,遇到三病两痛,必然有他出面,大都药到病除。

左慈众人,经过多日赶路,终于到达这里。

“叔父,都说洛阳是天子脚下,繁华异常,为何我等要在这穷乡僻壤?”左旋最怕就是和叔父在一起,他看上去温和,说的话却不打折扣。

“旋儿,我等方外之人,不能贪图享受。”左慈叹了口气,侄子的病情不见好转。

一路奔波,还没有机会去实践赵云给的丹方。

长春观建在一个山谷之内,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山谷的上方,两边的岩石向里靠,最窄的地方,传说中有老虎从那里一跃而过。

山势险峻,从谷口抬头,根本就看不到山顶,只能见到云蒸霞蔚。

而在谷里从下方望上去,因为中间的山石很多地方凸出来看不到上面,即使大白天光线都不怎么充足,显得有些阴暗。

长春谷三个大字,让左慈神情有些恍惚,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每每见到这几个字,总感觉玄妙异常,却又说不出来。

“叔父,这字也没什么好看的,还没您写的好呢。”左旋见都在谷口驻足,忍不住咕哝。

在左慈这一派别里规矩很严格,徒弟没有质疑师傅的权利,是以他的徒弟们一个个平日里都小心翼翼,生怕触怒师父被开革。

方士可是个好职业,在任何地方,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看到了都顶礼膜拜,而左慈名噪一时,被称为左仙翁。

如果师父除名,那就甭想在方士圈里混了,还没有人能不给自己师父面子。

“旋儿,你也不小了。”看着自己的侄子,左慈满脸无奈:“今后你一定要少说多看多听多想,切莫张嘴而出。”

“你等也是一样,今后要出师了,慎于言而敏于行,言多必失。”

“方士的名声不容任何人破坏,要因为你等一句话让别人对方士不敬,那就百死莫赎。”

“喏!”一干弟子赶紧躬身施礼。

“叔父,你不是说师叔他住在这里吗?”左旋平素见师兄们对自己不错,赶紧解围:“我们都到这里了,咋还不出来迎接呢?”

“你师叔醉心于丹道,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左慈摇摇头:“我们这一脉的祖师爷,出自鬼谷门下,这就是祖师爷的手迹。”

山谷看上去很狭小,里面别有洞天,就像一个葫芦一样,山谷就是个大肚子。

一条小溪流水潺潺,溪边的道路勉强能容马车进去。

光线不好,大家都从车里出来了,车夫也小心地赶着马车,生怕掉到溪里。

其实溪水并不深,水质清冽,完全能看到水底,但车子掉进去总归很麻烦不是?

长春观是世人的叫法,就四间茅草屋,不时有水珠从上面滴落打在屋顶上,发出噗噗噗的声音。

“尔等何人,来我长春观有何事?”看到左慈一行,坐在门口的童子不以为然。

长春观不是没生意,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请观主出马,起价都是一千金。

来的无一不是达官显贵,到了这里都规规矩矩,安静等候。

“你是新来的吧?”左慈向里面高声说道:“师弟,我来了。”

话音未落,只听砰的一声,一个道人慌慌张张走了出来,脸上漆黑,道冠歪斜。

“又炸炉了?”左慈叹了口气:“师弟,你就是太执着。师父当年穷其一生都没把丹药炼出来,你这又是何苦呢?”

“不然!”戚雨苦闷地摇摇头:“既然是祖师爷传下来的东西,那必定有成型的丹药。”

左慈也不再劝,他知道师弟就是这么个性格,不撞南墙不回头,随他去吧。

“到手了?”戚雨也懒得去洗漱,伸出手:“拿来!”

左慈哭笑不得,师弟就是这么直接的人,他从衣袖里把把导引术掏了出来。

戚雨也不多话,直接把导引术揣进衣袖。

“对了,师兄,你和我一起去一趟。”他在旁边的木盆里赶紧梳洗:“袁家人请了好几个狠角色,我怕来者不善。”

不一会儿,左慈来的马车又从谷口出去。

到了外面,戚雨看着左旋,连连皱眉:“师兄,这就是你的侄子吧,怎么不修炼?”

“旋儿从小体弱,”左慈摇摇头:“查遍医书,也治不好。每逢天气变化,他就一直咳嗽。”

