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现在已不是1931年了,今天的红军已经成长得非常强大。他们已经有能力和日本进行长期的战争,尽管因为工业实力的差距,这场战争或许会打得艰苦,但是绝对能把日本活活拖死在中国。没有了炮党这种对抗战的祸害远胜其功劳的猪队友政权,日本也别想象原历史上那样,轻易地占领大半个中国,他们只会在这儿被嗑掉满嘴的牙。

而现任的崇仁亲王,不,应当叫崇仁天皇。在林汉看来,这个有点理性的崇仁,比皇道派看中的人选对中国更有利一些。毕竟历史上这是日本人中,尤其是日本皇族中鲜有的懂得反思和用理智思考的人。

红军需要时间,日本人的全面侵华战争,如果能够在这种“理性”天皇的控制下更迟一点爆发,对中国更有利。他上台,在林汉看来比另一个相对软弱,完全受皇道派那帮马鹿们操纵的雍仁亲王更有利一些。

这样的人选,很有可能在和红军的战争中,吃到了苦头,明白红色中国是一枚硬核桃而不是软柿子之后,就很有理智地缩了回去——当然,这只是最理想最好状态下的可能。从阶级利益的角度来说,崇仁天皇再怎么理智,终究还是无法违背捧他上台的那些幕后势力的意志。

毕竟现在的他,根基太浅,而现在的日本,从上到下都充满了战争疯子,哪怕是现在的崇仁天皇都不例外。

崇仁亲王是统制派推出来的人选,他的上台令皇道派更为不满。加上干涉军在南中国的惨败,皇道派与统制派的矛盾继续激化。当回国的军舰忙着在船厂里维修和改装的时候,日本国内各方势力已暗流涌动。

明面上,虽然日本官方封锁了干涉军惨败的消息,但是在皇道派中有心人的暗中推波助澜下,消息还是传了出去。

日本民众无法接受惨败的事实,很快,日本东京的国会大楼,海军部等部门大本营前,就挤满了游行抗议的人群,日本特色的“天诛国贼”之声再次响起。

在民间巨大的压力下,新天皇上任后不到第三天,日本现任陆相寺内寿一,海相大角岭生在民众的声讨声中被迫辞职谢罪。

然而取代他们上台的,依旧还是统制派的成员。这种换汤不换药的作法,自然引得皇道派的人更为不满,更令皇道派人士愤怒的是,新任海相和陆相,在追究战败的责任时,借机处理了一大批皇道派的成员,而理由则是在他们在战前仓皇地出兵,准备不足。

在英日联合出兵之前,日本国内自己就先面临着大动乱的危机。

第178章没有炮党的中国

日本干涉军的撤退,留给了红军宝贵的消化战果的时间。城市里,红军加快速度转移工厂,做了在上海打长期战争的准备,而农村则加快土改力度。而对于国内各地的军阀,高层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希望召集各路军阀实力派进行和谈,建立联合政府云云。

来自后世,深知这个时代中国各国军阀德性的林汉,对这个时代中国各地的军阀实力派,全都不抱啥希望,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他的主张和红军高层差不多。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敌人要一个一个地打倒,再强的势力,也不能一下子和所有人为敌。目前的情况,帝国主义干涉军才是新生的共和国最大的敌人,至于各地军阀实力派,不过是冢中枯骨尔。能对现在的红军造成的一定的威胁比较难打的,也就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一路。

李华梅与林汉都和红军上层讨论过这个时代中国各路军阀的实力和“节操”。

山西的晋系阎锡山一脉,这人有一定的民族底线,一旦日本全面入侵,基本不会变成汉奸。种田和搞军工方面,阎老西倒是很用心,但是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的实力基本盘靠的是地主士绅,也就是一个加强版的“土财主”水平,军队的战斗力很差。倒是未来阎系人马中分离出来的傅作义系,由于在历史他上他学八路学得被人称为“七路半”,无论是抗战时还是内战时部队的战斗力都很强。

此时的傅作义,虽然象历史上一样刚刚担任绥远省(现内蒙古中部地区)主席,不过这个位置却是他凭实力争取来的。现在的他虽然象历史上一样实行“移民、实边、发展生产、巩固国防”政策,不过他的种田工作才刚刚开了个头,根基还没有扎稳。一旦日本在1935年全面侵华,他能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

穿越至今已有六年,林汉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其实是极有限的,要做大事,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组织,聚集一群志同道合者才能成大事。傅作义能有历史上的那些作为,能在解放战争时给解放军带来那么大的麻烦,那也是他靠着抗战八年,种了八年的“田”,培养了八年的人才,拥有了自己的人事体系后才能有所作为的。

回想起自己穿越前看的那些穿越民国的小说,那些作者笔下的主角,空降到这个时代,什么基本功都没练,就靠动动嘴皮,虎躯剧震再震,人才滚滚而来,小弟个个忠诚一百外加锁定,林汉现在只想吐糟,真他妈的YY啊!

