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一位汇丰银行的外国职员,在停业清点货币时,发现了两张编号一模一样的美元,事后告诉经理。

“都是真钞!?”

银行里最优秀的假钞鉴别专家拿着这两张钞票比对了半天,又和别的美元进行对比,结果认定这两张都是真钞,但这明显是不可能。

幸运的是,这个经理当时急于下班参加晚上的一个沙龙酒会,把这事暂时搁在一旁准备明天再处理。他的手下的一名职员,是德国收买的卧底,下班后紧急通知了德国人。

德国在上海的负责人拿到这个消息后,当晚就采取行动。特种兵们伏击了那位经理,制造了他酒醉坠河而死的“意外”。由于负责人的突然死亡,原定在第二天进行的仓库大盘点也就此不了了之。

第二起意外发生在法国人开设在上海的“巴黎”银行,有职员在结帐盘点时同样发现了两张编号相同的日元,报之上级,不过当时的部门负责人在看到两张“比真钞还真”的“伪钞”后,他不想多事,直接吩咐手下“明天把他们发出去用掉”。

于是这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这位“不负责任”的负责人也幸运地保住了一命。

林汉和汉娜疯狂地在中国上海使用假外汇套购物资,由于这些假币质量好到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只要能顺利地在全世界流通使用,最后也就是全世界的用户一起承担这种“滥发货币”造成的“量化宽松”的灾难,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伤害倒是不大。

真正给南京国民政府未来的财政带来致命一击的,是在当年二月美国的加纳总统宣布美国放弃金本位,以及在当年七月,加纳总统宣布提高白银收购价格,十月份又公布购银法案,即提高银价,禁止白银出口,规定美国的金银储备中银占四分之一。这一系列的政策变动,受美国白银政策的支配,国际银价骤升。

而在这要命的时刻,中国市场市场上流通的白银,由于过去一年里林汉与汉娜疯狂地套购行为,已经大量地流失了——林汉自己估计,1932年下半年到1933年六月这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先后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获得了超过一亿五千万元的银元。

这些银元,一小部分是直接以“印制的外汇”在上海各金融机构兑换的,更多的却是通过收购物资,倒卖周转“洗钱”洗出来的——反正那些“外汇”都是纸,零成本的生意,哪怕是亏本倒卖那也是卖多少赚多少。

在这过程中,红军拿到了大批不要钱“白送”的粮、棉、药材等急需物资,德国人拿到了“免费的”矿产和贵金属,至于损失,则由全世界来承担——这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一种危机转移吧。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南京国民政府在刚开始时,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这边的一片“小好假繁荣”,繁华了一阵后,就因为市场上白银大量地流失闹起了钱荒。而在这要命的时刻,美国人抬高银价的行为,更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的伤口洒起了盐——中国不是产银国。

林汉在洛极矶杀掉了罗斯福,并没有阻止《罗斯福新政》的出现,而是变成换名头的《加纳新政》,它几乎是一点不差地在加纳总统上台后就在美国出现。

但是,有一项法案,却因为林汉的干涉历史,比历史上提前了好几个月。

那就是著名的《白银收购法案》。

1929年的大萧条给白银生产者带来了严重的打击,白银价格急剧下降,由1928年的每盎司58美分下降到1930年的38美分,而到了1932年下半年更是下降到了25美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白银集团立刻展开了抬升白银价格的游说活动,例如召开国际会议、要求政府按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和储备白银、铸造和发行银币等,但这些游说活动在胡佛总统的任上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而这批游说总统抬升白价格的白银集团的成员,多是美国的南方人士。

历史上,美国要到1934年6月才通过的《白银收购法案》。

而这个位面,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约翰·加纳,是出身南方的“红脖子”。作为一个南方人,本就和白银集团联系紧密,更是极力主张抬升白银的价格以维护南方的白银集团的利益。

白银法案对中国影响极其巨大,中国是当时世界上还在坚持使用银本位的国家。《白银收购法案》签订后,中国货币对美元的汇价骤然上升,每盎司白银可换回3倍的美元的购买力,也就是说,3倍的美元才能换取同值的中国货币。美国和世界其他各地的居民,突然感到中国商品价格的昂贵,相反,中国民众则乐于消费外国的商品——此时外国的进口产品,反而变得更加地“便宜”。在中国的大部分商品不再具有出口竞争力的情况下,当时唯一能出口的商品就剩下了白银,而在最终导致了国民政府在一年后被迫进行币值改革,被迫放弃了传统的银本位制。

1933年时,南京国民政府因为白银价格的不断上涨带来的冲击,被林汉和汉娜用假外汇套走大量贵重金属,但这两处的伤口才刚刚破开,短期内还看不出明显的伤害,情况本不会马上这么严重。真正致命的,却是人为的“法币”泛滥。