“早些留下子嗣吧!”戚雨丢下这句话,不再多言。

左慈心头巨震,那说明侄儿时日无多,他对师弟的医术是非常相信的。

洛阳作为都城,燕赵风味只有五层,比其他地方的都要来得高。

不过,京城里最高的建筑物乃是皇城里面的接天阁,有九层之高,看上去比长春谷两边的山峰高度也不遑多让。

左旋是个没心没肺的,师叔的话他都没在意,还以为让自己早些为左家开枝散叶呢。

见到饭店门前人来人往,豪华马车比比皆是,不由目瞪口呆,在那里站着就不动了。

“旋儿,走吧!”左慈和戚雨已到饭店门口,习惯性地看看,发现侄子没在身边,扭头吩咐一声。

这时,一个衣着华美的年轻人从院门口昂然而入。

“大哥,你说的是真的?”身边的青年比他矮了半个头,不过看上去很是魁梧。

“恩。”青年心不在焉地随口回了句。

他可比同伴好看多了,不太规则的国字脸型,下巴微尖。

眼睛有神,随时都带着笑意,让人一见就会生出好感。

一进院门,他就被饭店门口那两位道士给吸引住了。

确实,左慈看上去慈眉善目,须发皆白,道衣飘飘,若人间谪仙,要不然世人也不会称他左神仙了。

眼见三人就要进门,他高喊一声:“两位仙长且慢!”

碰巧有一个小厮到了门口,恭敬地叫了声:“大公子!”

青年罔若未闻,疾步上前。

“小子真定赵风,拜见两位仙长!”他笑意涟涟,恭恭敬敬地行礼。

第四十五章赵风之痛(5/2):新年好

《华夏史·终帝本纪》有载:赵风,字子玉,帝长兄也,幼慧,举孝廉,入鸿都门学。

因技压群芳,灵帝遂遣其为常山太守······兄友弟恭,为世人之楷模。

赵风在小时候,确实是赵家人的骄傲。他非常懂事,父亲赵孟最后一次去西域前,他已经五岁,能熟读诗经,一时间真定人为之惊。

作为赵孟这一支人的长子,他生于辛丑年二月即延熹五年,比赵云年长四岁,中间还有个妹妹,可惜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

建宁二年春末,赵孟一行经过几个月的调养,身体大好,带着三个后辈即赵风、赵巴、赵云到赵家田庄安排农忙事宜。

十一年过去了,赵风还清楚地记得,他带着二叔家的二弟和自己的亲弟弟三弟,哥仨一路上蹦蹦跳跳。

毕竟都是在家里长大的孩子,从小都没有接触过农村。

其时,地里的小麦长势很好,再过几天就要抽穗。

几位老农伛偻着身子,在地里薅草。天气炎热,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不停滴落在泥土里。

就在那时,平日里不怎么说话的三弟突然念出了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云儿,你在念什么?”苏双是张家商队里的会计,专门负责各种账目,略有文采。

他怀疑自己刚才没听清楚,因为实在是不敢想象,一个三岁的孩子,竟然念出了诗句。

赵云不惊不颤,把刚才的五言绝句又念了一遍。

“大哥二哥四弟,你们快过来!”苏双心情激荡,高声叫着已快走到庄子里的三个人。

在身体康复后,赵孟与赵仲因为苏、张二人始终不离不弃,决议结拜。

最后,赵孟成了老大,张世平老二,赵仲竟然排到老四。没办法,苏张两人都比他大月份,从家里的老二变成结拜的老四。

“老三,你咋啦,一惊一乍的?”赵孟不晓得出了什么事情。

这里是赵家庄园,是自己的地盘,还能出啥了不得的意外情况?

自己三弟和四弟,连尸身都没能收回来,始终是他心里的痛处。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又多了两个异性兄弟,大家在一起合作几年,知根知底,赵孟和弟弟赵仲阴郁的心情,有所缓和。

“大哥,云儿,云儿会作诗!”苏双激动地无以复加,他抱起赵云,开怀大笑。

很难想象一向他都很稳重,在众人心目中就是一位学究。

苏双没有后人,他有一位妻子两位小妾,都没为他生下一男半女,心里甚为遗憾。

对待赵家的孩子,他也一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贸然听到赵云的诗词,心里的震撼,难以形容。

就像有些人喜欢讲笑话,结果他还没讲出来就哈哈大笑,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他讲了些什么,觉得莫名其妙。

现在的赵孟、张世平和赵仲就是这种心情,三人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咋回事。

还好,旁边的赵风、赵巴在,你一言我一语,终于把整件事情说完,但他们就记得第一句,后面的想不起来。

“云儿,给阿爹说说,你做的什么诗?”赵孟眼睛一亮。

真定赵家是以武立家,以商养武,并不能说明他们不重视文化的学习。

可惜一代又一代的赵家人,始终对文字不感兴趣,绝大多数都只是初通文墨。

“我看到老大爷在锄禾,就想到了啊。”赵云不以为然,有些不习惯苏双的怀抱,挣扎着下了地。

听到孩子奶声奶气地吟诵,旁边四个大人一遍又一遍跟着背。

大家都不是文化有多高的人,对这种浅显易懂的诗兴趣最高,根本就和流行的古体诗两样,那些东西,看着头疼。

“云儿,二叔没听说你已识字,”赵仲百思不得其解:“诗歌虽然简单,也需要掌握最简单的文字才可以吧。”

“谁说的?”赵风跳了起来:“三弟在族学里学得可认真了,在谨爷那里还拿了好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