京津地区的另一个实力派军阀,张学良的东北军,两年前在和林汉交谈过后,张少帅听了他的建议,对现有的东北军重新进行了正规化的建设。派了一批军官出国留学,同时也请来德国教官进军校帮忙培训军官。但是东北军的问题太多,山头林立,从前的“历史债务”也太重,这两年的时间下来,其战斗精神和抵抗意志能有多大的改变,林汉也说不清楚。考虑到历史上张少帅在西安事变时的作为,林汉也只能比较肯定地说,他应当不会当汉奸,但手下的那些将领,就无法保证了。在民国时的各路军阀中,东北军的战力是垫底的。川军虽然内战表现差,但在外战时,却可以称为“真汉子”。

杨虎诚部的西北军,装备太差,士气战斗力,看看历史上他们西安事变前在陕北“剿匪”时的表现,也是让人摇头。西北军和东北军比,作战意志上虽然比东北军好点,但也就是五十步笑而百步的距离。

北方最危险的地方,不是和东北沦陷区紧邻的京津地区河北一带,而是紧挨江苏省的山东省。

山东是韩复榘的地盘,他在中原大战前脱离冯玉祥投靠常凯申,也就是郑三发子郑志清,在山东韩击败了晋军为常凯申巩固了前沿战线。主鲁后韩誓要“变鲁为齐”,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并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经济保障。韩在山东杀人较多,大多都是土匪、烟贩。除此外韩还视察下乡亲民,以微服私访的形式考验山东的各官员。但这人的抗战时的表现,也是很不堪的,和孙元良一般,都是有名的不战而逃的长腿将军。日本人真地从山东青岛登陆作战,此君不战而逃一溃千里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其表现绝对不会比东北事变时的张少帅好多少。

穿越前,林汉在网上百度百科看到韩复榘的抗战前的这段历史时,就曾在网上对网友吐糟到:这家伙和阎老西一样,都他妈的太象起点作者笔下的民国军阀文的主角了。

只是历史不是小说,这些历史上的大人物,除了常凯申这个造不如买的奇葩(当然,常系人马会这么干,是因为他们是以买办为势力基础的阶级利益使然造成的,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外,其余的各路军阀其实多少都懂得“种田”的重要性,有点理想的军阀,其实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地种田,发展经济和军工业。

但是,由于他们最大的问题依旧是依靠的“阶级基础”有大问题,成就都极有限。想玩工业化,“大种田”,受到牵扯的坛坛罐罐实在太多,能做到阎锡山那般已是民国军阀的极致了。工业化,是一个海量的体系工程,除了海量的投入外,更是一个需要长期“亏本”经营的觉悟决心,只有拥有铁腕手段和铁腕意志的领导人和政治团体才能完成——比如后世被人妖魔化的斯大林或者新中国的某个人。

但在民国时代,各路军阀的势力基础都是以士绅和地主为利益靠山,这个团体哪里可能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长期地割肉放血咬牙切齿地进行工业化改造。工业化是一个体系工程而不是建几个工厂就叫工业化。资金的投入是一回事,资本的利用率是一回事,前期的亏本经营又是一回事,此外人员的培训,后续人材的贮备培养,这些全是可怕的无底洞。

早在1934年九月的秋季攻势后,红军取得了大胜之后,湖北红军就联合四川红军,派出一支三万人的远征军远赴陕西,在那儿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改善了红军在北方影响力不足的困境。当时的红军已是中国最强大的政治实体,底气十足,沿途“过境”时,各地的小军阀,根本就不敢拦截,反而一路地“箪食壶浆”,“喜迎王师过境”,巴结得不得了——当然,骨子里其实是胆战心惊地送瘟神。

如今在陕甘宁地区活动的红军,实力已膨胀到五万人,装备武器也大大改善,并占领了延长油田。今年年初,一批进口的采油设备很快送到了陕北根据地,当地的石油产量有所提高。(注:历史上1935年到1949年,红军在此地共采油3193吨)

陕甘宁根据地的巩固,让红军在北方拥有了一个重要的桥头堡。而在拿下湖北全境和河南两省后,南方红军和陕北的联系更得到了一进步的加强。一旦日本陆军从东北入关进攻山西和河北,河南与陕北两地的红军,就会借机进入这两省,然后象历史上一般,在太行山地区建抗日根据地。而江苏的红军也会在山东战事爆发后,北进山东。

在红军制定的预案里,山西,河北,山东这三省,将是未来中国抗日战争的大战场和大泥潭。今天不是1937年而是1935年,还没有消化完东北的日本如果想在这时候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贪心不足的他们将会深陷在这三省的大泥潭之中。

“抗日战争,是国与国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