林汉和汉娜在上海使用“外汇”扫货时,由于担心各国政府的注意,还有所收敛不敢过度地肆无忌惮。加上这些“人造外汇”质量好到足以假乱真,可以全世界流通,造成的通货膨胀的损失,那也是全世界来承担,影响并不大。真正致命的却是法币的人为滥发。

早在1931年第三次围剿时,常凯申还活着的时候,其手下就曾对苏区展开过印制“边区币”的经济战。而在常凯申完蛋,宋子文上台后,类似的行动他们也没有停止过。直到林汉将先进的印刷设备送入苏区,同时为红军设计了高质量的防伪印钞模版后,炮党方面由于技术限制,其伪币攻势方才收敛。

面对炮党的伪钞攻势,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得到了林汉支持的苏区红军,也决定以牙还牙,反过来对炮党还以颜色。

第121章郁闷的宋委员长

光是1932年,林汉就朝中国运了二十吨的法币,而1933年头两个月,更是足足有四十吨的“德版”法币被偷运到中国。而后林汉觉得运钞太危险,一旦被查获影响太大,林汉索性将印钞设备、模版,油墨通过长江航道直接送到苏区,交由红军自己处理,而他负责定期提供印钞所需的特种纸。

拿到了林汉提供的这个时代质量最高的印刷设备后,红军的印钞厂也很快开工,各地的红军、地下党拿着红军印制的法币到处套购物资,贿赂炮党军官倒卖军火和敏感物资,造成后果就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区内“法币泛滥”,物价狂升,法币的信用度一落千丈。被逼急了的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于1933年七月宣布废除旧币更换新币,这才暂时抑制住了红军的“货币攻势”。

当然,这种抑制也只是暂时的。几个月后,林汉这边解决了“新版法币”的复制问题后,新一轮的“货币战争”也将再次打响。

白银流失严重,伪钞泛滥,法币急剧贬值,这正是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上遇上的最大危机,在这个时候美国人突然又推出《白银收购法案》,结果在法案推出的当月,就有超过一千万银元外流——美国人搞《白银收购法案》提高银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借提高银价的方式来刺激银币国家的购买力,以便向这些国家推销过剩产品,转嫁危机。此时的中国早已是西方各国的经济殖民地,1933年时,为了转嫁国内的危机,海量的洋货更是疯狂地在中国国内倾销,甚至连中国农民传统的农作物大米都受到了冲击。

“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有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叶圣陶先生写的《多收了三五斗》这篇文章,说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故事。

美国的《白银收购法案》造成了中国国内的白银大量外流,不过美国人出手时迟了一点。先美国人一步动手的汉娜和林汉,先美国人一年,使用自己印制的外汇在中国市场疯狂地扫货套购贵重金属。

由于二人的伪钞质量好,可全世界流通,变相地也将部分外国转嫁到中国的经济危机又转回国外去了——面对洋货的倾销时,先前从林汉和汉娜手中流到中国人手中的外汇,大都被拿去购买往中国倾销的洋货。

在这个时代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粮价,比历史上叶圣陶先生写这篇文章里的内容要好一点,文章里“糙米五块谷三块”的低贱粮价,由于林汉派出的买办商人疯狂地在市场上用“自制”的美元、日元、英镑到处扫货,民间生产出来海量的粮食有了销路,1932年时粮食收购价格一直维持在“糙米七块谷五块”,种田的农民还算有点活路。而到了1933年七、八月的粮食丰收期,由于市面上法币泛滥,通货膨胀严重,粮价涨到了“糙米十五块,谷十三块”,不过此时十五块的法币购买力也就勉强和去年的七块相当。

江浙鱼米之乡的农民因为林汉的扫货而“受益”,但南京国民政府来说,《白银收购法案》的通过却可谓雪上加霜。白银外流、银价提高使中国币值大大抬升,严重地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原本因为林汉前一年的大扫货就已经大大减少,美国人在这时又借白银法案捅了一刀,南京国民政府在1933年下半年的日子很快就感觉过不下去了。加上这时苏区红军疯狂的“伪币”攻势,原本恢复了一些元气的南京国民政府,却因为在内、外经济战场上的惨败,原计划在1934年春节后发动的“第五次剿匪”大业,还没发动就直接胎死腹中。

注:美国的人《白银收购法案》不光是为了转嫁本国的危机,另一个目的也是打击英国的经济。当时全世界的银本位国家其实不止中国一家,还有印度,加拿大,袋鼠国澳大利亚,世界最大的四个银本位国家是英国的四个台柱子。在这过程中其余三家其实也损失惨重。

1933年的最后几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