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辈人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将来陈家能有自己的一艘船,哪怕是一叶扁舟也好。
“江陵城里,谁不知道您就是我们当中的这个!”杜七翘起大拇指:“没您技术好水性好,请我的人也不多,今后有活别忘了我啊。”
“好说好说,”陈老三现在当掮客,有外地船家到这里,都会辗转找到他要人:“最近听说要去海上,少东家找到我,就看你有没这胆子!”
对蒯家,虽然已经分家了,陈家的人还是保持着敬意,一直按照曾经的称谓。
“唉,三哥,今天我过来专门就是这件事情。”杜七就在街沿边站着:“难道这么大的事情,你还没听说?到处都在传!”
“啥事儿啊?”陈老三满脸纳闷儿:“不会说是海上行船吧,我都要亲自去,孩子们毕竟不放心啊,过了扬州还有老远才到呢。”
“海上行船?”杜七一脸鄙夷:“三哥,要说老七我没你有本事,但有些东西你不得不忌讳,海上,那是东海龙王的地盘,能去吗?”
“咋啦?”陈老三心里一惊,和东海龙王扯上关系?膝盖又隐隐疼了起来。
东海没去过,洞庭他可是到了好几次。那年蔡家的人跨境剿匪,就有龙王帮忙。
突然一阵怪风,水贼们那边的船翻了好几艘,要不然真还没那么容易。
“五百个!”杜七神神秘秘地伸出一只手:“赵家的人想在东海,就得先进贡五百个人。”
“谁死谁不死,那都有定数的。先去的人,肯定就在五百个里面。”
他哈哈一笑:“三哥,你先忙,小弟还没活够,就不进五百个里去咯。”
说完,扬长而去。
陈老三心里咯噔一下,那年蔡家好像专门买了活猪活羊,去给洞庭龙王上供。
东海龙王肯定要比一个湖的龙王威风,五百个人说得过去,膝盖疼得更加厉害,他赶紧叫上孙子回家。
同一时间,各式各样的传言就在江陵城里流传。
“听说过吗?赵家人这次想找五百个替死鬼,然后他们再去行船。”
这是通俗版的。
“东海之外,有罗刹国,东海龙王专门就在那里镇守。罗刹国的人,以人为食。”
“以前,那些罗刹都在陆地上。后来被玉皇大帝赶到海上,叫龙王看着他们。”
“在陆地上的时候,罗刹可威风啦,每天都要吃三个童男童女。”
“你以为呢,要不然当年楚国为什么灭国?就是罗刹把童男童女吃得多了,楚国连人都没了。”
“现在他们在海岛上,就不再要求童男童女,只要是人,他们都吃。”
这是加强版的。
“赵家和蔡家好狠啦,他们准备把其他家的人都叫到海上,全部咔嚓掉。”
“回头来,这些家里连人毛都没几个,家产不还是他蔡家的?”
“你还别不相信,难道你不清楚,蔡家女和赵家结亲了吗?就是那个母老虎。”
这是隐秘版的,商人之间都在流传。
一时间,各种版本在江陵城里愈传愈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第五十五章世家分歧(5/2):新年好
庚申年癸未月壬申日,六月初六,又是休沐的日子。
在民谚里,有六月六接姑姑的说法。
相传晋国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把他亲家公给气死了。而六月初六是他的生日,时逢晋南夏粮遭灾,他奉命去放粮,说回来过生。
而他女婿则偷偷计划在那天杀死岳父以报父仇,被他女儿悄悄告诉狐偃。
生日那天,他回家过生,当着宾客的面检讨自己的过失,也恳请女婿原谅,从此翁婿相亲。
打那以后,六月六接姑姑的传统就延续下来。那可是春秋五霸的晋国,一国之相连周天子也要曲意逢迎的那种。
江陵城也有这样的习俗,各家各户的姑爷都到了。
当然,今天还是决定是否和真定赵家合作的日子,此前已经讨论过几次,只不过是小范围的讨论,而不是决议。
黄承彦的家在襄阳,新婚燕尔,为了迎接赵云在南郡停留之后就返乡了,今天也特意赶过来。
如果他们家能在此次商事中分取一杯羹,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份额,将来也是天文数字。
毕竟黄家的根基浅薄,只有襄阳城外良田数顷,和妻子蔡氏娘家永远不能相比。
不要以为,世家一定是有钱有势的那种,乡里的孝子才子,可不在少数。
这些人诗书传家,一样受到世人敬仰,如果能结识到当官的,他日走出农村举孝廉到公府,乃至出将入相,也不是不可能的。
话说当年的汝南袁家,也不过是个破落户,以诗书传家而闻名,至袁安方才咸鱼翻身。
黄承彦到的时候,那天蔡讽接待赵云等人的大厅里,已经来了好几个,都是南郡一带的头面人物。
三个中老年人,在那里闲聊着,他上前打过招呼。
黄承彦眼睛一扫,发现其间还有一个年轻人,那就是习家的习钧习少堂。
“少堂兄,为何你家是你来此?”他挨着坐下,低声问道。
“家父认为我等就应该出来管事,要不然他日接手后两眼一抹黑。”习少堂表情有些不自然。
黄家不一样,黄承彦的父亲早逝,家里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在当家做主。
当下,也不多问,点点头开始倾听长辈之间的交流。
“忠良兄,”蔡讽的声音不小:“不知子柔他们回去后可曾详细告之?”
“自然,”蒯权抿嘴一笑:“子柔和异度对子龙很看好,权也举棋不定。”
“三弟,你意下如何?”蔡讽不置可否,扭头问张泉。
张温娶的是他的姐姐,而他的年龄比张家老二张恒小一点,比张泉大了差不多两岁,平日里也就跟着张温称呼。
“什么事情?”张泉表情木然:“自始至终,某都被蒙在鼓里。”
他心中的牢骚,蔡讽清楚得很,当下也不厌其烦,把赵云准备邀请荆襄豪门参加海商一事,仔细告之。
南阳郡的地理位置很奇特,翻过大别山就是京城洛阳。
在东汉王朝建国之初,那是龙兴之地,云台二十八将,好多都出自南阳。
那时的南阳人是幸福的,勋贵成群,就是种地的农民,七绕八绕,都有身世显赫的亲戚在朝中担任要职。
尽管朝廷为了便于管理,把荆州的治所设在南郡郡城江陵,南阳人只会问一句:江陵在哪儿?他们是不屑一顾的。
随着光武爷身边的老臣渐渐故去,南阳郡慢慢没落,到了现在,只是个普通的郡而已。
当然,中间也出过一个西鄂伯张衡,就是张温张机所在的张家分支,他最高的职位,也只是年老之后到朝廷当了一任尚书。
相反,南郡因为位置的原因,成为南方的经济中心,有钱人满街都是。
那些祖上什么公什么侯什么伯的勋贵后裔,不得不认可了江陵的地位。
要不然,张温也不会让三弟进入南郡担任郡尉,这里的油水丰富。
张泉这些日子一肚子闷气,后辈子弟去迎接赵云,就没有邀请儿子张允。
随后从侄张玉出门去玩,好死不死,遇到了和赵家有关的人还发生纠纷。
对,就是纠纷,在张郡尉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纠纷,不值一提。
这么点儿小事儿,忠心耿耿的下人张财一命呜呼,出手的就是大嫂的亲侄女。
他能怎么说?又敢怎么样?只能把怨气放在赵云身上。
当然,他肯定不敢直接出手,不要说那些骑兵,就是赵云本人武功也在他之上,汝南郡的杜春比自己还厉害,人家一剑杀之。
既然是赵家想做事情,没门儿,关我什么事?何况来之前和儿子已经仔细沟通过,他心里是下定决心,让赵云此次空手而归。
“原来是这样啊!”张泉装作恍然大悟:“张家不参与!”
什么?蔡讽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三弟,难道不和大哥商量一番?”他依然还在挽留:“毕竟子龙贤侄说得好,陆地上我们已经把路走绝,要走到海上去。”
“兄长!”张泉抱拳:“按说你和我都是朝廷的官员,应该尽心竭力为朝廷做事。商贾之事,就由商人来解决可好?”
蔡讽气得一佛升天,尼玛,你张家吃什么喝什么?到这里来给老子讲道理。
我蔡家在乡下的地肯定比你张家多,但家人都居住在江陵城啊,江陵居,大不易。
蒯权看到这边已陷入僵局,赶紧问旁边的习钧:“贤侄,你父亲一向身体可好?”
“谢伯父关心,家父身体康健。”习少堂赶紧站起来躬身施礼。
“既如此,今日为何不来?”蒯权就搞不懂了。
“其实,家父的意思和张家叔父差不多。”习钧坐了下去,慢慢啜一口茶:“读圣贤之书,明是非之理。”
“商贾,小事尔,家父让钧全权做主。”
“那贤侄的意思是?”蒯权预感到不妙,还是想知道准确答案。
“此等商贾之事,习家就不参与了。”习钧摇摇头:“张家叔父已给钧举孝廉,不日将赴京。”
完了,蒯权和蔡讽对视一眼,心里一直往下沉。
南郡的世家,一向都以自己这些人马首是瞻,只要今天商量好,通知那些家族就是。
想不到在这里出现了分歧,根本就达不成统一意见。
“今日休沐,泉要陪家人,女婿也接回来了,告辞!”张泉硬梆梆地说了一句,站起来就走。
“钧家中也有要事,两位伯父,黄世兄,告辞!”习钧说完,彬彬有礼地出门而去。
第五十六章商贾星散(5/3):新年好
徐璆在世家当中不待见,但是在民间还是有很大名声。毕竟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一个清明的官员是荆州之福。
那天晚上,他后来一直坐在赵云身边,两人聊了不少,
其实,就是他在问,赵云在答,并且赌咒发誓,海西徐家一定要全力以赴。
他的家乡徐州海西,本身就在海边,位于海的西面叫这个名字,自然明白海上的报酬有多么丰厚,那是荆州的土鳖们都不敢想象的。
其他不论,就说打鱼吧,在江陵这里,小船只能在江水或者沔水边上捕捕鱼,一天到黑,一个渔夫打的鱼勉强够温饱。
要在海上你试试,一网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